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曾国藩为何能成一代人杰 看他与普通人有何差距

曾国藩为何能成一代人杰 看他与普通人有何差距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509 更新时间:2024/2/19 8:00:59

普通人与大人物的差距在哪里?很多时候是在对同样事情的不同处理态度上。曾国藩早年曾遇到一次士兵哗变,差点把小命搭进去,不过曾国藩对事情的处理,却非常出人意料。

咸丰皇帝任命曾国藩为“团练大臣”后,曾国藩开始在湖南长沙组建湘军。团练按现在的话说,就是民兵的意思,“团练大臣”的职责,就是招些人,简单训练下,充当民兵,协助官军作战,管管地方治安。

因此身为“团练大臣”的曾国藩,是无权过问湖南地方政务、军务的,可曾国藩却不这么想。

曾国藩在长沙组建湘军之初,自我感觉本事大的很,脾气也相当大,行事我行我素,谁也不放在眼里,湖南的大小事务都想插手管上一管。一来二去,曾国藩把湖南的大小官员得罪了遍,大家都很讨厌他。

曾国藩在训练湘军的同时,命令绿营兵,每月逢3和8的日子,必须和湘军一起进行训练。这一举动差点让曾国藩丢了性命。

绿营兵多年来早就懒散惯了,根本受不了严格训练的苦。再者绿营兵认为,你曾国藩只不过是个“团练大臣”,我们这些朝廷正规军凭啥听你的,闹得最凶的是长沙副将清德。

清德在太平军攻打长沙时,跑的比兔子还快,面对曾国藩,却勇敢的很,带头坚决不去训练,这下可把曾国藩惹了。

曾国藩向皇帝上奏折参劾清德,说他不守军纪,作风懒散,平时懒于训练,战时畏敌逃跑,请求皇上严惩清德。

咸丰皇帝当即下旨将清德革职查办。清德丢了乌纱帽,去找湖南提督鲍起豹告状。鲍起豹也觉得曾国藩一个团练大臣,却管起绿营兵的事,纯粹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暗地支持绿营兵与曾国藩对着干。

有了湖南最高军事长官鲍起豹的支持,绿营兵的腰杆硬了起来。经常没事找事,把曾国藩手下的湘军士兵一顿猛揍,曾国藩的亲弟弟曾国葆也在大街上被绿营兵揍了一顿。双方的矛盾就像气球一样,越吹越大,终有一天气球会被吹爆。

很快这一天就到来了。几个绿营兵在外面喝醉了酒,因赌博起了争执,打起架来。湘军士兵更好路过看到,就训斥了几句。

绿营兵一看是湘军,立刻收起拳头,一致对外,趁着酒劲联合起来,又开始猛揍湘军。双方叮叮咣咣,给大伙免费表演了一次实战自由搏比赛。

结果平时懒于训练,又喝醉了酒的绿营兵以大比分惨败,被揍了个鼻青脸肿。绿营兵回去后,纠集了一大帮人,气势汹汹的找到湘军门上,要与湘军继续比赛。

早就憋了一肚子火的曾国藩,实在是忍无可忍,向湖南提督鲍起豹提出,要求严惩寻衅滋事的绿营士兵。

鲍起豹也早就对曾国藩不满,趁此机会,把几个绿营兵五花大绑,送到曾国藩公馆。然后在绿营兵散步 “团练大臣”曾国藩,要严惩绿营兵的消息,暗自鼓动绿营兵闹事。

大批绿营兵开始上街游行,要求曾国藩立即释放被关押的绿营兵。湖南的大小官员,早就想看曾国藩的笑话,这时候,一个个装聋作哑,都不出面。

一时间,长沙城内大乱。绿营兵看闹事没人管,胆子越来越大,在晚上冲进曾国藩的公馆,找曾国藩算账。

曾国藩的公馆就设在巡抚衙门的练兵场里,与巡抚骆秉章的住处只有一墙之隔。绿营兵在公馆外叫嚣闹事时,曾国藩以为,自己是朝廷任命的“团练大臣”,二品大员,况且又住在巡抚的隔壁,绿营兵不敢把他怎么样。

因而曾国藩还很有大将风度,坐在公馆里不紧不慢的处理公文。没想到,不一会,绿营兵就冲了进来,开枪一阵乱射,曾国藩的贴身侍卫被打伤,曾国藩本人也险些被击中。这下曾国藩再也坐不住了,大将风度也顾不上了,赶快夺门而逃,跑到隔壁湖南巡抚骆秉章那里求救。

骆秉章比曾国藩大18岁,是个官场老油条。外面闹出这么大动静,居然装作不知道,躲在屋子里不出声。直到曾国藩心急火燎的上门求救,才装出故作惊讶的样子,慢慢悠悠的来到曾国藩公馆。

骆秉章命人把那几个被绑的绿营兵,带到曾国藩公馆,当着曾国藩的面,亲自给他们松绑,还连连说,让兄弟们受委屈了。

绿营兵得了巡抚天大的面子,高高兴兴的扬长而去,剩下一旁呆若木鸡的曾国藩,骆秉章一句安慰的话也没有,只是不痛不痒的说了句,将来打仗,还要靠他们啊!然后转身离去。

本以为骆秉章会为自己做主,结果骆秉章却给绿营兵赔礼道歉,只把曾国藩气得浑身直哆嗦,却也无可奈何。因为闹事的绿营兵,被称为永顺兵,因此这件事被称为“永顺兵事件”。

很快此事就在长沙城中传开了,湖南大小官员,对一向志得意满、目中无人的朝廷二品大员曾国藩,被绿营兵狠狠修理了一顿,一个个拍手称快,背后都在嘲笑曾国藩,把这事当做酒桌段子一样,四处不停的讲。

曾国藩思来想去想不通,自己身为朝廷二品大员,兢兢业业、一心为国,怎么差点被兵痞打死了,居然没人管不说,湖南大小官员还一个个开心的要死。

换了一般人,要么上奏折向朝廷诉说自己的冤屈,让朝廷为自己做主,要么干脆撂挑子走人,出力不讨好,老子不干了。然而曾国藩的做法却与众不同。

曾国藩既没有向朝廷控告,也没有甩手不干,而是下定决心,无论遇到什么艰难,自己组建湘军的大业一定要坚持下去。长沙待不下去,就换个地方。

曾国藩悄悄离开长沙,到了衡州(今湖南衡阳),继续自己的湘军大业。最终,曾国藩的湘军成了一支十分强悍的军队,在围剿太平天国的战争中,立下大功。

胜利往往源于最后五分钟的坚持。

毛主席在《论持久战》中说道“最后的胜利,往往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很多聪明人在遇到困难时,往往轻易放弃自己心中的梦想,因而他们最终注定必将与成功擦肩而过。

标签: 曾国藩清朝

更多文章

  • 一旦遇到他 任你再厉害的猛将也只能仰天长叹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太平天国,清朝

    太平天国在定都南京后,派出军队北上进攻清廷的都城北京。这支军队,太平天国自称为“扫北军”,史书上则一般称为北伐军。太平天国北伐军的将领是林凤祥和李开芳。这俩人被称为太平军中的虎将,不仅打仗十分勇猛,而且对太平天国也十分忠诚。太平天国上下普遍认为,派林凤祥和李开芳率军进攻北京,此去必定马到成功。然而,

  • 她是《芈月传》公主 被后妈折磨最终统治秦国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芈月传,秦国

    核心提示:秦宣太后芈(mǐ-米)八子,是秦始皇的高祖母,从命运坎坷的楚国庶出公主到称霸六国的大秦铁血太后,执掌秦国国政四十一年。被称为芈八子是因为秦国后宫分八级: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可见历史上芈月品级并不高。忍辱复仇从为子夺位的过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后不是一个“弱质女流”,

  • 解密:商朝后宫为何只有妲己得到了商纣王专宠?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妲己,商纣王,商朝,

    殷商是中国历史上极为强盛的时期,其疆域广袤,经济发达,国力强大,但到了纣王时期,却被周所灭。溯其原由,纣王与妲己的情感故事成了殷商巨厦坍塌的根源。相传妲己以美色迷惑纣王,而纣王则沉醉于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致使被周打败。后人常以“红颜祸水”来比拟以色乱政的后宫姬妾,而“剖腹观胎”则成了历代朝廷闻者足戒

  • 李自成灭大明朝 多尔衮灭李自成 却苦了亿万百姓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李自成,多尔衮

    核心提示:清朝的军队决定趁乱大举入关,在明朝将领吴三桂的带引下进入山海关内,农民军放弃北京向陕西撤退。多尔衮奏请顺治帝迁都京师。清军入关后,它标志着清朝在全国统治的开始转瞬即空李自成推翻明朝,建立大顺政权,逼死崇祯,按理当坐崇祯的位子,可历史却开了个大玩笑,他很快就败亡了,关外还有虎视眈眈的满清坐收

  • 金兵不灭 何以为家 精忠报国 万世景仰的英雄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

    岳飞的一生,是保家卫国、抵抗外敌的一生。他的勇敢与机智,为他取得了多次的胜利和荣耀。他的爱护士兵与治军严明,又为他赢得了将士的衷心爱戴和军队战斗力的提高。一生参与指挥大小一百二十六仗,全部取胜,如此骄人的战绩不说绝无仅有,也绝对是凤毛麟角了。一、精忠报国,抗金名将 岳飞生活的年代,是在北宋末年至南宋

  • 韩信生平:忍受“胯下之辱”其中蕴藏何种兵法?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韩信

    抱负远大的韩信,理智地选择了胯下之辱,种种考量之外,他从小得到《孙子兵法》的指引,视《孙子兵法》为自己的人生哲学,不可不说是重大的原因。胯下之辱,磨炼了韩信的意志,使他能在忍耐的极点冷静行事。在韩信的早年行状中,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胯下之辱。据说有一天,韩信佩剑经过淮阴街市。街市上的人,多有些狗屠商

  • 中国商人财富偶像胡雪岩:变革时代缝隙中生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胡雪岩,左宗棠

    1862年春天,左宗棠在浙西衢州府郊外设在关帝庙的行辕里见到胡雪岩的第一面对后者肯定没有什么信任可言,眼前那个“瘦高个”一眼看上去就像是一个精明的“推销员”。他到浙江以来听到战事外最多的就是关于这位大名鼎鼎的“浙江候补道胡光墉”的议论,而且多数没什么好话,一些禀帖指出这个当地首屈一指的大商人“富埒封

  • 解密:唐代著名诗人中在官场成就最高的是哪位?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诗人,白居易,唐朝,

    白居易算得上唐代大诗人中在世时最为显达、仕途最为顺遂者,这一点,连出生于名门望族的王维都不如。他于大历七年(772)出生时,李白已离世十年,王维辞世十一年,杜甫故去两年,大唐诗坛领跑的接力棒,历史性地交到这位神童的手上。以官场成就而言,他年年轻轻就授翰林学士,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是二品大员。从文

  • 汉景帝发妻薄皇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薄皇后,汉景帝,刘启,

    说到中国历史上被废的皇后,可谓是不计其数。那么,历史上第一位被废的皇后到底是谁呢?她就是西汉第六位皇帝景帝刘启的第一任皇后薄氏。薄氏,山阴人(今浙江绍兴人),为汉景帝刘启的结发妻子,是薄太后(即刘邦的妃子薄姬)的侄孙女,也是刘启的表亲。刘启做太子的时候,薄太后将侄孙女薄氏许配给刘启当太子妃,而刘启并

  • 宋太祖的“秘密誓约”:不杀大臣和言官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朝,宋太祖,赵匡胤秘密誓约

    中国历代能做到虚心纳谏的帝王少之又少的,而宋太祖赵匡胤就是其中的一位。据陆游的《避暑漫抄》记载,宋太祖在建隆三年,即公元962年,曾立下秘密誓约。誓约里的内容共三条:一是“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中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二是“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三是“子孙有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