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高祖置酒论三杰,娄敬建策都关中
01天下初定
项羽乌江自刎之后,刘邦受诸侯王拥戴,于是在汉五年二月甲午日(公元202年2月28日),在汜阳(山东定陶汜水之北,即今山东曹县北)称帝,定国号为汉,定首都为洛阳,王后吕雉改称皇后,太子刘盈称皇太子,随后命诸侯王各自罢兵回归各自的封地,自己也率部返回洛阳。
此时天下一半是集权制度下划分出来的郡县,一半是分封制度下划分出来的封国。当时主要封国有八个,分别是楚国(楚王韩信)、韩国(韩王信)、淮南国(淮南王英布)、梁国(梁王彭越)、长沙国(长沙王吴芮)、赵国(赵王张敖)、燕国(燕王臧荼)、闽越国(闽越王无诸)。其余土地皆是郡县,归大汉天子所有,只有南粤一地归赵佗占据,没有归降汉朝。
当时汉朝初定,政事繁多,其中有两件事情,最为紧要。第一件事情,就是招抚流亡的百姓;第二件事情,是遣散过多的士卒。
先是秦末起义,后是楚汉相争,以至于长达八年之久,百姓流离失所,死伤无数,大军过境,十室九空。富裕的人家,抛弃田宅,隐居山林,自建营寨,防御盗贼和流寇。穷苦的人家,身体强壮的成为土匪,到处打家劫舍以度日,颠沛流离;身残瘦弱的没办法自己养活自己,只有给人当奴当婢,满目疮痍。
面对这样的情况,刘邦下诏命各郡县官吏招抚流民,还严禁官吏不得对流民用刑,要宽仁待之,隐居山林的护送回原籍,并返还原宅;给人家当奴婢的,一律转成庶人,归故里与家人团聚。此令一出,各郡县官吏积极响应,于是百姓慢慢开始安顿下来,各处城邑人烟也开始越来越兴盛。而从军的士卒,按照军功赏赐钱财,然后各自遣返归家,免去本身家族的赋税与力役。
02 天下三杰
因为处理这两件大事,刘邦忙了数月,直到五月初,才初见成效,得以放松。于是在洛阳南宫设宴,遍请群臣,并命有司统计历年来随从出征的武将与文臣,各自所取得的战绩与政绩,以便于在大宴上论功行赏,庆贺建朝。
酒过三巡,刘邦在大宴上对群臣说道:“吾今天要问列候一个问题,提前声明啊,你们必须如实回答,不得隐瞒!”
群臣答:“诺”。
刘邦开始发问:“吾为什么得天下?而项羽为什么失天下?谁能给吾说说这是为什么呢?”
群臣听后,各自开始沉思,不一会儿,丰沛功臣集团中的老大哥王陵起身答道:“陛下虽然平常待人轻慢,而项羽待人恭敬,但是陛下每取得一地城池,就会封赏给臣下,与大家一起同享战利。而项羽不同,生性嫉贤妒能,遇到有人得胜归来,不肯录入军功,攻下城池,也从来不会赏赐给将士,所以项羽失天下,而陛下得天下。”
刘邦哈哈大笑,然后对王陵说道:“汝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待我慢慢细说。”紧接着,又饮了一口酒,随后说道:“据吾看来,论天下得失,第一原因,在于是否会用人。只因吾有三人,吾无论如何都赶不上他们的才能,他们三人皆乃天下奇才,诸君知道他们是谁吗?”
群主皆答:“不知”
刘邦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供给军饷,接济前敌,吾不如萧何;统百万之兵,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这三个人皆是人中之杰,吾能用之,所以取得天下!而项羽仅有一范增,还不能用,所以为吾所败,失天下耳。”
群臣都是第一次听到刘邦提出取得天下是靠三人之才的这个说法,一开始刘邦还没说出三人具体是谁的时候,在座的一些开国大将们,如曹参、樊哙等人,以为刘邦会说到自己,结果没想到是萧何、张良和韩信三人,一时都难掩惊讶之色。
出汉中,定三秦,灭项羽,汉军中军功第一当然要数韩信,曹参、樊哙都做过韩信的副将,对此没有什么异议,但是萧何和张良不过是文臣,从来没有浴血奋战过,居然与拥有赫赫战功的韩信并列,实在出乎众人意料之外。
曹参、樊哙与王陵为首的丰沛功臣们一起交头接耳,得出结论,刘邦偏爱萧何和张良二人,想要对他们二人重赏,但是因为他们俩是文臣,没有军功傍身,贸然封赏怕群臣不服,于是想出“三杰”这么个说辞来提高他们二人的名望。但碍着是皇帝所言,不敢当面反对,于是群臣们表面称是,假装心悦诚服,其实心中根本不以为然。
但刘邦以皇帝金口所封“汉初三杰”之名,却从此时传遍天下,传遍古今中外,是当时的群臣没有想到的。
这次的洛阳南宫宴会,韩信在楚国为王驻守下邳并没有参加,萧何还在关中稳固后方也没有参加,在座的只有张良一个人。他听到刘邦将他与萧何、韩信并列相称,心中也大吃一惊。因为张良是刘邦的心腹谋士,太了解刘邦内心真正的想法了,凡是被刘邦敬重的人,其实都是被他忌惮的人,都是有可能阻碍他帝业的人。
韩信不用说,汉军中谁不知道,刘邦最忌惮的人就是他,即使向来谦逊恭谨的萧何也经常受到刘邦的猜忌,这些别人不清楚,张良清楚的很。如今刘邦将自己与韩萧二人并称,在外人看来是夸赞,但对于张良来说这是一盆凉的不能再凉的冷水。
从此宴会散后,张良愈发谨慎,除非刘邦单独询问,张良绝不多发一言,经常借口生病,在家闭门静养,张良正因为发觉得早,避免了与其他非丰沛出身功臣的命运,最终得以保全善终。
03迁都关中
一日刘邦罢朝无事,在宫中闲坐。忽然又一个叫娄敬的戍卒,在宫外请求觐见,刘邦从儿时起就好交友,当了帝王之后,更以招揽天下英才于麾下为己任,于是带着好奇心,接见了这个叫娄敬的家伙。
话说这个娄敬啊,本是齐国人,这次当戍卒,本是前往陇西戍边,途径洛阳,临时起意,想要面见刘邦,但是自己一介平民,怎么可能说见天子就见天子呢?于是去拜访一位姓虞的同乡,现在刘邦账下做将军。
他乡遇故知,虞将军很高兴,加上多年跟随刘邦,知道刘邦求贤如渴,于是很愉快的答应了娄敬的请求,刚好此时刘邦闲来无事,准许觐见。在进宫的路途中,虞将军发现娄敬穿着旃衣,外披羊裘,这样的一身穿着去见天子,太不雅观了,于是脱下自己身上的绸衣,准备让娄敬换上,但是娄敬却说道:“凡人须各守本分,穿绸衣之人,就应当穿绸衣觐见,吾本是穿旃衣之人,就应该穿旃衣觐见,吾本是平民,更不应该更换服饰。”虞将军听他说的有理,也不在强求。
娄敬于是跟着虞将军,进入宫中,见到了刘邦。刘邦看他一身寒酸样,动了恻隐之心,吩咐下人多准备些酒食出来招待,静静的等待娄敬吃完后,才问娄敬来意。
娄敬毕恭毕敬的说道:“敢问陛下定都洛阳,是要汉朝效仿周朝之盛吗?”
刘邦不假思索的答道:“是啊。天下尽知洛阳乃周之王都,九鼎所在,所以宜定都在此”
娄敬道:“但陛下取得天下,与周朝不同,周是从诸侯而起,积德十余世,到周武王的时候才成为天子。周公在周成王时当相期间,开始营造洛邑,是因为洛邑居天下之中,方便诸侯纳贡。把九鼎放在此处,是为了教育后世子孙,要以德服人,吸取商朝的教训,不要依据险要的地势而养成骄奢暴虐的习惯,并不是要把洛邑作为王都建造的。最后周平王东迁,洛邑才阴差阳错的当了王都,从此周诸侯不服,周室却不能制,并不是周室无德,而是因为洛阳没有险要的地势导致的。今陛下崛起于丰沛,灭秦胜楚,大战七十,小战四十,是由武力取得的天下。如今天下属于大乱之后,满目疮痍与周朝建立的时候完全不同了。草民觉得陛下,不如定都关中。关中负山带河,形势险固,沃野千里,号称天府之国。即使天下有变,百万之众,可以及时召集,所以天下虽然乱,坚守险要之地,一样可以保全,是为上策。”
刘邦听了,觉得说的挺有道理,但是拿不定主意,于是命娄敬暂退,将娄敬所说的话转述给群臣。群臣中多是山东六国之人,觉得定都洛阳离家乡近,不愿意西迁关中。于是托辞说道:“周都洛阳,传国数百年,秦都关中,不过二世而亡,学周比学秦好!而且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崤山,南边有洛水,一样有险要的地势可以依靠。”
刘邦听到这个回答后,还是犹豫不决,于是找到了张良。将娄敬和群臣的话都转述给了张良听,张良说道:“洛阳虽然有险可守,但河洛平原不过数百里,耕地稀少,居于天下之中,离诸侯距离都近是不假,但却是四战之地,并不是建都的首选之地。关中则不一样,左边有崤山、函谷关,右边有陇、蜀,三面据险,只有东面一面临近诸侯。天下太平时,可以从黄河、渭河漕运米谷供给京师;天下有变时,发兵运饷,顺流而下,非常便利,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啊,娄敬说的没有错。”
刘邦听完张良所说,才拿定主意,决心迁都关中。
看完上面一大串人物对话,估计大家还是没有明白是什么让刘邦犹豫不决,又是什么让刘邦下定决心迁都关中的呢?飞渡来简单的为大家解析一下,分为三点。
一、刘邦选择定都洛阳的原因,娄敬已经点出来了,就是因为洛阳是周朝的数百年的王都,这个象征意义非常大。
1.但是周室羸弱,洛阳是王都不假,但并不是雄城,没有险要的地势,不如关中负山带河,形势险固。
2.并且再度叙述了迁都关中的种种好处,如容易召集士兵、沃野千里等。
成功的说动刘邦,但迁都,兹事体大,刘邦不可能因为娄敬的片面之词就贸然决定迁都,于是他又回去询问群臣。
二、但群臣从自身回乡便利的条件出发,成功反驳了娄敬提出的两点意见,让刘邦犹豫不决。
1、娄敬说洛阳无险要地势,群臣反驳洛阳东边有成皋,西边有崤山,南边有洛水,一样有险要的地势可以依靠。
2、娄敬说周室羸弱,洛阳不是雄城,群臣反驳,关中就是雄城吗?周朝起码延续数百年,而秦朝二世而亡。
最后,关键时候刘邦还是想到了询问张良的意见,而张良给了刘邦满意的答复,也侧面证明了一下张良的才能确实在众臣之上,能说到刘邦的心坎里。
1. 娄敬说洛阳无险要地势,群臣说洛阳有险要地势,最后张良通过对比来下个结论,洛阳确实有险要地势,但是关中的地势比洛阳更为险要。
2. 再从耕田方面来对比,洛阳虽为王都,但是战国以来,年年征战,洛阳又不是七国王都,耕田早已荒芜,关中为秦都,发展良好,沃野千里。
3. 又开辟了一个新角度,从天下太平时,天下有变时,关中皆可以灵活应对方面来说明迁都的优势。
4. 在娄敬给关中的天府之国的描述前,再加上一个金城千里,给关中下了一个最终定论:“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简短有力的八字总结,使刘邦下定决心迁都。
刘邦向群臣宣布了迁都关中的命令并说道:“首先建策定都关中之人,乃是娄敬,娄者,刘也。”于是赐名娄敬为刘敬,拜为郎中,号曰“奉春君”。
不日,刘邦从洛阳驾车西行来到咸阳,见这里宫室残破,打消了在这里重建的念头。于是在离咸阳不远处的渭水之南,长安乡处,命萧何建筑长乐宫与未央宫,待到建成时,再迁都至此。刘邦暂时在栎阳和洛阳之间往返。
不料八月中,燕王臧荼起兵叛汉,因为前文咱们提到西汉初年的八大封国,只有燕王臧荼为项羽所立,其余都是刘邦封的。而且诛杀项羽之时,臧荼没有出兵,心中不安,于是决意先下手为强,起兵叛汉,可惜地处偏远小国,兵少将寡,加上势单力薄,孤军奋战,不消两月,就被汉军荡平,臧荼本人也被擒获,押解往洛阳。
燕王之位空缺,刘邦便想将他一位心腹爱将立为燕王,欲知此人是谁?我们下回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