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解读一剂张仲景最简单的祛湿方,只需三味药,清肺健脾、利水渗湿

解读一剂张仲景最简单的祛湿方,只需三味药,清肺健脾、利水渗湿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傻妞说事 访问量:4203 更新时间:2024/4/23 12:38:29

喉咙痰多不祛、吃什么感觉都没味道,做什么事也都提不起精神,有气无力的,脸色也黯淡无光,四肢水肿,舌苔也特别的黏腻、这些都是典型的体内痰湿湿重的表现,为什么身体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这些问题在中医上讲跟我们的脾肺两脏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中医上讲脾主运化,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如果脾气虚弱,运化功能则会失调,身体里的一些水谷、津液等营养物质就不能被正运转去传送到各个脏腑,久而久之就会形成水湿、痰饮,而肺在中医上讲肺主气,如果在这时肺的功能下降,水湿就会侵入肺部,形成湿痰,湿痰可阻碍呼吸道,久而久之这些湿痰在身体里聚集时间一长,就会造成食欲不、精神萎靡、脸色暗沉、水肿、舌苔黏腻、咳嗽痰多的这些病理症状,那这些问题应该怎么办呢?

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一个叫“茯苓杏仁甘草”组方是由茯苓、杏仁、甘草配制,简简单单的三味药可清肺健脾,利水渗湿。

我们先来看看这茯苓,味甘、性平,入心、脾、肺、肾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益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由于茯苓的药性的缓,在去水湿的同时不会伤及津液,对于一些因脾虚所致的水湿、痰饮、水肿有着不错的疗效。

再来看看这杏仁,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到,味苦、性温、入脾、肺、大肠经,具有宣肺降气,祛痰止咳的功效,在临床上多用于抗炎镇痛,镇咳平喘、润肠通便的治疗。

甘草大家都很熟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经,具有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的功效,由于性质的平和,在临床上多用于咳嗽痰多、怠倦乏力、脾胃虚弱、心悸气短的人群。

最后我们来做一个简单的总结,茯苓可健脾祛湿、杏仁可宣肺祛痰、甘草与两味药调和可补中和中,在把邪气去掉的同时不伤及正气,如果你身边有此类人群,可以收藏起来,找中医加以辨证。

更多文章

  • 张仲景“除湿圣方”,除去一身湿气,排尽肺中顽痰巧治睡觉打呼噜

    历史解密编辑:学姐看生活标签:湿气,茯苓,五苓散,打呼噜,白术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经常感觉喉咙里有痰,怎么吐也吐不完?睡觉时还经常打呼噜,吵得人睡不着觉?这都是因为体内有湿了!今天给大家推荐一个张仲景除湿圣方,祛除全身湿气,化尽肺中顽痰,巧治睡觉打呼!你知道吗?体内湿气大,不仅会导致心慌,头晕,头发脸上爱出油,早上起来脸面浮肿,以及嘴里粘腻,不想吃饭,经常腹胀

  • 便秘严重、痛苦不堪,医圣张仲景:以这个方为基础,那都不是事儿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便秘,中药,君药,大黄,承气,医学家,医圣张仲景,中国古文献

    古往今来,人们都希望能够及早实现“财富自由”,因此对于“貔貅”可是十分热衷。“貔貅”作为五大瑞兽之一,它的特点是“有嘴无肛,只进不出”。然而,像貔貅这般“吞万物而不泄,纳食四方而不出”,也只能是“貔貅本貅”,换做其他任何生物,恐怕很难做到,尤其对人体而言,要是“只吃不排”,那整个身体是受不了的。别说

  • 张仲景的一个安神方,两味药,让你一觉到天明

    历史解密编辑:能量源标签:滋阴,阴虚,生地黄,张仲景,安神方,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请您先点击上面的“蓝色”字,再点击“关注”,这样您就可以继续(免费)收到文章了。养生堂饮食养生,药物养生,运动养生,起居养生,百科偏方!百合地黄汤在生活中用到的机会特别多,如果你经常失眠,并且是心阴亏虚、心神不宁导致的,这个方子就可以做个参考。失眠的病理变化,总属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其病位主要在心,

  • 上热下寒?张仲景用一方,打通中焦脾胃,引火归元,泻心补肾

    历史解密编辑:水大叔叔标签:张仲景,甘草,中医,中焦,上焦,补肾

    上热下寒到底如何调理?为什么有的人啊,容易上火、口腔溃疡,并且还容易长痘,咽干舌燥,牙龈肿痛。同时呢,还容易拉肚子,手脚温度不高,还怕冷,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女性同志呢,还多见宫寒痛经。一个人身上,同时有热又有寒,这该如何调理呢?中医认为啊,这多半是中焦不通,导致身体里的阴阳啊,出现了不平衡的情况。

  • 专家建议抵制中医:李时珍是扯淡,张仲景是迷信,中医是骗子

    历史解密编辑:马芳菲娱乐说标签:李时珍,张仲景,中医,王福重,伤寒论,西医

    作为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泱泱华夏,我们在这几千年的历史中传承了很多具有自己独特性的文化。无论是汉语言文化还是中医,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为瑰丽的一部分。但进入现代社会后,有关中医是否真的有科学依据的争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尤其是在西医大行其道的当代,更是有很多年轻人对于中医嗤之以鼻。但好在大部分的人对于中医

  • 水湿在哪里,病就在哪里,张仲景两味药祛湿方,横扫体内一切湿气

    历史解密编辑:意难平标签:水湿,祛湿,湿气,运化,健脾,湿方,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中医上讲,“湿多百病生”,你的湿气在哪,哪就会生病,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名医张仲景的祛湿方,让你无湿一身轻。那水湿是从哪生出来的呢?也就是我们的脾脏,中医上讲,脾主运化,可以运化体内的一切水液,我们的身体平时摄入的一些水谷精微都需要脾主运化的功能来分散布输到身体的各个部位,很多人平时喜欢吃一些性凉的

  • 湿气很重怎么办?张仲景用两味药泡水,一升一降,化一身痰湿

    历史解密编辑:静静的空间标签:祛湿,湿气,白术,枳实,痰湿,张仲景,大腹皮,医学家,不适症状,中国古文献

    湿气很重怎么办??张仲景用两味药泡水,一升一降,化一身痰湿。大家好,我是和医生,痰多湿气重有什么表现,又该怎样精准化痰祛湿?今天我来告诉你。首先啊,湿气重多是因为脾虚,如果脾虚导致无法有效地运化水湿啊,就可能出现湿气内停的情况,如果湿气久停啊,无法排出体外,就会出现聚集生痰的情况。这些痰湿啊,又会阻

  • 失眠?抑郁?两千年前张仲景有“神奇良方”!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道医标签:失眠,柴胡,呕吐,头晕,症状,张仲景,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01现代人压力特别大,结果出现了无数很奇怪的病症,怎么调理都很难见效,让人伤透了脑筋,比如有突然呕吐的,有头晕到无法站立的,有失眠到每天睡两个小时的等等。从汉代张仲景的《伤寒论》里的一个方子谈起,这个方子,叫小柴胡汤。我先把小柴胡汤的方子给大家写一遍,这个分量不是原文的分量,是我通常使用的:柴胡9克

  • 医圣张仲景活血化瘀“第一方”,活血利湿调肝脾,瘀血一去百病消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当归,茯苓,白术,大黄,川芎,瘀血,张仲景,医学家,老中医,活血化瘀,中国古文献

    在当今,但凡提到活血化瘀,几乎所有的中医都会第一印象想到清代名医王清任以及他的一系列逐瘀汤,尤其是血府逐瘀汤不仅被列为中医十大名方之一,更是被誉为“活血化瘀第一方”。对于血府逐瘀汤,还是归入了时方系统,那么,在经方系统中,是否也有“活血化瘀第一方”呢?还真有,只不过,单纯从它的方药组成上看,似乎感觉

  • 阳痿早泄?张仲景桂枝龙骨牡蛎汤,心肾同治,改善下焦血液不通

    历史解密编辑:山里人小朱哥标签:早泄,阳痿,牡蛎,张仲景,同治,桂枝

    古人有云:“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只有小人才会咄咄逼人、斤斤计较。大家平时工作生活中,遇到的不一定都是智者和善者。很多人不能理解,为什么会有人那么喜欢钻牛角尖呢?因为这类人从来不看一看自己身上的问题,苛责旁人是这类人遇到问题时的首选。任何的人际关系,最可贵的莫过于“不计较”。当然这里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