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朝宰相薛元超的上位法宝:高干子弟、皇帝基友、颜值才华

唐朝宰相薛元超的上位法宝:高干子弟、皇帝基友、颜值才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时拾史事 访问量:3374 更新时间:2023/12/25 22:57:07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作者:高成儿

1972年2月,陕西文管所对乾县梁山脚下的一座墓葬进行了发掘,该墓距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陵寝大约三公里,是乾陵十七座陪葬墓之一。经过一番努力,考古队员从中找到了墓志铭,全文长达三千余字,详尽介绍了墓主人波澜起伏的一生,其细致程度远远超过两唐书。从内容看,墓主人是宰相级别的高级干部,深受帝国一把手唐高宗的信任。五十四那年,他独自帮助皇帝治国理政,每天经手的公文更是多达数百件,李治曾欣慰地说:“得卿一人足矣!”有你一个人辅佐就够了!五年后,唐高宗又准备移驾洛阳,留墓主人在长安辅佐太子,临行前,语重心长地说:“朕留卿若去一目,断一臂,关西之事,悉以委卿”,没有你在我的身边,我就像少了一只眼睛、一只手臂,长安的事情,全部都交给您了!换成一句的话:“你办事,我放心”。

如果用流行歌曲来形容,最应景的莫过于:“因为你是我的眼,让我看见,这世界就在我眼前”,满满的基情。这位股肱之臣就是薛元超,李治表姐妹和静县主的丈夫,两人不仅仅有“你是我的眼”这种肉麻的告白,还有白头偕老、往后余生的山盟海誓,李治曾经对薛元超表白说:“忆昔我在春宫,髭犹未出,卿初事我,须亦未,倏忽光阴卅余载。昔日良臣名将,并成灰土,惟我与卿白首相见。卿历观书,记君臣偕老者几人?”当初我当太子的时候,胡子还没有长出来,你最初侍奉我的时候,也是如此。如今三十多年过去了,以前的良臣名将都已不在人世,只有你,与我白头相见。想想古往今来,这样的君臣又有几人呢?真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分离,陪伴才是最长情的告白。

薛元超能够和皇帝有如此亲密的关系,自然是他平步青云、身居高位的重要原因,早在二十一岁那年,薛元超就当上了太子通事舍人,辅助刚刚入主东宫的晋王李治。引荐人竟然是当朝皇帝李世民,他对两人说:“元超父事我,雅杖名节;我令元超事汝,汝宜重之”,凭借这句话,薛元超的前途与钱途便有了保证。李世民为什么如此看重薛元超呢?他不过是位二十岁出头的小年轻,也没有为国家立下多大的功劳。

这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薛元超有个好爸爸薛收,果然还是要拼爹。在兵荒马乱的年代,薛收是李世民的文秘,什么檄文、战书,都是薛收的杰作,他写文章,质量上乘,速度极快,效率很高,骑在马上刷刷刷就写完了,根本不需要修改。而且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能够为李世民提供战术上的咨询。秦王当然很器重他,视为和房玄龄杜如晦一样的心腹。武德七年,薛收去世,李世民亲自上门哭丧,哀恸左右。贞观年间,他对房玄龄说:“薛收若在,朕当以中书令处之”,要是薛收还活着,大唐宰相必然有他一位。

正因为对薛收的高度认可,李世民对薛元超关怀备至。他六岁就继承父亲的爵位,九岁承蒙李世民召见,给予亲切慰问;十一岁入弘文馆读书,过目不忘;十六岁以挽郎身份出席高祖李渊丧礼,十九岁娶李元吉女儿为妻,成了皇亲国戚。薛家本身也是名门望族,有条件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薛元超遗传了父亲优秀的基因,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才华卓著。据墓志铭记载,他年仅八岁就写得一手好文章,房玄龄、虞世南都竖起大拇指,连连称赞;二十一岁那年,李世民在玄武内殿夜宴王公贵族,让薛元超当着众人面吟咏蜡烛,也是写得又快又好,唐太宗特意赏赐三十段彩绸以资鼓励。一方面是唐太宗对功臣的怀念,另一方面是薛元超门第高,潜力强,才能得到了唐朝上层的认可。两方面的原因,促使唐太宗下定决心,将此人推荐给太子李治,作为日后高级干部的储备人才。

贞观二十三年,唐太宗驾崩,薛元超被任命为中书舍人,弘文馆学士兼修国史,二十多岁的他,每天都跟在皇帝身边,帮助李治起草诏书。当时唐高宗也不过二十出头,年轻人血气方刚,想要大干一场,成为千古明君。薛元超常常谈论社稷安危、君臣得失,让李治很是受用,表扬道:“得卿疏,若处暗室睹三光,览明镜,见万象,能长如此,召铉而谁”,看到薛元超的奏疏,就好比是在黑夜中看到了光明。只要一天不见薛元超,李治就会忧虑国家的安定,足见对此人的高度重视。到这里,除了幼年丧父,薛元超的人生可谓一帆风顺,出身好,事业顺利,还娶了皇家的金枝玉叶,可是水满则溢,月圆则缺,祸福往往相伴相生,低谷说来就来了。

首先是母亲去世,薛元超从小就没了爸爸,和母亲相依为命。三十二岁那年,父母均已仙逝,这对薛元超的打击是空前的,他常常流泪,甚至伤心到吐血,整个人都憔悴了不少,完全沉浸在悲痛之中,唐高宗甚至都认不出来眼前的人就是基友薛元超。除家庭变故之外,仕途也遭遇了危机,他的老同事李义府因为飞扬跋扈,罪行累累,触犯众怒,唐高宗好意提醒,李义府竟然敢顶嘴,把最高领导也惹毛了,于是被开除公职,流放穷乡僻壤。按照惯例,像李义府这样的人在流放期间是不能骑马的,薛元超不知出于什么原因,为老同事争取优待,得罪了李治,自己也被贬为简州刺史。没过多久,薛元超的另一位老同事上官仪也落马了,据说是因为挑唆唐高宗废后,破坏皇帝的夫妻感情,薛元超被查出曾与上官仪书信往来,免官流放。真是官场如战场,伴君如伴虎,昨天还是人人巴结的高级官员,明天就有可能成为过街老鼠。在人生的至暗时刻,薛元超只能写诗排遣愁绪。

谁能想到,这一流放就是整整十二年,薛元超已经年过半百,在唐朝,这个年龄入土不会有人感觉意外。突然,朝廷大赦天下,薛元超重新回到政治中心,并被唐高宗委以重任,担任正谏大夫、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单独辅佐皇帝治理国家,得到许多赏赐,包括良田、豪宅等等。时间可以冲淡往事,却无法让李治忘记白头偕老的承诺。

薛元超还有个特长,善于发掘人才、举荐人才,经他推荐的文武竟然有两千多人,许多人的确成为了高官显宦。仗义执言也是他的优点,有一次大理寺官员向李治上奏疑案,主审官认为应该给嫌疑人判死刑,薛元超了解了前因后果,当着皇帝的面提出种种质疑,主审官根本无法解释,唐高宗见状大怒,说:“向不得元超在,几令我杀无辜”,吓得满朝文武没有一个人敢说话,大理寺官员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公元683年,唐高宗驾崩,听说基友去世,薛元超如丧考妣,抱病赶往洛阳奔丧,此时的他已经染上风疾,丧失了语言功能。现在连侍奉一辈子的皇帝都驾崩了,感觉人生已经看不到希望,加之身体状况不佳,遂向朝廷提出退休养老。按照制度,官员70岁左右才能退休,薛元超不过61岁,还差得很远,武则天刚开始没有同意,象征性地挽留,可薛元超夫妇一再恳请,朝廷总算是答应了,允许他以正三品金紫光禄大夫的身份退出官场。由于病情恶化,薛元超未能颐养天年,很快就过世了,忌日在光宅元年十一月二日,朝廷闻知噩耗,追赠光禄大夫,使持节都督秦、成、武、渭四州诸军事、秦州刺史,赐物四百段,米粟四百石,陪葬乾陵。君臣生前就是好友,谁也离不开谁,正好死后也可以做邻居,在黄泉路上长相厮守。

有观点认为薛元超请求退休,并非完全是因为健康,而是得罪了新皇帝李显。当初中宗还是太子时,非常喜欢打猎,薛元超认为不妥,提出批评意见,得到李治肯定,李显遂怀恨在心,等到高宗驾崩,薛元超赶紧提出退休,离开领导岗位,避免被新皇帝打击报复。但这个说法猜测的成分更多,薛元超劝谏得到高宗肯定是真,可史书没有记载李显是不是忌恨上了薛元超,他被迫退休实际上是后人脑补出来的,“风疾不言”这个理由其实已经够了,连话都说不出来,还怎么开展工作呢?更何况还是宰相这样的职务。早点退休,把位子腾出来,让给年富力强的同志,对薛元超个人,对朝廷都有好处。而且仅仅过了几个月,薛元超便油尽灯枯,不幸离世,说明他的确时日无多,根本无法胜任平时的工作。

“乘星忽远,梦日俄穷。山河一望,冢茔相向。皇轩既终,国侨且丧。生也同德,殁而陪葬。千载游魂,一陵之上”,薛元超的人生与唐高宗的时代,随着二人入葬乾陵双双终结。和普通人相比,薛元超实在是太幸运了。良好的出身,皇帝的器重,过人的天赋,使他轻而易举地平步青云。但人生总有遗憾,据薛元超自己说,还不止一个:“吾不才,富贵过人,平生有三恨: 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前两个都是对的,薛元超靠的是祖上的关系、功劳,并非科举进入仕途;妻子是李元吉的女儿,也不是五姓女。修国史后来实现了,高宗曾命令他兼修国史,真正的遗憾就是前两个。但话说回来,又有谁的人生是十全十美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标签: 薛元超皇帝宰相李治李世民

更多文章

  • 农家女嫁高干子女,竟和儿子遭受20年的暴虐!2003年山东杀夫案

    历史解密编辑:路之意标签:许雯,聊城,侄媳,赵国华,山东省,山东杀夫案

    她受到过丈夫的虐待,她恨他、怨他……其实生活中有好多解决矛盾的办法,何苦要走这条路呢?2000年3月15日下午。初春的夕阳将一抹清冷的光洒在地上,路边的小树有的已冒出嫩嫩的叶子,而另一些经过一个肆虐寒冷的冬天,再未绽出新枝,只是光秃秃地在风中摇摆。一个四十岁左右瘦削身材的妇女,短发,黄脸,左眼被纱布

  • 对越反击战中的高干子弟:有人牺牲成英雄,有家族满门英烈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对越反击战,李和平,曹耘山,高干,满门,男丁

    很多人都知道在一些场合张贴着“军人优先”的指示,甚至军人子女家人等都享受很大的优待,这是出于对军人的尊重和补偿,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也是应该的。俗话说,子不承父业,因为父辈已经尝到职业的辛苦所在,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要经历这些。特别是军人,他们经受风吹日晒,经过

  • 八路军高干受伤被俘,连开三枪自裁未果,伪军低语:我们救你出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八路军,军队,刘志坚,伪军,我党

    在近代史中,抗日战争是非常残酷的,这也是全国人民最团结一心的时刻。当时国共两党一起合作,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其中,让我们最厌恶的伪军却在关键时刻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他们在暗中拔刀相助,为我党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机会。在冀南地区,我党与日本发生了对决。其中,指挥军队的刘志坚被迫突围。本想自行

  • 她前夫是新四军高干,第二任丈夫担任过副总理,女婿官至正国级

    历史解密编辑:饭小妹说历史标签:高干,项英,陈毅,前夫,女婿,张爱萍,新四军,李又兰,国民党反动派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在革命这条伟大道路上,曾经涌现出过许多巾帼英雄。她们聪慧而有魄力,勇敢而又敢为人先,就像我们接下来要说的李又兰先辈一样。先辈出身优渥,但受家人影响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在革命道路上,她曾与两位先辈结缘,一位是新四军的高干,另一位后来官至副总理。此外,她的女婿后来也成

  • 高干子弟张克莎:变性成功后嫁给富商,丈夫至死都不知其真实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婉婷说故事标签:张克莎,变性,变性人,结婚,手术

    说起变性人,我们最先想到的是金星老师。金星老师作为新一代舞蹈传奇,再加上犀利有内涵的主持风格,迅速吸收了大批量的忠实观众,金姐的名号从此在江湖流传。而这些成功的光环,盖住了金星是变性人的焦点,她用自己的优秀证明了,即使是备受争议的变性人,也可以光明正大、高傲自豪地活在这个世上,从不让别人的非议和异样

  • 他从火车司机一跃成为国家高干,曾连任三届中央委员,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槿小澜标签:江青,高干,王洪文,革委会,中央委员,火车司机,中国共产党

    从铁路部门的一个普通员工到国家高干,这宛如登天般的跨越实在令人难以置信。但是这样的事情就真实的发生在了他的身上,这个人就是江礼银。动荡的十年里,他仿佛踏上了一辆高速行驶的列车,原本普通的生活也变得不平凡起来。江礼银是福建闽侯县人,1933年出生的他是在纷飞的战火中长大的。比起很多人他是幸运的,他平安

  • 除毛岸英之外,哪三位“高干子弟”也入朝作战?其中一人壮烈牺牲

    历史解密编辑:军营今日事标签:炮兵,红军,弹药,火器,毛岸英,志愿军,彭德怀,田维扬,战争法,抗美援朝,入朝作战,空战战术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夜幕低垂,鸭绿江滚着浪花,毛岸英一行人从架设在大铁桥上游的浮桥上,大步迈向对岸。毛岸英走过浮桥的一半,回头望向了祖国的大地,深深的看了几眼。十一月二十五日,是我国志愿军入朝后第二战役开始的头一天。彭总

  • 巨玫瑰葡萄大棚双臂高干整形三年丰产栽培技术

    历史解密编辑:吉山花瑶三农标签:巨玫瑰,葡萄,新梢

    巨玫瑰葡萄大棚双臂高干整形三年丰产栽培技术_卢大银等设施葡萄栽植密度过大,导致通风不佳,传统的大棚栽培葡萄采取篱臂架、小冠形整形方法,葡萄的结果部位一般离地面 50 ~70 cm,过低的结果部位因通风和密闭导致葡萄易发生白腐病、酸腐病以及炭疽病等。葡萄不同架势将影响葡萄的光合作用 ,光合产物的积累将

  • 彭德怀逝世后,3位省委高干收到绝密任务,4年后才理解总理的深意

    历史解密编辑:元哥说历史标签:将官,军衔,元帅,彭德怀,周总理,彭老总,追悼会,绝密任务

    1974年12月17日,彭老总的遗体被送往火葬场火化,由于一些原因,遗体火化的申请单上写的并不是他的名字。彭老总逝世后,周总理找来了三位省委高干,交给了他们一个绝密任务,当时三人都不明白此举意义何在,直到4年后才理解周总理的深意。彭老总是新中国十大元帅中的一位,也是世界有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这一生

  • 高干子弟变性女人,被一富商看上,富商至死都不知道她真实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文史局标签:变性人,变性,初恋男友,爱情,张克莎

    一说到变性人,我们便会想到我们都熟悉的著名舞蹈演员金星。身为舞蹈演员的她不仅在舞蹈上做出了很多贡献,更是让大众减少了许多对变性人以及lgbtq群体的偏见。然而,金星实际上并非是我国第一个通过手术改变自身性别的人。我国第一位变性者名叫张克莎。患有性别认同障碍症的她早在1983年便通过手术改变了自己的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