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最后的纵横家主父偃,父母不相认,尝尽人间寒凉,以极端方式自毁

最后的纵横家主父偃,父母不相认,尝尽人间寒凉,以极端方式自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3068 更新时间:2023/12/18 19:11:48

主父偃被杀的时候,估计满朝官员多少有点吃惊。这位俸禄只有比千石的太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实际权势盖过三公,是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朝中大事,汉武帝不去找丞相商议,而是找主父偃。

当初,主父偃一封奏疏达到汉武帝案前,早上到,晚上他就得到汉武帝召见。一番详谈后,汉武帝感慨相见太晚,立刻任命他为谒者,一年四迁,官至太中大夫。

凭一封奏疏就咸鱼翻身,看来主父偃肚子里有货。有两件重要的大事,跟主父偃的建议有关,第一件事是迁徙全国豪强落户茂陵邑。

茂陵是汉武帝的陵寝,西汉自高祖刘邦起,就有在皇陵周边建陵邑,迁徙全国富户充实陵邑的制度。主父偃建议:“天下豪杰并兼之家,乱众之民,皆可徙茂陵,内实京师,外销奸滑。”

主父偃的建议跟惯例略有不同,他瞄准的目标是豪强大户。豪强一直是令西汉朝廷头疼的群体,汉武帝在位期间,就多次打击豪强势力,可是豪强就像野草,风头一过,又野蛮生长。主父偃的强行搬家计划,很得汉武帝赏识。

第二个建议让主父偃名垂青史——推恩令。所谓推恩令,就是打破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给诸侯王的所有兄弟和庶子们都加以分封,皇恩沐浴每一位刘氏子弟。

这个建议表面看起来一副欠揍的模样,西汉初年,为了解除诸侯王的威胁,已经闹出了“七国之乱”,怎么还能继续“推恩”?

其实主父偃的这个“推恩令”,核心在于“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做法就是把诸侯王的封地,强行切割成若干份,分给一窝一窝的刘家后人,封地越割越小,当那些诸侯王被割成“海蜇头”后,再也无力对抗中央。

原来是拿别人家的私产康概,不掏自己的腰包,反而落得“推恩”的美名。等这些“海蜇头”碎得惨不忍睹时,汉武帝再抄起大网,把他们一网打尽,他们连反抗的声响都发不出来。

汉武帝一朝过后,西汉宗室子弟乖顺得比绵羊都可爱,“推恩令”功不可没!

难怪汉武帝那么喜欢主父偃。那么,又是什么原因,导致汉武帝翻脸,诛灭了主父偃三族呢?

第一个原因,主父偃太贪,大肆受贿索贿。因为在汉武帝跟前走红,诸侯王和大臣们纷纷献媚,金银财宝不断流入他的府中,一年时间,他收受贿金达千金(一千斤黄金)。

连身边的人都看不下去,提醒他别太专横放肆,主父偃竟然如是回答:

“臣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亲不以为子,昆弟不收,宾客弃我,我厄日久矣。且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即五鼎烹耳。吾日暮途远,故倒行暴施之。”

我困厄一辈子,受尽苦难,大丈夫要么获“五鼎食”的荣耀,要么就下五鼎被烹杀,我的未来不多了,所以必须要倒行逆施!倒行逆施这个成语,就从他这里来的。

能给自己定下这么一个行为准则的人,做事的方式有多极端,攫取利益的贪婪有多粗俗,就都不难理解了。

有一天,他听说有个叫徐甲的内官,替王太后去齐国保媒,想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齐王刘次昌为后。主父偃灵机一动,找到徐甲,请他帮忙将自己的女儿,顺便一并送入齐王宫中为妃。

嫁女儿也想搞夹带,主父偃的专营心思,为自己打开了通往地狱的门!

徐甲到齐国,找到齐王太后商议婚事,结果齐太后大怒,根本没给王太后面子,直接把徐甲哄走了。原来,齐太后有私心,她将自己的侄女嫁给了自己的儿子刘次昌。假如接受了王太后的外孙女,自己的侄女不得降为妃?

徐甲的差事泡汤了,自然主父偃的夹带没成功。主角王太后倒没说什么,配角主父偃却不干了:好你个齐王,竟然不给我面子,你等着!

主父偃得到齐王的一个花边消息:跟亲姐姐乱伦!于是主父偃向汉武帝进谏:齐国这地方太重要了,富过长安,非皇帝的至亲不应该封在那里。如今的齐王,血缘关系跟你很远了,又听说有淫乱事件,您让我去整顿整顿。

汉武帝一听,好啊,去吧,就去齐国当相国,顺便调查调查。

主父偃掐着圣旨,到了齐国施展雷霆手段,很快把齐王乱伦事件调查得水落石出。面对咄咄逼人的主父偃,刘次昌一咬牙自杀了。因为刘次昌无后,齐国被废,改为郡县,收归中央直属。

出趟差,不光报了私仇,还替皇帝收回一个富得流油的齐郡。主父偃志满意得,正做着飞黄腾达的美梦时,一道枷锁套上了他的脖子。

原来,以赵王刘彭祖为首的刘氏宗室子弟们,联手把主父偃告了,罪名两条,收受贿赂和逼死齐王。

齐王的死,让汉武帝既高兴又被动,高兴的是齐国落到自己口袋了,被动的是诸侯们集体反抗了,不能不管。为了安抚宗室子弟们,汉武帝下令逮捕审讯主父偃。

面对指控,主父偃承认了自己的受贿行为,但是拒不承认逼死齐王。汉武帝也清楚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准备给主父偃一点处罚就了事。御史大夫公孙弘站出来提出反对意见,他提醒汉武帝,齐王的死,你不杀了主父偃,没法跟宗室子弟们交代。

公孙弘这话的分量很重,他其实在提醒汉武帝,你已经多次损害诸侯们的利益,他们敢怒不敢言,如今这把火你要是不让他们撒出去,恐怕会酿成大祸!趁着他们把矛头对准了主父偃,赶紧舍了他自保吧!

于是,主父偃被灭三族!

很显然,主父偃虽有罪,但是罪不至死,灭三族更是赤裸裸的大冤案。问题是,宗室子弟们为何咬住主父偃不放?朝中的大臣们,为何明知是冤案,却没有一个人站出来替主父偃说话?更让人心寒的是,主父偃一死,他的数千门客一哄而散,只有一个叫孔车的人,帮他收敛了尸体。

世道寒凉固然可恶,可是主父偃经年积累的“倒行逆施”之举,才是悲剧的根!

赵王刘彭祖为何要把主父偃往死里咬?因为主父偃游历燕国期间,不受燕王刘定国厚待,结果他状告刘定国乱伦,导致刘定国自杀灭国。同样,刘彭祖的儿子也存在乱伦行为,主父偃在赵国游学,也受到了刘彭祖的冷遇。刘彭祖实在害怕,自己会成为第二个刘定国、刘次昌!

朝中的大臣们不光不会去救主父偃,恐怕巴不得他早点死,因为这个家伙太专横,太贪婪,经常在汉武帝面前诋毁同僚,贿金就是这么来的(大臣皆畏其口,贿遗累千金)。

主父偃还曾经干过一件事,差点让一代鸿儒董仲舒蒙难。有一天他去董仲舒家里做客,董仲舒正在写一篇奏章,大概是借天灾说汉武帝失政的地方。主父偃趁董仲舒不留意,偷走了奏章,送给汉武帝。汉武帝勃然大怒,差点杀了董仲舒。

这太可怕了,主父偃几乎做到了逮谁咬谁,六亲不认。汉武帝要的就是他的这个劲,我们仔细分析主父偃给汉武帝的建议,推恩令咬宗室诸侯,迁徙令咬豪强士族,闲暇咬同僚,如同一头发了疯的动物!

主父偃回到家乡齐国的时候,还曾经做出过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断交。

听说主父偃荣归故里,家乡的亲朋故旧夹道相迎,有人甚至跑出千里之外相迎。主父偃一声不吭,将所有人召集在一起,说:

“始吾贫时,昆弟不我衣食,宾客不我内门;今吾相齐,诸君迎我或千里。吾与诸君绝矣,毋复入偃之门!”

你们这群势利眼,从此咱们断交,拿着金子滚吧,他撒下五百金,将这群人全部轰走。

主父偃到底经历了什么样的人生经历,以至于他做事如此极端,如此绝情?说起来,也真让人心酸。

主父偃出身贫寒,在家乡游学期间,就遭遇当地书生们的集体排挤,甚至连他的父母和兄弟都不认他。要钱没钱,要温暖没温暖,主父偃在家乡实在呆不下去了,就北上燕赵之地碰运气。可是结果依然一样,他到哪里,哪里的书生们都排挤他,弄得生活异常窘迫潦倒。

无奈之下,他只好再次流浪到关中。这一次,他得到了卫青的赏识,卫青多次向汉武帝推荐他,可是始终没有得到汉武帝诏见。在漫长的等待过程中,主父偃辗转王公大臣门下当食客,可是他到哪里,哪里的食客们都讨厌他。

当所能投靠的门路都用尽了后,主父偃窘迫到几乎流落街头。最后一咬牙,冒险给汉武帝写了一道奏疏,也不知道托谁的门路,居然送到了汉武帝手中。

回顾自己的经历,主父偃说自己“结发游学四十余年,身不得遂”,尝尽了人间的寒凉。结果,把自己熬成了一个心理极度扭曲的患者。

从少年时代起,人见人嫌,甚至连父母兄弟都不相认,主父偃难道是天生的恶魔?当然不是,从主父偃的生平里,我们发现一个细节:

主父偃不知道出于什么考虑,以纵横学入门,后来又把自己弄成了“大杂烩”,尤其是对纵横学的入门,恐怕是造成他一生悲剧的始发端。

纵横家是战国鬼谷子创立的一门学派,它培养的是一群呈口舌之能,游说于诸侯之间的谋士,代表性的人物有苏秦张仪、公孙衍、陈珍等,其中苏秦、张仪就是鬼谷子的学生。

既然如此,主父偃选择纵横学,怎么就误入歧途了呢?原因有二。

其一,到西汉时期,纵横学说已经式微,不适应时代的要求了

纵横家的兴盛时期,正是战国烽火连天,诸侯国国际关系风云变幻之际。那时候,各国都需要杰出的纵横家,游说他国与本国结盟,共同对付敌国。由于七国关系复杂,所谓的联盟又往往靠不住,所以又需要纵横家不断穿梭期间,维护脆弱的关系网。

那段纵横家最美好的时光,创下了苏秦一人佩戴六国相印,张仪、公孙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神话。

主父偃却“生不逢时”,西汉已经是大一统帝国,纵横家早已经成了过去时,刘姓诸侯国,远不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了。主父偃选择了一个衰微的行业,注定路难行。他还不死心,一路北上燕、赵、中山,希望找回纵横家的春天,实在是缘木求鱼。

其二,纵横学说把握不好,很容易堕落“诈谖”之器

对纵横学说,历来就存在很大争议。由于纵横家的基本手段是,“动以利害、巧辞服人、谋诈用”,只论目的,不限制手段,所以,导致各种欺诈、蒙骗层出不穷。

比如张仪使楚,许楚怀王六百里地,诱惑楚国与齐国断交,结果,该兑现承诺时,六百里变成了六里,让贪心的楚怀王气急攻心,又接连犯下一系列错误。

这种欺诈手段,用在敌我双方未尝不可,可是一旦把握不好,很容易变成“坏人”的工具。所以,刘歆说:“(纵横术)及邪人为之,则上诈谖而弃其信。”

主父偃恰恰堕落其中!

他能一次面试就让汉武帝倾心,说明他的纵横学水平相当了得。后来“大臣皆畏其口”,说明主父偃的这张嘴,毒性很大!

主父偃为何早年“万人嫌”,走到哪里都令人讨厌,连父亲兄弟都不相认?这只能说明他为人过于刻薄狠毒。一位少年读书郎,没有复杂的利益关系,哪里来的刻薄狠毒基因?纵横术让他剑走偏锋,学得一口辩才,却用来时时攻击身边的人!

汉武帝一朝,人才辈出,群星灿烂,主父偃算是最独特的一个。他在汉武帝身边一共不到两年时间,凭一封奏疏改变命运,又凭借个人才华,迅速获宠。然而纵横术给他早年带来的过多磨难,和心理扭曲,导致他亲手把自己推向毁灭,可惜了!

更多文章

  • 主父偃:汉武帝的重臣,到底得罪了什么人,才会死无葬身之地?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话春秋标签:刘彻,齐王,晁错,卫青,主父偃,公孙弘,汉武帝,汉高祖刘邦

    主父偃,汉武帝时期名臣,他提出的“推恩令”,被誉为千古第一阳谋。曾几何时,汉武帝对他言听计从,成为横行一时的权臣,但是豪横不羁的做派,让主父偃最终走上了末路,当齐王自杀的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主父偃的末日到了。他的结局告诉我们:做人不要太嚣张,出来混迟早是要还的!诸侯们群情激奋,要求必须严惩主父偃这个

  • 主父偃被满门抄斩:当你凝望深渊的时候,深渊也在凝望你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刘启,匈奴,齐王

    很多人想必都听说过这么一句话:“大多数人都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其实这句话并不是说说而已,在人性以及现实的驱使下,确实存在这种现象,有的人在最开始会十分看不惯别人的一些行为,可是后来自己却变成了最开始自己讨厌的那一类人。汉武帝时期的首功之臣主父偃,就是这样的一个角色,他明明帮助汉武帝开创盛世,做

  • 因个人性格短板而被灭族的西汉名臣主父偃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主父偃,刘彻,齐国,公孙弘,匈奴,齐王,卫青,赵王,西汉名臣,父偃

    汉武帝那个年代,不论文武,优秀人物实在是数不胜数,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知人善任并珍惜人才。但是也并非所有的人才都有受到任用的机会和机缘,因此,不少人就想法设法为自己创造机会,主父偃就是一个典型。主父偃影视剧图片01主父偃仕途主父偃(?-前126年),齐国临菑人(今山东临淄),年少好学

  • “悲夫”主父偃·倒行逆施|穷人思维,是深烙骨髓的暴虐基因

    历史解密编辑:风尚论说标签:齐王,刘彻,宦官,卫青,晁错,张仪,主父偃,公孙弘,倒行逆施

    咏史上·主父偃南宋·陈普当年齐赵倚黄昏,曾叹蒙恬灭子孙。一日上天沾五鼎,依角蜚粟度龙门。该诗是南宋著名理学家陈普所著《咏史》系列中,有关主父偃的一首诗。翻阅相关诗词文献,历代诗词作家以主父偃为题材的作品非常少见。作为西汉时期,如此重要的历史人物,单凭他“继晁错、贾谊之过往,开自家之后来”提出的“推恩

  • 帮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成就霸业的主父偃,为何落得灭族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古今中外历史说标签:主父偃,刘彻,诸侯国,齐国,刘启,刘邦

    公元前126年,主父偃去世。主父偃是被汉武帝下令处死的,而且是灭族的下场,这和后来的诛杀九族是一样的。我们都知道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重要谋臣,他提出的推恩令更是帮助汉武帝加强了中央集权,为汉武帝后期成就霸业奠定了基础。不过就是这样一个成就西汉的功臣,为何会落得灭族的下场?我们今天来看一下大致状况。先

  • 主父偃的“推恩令”是千古奇谋,理论上却有一种特殊方式可以破解

    历史解密编辑:三炮讲故事标签:诸侯国,刘彻,分封,刘恒,诸侯

    在中央朝廷的实力能够绝对压制地方诸侯的前提下,“独生子女”政策理论上确是能对付推恩令的。“推恩令”推行的核心条件,就是子嗣。以子嗣来瓜分诸侯国的土地,这就是推恩令的全部。诸侯王子嗣多,诸侯国的土地就被瓜分得多。反之,子嗣少,诸侯国的土地就被瓜分得少。因此,若是诸侯王这一辈子就生一个儿子的话,那推恩令

  • 主父偃为什么被汉武帝灭族?如何评价他的功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主父偃,刘彻,公孙弘,齐国,丞相,卫青

    主父偃是汉武帝时期的大臣,出身于今天山东淄博的一个贫寒人家。早年学习长短纵横之术,也就是谋术。后来才开始学习《易》《春秋》和百家之言。主父偃也是那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只是一开始不被认为是主流知识分子。因此,在齐国时受到儒生排挤,后来北游燕、赵、中山等诸侯王国,也不被礼遇。我个人觉得,跟当年的孔子差不多

  • 西汉名臣主父偃死因新探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主父偃,公孙弘,丞相,刘彻,武帝,诸侯

    引言西汉武帝时期,为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启用主父偃,推行推恩令,解决了诸侯王长期“尾大不掉”的问题,主父偃因此成为西汉中期拥有较强影响力的官员。学界对于主父偃其人生平、功绩、死因等方面的研究已颇为丰富。其中对于主父偃被处死原因的研究,多局限于主父偃的性格、行为缺陷等方面。本文拟从汉武帝

  • 主父偃的悲喜人生:身为汉武帝的屠刀,用一生来贯彻皇命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档案笔记标签:刘彻,燕王,皇帝,主父偃,王太后,卫子夫,汉武帝,汉武大帝

    主父偃的悲喜人生:身为汉武帝的屠刀,用一生来贯彻皇命导读:我们都知道汉武帝时期西汉的国力空前强大,这一时期,国内的政治向心力极强,而外患也基本上被平定,中央集权制度再度发展,汉武大帝集国家权力于一身是汉帝国无可争议的中心人物。然而,回顾汉武帝开创这一盛事的过程却并不轻松。而这一时期,也涌现出了许多才

  • 李旻:高地龙山社会及遗产

    历史解密编辑:杰哥爱生运动标签:龙山,中原,殷墟,殷商,二里头,十大考古,高尔夫球运动员,奥林匹克运动会,李旻(高尔夫运动员)

    中国青铜文明形成所涉及的空间范畴接近整个地中海世界——在历时千年的过程中,诸多政权与社会群体在持续的互动中此消彼长,形成复杂的政治遗产。面对大量出土资料,在描述区域文化间风格差别的同时把握社会变革的宏观特征,是考古分析向史识转化的必经之路。这要求学者反复思考作为研究工具的考古学分类,兼顾不同时空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