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

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年华名人汇 访问量:2428 更新时间:2023/12/10 3:12:27

汉初风云:吴楚七国联兵叛汉,亚夫窦婴领命平叛

胶西群臣有几个见识高明,料难有成,向刘卬进谏道:“诸侯地小,不能当汉十分之二,大王无端造反,徒为太后加忧,实属非计!况今天下只有一主,尚起纷争,他日果侥幸成事,变做两头政治,岂不是越要滋扰么!”刘卬不肯听从。旋得各使返报,谓齐与菑川、胶东、济南诸国,俱愿如约。刘卬喜如所望,飞书报吴,吴亦遣使往说楚、赵。楚王刘戊早已归国,正是愤恨得很,还有甚么不允?申公、白生极言不可,反而触怒刘戊,把二人连系一处,使服赭衣,就市司舂。楚相张尚,太傅赵夷吾,再加谏阻,竟被刘戊喝令斩首。遂调动兵马起应吴王,赵王刘遂也应许吴使,赵相建德、内史王悍,苦谏不听,反致烧死。于是,吴、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七国,同时举兵。

独齐王刘将闾本已与胶西连谋,忽觉此事不妙,幡然变计,敛兵自守。还有济北王刘志本由胶西王号召有意相从,适值城坏未修,无暇起应,更被郎中令等将王监束,不得发兵。胶西王刘卬因齐中途悔约,即与胶东、菑川、济南三国合兵围齐,拟先把临淄攻下,然后往会吴兵。惟赵王刘遂出兵西境,等候吴楚兵至,一同西进,又遣使招诱匈奴,使为后援。

吴王刘濞已得六国响应,就遍征国中士卒,出发广陵,且下令军中道:“寡人年六十二,今自为将,少子年甫十四,亦使作前驱,将士等年齿不同,最老不过如寡人,最少不过如寡人少子,应各自努力图功待赏,不得有违!”军中听着命令,未尽赞成,但也不能不去,只好相率西行,鱼贯而出,差不多有二十万人。刘濞又与闽越、东越诸国通使贻书,请兵相助。闽越犹怀观望,东越却发兵万人,来会吴军。吴军渡过淮水,与楚王刘戊相会,势焰尤威,再由刘濞致书淮南诸王,诱令出兵。淮南分为三国,淮南王刘安是厉王长冢子,尚记父仇,得刘濞贻书,便欲发兵,偏中了淮南相的计谋,佯请为将,待至兵权到手,即不服刘安之命,守境拒吴。衡山王刘勃不愿从吴,谢绝吴使。庐江王刘赐意在观望,含糊答复。吴王刘濞见三国不至,又复传檄四方,托词诛晁错。当时,诸侯王共有二十二国,除楚赵胶西胶东菑川济南与吴同谋外,余皆裹足不前。刘濞已势成骑虎,也顾不得祸福利害,竟与楚王刘戊合攻梁国。梁王刘武飞章入都火急求援,景帝闻报,不觉大惊,急召群臣入朝,会议讨逆事宜。

话说汉景帝闻七国变乱,吴为首谋,已与楚兵连合攻梁,急得形色仓皇,忙召群臣会议。当有一人出班献策,请景帝亲自出征。这人是谁?就是主议削吴的晁错。汉景帝道:“我若亲征,都中由何人居守?”晁错道:“臣当留守都中。陛下但出兵荥阳,堵住叛兵,就是徐潼一带,暂时不妨弃去,令彼得地生骄,自减锐气,方可用逸制劳一鼓平乱。”景帝听着半晌无言。猛记得文帝遗言,谓天下有变,可用周亚夫为将,因即掉头左顾,见周亚夫正端立一旁,便召至案前命他督兵讨逆,周亚夫直任不辞。汉景帝大喜,遂升亚夫为太尉,命率三十六将军,出讨吴楚,周亚夫受命即行。

汉景帝遣发周亚夫正想退朝,偏又接到齐王急报,速请援师。景帝踌躇多时,方想着窦婴忠诚可付大任,乃特派使臣持节,召窦婴入朝。窦婴已免官家居,使节往返,不免需时,景帝未便坐待,当然退朝入内。及窦婴与使臣到来,景帝正进谒太后,陈述意见。应该有此手续。窦婴虽违忤太后,被除门籍,但此时是奉旨特召,门吏怎敢拦阻?自然放他进去,他却趋入太后宫中,拜见太后及景帝。景帝即命窦婴为将,命他领兵救齐。窦婴拜辞道:“臣本不才,近又患病,望陛下另择他人。”景帝知窦婴尚记前嫌,未肯效力,免不得劝慰数语仍令就任。窦婴再三固辞,景帝作色道:“天下方危,王孙也算是国戚。难道可袖手旁观么?”窦婴见景帝情词激切,又暗窥太后形容也带着三分愧色,自知不便固执,乃始承认下去。景帝就命窦婴为大将军,且赐金千斤。窦婴谓齐固当援,赵亦宜讨,特保荐栾布、郦寄两人,分统军马。景帝依议,拜两人并为将军,使栾布率兵救齐,郦寄引兵击赵,都归窦婴节制。

窦婴拜命而出,先在都中暂设军辕,即将所赐千金陈诸廊下。一面招集将士,分委军务,应需费用,令就廊下自取。不到数日,千金已尽,无一入私,因此部下感激,俱乐为用。窦婴又日夕部署,拟即出发荥阳,忽有故吴相袁盎乘夜谒窦婴,窦婴立即延入与谈时事。袁盎说及七国叛乱由吴唆使,吴为不轨,由晁错激成,但教主上肯听袁盎之言,自有平乱的至计。窦婴前时与晁错相争,互有嫌隙,此时听了袁盎之言,好似针芥相投,格外合意。因留袁盎住宿军辕,愿为奏达。袁盎暗喜道:“晁错,晁错,看汝今日尚能逞威否?”原来袁盎与晁错素不相容,虽同为朝臣,未尝同堂与语,至晁错为御史大夫创议削吴,袁盎方辞去吴相回都复命,晁错独说袁盎私受吴王财物,应该坐罪,有诏将袁盎免官,赦为庶人。及吴楚连兵攻梁,晁错又嘱语丞史重提前案,欲即诛袁盎,还是丞史替袁盎解说,谓袁盎不宜有谋且吴已起兵,穷治何益,晁错乃稍从缓议。偏已有人向袁盎告知,袁盎遂进见窦婴,要想靠窦婴势力,乘间除晁错。窦婴与他意见相同那有不替他入奏。

景帝闻袁盎有妙策自然召见。袁盎拜谒毕,望见晁错亦在侧,正是冤家相遇,格外留心。但听景帝问道:“吴楚造反,君意将如何处置?”袁盎随口答道:“陛下尽管放怀,不必忧虑。”景帝道:“吴王倚山铸钱,煮海为盐,诱致天下豪杰,白头起事,若非计出万全岂肯轻发?怎得说是不必忧呢!”袁盎又道:“吴只有铜盐并无豪杰,不过招聚无赖子弟,亡命奸人,一哄为乱,臣故说是不必忧呢。”晁错正入白调饷事宜急切不能趋避,只好呆立一旁,待袁盎说了数语已是听得生厌,便从旁插入道:“袁盎之言甚是,陛下只要准备兵食便了。”偏景帝不肯听晁错还要穷根到底,详问计策,袁盎答道:“臣有一计,定能平乱,但军谋须守秘密,不便使人与闻。”明明是为了晁错。景帝因命左右退去,惟晁错不肯行仍然留着。袁盎暗暗着急又向景帝面请道:“臣今所言,无论何人,不宜得知。”景帝乃使晁错暂退,晁错不好违命悻悻的趋往东厢。袁盎四顾无人才低声说道:“臣闻吴楚连谋,彼此书信往来,无非说是高帝子弟,各有分土。偏出了贼臣晁错,擅削诸侯,欲危刘氏,所以众心不服,连兵西来,志在诛晁,求复故土。诚使陛下将晁错处斩,赦免吴楚各国,归还故地,彼必罢兵谢罪,欢然回国,还要遣什么兵将,费什么军饷呢!”景帝为了亲征计议,已是动疑,此次听了袁盎之言,越觉晁错有歹心,所以前番力请亲征,自愿守都,损人利己,煞是可恨。复对袁盎说道:“如果可以罢兵,我亦何惜一人,以谢天下!”袁盎乃答说道:“愚见如此,惟陛下熟思后行。”景帝竟面授袁盎为太常,使他秘密治装,赴吴议和,袁盎受命而去。

(本篇完)

标签: 吴楚窦婴刘濞周亚夫刘启晁错

更多文章

  •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刘彻,窦婴,刘启,王太后,灌夫,遗诏

    窦婴可能真的有遗诏,但遗诏是一式两份,宫中那份又不见了,所以汉武帝不杀他都不行。窦婴是汉武帝奶奶窦太后的堂侄,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他以大将军的身份参与平乱,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魏其侯,与条侯周亚夫一起成为权势最高的大臣。最风光的时候,窦婴家门客众多,前去巴结他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就有一个叫

  • 文景之乱(二四)窦太后推窦婴为丞相,刘启却启用毫无建树的卫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启,卫绾,窦太后,窦婴,丞相,周亚夫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朝廷的丞相向来是权力最大的官职之一,被认为是文官之首。有的朝代丞相的权力成为把持朝政的象征,甚至能够制衡皇帝的君权。所以皇帝在选用丞相时都非常慎重,而朝廷中推举丞相也会形成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汉景帝刘启的中后期,丞相周亚夫被迫下野,于是朝中大臣对丞相之位虎视眈眈,形成了争权夺利的态势

  • 魏其候窦婴之死,实为公器私用,人间不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疯狂奇哥标签:窦婴,丞相,田蚡,灌夫,武帝,王太后,窦太后,魏其候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法律制度简述西汉建立于公元202年二月,刘邦被诸侯王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诸侯、臣子尊为皇帝。西汉执行的是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律是基于《秦法》的改良,丞相萧何(-前193年)根据秦朝旧律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篇章,合计九篇,称之为《九章律》也就形成了汉初的刑律。在政治制度上面,

  • 汉武帝杀窦婴,绝对是冤杀,目的就是不许外戚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太后,司马迁

    有人说司马迁写《史记》是激愤之作,对于外戚和酷吏极为的不满,这也是司马迁为何刻意抬高李广的原因。但在所有的外戚里,唯独一人司马迁对其评价极高,此人就是魏其侯窦婴,此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他的被杀更多是政治牺牲品,是汉武帝告诫太后,今后外戚不许干政。窦婴这个外戚非常有意思。他是窦太后的亲侄子,是景帝在

  • 窦婴献遗诏,最终反而被处死,究竟是谁在幕后操作杀掉了窦婴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窦婴,遗诏,刘彻,田蚡,皇帝,王太后,窦太后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不过他的一生,都伴随着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其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君王能达到。其中,窦婴和田蚡之间的争夺,就是汉武帝前期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高潮。窦婴和田蚡两个大臣在争斗的时候,田蚡陷害窦婴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窦婴政治团队成员的灌夫。于是这件事就闹到了汉

  • 自视甚高的窦婴:和汉景帝刘启的较劲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窦婴,刘启,窦漪房,刘恒,太后,汉景帝刘启

    窦婴,字王孙,清河观津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窦婴的发迹很简单,他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堂兄的儿子,当窦漪房成为大汉皇后时,窦家成为了外戚。而遍观窦氏家族,最有才干者就属窦婴。汉文帝给窦婴的官职是吴相,吴国国相是

  • 窦婴: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汉武帝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王太后,灌夫

    前131年,大将军窦婴患了中风,不愿意治疗,也不愿意吃饭。听说汉武帝没有处死他的意思,窦婴才开始吃饭,接受治疗。谁知,窦婴还没吃饱饭,汉武帝就派人将其拉到大街上,斩首示众。窦婴,河北衡水人,汉文帝的小舅子,堂姐是窦皇后。有了这层关系,窦婴前途无量,他是汉文帝的亲信,许多人都纷纷投奔其门下。可惜,窦婴

  • 汉景帝对梁王说:我死后传位与你!窦婴一句话得罪所有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人物故事标签:刘启,窦婴,梁王,汉景帝刘启,太后,皇上

    梁王是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有一次,梁王与汉景帝一起畅饮,汉景帝酒后上头说:等我百年之后,我把帝位传给你,让你过把皇帝的瘾。有一次,梁王来长安拜见汉景帝,由于汉景帝当时没有立太子,在与梁王一起畅饮时酒精上头,对梁王说:等我百年之后,我把皇帝的大位传给你,让你也过把皇帝的瘾。梁王听到汉景帝这么说,不知道汉

  • 窦婴拿出景帝遗诏,为何汉武帝反而杀了他?原来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窦婴,刘彻,景帝,丞相,王太后,太后

    窦婴拿不拿出汉景帝的遗诏,他都会遭到诛杀,但诛杀他的人不是汉武帝,而是另有其人,窦婴死于汉武帝初期的朋党之争。窦婴与田蚡的“相爱相杀”汉武帝即位之初,由于年幼,按照汉朝的开国惯例,应由太后临朝称制。然而此时的后宫却有两个太后,一个是汉文帝的皇后--窦太皇太后,另一个是汉景帝的皇后--王太后,这就使得

  • 消失的诏书,汉武帝因此杀了窦婴,究竟谁在这千古谜案中做了手脚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窦婴,刘彻,王太后,刘启,丞相,灌夫

    在众多有关汉武帝的影视剧中,由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绝对是比较经典的一个版本,这部剧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剧情都比较符合真实历史上的汉朝。但影视剧毕竟是娱乐大众的产物,编剧在结合历史的基础上必然会对剧情进行艺术加工,《汉武大帝》也不例外。这部剧中牵涉到了一个疑雾重重的千古谜案,历来史家对这个案件的细节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