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如果窦婴未拿出汉景帝的遗诏,汉武帝会杀窦婴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莹子小趣 访问量:3673 更新时间:2024/1/21 13:29:09

窦婴可能真的有遗诏,但遗诏是一式两份,宫中那份又不见了,所以汉武帝不杀他都不行。

窦婴是汉武帝奶奶窦太后的堂侄,汉景帝时期爆发了七国之乱,他以大将军的身份参与平乱,立下赫赫战功,因此被封为魏其侯,与条侯周亚夫一起成为权势最高的大臣。

最风光的时候,窦婴家门客众多,前去巴结他的人络绎不绝,这其中就有一个叫做田蚡的人,他为了讨好窦婴,无所不用其极,甘愿跪在地上像窦婴的孙辈一样服侍,窦婴对此感到很满意。

田蚡可不是一般人,他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也就是汉武帝的舅舅,只不过他当时他还只是个郎官,地位非常低,只能通过巴结窦婴来获得提升的可能。

到了汉景帝晚年,田蚡逐渐得到重视,担任了御史中丞;等到汉武帝继位后,他更是被封为武安侯,在地位上与窦婴平起平坐了。

不过,田蚡这个人野心很大,他想要成为丞相,但最大的竞争对手就是窦婴,于是提拔大批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协助自己对抗窦婴。

眼看窦婴和田蚡的对抗就要升级了,汉武帝横插了一杠,他发起了儒学改革,分别任命田蚡和窦婴(二人均崇尚儒学)为太尉和丞相,但这件事遭到了崇尚黄老学说的窦太后的阻扰,田蚡和窦婴上任不到一年就被罢黜了。

虽然都赋闲在家,但因为窦太后不支持窦婴,而王太后(汉武帝之母王美人)却大力支持田蚡,还时常让田蚡参与商议国事,因此田蚡家门口天天都是车水马龙,前去巴结他的人很多,而窦婴家则门可罗雀,根本没人搭理他。

更有甚者,之前依附于窦婴的人见他失势了,便纷纷跑去投靠田蚡,田蚡为了有朝一日东山再起,便善待这些投靠他的人,因为这件事,窦婴与田蚡的矛盾加深。

尤其是在窦太后去世之后,在王太后的影响下,汉武帝任命田蚡为丞相,没了靠山的窦婴则继续受到冷落,只有一个叫做灌夫的人对他不离不弃。

灌夫本姓张,因为祖上是西汉开国功臣灌婴的家奴而被赐姓灌,起初他担任中郎将,后来因为战功而升任太仆,他性情刚直而好酒,有一次在宫中喝醉酒,将窦太后的弟弟窦甫给殴打了,汉武帝担心他被窦太后杀掉,便将他任命为燕国国相。

后来,灌夫因为犯法而被贬为平民,他便带着巨额家产来到长安居住,并召来数百游侠作为门客,因此形成了一股很大的江湖势力。

起初,灌夫打算靠着窦婴的关系去结交权贵,从而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而窦婴则希望让灌夫帮助自己铲除那些背叛他的人,因此两人其实是互为援助的关系,但两人交往的时间长了,觉得彼此都很投缘,便逐渐成为生死与共的好朋友。

原本,灌夫跟田蚡是没什么恩怨的,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让两人势同水火。

有一次,田蚡在回家途中偶遇灌夫,他说准备去拜访窦婴,从而缓解关系,灌夫便说他可以牵线搭桥,请田蚡第二天去窦婴家中赴宴,田蚡表示赞同。

其实,田蚡当时喝醉了酒,只是随口说说罢了,他根本没打算去拜访窦婴,毕竟他贵为丞相,怎么可能屈尊去政敌家里做客呢。

但灌夫知道这是个难得的机会,便跑去告诉窦婴,窦婴便和妻子买来许多酒肉,还将屋子打扫干净,一直忙到天亮才准备好宴席。

窦婴左等右等,就是没等来田蚡,灌夫刚直而性急,便跑去田蚡家中,却发现田蚡还在睡大觉,灌夫就有些不高兴了,田蚡知道自己理亏,便说自己喝醉了酒,忘记了昨天的约定。

田蚡起床后,跟灌夫一起去窦婴家,因为他本不情愿,所以走得很慢,而且到了窦婴家中后,态度十分傲慢,灌夫邀请他一起跳舞,他也迟迟不起身,这让灌夫很生气,便说了很多难听的话。

因为这件事,田蚡和灌夫结下了梁子,但后来发生的一件事,直接让两人反目成仇。

事情是这样的,田蚡当上丞相后,贪婪无比,对钱财和土地十分着迷,他听说窦婴家在城南有一块地很好,便派人去索要,窦婴为此十分生气,而灌夫更是痛骂田蚡无耻。

有个叫做籍福的人想当和事佬,便跑去跟田蚡说,窦婴生病了,活不了多久了,你何必急于一时呢?田蚡因此没有再逼迫窦婴。

后来,田蚡不知道从哪里听说,窦婴之所以不愿意给土地,是因为灌夫阻止,因此对灌夫怀恨在心,想找个机会铲除他与窦婴。

在随后一段时间里,田蚡和窦婴相互攻伐不断,搞得汉武帝头痛不已,最后不得不亲自出面调解,两人这才在表面上握手言和,但彼此的恩怨并未就此了解。

后来,田蚡娶燕王的女儿做夫人,王太后下令所有皇亲国戚和列侯都去祝贺,窦婴虽然没有职务,但还是魏其侯,因此必须奉诏参加婚礼。

但是,窦婴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执意要灌夫跟他一起去赴宴,结果就出事了。

当时田蚡起身给大家清酒,在座宾客都起身回敬,但等到窦婴敬酒的时候,却有很多宾客没有起身,尤其是田蚡,只是假装起身又立马坐下,而且在喝酒的时候,故意只喝了半杯,这显然是不敬的。

灌夫见田蚡如此,就感到十分生气,便不打算给田蚡敬酒,而是跑去给灌婴的子孙临汝侯灌贤敬酒,但灌贤显然畏惧田蚡的权势,只顾低头和长乐卫尉程不识说话,根本就不搭理灌夫。

这就让灌夫怒不可遏了,便破口大骂了灌贤一番,说按辈分他是灌贤的长辈,灌贤竟然敢如此无礼!

由于灌夫声音很大,影响了婚礼的欢乐与和谐气氛,田蚡便感到十分生气,当众责怪灌夫莽撞无礼,灌夫喝醉了酒也毫不含糊,就又把田蚡给骂了。

眼看矛盾就要升级,宾客们也很识趣地主动退去,其用意是提前结束宴会,好让灌夫也自行退下。

宾客们逐渐离去,窦婴也起身要走,还示意灌夫一起走,灌夫便准备离去,但田蚡却抹不开面子,竟然要求灌夫只有道歉方可离去,但灌夫不肯道歉,田蚡便下令将灌夫给逮捕了,关押在一处秘密监狱中。

第二天,田蚡就上书弹劾灌夫,说他辱骂宾客,侮辱诏令,犯了不敬之罪,应该判处死罪,还派人去调查灌氏一族的罪状,并将许多人也打成死囚。

窦婴听说这事后,觉得是因为自己硬拉灌夫去参加婚礼,才导致后面的事情发生的,就感到非常惭愧,于是花重金收买田蚡的门客,让他们帮灌夫说情,但田蚡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根本不为所动。

到了这个时候,窦婴便觉得自己应该亲自出马了,但他的妻子却对他说,田蚡有王太后做靠山,你是根本救不了灌夫的,搞不好自己也得搭进去!

但窦婴认为这件事错在自己,他不能丢下灌夫,于是瞒着家人上书汉武帝,说准备入宫觐见。

汉武帝当时是碍于王太后的面子,才任由田蚡处置灌夫的,但当他得知窦婴有话要说,便将窦婴召入宫中。

窦婴入宫后,将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了,汉武帝觉得田蚡其实也有过错,灌夫的罪过不足以判死刑,于是派人请来百官,在东宫商议这件事怎么处置。

很显然,汉武帝处事还是很谨慎的,毕竟有王太后在,他不能轻易推翻田蚡的意见,而用廷议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是最好的方式,因为这样王太后就无话可说了。

当然了,这件事必须建立在窦婴说的话都是事实的前提下,不然汉武帝也救不了灌夫。

但实际上,窦婴字里行间其实都在偏袒灌夫,尤其是在随后举行的廷议上,他极力夸赞灌夫的优点,用醉酒来掩饰他的缺点,但田蚡也不是好热的,拿出了很多灌夫其的他犯罪证据。

但汉武帝始终不表态,临了还问大家田蚡和窦婴谁说得对,御史大夫韩安国和廷尉汲黯都认为窦婴说得对,但这样显然缺乏分量。

其实,汉武帝也有意偏向窦婴,因为他对田蚡干的那些违法事情了解甚多,一直想要将其罢黜,但碍于王太后的情面而无法得逞,因此这是一个很好地打压田蚡的机会。

当时有个大臣叫做郑当时,汉武帝看出来他是偏向窦婴的,但自始至终却没有说话,显然是畏惧田蚡,汉武帝便训斥他畏首畏尾,说完就起身罢朝,回宫陪王太后吃饭去了。

汉武帝虽然没有做最终决断,但王太后已经派人探查了廷议内容,当她得知多数大臣都开始偏向窦婴之后,就感到非常生气,还对汉武帝说,我还没死呢,就有人这样糟践我的弟弟,皇帝也不拿出态度来,这是什么意思?

汉武帝听了王太后的话,吓得不轻,连忙说这本来是件小事,一个狱卒就可以把灌夫给解决了,只不过是因为涉及到皇亲国戚,所以才在朝堂上议论的。

汉武帝的言外之意是,廷议只是走个过场罢了,不会影响到舅舅田蚡的,他显然是不打算得罪王太后了。

因为王太后的出面干涉,事情就没那么简单了,田蚡肯定只能是对的,那么窦婴说的话也就必须是假话了,这可犯了欺君之罪了。

在来自王太后的压力下,汉武帝派人取来灌夫的罪犯调查报告,发现很多地方跟窦婴说得不一样,于是以欺君之罪将窦婴逮捕下狱。

到了这个时候,汉武帝就明显是在偏袒田蚡,因为灌夫的犯罪调查报告正是田蚡一手捏造的,但汉武帝却将其作为窦婴犯欺君之罪的罪证!

当然了,汉武帝这也是无奈之举,尽管他不太喜欢窦婴的出身,但他对窦婴的人品还是很敬重的,也不希望就这样让窦婴死掉,但他又能做什么呢,总不能因为窦婴而得罪王太后吧?

就在汉武帝懊恼不已的时候,窦婴却放了一个大招,他决定实施自救计划!

原来,早在汉景帝去世的时候,曾将窦婴找来,颁给他一道诏书,诏书上写着,如果发生什么对你不利的事情,授予你便宜行事的权力!

要知道,这可是汉景帝的遗诏,因此对汉武帝也有约束力,只要窦婴将诏书拿出来,汉武帝也得听他的。

但是,这道诏书也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保护他的安全,也可以把他架在火炉上烤,因为没有哪个皇帝能够容忍一个臣子拥有节制皇帝的特权!

很多大臣其实知道这件事,但他们也知道这道诏书的副作用太大,所以都不敢禀告给汉武帝。

孝景时,魏其常受遗诏,曰:“事有不便,以便宜论上。”及系灌夫,罪至族。事日急,诸公莫敢复明言于上。

窦婴感到十分着急,为了实施自救,也为了将灌夫给救下,便将侄子找来,让他上书汉武帝禀告遗诏之事。

汉武帝倒也镇定,没有立马释放窦婴,而是派人去档案馆寻找另一份一样的遗诏,那是作为备份待查用的,最后却没有找到!

但是,窦婴家中的那份遗诏还在,被密封在一个安全的地方,汉武帝后来也看到了这份遗诏,但因为没有在宫中找到遗诏的备份,因此他没有承认窦婴的遗诏是真的。

很快,就有大臣弹劾窦婴,说他伪造遗诏,加上之前的欺君之罪,应当将他斩首示众,汉武帝心有不忍,没有马上判决。

后来,灌夫被灭族了,但汉武帝没有马上将窦婴定罪,可见汉武帝还是有所犹豫的,或许他认为诏书是真的。

其实,汉武帝内心是很纠结的,他不想让窦婴死,但也不太愿意诏书是真的,因为那样窦婴的权力就太大了,这对他可不是好事。

就在汉武帝左右摇摆不定之时,窦婴自己又老糊涂了,他因为灌夫之死而生病,还开始绝食,准备随灌夫一起去死;但后来他又听人揣测汉武帝没有杀他的意思,他便感到很高兴,还开始吃饭了。

汉武帝听说这事后,感到有些不高兴,觉得窦婴对灌夫的情谊是假的,窦婴其实是有着强烈的求生欲的,或许诏书之事确实是假的。

恰在此时,一些关于窦婴的流言蜚语开始流传,对窦婴相当不利,汉武帝听信了,最终决定将窦婴斩首示众。

那么,窦婴是不是真的有遗诏呢?

这个已经无从得知了,但史学家倾向于他确实是有遗诏的,这是基于窦婴的为人及他所处的位置决定的,他绝不会、也不敢伪造遗诏。

如果说窦婴确有遗诏,那宫中丢失的备份遗诏,则大概率是王太后及田蚡干的,因为最希望窦婴死的人就是他们。

当然了,汉武帝的嫌疑也是很大的,他虽然不希望窦婴死,但更不希望窦婴手中真的有一份遗诏,毕竟已经有一个王太后掣肘他了,他不希望再来个窦婴。

其实,窦婴如果不拿出遗诏,汉武帝倒是可以将其暂时羁押,然后伺机解救,大不了多给点好处给田蚡,王太后大概率会见好就收;但当窦婴拿出遗诏后,汉武帝又没有找到备份,那就是天王老子也救不了窦婴了,因为伪造遗诏这事太大,没有人压得住。

因此,窦婴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他拼命解救灌夫只得称赞,但用遗诏来自救,显然是饮鸩止渴,因为遗诏不管是真是假,他活下来的概率都将会大大降低。

标签: 刘彻窦婴刘启王太后灌夫遗诏

更多文章

  • 文景之乱(二四)窦太后推窦婴为丞相,刘启却启用毫无建树的卫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刘启,卫绾,窦太后,窦婴,丞相,周亚夫

    在中国历朝历代中,朝廷的丞相向来是权力最大的官职之一,被认为是文官之首。有的朝代丞相的权力成为把持朝政的象征,甚至能够制衡皇帝的君权。所以皇帝在选用丞相时都非常慎重,而朝廷中推举丞相也会形成激烈的政治斗争。在汉景帝刘启的中后期,丞相周亚夫被迫下野,于是朝中大臣对丞相之位虎视眈眈,形成了争权夺利的态势

  • 魏其候窦婴之死,实为公器私用,人间不清醒!

    历史解密编辑:疯狂奇哥标签:窦婴,丞相,田蚡,灌夫,武帝,王太后,窦太后,魏其候

    一、西汉初期的政治法律制度简述西汉建立于公元202年二月,刘邦被诸侯王楚王韩信、淮南王英布等诸侯、臣子尊为皇帝。西汉执行的是秦朝的基本政治制度,汉律是基于《秦法》的改良,丞相萧何(-前193年)根据秦朝旧律基础上,增加了户、兴、厩篇章,合计九篇,称之为《九章律》也就形成了汉初的刑律。在政治制度上面,

  • 汉武帝杀窦婴,绝对是冤杀,目的就是不许外戚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闲云清意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太后,司马迁

    有人说司马迁写《史记》是激愤之作,对于外戚和酷吏极为的不满,这也是司马迁为何刻意抬高李广的原因。但在所有的外戚里,唯独一人司马迁对其评价极高,此人就是魏其侯窦婴,此人文武双全,智勇兼备,他的被杀更多是政治牺牲品,是汉武帝告诫太后,今后外戚不许干政。窦婴这个外戚非常有意思。他是窦太后的亲侄子,是景帝在

  • 窦婴献遗诏,最终反而被处死,究竟是谁在幕后操作杀掉了窦婴

    历史解密编辑:帝王霸朱标签:窦婴,遗诏,刘彻,田蚡,皇帝,王太后,窦太后

    汉武帝是历史上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不过他的一生,都伴随着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其政治斗争的惨烈程度,历史上几乎没有一个君王能达到。其中,窦婴和田蚡之间的争夺,就是汉武帝前期朝廷政治斗争的一个高潮。窦婴和田蚡两个大臣在争斗的时候,田蚡陷害窦婴的好朋友,同时也是窦婴政治团队成员的灌夫。于是这件事就闹到了汉

  • 自视甚高的窦婴:和汉景帝刘启的较劲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窦婴,刘启,窦漪房,刘恒,太后,汉景帝刘启

    窦婴,字王孙,清河观津人,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侄,吴、楚七国之乱时,被景帝任为大将军,守荥阳,监齐、赵兵。七国破,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窦婴的发迹很简单,他是汉文帝皇后窦漪房堂兄的儿子,当窦漪房成为大汉皇后时,窦家成为了外戚。而遍观窦氏家族,最有才干者就属窦婴。汉文帝给窦婴的官职是吴相,吴国国相是

  • 窦婴:平定“七国之乱”的功臣,汉武帝为何要杀他?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窦婴,刘彻,丞相,刘启,王太后,灌夫

    前131年,大将军窦婴患了中风,不愿意治疗,也不愿意吃饭。听说汉武帝没有处死他的意思,窦婴才开始吃饭,接受治疗。谁知,窦婴还没吃饱饭,汉武帝就派人将其拉到大街上,斩首示众。窦婴,河北衡水人,汉文帝的小舅子,堂姐是窦皇后。有了这层关系,窦婴前途无量,他是汉文帝的亲信,许多人都纷纷投奔其门下。可惜,窦婴

  • 汉景帝对梁王说:我死后传位与你!窦婴一句话得罪所有人

    历史解密编辑:小人物故事标签:刘启,窦婴,梁王,汉景帝刘启,太后,皇上

    梁王是汉景帝刘启的弟弟,有一次,梁王与汉景帝一起畅饮,汉景帝酒后上头说:等我百年之后,我把帝位传给你,让你过把皇帝的瘾。有一次,梁王来长安拜见汉景帝,由于汉景帝当时没有立太子,在与梁王一起畅饮时酒精上头,对梁王说:等我百年之后,我把皇帝的大位传给你,让你也过把皇帝的瘾。梁王听到汉景帝这么说,不知道汉

  • 窦婴拿出景帝遗诏,为何汉武帝反而杀了他?原来罪魁祸首另有其人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窦婴,刘彻,景帝,丞相,王太后,太后

    窦婴拿不拿出汉景帝的遗诏,他都会遭到诛杀,但诛杀他的人不是汉武帝,而是另有其人,窦婴死于汉武帝初期的朋党之争。窦婴与田蚡的“相爱相杀”汉武帝即位之初,由于年幼,按照汉朝的开国惯例,应由太后临朝称制。然而此时的后宫却有两个太后,一个是汉文帝的皇后--窦太皇太后,另一个是汉景帝的皇后--王太后,这就使得

  • 消失的诏书,汉武帝因此杀了窦婴,究竟谁在这千古谜案中做了手脚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窦婴,刘彻,王太后,刘启,丞相,灌夫

    在众多有关汉武帝的影视剧中,由陈宝国主演的《汉武大帝》绝对是比较经典的一个版本,这部剧无论是服化道还是剧情都比较符合真实历史上的汉朝。但影视剧毕竟是娱乐大众的产物,编剧在结合历史的基础上必然会对剧情进行艺术加工,《汉武大帝》也不例外。这部剧中牵涉到了一个疑雾重重的千古谜案,历来史家对这个案件的细节不

  • 窦婴矫诏案:魏其侯窦婴所持汉景帝遗诏是真是假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窦婴,刘启,遗诏,太后,丞相,灌夫

    大家好,我是尼摩船长,欢迎乘坐鹦鹉螺号,尼摩船长带你遨游知识的海洋。元光四年(前131年),丞相田蚡与魏其侯窦婴、将军灌夫发生冲突,靠着姐姐王太后的支持而迫使外甥汉武帝将窦婴、灌夫逮捕治罪。随后窦婴为了救自己与灌夫,便拿出汉景帝给自己的遗诏,将之献给汉武帝。然而朝廷认为诏书为假,便处死了窦婴、灌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