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式(生卒年不详),河南人,西汉武帝时期官员,官至御史大夫。
卜式也没读过什么书,也不是什么官宦世家。只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以种田养殖为业。一家人靠着勤劳,也获得了一份殷实的家业。后来父母相继离世,卜式的弟弟仗着父母宠爱,就跟他争财产闹分家,按说长子继业,卜式也没跟他弟弟争执什么,就要了一百多头羊,其他的家产都给了他弟弟。
卜式带着这一百多头羊遁入山林畜牧养殖,辛辛苦苦地过了十几年,卜式养的羊扩大到千余头,而且又置办了一份家业。这十几年他弟弟却只顾享乐,留给他的家产都被他挥霍光了,卜式知道他弟弟落魄,就又把自己的家产分了一部分给他。但他弟弟也不感恩,就知道享乐,没过多久又挥霍光了,卜式念着亲情多次把自己的家产分给他的弟弟。
当时汉武帝数次攻打匈奴,耗费了国力,财政也渐渐不支。卜式作为一个乡野富民,上书朝廷说愿意捐出自己一半的财产支持打击匈奴。汉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就派使者去问卜式是不是想做官?卜式却回答说:自己从小只会种地养殖,不会做官,所以不想当官。使者又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冤情要上告?卜式又说:自己生来就老实,从来不跟别人争夺什么,附近有穷苦的人会借钱帮助他们,心眼不好的,也会教化他们,乡民都跟我处得很好,也没什么仇怨!使者就问他捐款到底为了什么?卜式就说:天子要诛杀匈奴,排除外患,我个人愿望那些将军能不怕死尽忠死节于战事,而有钱的能不吝啬捐款资助国事,如此匈奴就可以除灭了!
使者回到朝廷向汉武帝回禀了卜式的回答。汉武帝又把这件事跟丞相公孙弘说了。公孙弘却说:这个人很虚伪,不近人情,哪有无缘无故的爱,一定是个图谋不轨的人,不要信他的话!于是汉武帝就没再搭理卜式这茬,卜式也没说啥,就又回到家里继续种地养殖。
过了一年多,匈奴浑邪王部投降,边境就要安排这些投降的人,因开支过大,致使朝廷财政空虚。又因战争多有贫民迁徙,也仰赖官府接济,但官府实在是无力赡养贫民了。卜式听说后,又带着二十万钱,捐给了河南地方政府。后来河南上报地方捐款赈灾的富豪名单,汉武帝看到了卜式的名字,就又想起了他。于是赏赐了他四百个边徭工人,卜式又把这四百人捐给了县里效力。当时的富豪都想办法藏匿财产,只有卜式愿意捐款为国。
汉武帝知道卜式是个老实人,就想封他个一官半职,卜式也不愿意做官,汉武帝就说:我上林苑也有很多羊,你就帮我养羊吧。就拜卜式为郎官,专门负责养羊。过了一年多,卜式把羊养得又肥又壮,汉武帝看到后很高兴,直夸他。卜式就说:养羊就像养民一样,按时喂养,按时休息,有不听话的恶羊乱群,就要尽早除去它。汉武帝很欣赏他这番话,就让他做了个县官。做了县官的卜式把地方管理得也很好。没过多久又升迁为成皋令,负责天下粮食的运输,而他的业绩也做到全国第一。汉武帝念他忠诚质朴,就拜他为齐王的相国。
后来南越反叛,卜式又请愿父子从征,汉武帝赏赐他关内侯,金六十斤,田四十顷,并布告天下。但天下之人并不当回事了。后来卜式官拜御史大夫。之后因上书盐铁专营不利民,汉武帝就开始疏远了他,贬他任太子太傅的虚职,最后卜式死于任上。
汉朝经过七十多年的太平,汉武帝时期更是民殷国富,但同时天下奸利,盗铸钱币,实行私人金融的很多。商人更是各怀异心,勾结官僚谋取私利。又时值靖边国策,汉朝国力衰退,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当国内发生灾情的时候,汉武帝通过尊显卜式来感化富商捐献赈灾,但收效甚微。民不聊生的同时,达官显贵和富商巨贾却照样斗鸡走马,游猎赌博为乐!之后汉武帝不得全力实行桑弘羊盐铁中央专营的政策。汉武帝死后,盐铁专营又遭到一些学者的抨击,《盐铁论》有载。
质真若渝,大白若辱。当卜式多次接济因纵欲落魄的弟弟的时候,又会惹来多少非议呢?毫无私心地为了国家捐献自己力量的时候,又惹来多少阴谋为怀之人的怀疑呢?或许还有阴谋家会认为卜式不是最后照样当上高官,何尝不是他的算计呢?天佑善人,难道非得要一直种地才是卜式的归宿?位卑不敢忘国忧的气节或已消亡,但请善待真正真诚的人,他们也许不高贵,但一定难得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