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牧羊人卜式,为何能得到汉武帝诏告天下的表彰,得以加封侯爵、位列三公
西汉时期,汉武帝刘彻雄才大略,求贤若渴,用人不拘一格。远在偏远山区的牧羊人卜式,是如何通过自身修养、高尚品德,凭借一法通、万法通的大智慧,从而实现从牧羊人到关内侯、位列三公的跨越,从普通人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转变的。
1、注重兄弟亲情,多次分给弟弟家产
卜式是西汉时期著名的贤士。父母去世后,他的弟弟也长大了,兄弟二人分家。西汉时,国家按户收税,多一户人家,就多一份税收,因此,国家鼓励和强制成年男子分家。卜式非常疼爱弟弟,分家时,把家中的财产都让给了弟弟,自己只要了一百多头羊,赶着羊群进入深山。卜式非常善于养羊,十几年去了,卜式的羊群繁殖到几千头,他置办了大量土地、房产。可他的弟弟却由于贪图享受、生活奢侈,经营不善,日趋没落,导致入不敷出,破产了,生活没了着落。卜式知道后,主动把自己的财产分了一半给弟弟。但他的弟弟很不争气,之后又好几次分走了他的财产,卜式并没有严厉斥责弟弟,他从不生气,只是慢慢引导教育弟弟。卜式的行为,深深感动了当时的人,大家都说卜式是个看重仁爱道义、注重兄弟亲情,不贪图财物的君子。
卜式不仅这样对待自己的亲人,也以同样的方式对待邻里乡亲,不论是谁遇到难题时,他都会去鼎力相助。
2、注重民族大义,主动为国捐资
当时,匈奴猖獗,频频侵犯中原,掠夺杀戮。朝廷为保卫国家,连年征战,财政十分紧张。卜式听说后,急忙赶往了京师长安,以平民的身份上书朝廷,愿意将自己财产的一半捐献给国家,帮助国家度过财政难关。这件事在朝堂上下,引起轰动,震惊了京师长安。
汉武帝对卜式为什么捐款,十分好奇。汉武帝专门派大臣找到卜式问话。
大臣问:“你想当官吗?”
卜式说:“小民从小牧羊,没想过做官,也不会做官。”
大臣又问道:“是不是有什么冤屈?是不是有什么仇家?”
卜式说:“小民素来与人无争,家乡贫穷的人,我就借钱给他;为人不善的,我就引导他做好事。去到哪里,人们都顺从我,我哪里来的冤家仇人呢?”
大臣接着说:“是这样啊。那你捐赠,就不想要点什么吗?”
卜式说:“朝廷征伐匈奴,是为了百姓不受匈奴杀戮欺凌。我觉得,贤能的人应该为国家而奋不顾身,有钱的人应该捐钱资助朝廷军队。大家都这样做的话,不久匈奴就可以灭掉了。”大臣听了非常感动,回去向朝廷报告。
汉武帝听了大臣的汇报也懵了,不知道如何处理,就问丞相公孙弘,对这件事的有什么看法。公孙弘虽然贵为丞相,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处理过各种各样的事情,但是这种只出钱,不求回报的事情,他也没有见过。这位丞相有点小心眼,于是对汉武帝说,这个人做事不符合常理,不理会他就是了。
汉武帝听了公孙弘的看法,就没有答复卜式。卜式第一次为国家捐资的事情,就这样不了了之了。不久,他就回家继续放羊种地去了。
一年后,朝廷遇到更大的财政危机,更加缺钱了。原来是,汉军攻势凶猛,匈奴无力招架,导致分裂。其中匈奴的浑邪王等率领部族投降了。一下多了这么多人口,朝廷开支增大,粮仓和钱库空虚,国家无力供给。这时候执着的卜式又出手了,他拿出了二十万钱给河南太守,用来安置投降的匈奴民众。
3、为国奉献不求回报,重义大举感动汉武帝
河南太守在向朝廷汇报工作时,提到捐款人员。汉武帝看到了卜式的名字觉得眼熟,仔细一想,原来是那个前几年要捐一半家产打匈奴的人。这下,汉武帝相信,卜式是一心为了朝廷,不是沽名钓誉之辈,自己可能误会他了。
当时,有钱人纷纷隐匿财产,只有卜式主动出资。这让汉武帝非常感动,于是奖励卜式四百人更赋钱(汉代一种徭役,不愿出役,去劳动的,可以出钱,由官府另外雇人去劳动),还准备把卜式尊为长者,召拜卜式为中郎,赐爵左庶长,田十顷。就是想以卜式为榜样,号召天下人向他学习,教化其他百姓。
出人意料的是,卜式将所赐款全部还给官府,而且也不愿意做官。汉武帝十分欣赏卜式,就对他说,我在上林苑(皇家园林,供皇帝打猎的地方)也有很多羊,听说你善于牧羊,你来帮我牧羊总可以吧。卜式这下不好推脱了,就到上林苑任职了。
4、当官为民属大义,终被封侯位列三公
在卜式的精心照料下,上林苑中的羊越来越多,个个肥硕。一次偶然的机会,汉武帝从上林苑路过,以为来错了地方,发现这里与以前的羊有天壤之别。汉武帝对卜式更加赞赏了。
汉武帝问卜式,牧羊有何诀窍。卜式回答汉武帝说,其实治理百姓和放羊是一个道理,要爱护与关心他们,让大家按时劳作按时休息,群里出现了坏分子,就把他淘汰出局,天下自然就太平,百姓也就富足了。
听了卜式的这番言论,汉武帝震惊了,觉得卜式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不是仅仅擅长放羊这么简单。觉得让他在上林苑放羊是浪费人才,就让他去缑氏县做县令,结果缑氏县百姓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后来又让他去做成皋县县令,成皋县被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汉武帝对卜式非常满意,就任命他做了齐王太傅。
几年以后,南越国的丞相吕嘉造反。卜式给汉武帝上书说,天子的忧患就是做臣子的耻辱,现在南越谋反,我要求带儿子和齐地会驾船的人去攻打南越。
汉武帝听了卜式朴实的言语后非常激动,他对天下颁布诏书公开表彰卜式:卜式这个人是种田放牧出身的,可他从来不为私利,有多余的钱财就捐给国家。现在国家有难,他又主动提出父子去参战,他这种对国家的忠诚是大家的榜样。
汉武帝本来是想通过树立卜式这样的榜样,来号召天下诸侯纷纷响应的,可没成想,当时的一百多个诸侯,竟然一个要求参军的都没有,汉武帝大怒,借机剥夺了表现不好的一百多人的爵位。汉武帝封卜式为关内侯。在元鼎年间,升任卜式为御史大夫,位列三公。
牧羊人出身的卜式,在国家遭遇困难、民众蒙受痛苦的时候,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表达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怀。得到了汉武帝的认可和赞许,也赢得了百姓们地敬重。
5、后记
1957年的一天,毛泽东主席在与《人民日报》负责人吴冷西谈话时说:“高祖之后,史家誉为文景之治,其实,文、景二帝乃守旧之君、无能之辈,所谓‘萧规曹随’,没有什么可称道的。倒是汉武帝雄才大略,开拓刘邦的业绩,晚年自知奢侈、黩武、方士之弊,下了罪己诏,不失为鼎盛之世。”
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刘彻是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历朝历代也都对他评价非常高。
班固在《汉书》中评价他“雄才大略”,曹植也说他“功越百王”,李世民则说:“近代平一天下,拓定边方者,惟秦皇、汉武。”
汉武帝击破匈奴,开疆拓土,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时代。汉武帝的成就,于不拘一格用人才有重要关系。汉武帝即位之初,就发布了《求茂才异等诏》,其中“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明确表达了不拘一格用人才,对人才的渴望。汉武帝慧眼识才,卜式才有了用武之地。俗话说,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
当然,卜式本身的修为和品德也非常重要。卜式身上有很多,值得我们普通人学习的地方。比如:勤劳致富的优良作风;在国家危难、民众受苦之时,能慷慨解囊、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时代,我们更要顺应历史潮流,紧扣时代脉搏,做富有时代精神的、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为我们的祖国强盛、民族伟大复兴、人民幸福安康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
附:《增广贤文》有关内容
原文:
钱财如粪土,仁义值千金。作事须循天理,出言要顺人心。
意思是:
钱财如粪土,不必看重,仁爱道义才值千金。做事情必须按照规律法则,讲话要善解人意,顺乎人心。
(澹台雨一 2022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