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大叔要讲的人物是一位普通人的求官之路,说这个普通其实他也不普通,因为他比大多数人都要聪明,而他的聪明在于他能在恰当的时候表现聪明,这个人就是卜式。
史书记载卜式是河南人,是个牧羊人,在养羊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通过养羊,卜式积累了大量财富,但是卜式的目标不在于此。财富对于他而言,远远不及权力珍贵,但是想要走进权力的圈子绝非易事,但聪明的卜式总能想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汉武帝刘彻上位以后,年轻气盛,想创造属于自己的文治武功,那就是通过对外战争扩大疆域来彰显自己的成就。于是汉武帝刘彻就把目标对准了汉朝的心腹大患——匈奴,但是屡次对外战争让大汉国库有些紧张,再加上汉武帝刘彻本人又非常奢侈浪费,致使文景两帝积攒的财富都消耗殆尽。
这时候作为有心人的卜式就发现了这是求官一个好几会,于是就上书给汉武帝刘彻要捐一半家财帮助汉武帝刘彻成就大业。之后汉武帝刘彻派遣问卜式是否是想用钱弄个官来当当,卜式说不是,就是单纯地想帮助汉武帝成就大业。卜式对使者说,他认为国家正在攻打匈奴,有才能应当战死疆场,有钱的就应该多捐钱。由此,汉武帝认为卜式是个贤能的人,并把他记在了心里。但这次汉武帝并没有接受他的捐助,因为目下还不是很缺钱。
一年后,南匈奴投降,汉武帝把这部分匈奴人内徙,但需要朝廷供给迁徙费用。可是这时候国库空虚,没有余钱,这时候就需要有钱人出力了。但是大部分有钱人都不大愿意拿钱出来,即使拿也不拿不多,但是卜式却拿了二十万钱给河南太守用来救济流民。
后来河南太守把捐钱的有钱人汇报给汉武帝,汉武帝看到卜式的名字,就想起了一年前的事,就把卜式召唤到身边,让他做了郎官,赐爵左庶长,同时给田十顷并布告天下。
这时候卜式却对汉武帝说自己不想做官,自己只会放羊,于是汉武帝就让到皇家牧场去给皇帝牧羊。牧羊一年后,汉武帝路过皇家牧场,看到卜式养的羊又肥又壮,于是汉武帝就问卜式是怎么做到的。卜式回答说把好的留下,把坏的立即除去,不让它破坏整个群体。养羊是这样,治民其实也是这样的。
汉武帝听了之后,觉得卜式不一般,就让去地方当个县官试试。卜式卜式干的挺好,随后卜式又被调任为成皋令,干的还是挺好,后来又把他调为齐王太傅,之后又转任为丞相。
再后来,汉武帝又赐他为关内侯。是因为他率先站出来支持汉武帝平定南越,他向汉武帝表示,自己愿意带上儿子与齐国士兵去上阵杀敌,为国家出力。此时汉武帝正需要一个标杆人物,就毫不吝啬的赏赐他,赐他黄金40斤与田地十倾,同时封他为关内侯。
人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假如卜式第一次就接受了汉武帝给予的官职,汉武帝会怎么想,汉武帝还会认为卜式是个贤能的人么?显然不会,仅仅会把他看做是一个善于钻营的商人而已。
汉武帝之所以会认为卜式贤能,是因为卜式的每一次行为都出乎他的预料,每一次表现聪明的时候都是恰当好处。而这每一次的行为都表现出了,卜式异于常人的贤能,就比如他能把治民比喻的像养羊一样,每一次都加深了汉武帝对他的印像。后来他能够快速升迁,都是来自于他最初的铺垫。
真正的聪明人都懂得恰到好处的聪明,该聪明时异常聪明,不该聪明的时候就会傻子一样。不像有些人处处显示他的聪明,处处夸耀他的才能,这种人看似聪明,实则非常浅薄。真的聪明人就应该卜式一样,懂得恰当好处的表现聪明,这样才能实现利益最大化。当然文章纯属个人之言,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