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赵氏名将: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还有谁?

赵氏名将: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还有谁?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秀才吃瓜 访问量:4310 更新时间:2023/12/26 0:51:06

10、赵破奴,汉朝名将,骁勇善战。前109年,赵破奴出兵讨伐楼兰,攻破姑师,俘虏楼兰国王,“不破楼兰终不还”,打通了丝绸之路,威震西域。前103年,赵破奴率2万骑兵深入草原,遭遇左贤王部8万精兵伏击,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虏后,又逃回汉朝,在“巫蛊之祸”中受到牵连,被汉武帝处死,灭族。

09、赵信,匈奴人,后投奔汉朝,追随卫青征战,册封翕侯。前126年,卫青讨伐匈奴,赵信随军出征,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杀敌众多。右贤王战败,赵信率兵追击数百里,俘虏匈奴一万五千人,王子十几人。前125年,汉军从定襄出征,与匈奴在漠南决战,斩杀敌军两万余人,但苏建、赵信所部的3千骑兵覆没,投降匈奴。

08、赵充国,汉朝名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七十多岁还上阵杀敌。汉武帝时期,赵充国追随李广利北伐,汉军作战不利,阵亡3万余人。赵充国率一百余人当“敢死队”,杀出一条血路,李广利才得返回。前70年,赵充国率4万骑兵北伐,击败单于的10万大军,威震塞北。汉宣帝时期,七十多岁的赵充国出征羌族,攻灭之。前51年,赵充国病逝,享年86岁。

07、赵奢,战国名将,足智多谋。前269年,胡阳率10万秦军讨伐赵国,连战连胜,抵达阏与附近,威震邯郸。此时,廉颇、乐乘等名将认为,应该重点防守邯郸,不能跟秦军决战,赵奢则主张反击,主动进攻。赵奢驳斥廉颇、乐乘:“狭路相逢勇者胜”,敢于拼杀才会赢。阏与之战,赵奢采取奔袭战术,秦军猝不及防,阵亡过半,胡阳狼狈而逃。可惜,赵奢的儿子赵括不给力,“纸上谈兵”,导致长平之战惨败,赵国损失四十万大军。

06、赵佗,秦国名将,骁勇善战。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任嚣、赵佗南下攻打百越,岭南纳入秦朝的版图。赵佗善于用兵,跋山涉水,屡次击败“越兵”,很快就平定了百越地区。秦朝灭亡后,赵佗率数十万大军占领岭南,建立南越国。前137年,赵佗病逝,享年109岁,历经秦始皇、秦二世、子婴、楚霸王、汉高祖、汉惠帝、“两幼帝”、汉文帝、汉景帝、汉武帝等11位帝王,见证了汉朝大半个历史。

05、赵方,南宋名将,足智多谋,屡次击败金兵,从未战败,被金兵称为“赵爷爷”。1216年,蒙古骑兵南下,金兵连战连败,成吉思汗威震中原。为了从南宋得到“补偿”,金宣宗决定南征,攻取宋朝在淮西的土地。1217年,完颜赛不率10万兵马攻打枣阳,赵方诱敌出击,斩杀万余人。金兵不甘心失败,完颜讹可再次攻打枣阳,挖掘长壕,采取围困战术。赵方不与金兵正面决战,而是奔袭敌军后方,焚毁物资、粮草,金兵溃逃。

04、赵葵,南宋名将,赵方的儿子。“虎父无犬子”,赵范、赵葵两兄弟都是名将,在抗击金兵、蒙古军的战斗中,屡破强敌,立下赫赫战功。1217年,金兵分三路南下,赵葵与父亲赵方率兵迎战,将其各个击破。1229年,李全率兵南下,劫掠江浙,被赵葵击败,狼狈而逃。1231年,李全再次南下,赵葵设下埋伏,李全阵亡沙场,所部溃散。1266年,赵葵病逝,享年81岁。

03、赵良栋,清朝名将,骁勇善战,足智多谋。1673年,吴三桂在云南起兵,江南各地纷纷响应,清失去半壁江山。八旗衰落,局势危急,王辅臣在西北起兵,关中地区的八旗不堪一击。赵良栋等“河西四将”奋勇拼杀,击败王辅臣,并率兵南下汉中、四川,攻打吴三桂的后方。昆明之战,赵良栋取代彰泰,担任前线主帅,吴世璠战败,自焚而死。可惜,赵良栋跟八旗将领的关系不好,对图海隐瞒其战功的做法意见很大,康熙又偏袒旗人,他干脆辞职回家。

02、赵云,三国名将,骁勇善战。俗话说“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赵云的武力值仅次于吕布。长坂坡之战,赵云七进七出,杀敌无数,救出了刘禅,让曹操刮目相看。守卫南郡期间,赵云又多次击败吴军的进攻,周瑜都奈何不了他。汉中之战,赵云多次设下疑兵,曹操碰了一鼻子灰,屡战屡败。诸葛亮北伐中原,七十岁的赵云“不服老”,主动请缨,独领一军作战。

01、赵匡胤,是帝王,也是名将。“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总感觉宋太祖赵匡胤是为了“押韵”而存在,他的武力值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不是一个档次,却也不差。赵匡胤黄袍加身后,建立北宋,继续奉行“先南后北”的作战方案,试图统一中原。赵匡胤东征西伐,灭了后蜀、南汉、南唐,基本结束了五代十国的混乱局面。975年,赵匡胤在“烛影斧声”中死去,没能统一全国,有点遗憾。

标签: 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匈奴

更多文章

  • 赵破奴:在匈奴长大的霍去病嫡系,700铁骑破楼兰,最后惨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赵破奴,霍去病,楼兰,匈奴,匈奴人,刘彻,汉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出自唐朝的诗人王昌龄。然而,在唐朝,楼兰已经在滚滚黄沙中湮没数百年,早就不存在了。诗人在这里,用的是汉朝的典故。历史上第一个攻破楼兰的将军,叫做赵破奴。一看他的封号就知道,他曾经是霍去病的嫡系——从骠侯。一提到

  • 不破楼兰终不还,赵破奴如何攻破楼兰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赵破奴,李广利,匈奴,楼兰,霍去病

    如果说占据河西走廊是断匈奴右臂,那么控制西域就是再断匈奴一条右腿。 公元前108年,汉军灭卫满朝鲜同年,武帝对西域楼兰和姑师(车师)用兵。 楼兰和姑师都是吐火罗人,来自北欧,与凯尔特人、日尔曼人相近,头发金黄、眼睛蓝、鼻梁高、须髯浓密。在我国夏商时期,吐火罗人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东迁,在塔里木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④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标签:朱熹,陆氏,义理,宋朝,陆九渊,王守仁,胡赳赳

    本文为学者胡赳赳对陆九渊心学的系统研究与梳理,全文分五部分,依次是“陆九渊的思想脉络”“陆九渊言义理之理路”“ 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 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和“陆九渊与朱熹的辩难”。今天我们刊发第四部分,“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前三部分链接在下方,剩余部分将陆续刊发。陆九渊,(1139-1193),

  • 赵梅阳:陆九渊【7024】——百世大儒(2022年6月3日)

    历史解密编辑:大师之道标签:陆九渊,赵梅阳,大儒,心即理

    《赵梅阳:陆九渊【7024】——百世大儒》此文收录于赵梅阳《路遥知马力——开启感悟之门》总文集-第九十九子文集《登高壮观天地间》中。时间:2022年6月3日……以此送给我那遥遥无期的奋斗征程……百世大儒唯心主义开山祖,鹅湖之会辩鸿儒。象山先生宇宙观,六经注我不著书。陆九渊(1139—1193),字子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③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标签:孔子,陆氏,圣贤,学人,宋朝,陆九渊,胡赳赳,儒家思想

    本文为学者胡赳赳对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之心学的系统研究,全文共五部分,依次为“陆九渊的思想脉络”“陆九渊言义理之理路”“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和“陆九渊与朱熹的辩难”。今天我们刊发第三部分,“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详述为学者之立志、用心法,及“学”与“思”、“道”与“艺”之关系。其余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①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朱熹,孟子,六经,理学,宋朝,陆九渊,胡赳赳,儒家思想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本图源自明万历《三才图绘》。遇事逐物皆有省发陆九渊(1139-1193)思想之得力处,跟两位前人最是相关。一个是孟子,一个是程灏。他自况:“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也”。读程灏时又赞其“通疏”。陆九渊有先天之识。

  • 司马懿的兄长,能言善辩的司马朗,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去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馨讲故事标签:董卓,曹操,丞相,汉朝,司马懿,司马朗,史说三国

    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人物搬上银幕了。很多观众应该都见过大军事家司马懿。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观众可以看到司马懿的哥哥司马郎因为曹植闯入司马门而被陷害下狱。由于司马懿智慧过人,善于用计过关。通过一些策略,他救了他的哥哥。他大哥的下场尤其惨。刚被救出监狱时感染了瘟疫,因无法治愈而不幸离世。这就是电视剧

  • 司马朗:《三国志》司马家有传的只得我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阿斗木标签:司马朗,司马家,董卓,三国志,曹操,司马懿

    司 马朗,河内郡温县人,在今天的河南焦作温县一带。 他九岁的时候,有一次碰到有客人当面提到了他父亲的字 。 司马朗的父亲叫做司马防,字建公,曾担任洛阳令、京兆尹 。司马防对 曹操十分看重,他生有八子,教子极严, 之后 个个成才,人称“司马八达”。 古人有个规矩是要避家讳,在言语中一般不会称父母的名

  • 司马懿家族,为什么只有司马朗一个人被写进了三国志?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司马懿,司马朗,三国志,陈寿,曹操,袁绍

    司马懿虽然名声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司马家族在那个时代,的确是最厉害的家族,建立的晋朝也是为了二十四史的正统朝代。司马家族能够发迹,其实不用追溯到很远,看看司马懿的父亲就明白了,毕竟在乱世之中,连袁绍荀彧这种大家族出身的都能灰飞烟灭,在一个巨大变化的乱世,追溯那么久,意义不是很大。司马懿的老爹官做得

  • 小说推荐:《一梦烟雨》香奴,刘解忧叶微澜小说全本免费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三秦生活啊标签:一梦烟雨,微澜,皇弟,香奴,殿下,美男

    我大步出去,打开了房门。月光下,叶微澜在庭院中站着,他明明穿了一身红,可身上似乎依旧有微光闪烁,仿佛这夜色下所有的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他回眸看我一眼,眸中了无情绪。他的不喜明明白白,偏偏我一腔炙热视而不见。我想起,上一世,我命人请他进来,他拒绝了。事情传到宫中,皇弟赐了我六个美男。可惜,那六个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