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①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新京报 访问量:4199 更新时间:2023/12/25 20:35:25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本图源自明万历《三才图绘》。

遇事逐物皆有省发

陆九渊(1139-1193)思想之得力处,跟两位前人最是相关。一个是孟子,一个是程灏。他自况:“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也”。读程灏时又赞其“通疏”。

陆九渊有先天之识。他有五个哥哥:陆九思、陆九叙、陆九皋(庸斋)、陆九韶(梭山)、陆九龄(复斋)。陆九渊与陆九龄齐名,人称江西二陆,比之前贤河南二程。

六岁时由其兄陆九龄(时十三岁)授《礼经》。八岁时读《论语》。陆九韶称其:“子静弟,高明自幼已不同,遇事逐物皆有省发。尝闻鼓声振动窗棂,亦豁然有觉。其进学每如此。”

陆九渊第一次发悟,约略是在其十三岁时。宇宙二字吸引了他,读至“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当下便有心得,说:“元来无穷。人与天地万物,皆在无穷之中者也。”又援笔写道:“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继而又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当然,也不排除后人高推圣境,将后来所说安在其时。不过,他在少年时代即有此等发悟,且终其一生,实践操守此说,则可无疑。

然而他有个类比,则不大恰当,蒙骗千古学者。如其所说:“在天曰阴阳,在地曰刚柔,在人曰仁义。仁义者,人之本心也。”阴阳和刚柔是互补之说,仁义是相近之说。故此三者不能放一起类比推论。如改为“在人曰生死”,或“在人曰善恶”则可,因生死和善恶也都是互补,取相反相成之理。我们可以这样讲:在人曰生死,生死者,人之所出也。或者:在人曰善恶,善恶者,人之意动也。

思想精髓乃“发明本心”

陆九渊十五岁时,诗作得已经相当好。有诗句曰:“书非贵口诵,学必到心斋。”此得宋诗之妙,宋诗重义理,体现出不同于唐诗的风味。二十四岁时,陆九渊在其兄劝勉下,参加乡试。考得第四名。考官王景文叹服说:“毫发无遗恨,波澜独老成。”有一段传说是捷报传来时,他正在鼓琴,鼓完才听结果。听完结果,纹丝不动,又鼓一曲才缓缓归家。此段是想表明他不为外境所动。以下这段话倒是记录在他名下,可证其情操:“穷则与山林之士,约六经之旨,使孔孟之言复闻于学者。达则与庙堂群公,还五服之地,使舜之化纯,被于斯民。”

这是他第一次乡试,在二十四岁时(1162年),以《周礼》中举。然而由于随后的丁父忧,未及省试。于是又遵父之遗嘱,再次乡试。这次到了1171年,在三十三岁时其以《易经》中举,这一年他儿子陆持之也出生了。可见,关于《周礼》与《易经》的思想,他是颇有心得的。尤其是《易经》,他在后来的书信中多有论次。如:“乾以易知,坤以简能。吾知此理即乾,行此理即坤。知之在先,故曰乾知太始。行之在后,故曰坤作成物。”其常以“易简”功夫为要,可谓深通易理。又有:“道有变动,故曰爻;爻有等,故曰物;物相杂,故曰文;文不当,故吉凶生焉。”他在言复卦之理时说:“履,德之基;谦,德之柄;复,德之本。得罪于履,得罪于谦,难以言复矣。”这都可以见出他对易学的深通。

而在那第二次乡试时,考官在他《易》卷上的批语是:“如端正人士,衣冠佩玉。”论策数篇,批语是:“如其义。”他本身是看不起做官的,只是遵父兄之嘱,因此不以得失为念,也不怕得罪官员,立论多偏激,直抒胸臆,不肯流俗。他自己也说:“吾自应举,未尝以得失为念。场屋之文,只是直写胸襟。”

《陆九渊全集》,陆九渊 撰,叶航 点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2021年12月

三十四岁时,陆九渊春试南宫,也就是考进士。深得考官吕祖谦赏识,称“一见高文,心开目明”。陆氏中选,毫无悬念。在廷对时,陆九渊有所收敛。获赐同进士出身,仅在末甲。虽然录取了,排名却靠后。陆九渊仍无动于衷。称:“见君之初,岂敢过直。”

陆九渊这段时间游历临安,且收杨简为高徒。杨简为富阳主簿,相当于现在的县委秘书长。杨简问如何是本心,陆九渊以心之四端对之。杨简不悟。及有来讼扇者,杨简断其曲直。陆九渊发说:“闻适来断扇论,是者知其为是,非者知其为非,此即敬仲本心。”敬仲即杨简的字,他始有大觉,于是执弟子礼。杨简回忆说:“简发本心之问,先生举是日扇讼是非答。简忽省此之无始末,忽省此心之无所不通。”这一段经历,可见陆九渊思想之精髓,即是“发明本心”。此心即理,并无别物。这一义理甚高,不容下等之物置疑。

陆九渊画像。

以身任道

三十六岁时,陆九渊的次子陆子循出生。三十七岁时,便发生了中国思想史上的著名事件,在吕祖谦的调和下,江西二陆与朱熹会于江西上饶(古称信州)的鹅湖寺。双方就陆氏“心学”与朱氏“理学”来了一个大辩论。

朱熹对学问的看法是,广泛博览,而后可以归之于要约。也就是多读书,多读必然精思。但二陆之意更高明一层,他们问没有书之前做不做学问?因此要发明此心,而后可博览,博览则证得本心。朱氏认为陆氏教人太简易,陆氏驳朱氏教人太支离。陆九渊下山时作诗说:“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此成千古定语。若以禅宗类比,“心学”可谓是“顿宗”,“理学”可谓是“渐宗”。顿宗义理比渐宗更为高明。心学直取第一义,持形而上之论,发明本心,则无所不通。理学则以下袭上,循序渐进,终能归于大道。心学首倡遵德性,其次道问学。理学首倡道问学,然后遵德性。心学比理学高明是真,但上智者方能悟入。理学比心学更为普世,故下智者亦能进阶。因此,理学受众更为广泛,势力更大;而心学则高人不绝,屡代异峰突起。若以兵法论,理学是常规军,心学是特种军。

此后,陆九渊丁继母邓氏忧,又乡居了几年。在四十一岁时,他授建宁府崇安县主簿,相当于今天福建武夷山市崇安县委秘书长,从八品。四十四岁时,迁任国子监学正,其工作是在国子监讲学,其时授《春秋》大义,从八品。四十六岁时,调任敕局,称之为敕令所删定官,负责政府文件修订,从八品。此一时期,上殿轮对,共商国策。提出医国四物汤方略:任贤、使能、赏功、罚罪。深受赏识。同年又改授承奉郎,从八品上。仍在敕局。四十八岁,转宣义郎,从七品下。他慨叹于靖康间北宋被灭的惨痛事件,和四方志士交结,除将作监丞,因给事王信反对,落职还乡。遂于乡讲学,响者云集,这是他第一次思想高峰外露的体现。其将应天山改名为象山,居山聚学,一时盛谈。世称象山先生。居山五年,来访者愈千人。其门人云:

“先生之讲学也,先欲复本心以为主宰,既得其本心,从此涵养,使日充月明。读书考古,不过欲明此理,尽此心耳。”

这一段可谓是对陆九渊思想的高度概括。

南宋皇帝寿皇抗金未果,以内禅之名传位给光宗皇帝。光宗即位后,即诏陆九渊知荆门军,授宣教郎。宣孝郎是正七品下。知荆门军相当于荆门的军政首领。他五十三岁时上任,践行其所学。其最大功绩在于筑城以固边防,兴办文教事业,兼顾武备,使得地方一片安宁。他与侄书说:“是非善恶处明,人无贵贱皆向善,气质不美者亦革面。”他见到吏卒虽多贫,然而内心踊跃,得穷快活之乐。以此勘验其发明本心之说。

在五十四岁的冬天里,陆九渊因血疾复发,一周逝世。其高徒杨简为二陆祠所记中说:“人心非血气,非形体,广大无际,变通无方,倏焉而视,又倏焉而听,倏焉而言,倏焉而动,倏焉而至千里之外,又倏焉而穷九宵之上,不疾而速,不行而至,非神乎?不与天地同乎?学者当知举天下万古之心皆如此也。”又二十年,袁燮在《陆九渊文集》序中说:“此心此理,贯彻融会,美在其中,不劳外索。揭诸当世曰:‘学问之要,得其本心而已。’心之本真,未尝不善,有不善者,非其初然也。孟子尝言之矣:‘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此之谓失其本心。’”

其徒众所写,尤可见其心学思想已发明传播开来,众人受用不虚。如请谥列状中说:“以身任道,为世儒宗。一时名流,踵门问道,常不下千百辈。今其遗文流布海内,人无智愚,珍藏而传诵之。”又五年,上赐谥曰“文安”。又四年,其弟子于象山建书院,完其遗志,上梁时有文:“尽其心,知其性,见先生存养之皆天;在则人,亡则书,岂后学讲明之无地。”

杨简有一次问陆九渊:“胡不注六经?”缘何不注六经呢。陆九渊答:“六经当注我,我何注六经。”陆九渊答说,六经是用来注我的,我何必注六经。此语不解者以为狂。解者当知,此处之我,即发明本心。故六经乃发明本心之要。此亦是与朱熹之一大关节,读书不是为了只读书,读书是为了发明本心。

陆九渊言为学在于议论一途、朴实一途。又有人不明。实则议论一途,知也;朴实一途,行也。故为学在于知途行途。学得则知行合一,二途是一途。学不得则知途是知途、行途是行途,于是支离。故不可将陆九渊之议论和朴实看作两端。陆九渊的议论一途尽在象山,其朴实一途尽在荆门。知此二处,便知陆氏尽心之学,其在当世,可谓是有始有终也;其在后世,可谓是无始无终也。

作者/胡赳赳

编辑/张进

校对/卢茜

更多文章

  • 司马懿的兄长,能言善辩的司马朗,是因为什么原因而去世的

    历史解密编辑:小馨讲故事标签:董卓,曹操,丞相,汉朝,司马懿,司马朗,史说三国

    现在越来越多的历史人物搬上银幕了。很多观众应该都见过大军事家司马懿。这是一部历史题材的电视剧。观众可以看到司马懿的哥哥司马郎因为曹植闯入司马门而被陷害下狱。由于司马懿智慧过人,善于用计过关。通过一些策略,他救了他的哥哥。他大哥的下场尤其惨。刚被救出监狱时感染了瘟疫,因无法治愈而不幸离世。这就是电视剧

  • 司马朗:《三国志》司马家有传的只得我一个

    历史解密编辑:阿斗木标签:司马朗,司马家,董卓,三国志,曹操,司马懿

    司 马朗,河内郡温县人,在今天的河南焦作温县一带。 他九岁的时候,有一次碰到有客人当面提到了他父亲的字 。 司马朗的父亲叫做司马防,字建公,曾担任洛阳令、京兆尹 。司马防对 曹操十分看重,他生有八子,教子极严, 之后 个个成才,人称“司马八达”。 古人有个规矩是要避家讳,在言语中一般不会称父母的名

  • 司马懿家族,为什么只有司马朗一个人被写进了三国志?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司马懿,司马朗,三国志,陈寿,曹操,袁绍

    司马懿虽然名声不好,但不可否认的是,司马家族在那个时代,的确是最厉害的家族,建立的晋朝也是为了二十四史的正统朝代。司马家族能够发迹,其实不用追溯到很远,看看司马懿的父亲就明白了,毕竟在乱世之中,连袁绍荀彧这种大家族出身的都能灰飞烟灭,在一个巨大变化的乱世,追溯那么久,意义不是很大。司马懿的老爹官做得

  • 小说推荐:《一梦烟雨》香奴,刘解忧叶微澜小说全本免费阅读

    历史解密编辑:三秦生活啊标签:一梦烟雨,微澜,皇弟,香奴,殿下,美男

    我大步出去,打开了房门。月光下,叶微澜在庭院中站着,他明明穿了一身红,可身上似乎依旧有微光闪烁,仿佛这夜色下所有的光都聚集在了他的身上。他回眸看我一眼,眸中了无情绪。他的不喜明明白白,偏偏我一腔炙热视而不见。我想起,上一世,我命人请他进来,他拒绝了。事情传到宫中,皇弟赐了我六个美男。可惜,那六个美男

  • 越南“打虎”行动继续,又两名高干被起诉,这次涉及到驻日总领事馆

    历史解密编辑:越南语学习平台标签:外交部,越南,安全局,公安部,卫生部

    越南“打虎”行动继续,又两名高干被起诉,关于越南外交部领事局行贿受贿案大案:截至10月4日已有22人被起诉,其中多名为高干,政府办公厅4人、外交部7人、公安部3人、卫生部2人、交通运输部1人、其它公司职员5人。越南公安部办公厅主任、公安部发言人苏恩苏中将于10月4日下午表示,公安部调查安全局在扩大调

  • 省部级高干谈改革开放:永远忘不了抽了我一鞭子似的目光

    历史解密编辑:新大观标签:小康,梁衡,邓小平,李光耀,改革开放,省部级高干

    阅读本文前,请您先点击“关注”,再阅读文章。这样就可以每天免费收到您喜爱的精彩内容了以1978年的改革开放为起点,中国经过40年的发展接力,由贫困、匮乏、愚昧走向小康、富裕和开放、多元,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工业国。《纽约时报》曾在一篇文章里面写道,中国让“8亿人口摆脱贫困”,“发生了现代历

  • 唐朝宰相薛元超的上位法宝:高干子弟、皇帝基友、颜值才华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薛元超,皇帝,宰相,李治,李世民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高成儿1972年2月,陕西文管所对乾县梁山脚下的一座墓葬进行了发掘,该墓距离唐高宗与武则天的陵寝大约三公里,是乾陵十七座陪葬墓之一。经过一番努力,考古队员从中找到了墓志铭,全文长达三千余字,详尽介绍了墓主人波澜起伏的一生,其细致程度远远超过两唐书。从

  • 农家女嫁高干子女,竟和儿子遭受20年的暴虐!2003年山东杀夫案

    历史解密编辑:路之意标签:许雯,聊城,侄媳,赵国华,山东省,山东杀夫案

    她受到过丈夫的虐待,她恨他、怨他……其实生活中有好多解决矛盾的办法,何苦要走这条路呢?2000年3月15日下午。初春的夕阳将一抹清冷的光洒在地上,路边的小树有的已冒出嫩嫩的叶子,而另一些经过一个肆虐寒冷的冬天,再未绽出新枝,只是光秃秃地在风中摇摆。一个四十岁左右瘦削身材的妇女,短发,黄脸,左眼被纱布

  • 对越反击战中的高干子弟:有人牺牲成英雄,有家族满门英烈

    历史解密编辑:小脑袋大历史标签:对越反击战,李和平,曹耘山,高干,满门,男丁

    很多人都知道在一些场合张贴着“军人优先”的指示,甚至军人子女家人等都享受很大的优待,这是出于对军人的尊重和补偿,他们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都献给了祖国,所以能够得到这样的待遇也是应该的。俗话说,子不承父业,因为父辈已经尝到职业的辛苦所在,并不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要经历这些。特别是军人,他们经受风吹日晒,经过

  • 八路军高干受伤被俘,连开三枪自裁未果,伪军低语:我们救你出去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八路军,军队,刘志坚,伪军,我党

    在近代史中,抗日战争是非常残酷的,这也是全国人民最团结一心的时刻。当时国共两党一起合作,最终获得了战争的胜利。其中,让我们最厌恶的伪军却在关键时刻贡献出了属于自己的一份力量。当时他们在暗中拔刀相助,为我党提供了不少宝贵的机会。在冀南地区,我党与日本发生了对决。其中,指挥军队的刘志坚被迫突围。本想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