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买臣休妻: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其妻也并非恶妇

朱买臣休妻: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其妻也并非恶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说新史 访问量:2251 更新时间:2024/2/12 2:13:58

在传统戏里,有很多描述痴情女子负情汉的故事,对那些被遗弃的妇女寄予无限同情,而《朱买臣休妻》叙述的却是有志男子无情女的故事,为那些落魄的读书士子大大出了一口气。

我们先来了解下《朱买臣休妻》的创作

《朱买臣休妻》又名《烂柯山》、《渔樵记》、《马前泼水》、《崔氏逼夫》、《负薪记》,《别古寄信》等。不少剧种都有此一剧目。讲述的是西汉朱买臣素有大志,但因家贫,靠砍樵为生,其妻崔氏目光短浅,不耐受苦,每日吵闹,逼其写具休书,另嫁匠人张三。朱买臣休妻后,益加苦读,中试为会稽太守,赴任三月,见已沦为乞丐的前妻迎站马前,求其收留。朱令其取水泼于马前。如能将水收回盆内,即允收留,崔氏羞愧撞死。

朱买臣,史载确有其人,其妻逼与离异,也有记载。编戏人截取了朱买臣休妻的这一段故事,浓笔重染,流传甚广。不过最有戏剧性的马前泼水那段情节,却是从姜太公的身上移过来的。东晋时前秦嘉所著《拾遗记》载:

“太公望初娶马氏,读书不事产,马求去,太公封齐,马求再合。太公取水一盆,倾于地,令妇收水,惟得其泥。太公曰: ‘若能离更合,覆水定能收。’”

由于编戏人转移这段故事时,缝补得天衣无缝,以致“马前泼水”这一有名成语,很多人认为就是从朱买臣的史事而来,其真正出处,反鲜为人知了。

戏剧是艺术,它不同于历史。涉及到历史中的真人时,固然不能任意捏造当时所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对题材的剪裁、选择、截取以及合理的虚构。甚至把别人的事迹集中到此一人物事上来,却都是合理和必要的。应该说《朱买臣休妻》一剧,在历史真实和戏剧特点的结合方面,单从艺术角度说是比较成功的。

我们再来看下史书上记载的《朱买臣休妻》

依照《汉书·朱买臣传》所载:朱买臣(?——公元前115年)字翁子,吴(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家里很贫,酷好读书,“常砍薪樵卖以给食,担负薪柴,且行且诵。其妻亦负载相随”。看来当时他们夫妻倒是夫唱妇随,相安无事的。但因朱买臣不顾旁人耻笑,挑着柴薪行在大街上也要咿咿呀呀高声朗诵,使得妻子不高兴。妻子屡次劝他“勿歌讴道中”。买臣不但不听,反而酸气大发在大街上更加高声疾歌,如颠似狂,因此才促使“妻羞之求去”。其妻并非全因买臣家贫才背他而去的。买臣一次饥寒交迫,负薪饿倒于荒野古坟间,恰遇故妻与夫家上坟,见状不忍,反用酒饭让他食饮,救了他的活命,看来这位妻子倒是位善良的女人并非恶妇。

至于几乎沦为乞丐的朱买臣,在几年以后,偶遇上京呈报簿账的会稽郡吏,随车带有食物,买臣就请求为运载小卒,随车同至长安。

到京以后,他虽“诣阙上书”想求一官半职,但“书久不报”,没人理睬。他身无分文,待不下去,还亏同行的吏卒周济于他,方得生存,直到他找见了正“贵幸”的同乡严助,才被推荐给汉武帝。当时武帝好儒,见他说《春秋》,言《楚辞》娓娓动听,当场授官为中大夫。又因汉武帝正图扩大疆域,看了买臣平东越的奏议,就又拜他为会稽太守,命他:“到郡治楼船,备粮食”,等候大军出征。买臣上殿辞别武帝时,武帝笑语道:“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今子何如?”

但这位衣锦荣归,沾沾自喜的朱买臣,又是如何对待故乡和故人呢?

他的第一件事,就是耍弄原先曾周济过他的会稽上计椽吏等人。

赴任时,他故意“衣故衣,怀其印绶,步归郡邸”。这时郡吏正“相与群饮”,对于“衣故衣”的朱买臣,虽然未加敬让,但也允其“入室中,守邸与共食”。等到“食且饱”时,买臣才故意卖弄微露绶带,引起守邸惊怪,急忙上前“引其绶,视其印,乃会稽太守章也”,于是疾走奔告,一坐皆惊,郡丞以下赶忙“相推排陈列中庭拜谒”,买臣至此,真是扬眉吐气,只见他“徐徐出户”,坐上来迎接他的驷马高车,向吴境缓缓驰去。

他赴任后的第二件事就是报复曾与他离异但又周济过他的故妻。

新太守上任,当然极为隆重,郡吏命百姓修治道路,夹道欢迎。朱买臣从人缝中“见其故妻,妻夫”也在为他“治道”,就“驻车,呼令后车载其夫妻到太守舍,置园中给食之”。不是载入馆舍,而是置之园中,“置园中”是干什么的?当然不是当客人,而是令作下人仆役了,这位故妻倒是很刚强,她不甘羞辱,自缢而死。由此看来朱买臣的气量是多么狭窄,而那位故妻倒很值得同情。

那么这个朱买臣结局如何?

后来,朱买臣因击破东越有功,入朝为主爵都尉,位列九卿。接着,又因犯法免官。数年后又被起用为丞相府长史,当时有个叫张汤的小吏趋走于买臣位前,当然被这位堂堂长史所看不起。后来张汤贵幸,官居御史大夫,经常代理丞相行事,就对朱买臣“故凌折之,买臣见汤,汤坐床上弗为礼。买臣深怨,常欲将其害死”。他就密访张汤阴事,向皇帝诬告张汤与商人田信营奸谋利,又与其他人联络,说张汤身为大臣,曾为下属“摩足”,无疑是大奸臣,致使张汤被逼自杀而死。张汤死后,家无余资,汤母嘱令草草薄葬。埋葬时“载以牛车,有棺无椁”。汉武帝听闻后叹道叫“此母不生此子!”认为张汤有屈,就将朱买臣收押,后来斩于市曹抵罪。

如果朱买臣的那位不甘屈辱自缢而死的故妻死而有知,至此,当出了一口怨气。

从上述史实记载看,朱买臣的苦读好学全是为了个人功名利禄,出人头地。而在他得官之后,又是得意忘形,仗权欺众,以势辱人,争权夺利,倾轧害人,最后落得被斩市曹,身首异处,其人并不值得称道;而他的那位故妻,因为看不惯朱买臣那种象发神经病似的在闹市高声朗诵的酸腐作风,离他而去,并无什么大的不是,是不应该受到谴责的。

但这一史料到了编剧者手里,编剧者就巧妙地截取了在朱买臣贫穷时,其妻离他而去,在朱买臣得官后,二人又复相见的这段史料,大做文章,按自己的立意,虚构具体情节,编成一出“于主要史实有据,于具体细节无凭”的戏剧来,不能不说是编剧者的本领。

当然,《渔樵记》是明人所作(它以大团圆为结尾);《烂柯山》是清人所写(《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等皆源出于此),他们都受时代所限,如果有人再根据朱买臣所走过的道路,即刻苦读书,是为做官,得官后又以官骄人,以势压人,以及在官场中勾心斗角,相互倾轧,最后落了个被斩头的下场这一史实,重新构思戏剧情节,写一部新的《朱买臣休妻》来,那将是很有意义的。

更多文章

  • 第一金!陈登兰,祝贺你!

    历史解密编辑:普洱广播电视台标签:陈登兰,普洱市,特奥,普洱,奥林匹克运动会

    9月6日,景谷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陈登兰为普洱代表团赢得了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金!9月4日,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玉溪举办,景谷特殊教育学校的陈登兰、韩国雯、李阳、李兆成、余东五名同学代表普洱市代表团参加此次运动会。9月6日晚,陈登兰

  • 明朝御史陈登云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陈登云,明朝,知县,张氏,御史,大名府

    明朝御史陈登云文/邢顺兴2021年5月,柏乡县小里村村民张全国,要把原第十生产队的牲口棚拆掉,建造楼房。牲口棚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墙体外表砖,内土坯,根基用的全是石碑,当时正处于十年动乱,破四旧,立四新,地里各户的坟头全部平掉,坟地里的石碑全部推倒,此时第十生产小队,正建盖牲口棚,生产队长张二训,

  • 曹魏名臣,生鱼片战士——陈登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魏,陈登,曹操,刘备,吕布,孙策

    我们今天来聊聊汉末徐州牧陶谦手下的谋士,也是在历史上陶谦死后极力主张刘备入徐州接任的领头羊,陈登陈元龙。陈登是汉末时期有名的官员,在史书中以注重民生以及农业发展闻名,单论个人能力以及主张来说他毫无疑问是一位爱惜百姓的好官,但是他的为官经历比较坎坷。从最早的跟随陶谦再到陶谦病死后主张迎来刘备,再到吕布

  • 赵氏名将: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匈奴

    10、赵破奴,汉朝名将,骁勇善战。前109年,赵破奴出兵讨伐楼兰,攻破姑师,俘虏楼兰国王,“不破楼兰终不还”,打通了丝绸之路,威震西域。前103年,赵破奴率2万骑兵深入草原,遭遇左贤王部8万精兵伏击,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虏后,又逃回汉朝,在“巫蛊之祸”中受到牵连,被汉武帝处死,灭族。09、赵信,匈奴

  • 赵破奴:在匈奴长大的霍去病嫡系,700铁骑破楼兰,最后惨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赵破奴,霍去病,楼兰,匈奴,匈奴人,刘彻,汉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出自唐朝的诗人王昌龄。然而,在唐朝,楼兰已经在滚滚黄沙中湮没数百年,早就不存在了。诗人在这里,用的是汉朝的典故。历史上第一个攻破楼兰的将军,叫做赵破奴。一看他的封号就知道,他曾经是霍去病的嫡系——从骠侯。一提到

  • 不破楼兰终不还,赵破奴如何攻破楼兰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赵破奴,李广利,匈奴,楼兰,霍去病

    如果说占据河西走廊是断匈奴右臂,那么控制西域就是再断匈奴一条右腿。 公元前108年,汉军灭卫满朝鲜同年,武帝对西域楼兰和姑师(车师)用兵。 楼兰和姑师都是吐火罗人,来自北欧,与凯尔特人、日尔曼人相近,头发金黄、眼睛蓝、鼻梁高、须髯浓密。在我国夏商时期,吐火罗人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东迁,在塔里木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④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标签:朱熹,陆氏,义理,宋朝,陆九渊,王守仁,胡赳赳

    本文为学者胡赳赳对陆九渊心学的系统研究与梳理,全文分五部分,依次是“陆九渊的思想脉络”“陆九渊言义理之理路”“ 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 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和“陆九渊与朱熹的辩难”。今天我们刊发第四部分,“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前三部分链接在下方,剩余部分将陆续刊发。陆九渊,(1139-1193),

  • 赵梅阳:陆九渊【7024】——百世大儒(2022年6月3日)

    历史解密编辑:大师之道标签:陆九渊,赵梅阳,大儒,心即理

    《赵梅阳:陆九渊【7024】——百世大儒》此文收录于赵梅阳《路遥知马力——开启感悟之门》总文集-第九十九子文集《登高壮观天地间》中。时间:2022年6月3日……以此送给我那遥遥无期的奋斗征程……百世大儒唯心主义开山祖,鹅湖之会辩鸿儒。象山先生宇宙观,六经注我不著书。陆九渊(1139—1193),字子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③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标签:孔子,陆氏,圣贤,学人,宋朝,陆九渊,胡赳赳,儒家思想

    本文为学者胡赳赳对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之心学的系统研究,全文共五部分,依次为“陆九渊的思想脉络”“陆九渊言义理之理路”“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和“陆九渊与朱熹的辩难”。今天我们刊发第三部分,“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详述为学者之立志、用心法,及“学”与“思”、“道”与“艺”之关系。其余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①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标签:朱熹,孟子,六经,理学,宋朝,陆九渊,胡赳赳,儒家思想

    陆九渊,(1139-1193),字子静,抚州金溪人。南宋哲学家、教育家,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本图源自明万历《三才图绘》。遇事逐物皆有省发陆九渊(1139-1193)思想之得力处,跟两位前人最是相关。一个是孟子,一个是程灏。他自况:“因读孟子而自得之于心也”。读程灏时又赞其“通疏”。陆九渊有先天之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