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妻子无法忍受清贫生活,恳请朱买臣写休书,朱发达后前妻悔恨自尽

妻子无法忍受清贫生活,恳请朱买臣写休书,朱发达后前妻悔恨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明史官 访问量:3192 更新时间:2024/2/12 2:14:13

西汉初年,有个叫朱买臣的樵夫,虽年近半百,仍穷困僚倒,家徒四壁,其妻崔氏不堪忍受和他在一起的穷苦生活,离他另嫁。没成想朱买臣做官回乡后,竟将崔氏和其丈夫接到太守府予以厚待。

这个叫朱买臣的人乃会稽郡吴县人氏,今江苏苏州一带。他虽家境贫寒,却尤喜读书,平日里靠砍柴度日,四十好几了仍一无所成。

朱买臣有个妻子姓崔,就是因为他一心只读圣贤书,无心打理家业,置办田产,跟着他过了二十多年的苦日子。崔氏却毫无怨言,每次去砍柴,都一同前往,也算是夫唱妇随了。

砍柴在当时是个不吃香的职业,只要家里有劳力的都能拾到柴火烧。可是朱买臣就认准了这一行业,挑着柴火到集市上去卖,一干就是二十几年,因为他要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读书。

朱买臣喜欢负薪而歌,每次在打柴回来的路上,都会背诵诗文,而且嗓门还很高。妻子每每劝说他小声点,让人听了笑话,他反而更是放开了喉咙大声吟诵。

过路的人都向他投去异样的目光,耻笑他是个疯子。这让随行的妻子崔氏觉得很难堪,让她无法忍受,盛怒之下便请求离去。

这朱买臣就说了:我五十岁而起运,如今四十有余耳,你跟着我过了这么多年的苦日子了,我很快就会报答你的。其妻也不理会,却嘲笑他说等你发达了恐怕我早就饿死了。于是逼朱买臣写了封休书弃之而去,另择佳婿。

在汉武帝人才倍出的年代,朱买臣发迹后也算是比较耀眼的一个人物了。但是放下他的功绩不说,真正让他后世扬名的还是他和崔氏之间的恩怨纠葛。比如民间流传的《马前泼水》、《覆水难收》等戏曲故事,写的就是朱买臣和他妻子崔氏。

别看崔氏一气之下离他而去,可后来的一举一动足以证明朱买臣的妻子也是个有情有义之人。

一次在和丈夫上坟的时候,恰巧碰见朱买臣打柴路过,看到他又冷又饿的样子,不免动了恻隐之心,请他吃了顿热乎饭。这让朱买臣很受感动,铭记于心。

数年后,朱买臣因为找了份在太守府做衙役的差使,有一次跟随押运经文的辎重进京,偶遇在京城做官的同乡严助,严助当时正受到汉武帝的器重,他又深知朱买臣饱读经书,于是就在汉武帝面前大加夸赞朱买臣如何学富五车,汉武帝听了很感兴趣,命人诏见。

如此,朱买臣在严助的引荐下得到了面见汉武帝的机会。汉武帝就考问了他对《春秋》和《楚辞》的见解。

于是朱买臣将必生所学滔滔不绝讲解了一番,引得龙颜大悦,当即命其为中大夫。虽然职位不高,但是留在皇帝身边,有参与决策讨论的权利。

元朔三年(公元前128年),汉武帝开疆辟土,欲在今内蒙古河套一带建立朔方郡。

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对此,御史大夫公孙弘持反对态度,认为并无价值,徒耗赀财。并反复上谏阻止此事,无奈汉武帝便派出了朱买臣与之辩论。

朝堂之上,面对公孙弘,朱买臣提出了关于建设朔方郡的若干问题,公孙弘都无言以对,最后只得惭愧称服。

不久后,东越王馀善反汉,为收服东越王,汉武帝又采纳了朱买臣的建议,派兵渡海攻打易守难攻的泉山。并即刻封朱买臣为会稽太守,希望他能够衣锦还乡。

命朱买臣回乡后打造兵器战船,囤积粮草,为汉武帝率军南下做好准备。就这样离开时还是差役的朱买臣平步青云,摇身一变成了会稽太守。

不过他并没有紧锣密鼓地大肆宣扬,而是让随身的侍从稍后到达,自己则身着布衣,独自步行来到了太守府。因为穿着破烂,官员们自是对其不屑一顾。

还好以前的同僚接待了他,吃饭间,一名守卫发现了他隐藏在腰间的官印绶带,上前仔细打量,只见上面刻的正是会稽太守几个字。惊慌之余连忙叫官员前来辩认,众官吏见后大惊失色,排着队前来拜见,一时间热闹非常。

没过多久,朱买臣手下的一名差役赶着马车前来迎接,他潇洒地驾车而去。狠狠地打脸了当初瞧不起自己的那些官员。

来到老家吴县境内,人们都在为迎接新上任的太守老爷清扫道路,他看到崔氏与丈夫也在人群中。

念及往日的恩情,朱买臣命人将崔氏夫妇接到太守府上居住,给予厚待。奈何崔氏只享了一个月的清福,就自缢而死。这其中的悔恨与羞愧也许只有她一个人知晓吧。朱买臣给了她丈夫一笔钱,让他为崔氏妥善安排后事。

朱买臣也感念当初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纷纷给予报答。一年后,朱买臣随汉武帝东征馀善,立下不朽功勋,被封为主爵都尉,权倾朝野。

过了几年,朱买臣因犯事被免官,后来,又被起用为丞相长史。当时有个叫张汤的酷吏是皇上跟前的红人,他因指控曾经帮助朱买臣面见汉武帝的严助和谋反的淮南王刘安关系密切,导致二人被害,并弃尸集市口。

后来,朱买臣因严助被害一案一直对张汤怀恨在心,终于在前115年因参与构陷张汤罪被汉武帝处死。

后人著《三字经》有曰:“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中的“如负薪”说的就是朱买臣。他能够利用劳作的空闲,为自己储备才学而终有所成的励志故事也值得我们学习和讴歌。

标签: 朱买臣刘彻太守公孙弘丞相

更多文章

  • 朱买臣休妻: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其妻也并非恶妇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朱买臣,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刘彻,太守

    在传统戏里,有很多描述痴情女子负情汉的故事,对那些被遗弃的妇女寄予无限同情,而《朱买臣休妻》叙述的却是有志男子无情女的故事,为那些落魄的读书士子大大出了一口气。我们先来了解下《朱买臣休妻》的创作《朱买臣休妻》又名《烂柯山》、《渔樵记》、《马前泼水》、《崔氏逼夫》、《负薪记》,《别古寄信》等。不少剧种

  • 第一金!陈登兰,祝贺你!

    历史解密编辑:普洱广播电视台标签:陈登兰,普洱市,特奥,普洱,奥林匹克运动会

    9月6日,景谷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陈登兰为普洱代表团赢得了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金!9月4日,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玉溪举办,景谷特殊教育学校的陈登兰、韩国雯、李阳、李兆成、余东五名同学代表普洱市代表团参加此次运动会。9月6日晚,陈登兰

  • 明朝御史陈登云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陈登云,明朝,知县,张氏,御史,大名府

    明朝御史陈登云文/邢顺兴2021年5月,柏乡县小里村村民张全国,要把原第十生产队的牲口棚拆掉,建造楼房。牲口棚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墙体外表砖,内土坯,根基用的全是石碑,当时正处于十年动乱,破四旧,立四新,地里各户的坟头全部平掉,坟地里的石碑全部推倒,此时第十生产小队,正建盖牲口棚,生产队长张二训,

  • 曹魏名臣,生鱼片战士——陈登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魏,陈登,曹操,刘备,吕布,孙策

    我们今天来聊聊汉末徐州牧陶谦手下的谋士,也是在历史上陶谦死后极力主张刘备入徐州接任的领头羊,陈登陈元龙。陈登是汉末时期有名的官员,在史书中以注重民生以及农业发展闻名,单论个人能力以及主张来说他毫无疑问是一位爱惜百姓的好官,但是他的为官经历比较坎坷。从最早的跟随陶谦再到陶谦病死后主张迎来刘备,再到吕布

  • 赵氏名将: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匈奴

    10、赵破奴,汉朝名将,骁勇善战。前109年,赵破奴出兵讨伐楼兰,攻破姑师,俘虏楼兰国王,“不破楼兰终不还”,打通了丝绸之路,威震西域。前103年,赵破奴率2万骑兵深入草原,遭遇左贤王部8万精兵伏击,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虏后,又逃回汉朝,在“巫蛊之祸”中受到牵连,被汉武帝处死,灭族。09、赵信,匈奴

  • 赵破奴:在匈奴长大的霍去病嫡系,700铁骑破楼兰,最后惨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赵破奴,霍去病,楼兰,匈奴,匈奴人,刘彻,汉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出自唐朝的诗人王昌龄。然而,在唐朝,楼兰已经在滚滚黄沙中湮没数百年,早就不存在了。诗人在这里,用的是汉朝的典故。历史上第一个攻破楼兰的将军,叫做赵破奴。一看他的封号就知道,他曾经是霍去病的嫡系——从骠侯。一提到

  • 不破楼兰终不还,赵破奴如何攻破楼兰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赵破奴,李广利,匈奴,楼兰,霍去病

    如果说占据河西走廊是断匈奴右臂,那么控制西域就是再断匈奴一条右腿。 公元前108年,汉军灭卫满朝鲜同年,武帝对西域楼兰和姑师(车师)用兵。 楼兰和姑师都是吐火罗人,来自北欧,与凯尔特人、日尔曼人相近,头发金黄、眼睛蓝、鼻梁高、须髯浓密。在我国夏商时期,吐火罗人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东迁,在塔里木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④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标签:朱熹,陆氏,义理,宋朝,陆九渊,王守仁,胡赳赳

    本文为学者胡赳赳对陆九渊心学的系统研究与梳理,全文分五部分,依次是“陆九渊的思想脉络”“陆九渊言义理之理路”“ 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 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和“陆九渊与朱熹的辩难”。今天我们刊发第四部分,“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前三部分链接在下方,剩余部分将陆续刊发。陆九渊,(1139-1193),

  • 赵梅阳:陆九渊【7024】——百世大儒(2022年6月3日)

    历史解密编辑:大师之道标签:陆九渊,赵梅阳,大儒,心即理

    《赵梅阳:陆九渊【7024】——百世大儒》此文收录于赵梅阳《路遥知马力——开启感悟之门》总文集-第九十九子文集《登高壮观天地间》中。时间:2022年6月3日……以此送给我那遥遥无期的奋斗征程……百世大儒唯心主义开山祖,鹅湖之会辩鸿儒。象山先生宇宙观,六经注我不著书。陆九渊(1139—1193),字子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③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标签:孔子,陆氏,圣贤,学人,宋朝,陆九渊,胡赳赳,儒家思想

    本文为学者胡赳赳对南宋哲学家陆九渊之心学的系统研究,全文共五部分,依次为“陆九渊的思想脉络”“陆九渊言义理之理路”“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和“陆九渊与朱熹的辩难”。今天我们刊发第三部分,“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详述为学者之立志、用心法,及“学”与“思”、“道”与“艺”之关系。其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