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间故事:朱买臣荣归故里,马前泼水的故事到底打了谁的脸

民间故事:朱买臣荣归故里,马前泼水的故事到底打了谁的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纪良民间故事 访问量:4645 更新时间:2024/1/8 17:17:03

很久以前,大约在西汉时,有一对夫妻,丈夫朱买臣,他的媳妇崔氏,朱买臣家里贫穷,却非常爱好读书,嗜书如命,穷困落魄的一个书生,家无田地、无生意,也无产业,标准的三无家庭,靠砍柴为生,家中缺粮少油,常有的事。

适逢战乱,朱买臣和妻子逃到会稽郡富春县后,在人烟稀少的深山里,靠水搭了两间茅屋居住。

夫妻俩一同到山里砍柴,一人一担跳到集市里去卖,朱买臣挑担途中,一路持书朗读,性情所致高声吟唱,如疯似痴,外人看见无不掩口大笑,一大把年纪了,还做富贵侯的大梦。

崔氏感觉十分难堪,劝朱买臣挑柴时不要大声背诵诗文,脚踏实地地砍柴,挑柴时专心挑柴,读书时用心读书,朱买臣依然如故,挑柴时且行且歌,附近百姓没有不知道朱买臣是个书呆子。

有了孩子后,崔氏无法同朱买臣一起砍柴,家中增加了人口,崔氏奶水稀少,孩子常常饿得哇哇大哭,夫妻束手无策,朱买臣唯有高声吟唱,忘记眼前的窘困,朗朗读书声加上儿子的哭声,令崔氏心力交瘁。

崔氏无奈,厚着脸皮去亲戚朋友邻居们家,借粮借油,人们都知道朱家有个疯疯癫癫的书呆子,多少给崔氏一点粮食,助朱家度过饥寒。

孩子睡了的时候时候,崔氏抽空外出挖野菜,采树叶,增加食物,人们见了都说这个可怜的女人,真是受苦了。

一天崔氏外出回来,发现孩子不见了,朱买臣也不见了踪影,崔氏惊恐万分,因为家贫,崔氏多年没孕育,到了四十多岁才有的这个孩子,崔氏视如珍宝,儿子丢了,崔氏四处寻找无果,朱买臣回家后,淡淡的说丢了就丢了吧,反正咱家也养不起……

崔氏大怒,朱买臣你养不起老婆,难道还养不起儿子吗?

朱买臣说,你别看我现在是个穷鬼,我终有大富大贵的时候,以后我们再生孩子不迟……

崔氏万念俱灰,要求朱买臣休掉她,朱买臣惊讶地说你陪我吃苦受累二十多年了,你再等等我几年,我预感我五十岁要大富大贵,我们同贫穷共富贵,难道你要离我而去,舍弃日后的荣华富贵吗?

崔氏大哭大闹,你不休掉我,就让我去死吧!我不耽搁你去追求荣华富贵!

朱买臣无奈写下休书,崔氏含泪离去。

孤寂寒冷的茅屋里,朱买臣呆呆地坐了一夜,这是他发达前唯一的没有夜读的一次。

妻子离去后,朱买臣继续砍柴度日,负薪而歌,一心读书。

天寒日暮,风雪交加,朱买臣砍柴归来,饥寒交迫昏倒在路边,朱买臣喃喃自语难道我朱买臣就这样要死去了吗?

崔氏离开朱买臣后,嫁给了一个铁匠,这天两人给先人上坟归来,发现路边晕倒的朱买臣,夫妻俩急忙上前,唤醒朱买臣,铁匠搀扶着朱买臣回到家里,崔氏赶紧做饭给朱买臣吃,崔氏的泪水落到锅里……,如果注定还能发迹,买臣你的富贵快来吧……

吃过热饭,温暖过身子的朱买臣,对铁匠夫妇深深鞠一躬,转身离去。

金子终会发光,朱买臣凑巧得到老乡严助的支持,严助是汉武帝跟前的红人,严助把朱买臣推荐给了汉武帝,朱买臣的满腹才华得到了汉武帝的赞赏,封朱买臣为中大夫,汉武帝多次采纳朱买臣的治国兴邦的建议,后来封朱买臣为会稽郡太守。

朱买臣富贵还乡,奔赴会稽郡上任。

当地官吏听说新任太守朱买臣富贵还乡,征召百姓修整道路,驾驶驷马高车迎接朱买臣。

朱买臣富贵还乡,风光无限,马车隆隆驶过新修的道路,皇天不负有心人,朱买臣白首得富贵,感慨万千。

马车上的他,突然看见他的前妻崔氏和铁匠丈夫,也在修路的人群中,被官吏驱赶,朱买臣停下马车,命随从把崔氏和他的丈夫喊来。

崔氏知道,新任太守是自己的前夫朱买臣,看着端坐在高高马车上的朱买臣,崔氏心慌意乱,思绪万千。

人们纷纷议论,这个目光短视的婆娘,忙碌了一辈子,到手的太守夫人白白地失去了……

两人默视良久,前尘往事如云烟袭来,崔氏转身欲走。

突然铁匠拉住住崔氏。

朱大人的心里还有你,我听说朱大人至今未娶妻妾,崔氏你快离开我,求求朱大人,回到他的身边……过一个安稳、衣食无忧地后半生吧!

端坐高车上的朱买臣,神情恍惚,若有所思,命人端来一盆清水泼在马前,告诉崔氏,泼在地上水能否收回盆中?

崔氏知道缘分早尽,何必自取其辱,携丈夫转身离去。

马车动了,朱买臣想起前尘往事,他与崔氏一起上山砍柴,挑担卖柴的日子,泪水染湿了朱买臣的白须……

停车!停车!朱买臣命随从停下马车,让后面的马车把崔氏和她的丈夫,一起载到太守郡衙。

把崔氏和她的丈夫,安排在后衙,好吃好喝地招待着。

第二天崔氏吊死在太守郡府后的大树上,朱买臣厚葬了崔氏,也埋葬了一份过往。

朱买臣动用会稽郡全部人力,找到了当年丢失的孩子,已经十几岁的一个男孩。

在崔氏的坟前,父子俩久久伫立,梦想丰满了多少人的一生,现实又骨感了多少人的无奈!

据史料记载,朱买臣到死都没有再娶妻妾,他只为守候着一份感情。留下了一个千年流传的故事:马前泼水,是对是错,让后人自己去品味。

更多文章

  • 朱买臣:用一生的经历告诉你,人生一世,如大梦一场

    历史解密编辑:迷途行者标签:朱买臣,刘彻,大梦一场,富贵

    在浩瀚的历史星空中,朱买臣是个特别的存在,在江浙一带,他的名气很大,不是因为他的功绩,也不是因为他的才气,而是因为一个典故:覆水难收。江浙有一个地方戏曲越剧,有一系列关于这个故事剧目《风雪渔樵记》、《朱买臣休妻》等,说的就是这个朱买臣的故事。他的故事很具有戏剧性,非常符合先是历经磨难,而后扬眉吐气的

  • 妻子无法忍受清贫生活,恳请朱买臣写休书,朱发达后前妻悔恨自尽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朱买臣,刘彻,太守,公孙弘,丞相

    西汉初年,有个叫朱买臣的樵夫,虽年近半百,仍穷困僚倒,家徒四壁,其妻崔氏不堪忍受和他在一起的穷苦生活,离他另嫁。没成想朱买臣做官回乡后,竟将崔氏和其丈夫接到太守府予以厚待。这个叫朱买臣的人乃会稽郡吴县人氏,今江苏苏州一带。他虽家境贫寒,却尤喜读书,平日里靠砍柴度日,四十好几了仍一无所成。朱买臣有个妻

  • 朱买臣休妻:史实中朱买臣的为人和剧中判若两人,其妻也并非恶妇

    历史解密编辑:史说新史标签:朱买臣,朱买臣休妻,马前泼水,刘彻,太守

    在传统戏里,有很多描述痴情女子负情汉的故事,对那些被遗弃的妇女寄予无限同情,而《朱买臣休妻》叙述的却是有志男子无情女的故事,为那些落魄的读书士子大大出了一口气。我们先来了解下《朱买臣休妻》的创作《朱买臣休妻》又名《烂柯山》、《渔樵记》、《马前泼水》、《崔氏逼夫》、《负薪记》,《别古寄信》等。不少剧种

  • 第一金!陈登兰,祝贺你!

    历史解密编辑:普洱广播电视台标签:陈登兰,普洱市,特奥,普洱,奥林匹克运动会

    9月6日,景谷特殊教育学校学生陈登兰为普洱代表团赢得了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第一金!9月4日,云南省第十二届残疾人运动会暨第六届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玉溪举办,景谷特殊教育学校的陈登兰、韩国雯、李阳、李兆成、余东五名同学代表普洱市代表团参加此次运动会。9月6日晚,陈登兰

  • 明朝御史陈登云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陈登云,明朝,知县,张氏,御史,大名府

    明朝御史陈登云文/邢顺兴2021年5月,柏乡县小里村村民张全国,要把原第十生产队的牲口棚拆掉,建造楼房。牲口棚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墙体外表砖,内土坯,根基用的全是石碑,当时正处于十年动乱,破四旧,立四新,地里各户的坟头全部平掉,坟地里的石碑全部推倒,此时第十生产小队,正建盖牲口棚,生产队长张二训,

  • 曹魏名臣,生鱼片战士——陈登

    历史解密编辑:中言妍施标签:曹魏,陈登,曹操,刘备,吕布,孙策

    我们今天来聊聊汉末徐州牧陶谦手下的谋士,也是在历史上陶谦死后极力主张刘备入徐州接任的领头羊,陈登陈元龙。陈登是汉末时期有名的官员,在史书中以注重民生以及农业发展闻名,单论个人能力以及主张来说他毫无疑问是一位爱惜百姓的好官,但是他的为官经历比较坎坷。从最早的跟随陶谦再到陶谦病死后主张迎来刘备,再到吕布

  • 赵氏名将: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还有谁?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赵信,赵奢,赵破奴,赵充国,匈奴

    10、赵破奴,汉朝名将,骁勇善战。前109年,赵破奴出兵讨伐楼兰,攻破姑师,俘虏楼兰国王,“不破楼兰终不还”,打通了丝绸之路,威震西域。前103年,赵破奴率2万骑兵深入草原,遭遇左贤王部8万精兵伏击,全军覆没。赵破奴被俘虏后,又逃回汉朝,在“巫蛊之祸”中受到牵连,被汉武帝处死,灭族。09、赵信,匈奴

  • 赵破奴:在匈奴长大的霍去病嫡系,700铁骑破楼兰,最后惨遭灭族

    历史解密编辑:阴雨天讲故事标签:赵破奴,霍去病,楼兰,匈奴,匈奴人,刘彻,汉朝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这首我们耳熟能详的诗,出自唐朝的诗人王昌龄。然而,在唐朝,楼兰已经在滚滚黄沙中湮没数百年,早就不存在了。诗人在这里,用的是汉朝的典故。历史上第一个攻破楼兰的将军,叫做赵破奴。一看他的封号就知道,他曾经是霍去病的嫡系——从骠侯。一提到

  • 不破楼兰终不还,赵破奴如何攻破楼兰的?

    历史解密编辑:地图帝标签:赵破奴,李广利,匈奴,楼兰,霍去病

    如果说占据河西走廊是断匈奴右臂,那么控制西域就是再断匈奴一条右腿。 公元前108年,汉军灭卫满朝鲜同年,武帝对西域楼兰和姑师(车师)用兵。 楼兰和姑师都是吐火罗人,来自北欧,与凯尔特人、日尔曼人相近,头发金黄、眼睛蓝、鼻梁高、须髯浓密。在我国夏商时期,吐火罗人迎着太阳升起的地方东迁,在塔里木

  • 胡赳赳:陆九渊心学大要④

    历史解密编辑:新京报书评周刊标签:朱熹,陆氏,义理,宋朝,陆九渊,王守仁,胡赳赳

    本文为学者胡赳赳对陆九渊心学的系统研究与梳理,全文分五部分,依次是“陆九渊的思想脉络”“陆九渊言义理之理路”“ 陆九渊言为学之学风”“ 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和“陆九渊与朱熹的辩难”。今天我们刊发第四部分,“陆九渊言修身之修法”,前三部分链接在下方,剩余部分将陆续刊发。陆九渊,(1139-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