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张仲景一个方子,横扫心悸、心律不齐、早搏、房颤、骤停……

张仲景一个方子,横扫心悸、心律不齐、早搏、房颤、骤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医承有道 访问量:1160 更新时间:2024/1/22 14:01:10

有一位老爷子,八十多岁,他说最近这个心老是跳几下停一下,有时候跳两三下停一下,有时候跳六七下停一下,以为得了什么大病,惶惶不可终日。

这老爷子说的这种现象现在的很多人都有,这病怎么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心血不足了。

心脏是靠血养着的,心血不足,就是心脏里的血少了,心脏在缺血的情况下工作,就像人在没有吃饱饭的情况下干活,最容易疲劳,所以才会偷懒,才会跳几下停一下。

早在两千多年前,仲景就创立了一个方子,专门治疗这种疾病,叫炙甘草。西医说的心悸、心律不齐、早搏、房颤、骤停都可以用它来调理,所以说啊张仲景不愧为医圣,他给我们开了多少千古名方,从桂枝汤到葛根汤,再到小柴胡汤,历经千年,到现在仍旧适用。

关于炙甘草汤,《伤寒论》原是这么说的: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炙甘草汤:甘草(炙)12克、生姜9克、桂枝9克、人参6克、生地黄50克、胶6克、麦门冬10克、火麻仁10克、大枣(擘)10枚。

古人说话都是言简意赅,简简单单六个字就把炙甘草汤治疗什么病高度概括了。就好像那冰山,古书中记载的只是那上面的一角,而它下面饱含的深刻内涵需要我们后人不断去挖掘。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什么是脉结代,心动悸?

首先说脉结代,张仲景这里说了两种脉,一种是结脉,一种是代脉。结脉就是你的脉不顺畅了,像绳子上打了很多结,手摸上去,每隔一段距离就停顿一下,结结断断的;代脉就像滴水,久久才滴一滴。

不管是结脉也好,代脉也好,简单来说,就是心脏跳着跳着咯噔停一下。只要是这种经偷停的,张仲景就用这个炙甘草汤来调理。

那心动悸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心脏不正常的跳动,好像要跳出胸口来。

炙甘草汤这个方子的境界很高,它既能补血又能补气,既能补陰又能补阳,气血陰阳它都能调理到。

第一,你不是心血不足吗,那就帮你补足,让心得到滋养,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了。阿胶补血毋庸置疑,它可以走到心脏去,把心血补足。

第二个,心血不足的时候,心火很容易烧起来。

身体里有一团火老在那儿烧着,心就无法平静下来,就会砰砰乱跳,怎么办呢?

用生地补补腎陰,麦冬补补肺陰。

生地可以滋五脏六腑滋陰,重点滋腎陰。腎主水,身体里的水液都要听从腎的指挥,腎陰足了,可以牵制心火,心火就烧不起来了。

为什么要补肺陰?心属火,肺属金,按照中医五行理论,火克金,心火旺,肺也会跟着燥,所以加麦冬,麦冬润肺又清凉,好像在肺上面洒一层凉凉的水,给它降降温,让它不那么燥热。

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心血不足,心气也会受伤。

心气虚的人听到大声容易受到惊吓,张仲景考虑得非常周全,他在这里用了人参直接补心气。

第三个,心血不足,要从血的源头补起。也就是要从脾胃补起,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啊,我们吃进去的水谷要靠脾胃运化成精微物质,然后上输到心肺,奉心化赤,才能成为血。所以心脾同补,心血才能充足。

生姜、大枣、炙甘草专入脾胃,帮助恢复脾胃功能,让脾胃这个轮子转动起来,源源不断地制造气血,运到五脏六腑上去。

人身上要是没有血,就好比机器没了油。心脏好比人体的油泵,要想让它运作起来,光有血不行,还得补补阳,必须要靠阳气把心血带动起来。桂枝强心阳,心阳强大了,心主血脉的能力就强大了。

火麻仁是种子类药,植物的种仁都是精华,含有很多精油,能补、能润。

前面说了,心火旺,肺也会跟着热,热到后来排便会很困难,因为肺与大肠相表里,虽然肠子有在走,但是因为热气灼伤津液,不够润滑,走的很慢,所以通大便很重要。

火麻仁一下去,肠道就像点了润滑油一样,排便就不会干干的,涩涩的。火麻仁润肠通便,慢慢地把肠道里的积滞排出去,把肠道清空。

这个方子张仲景特别嘱咐说,熬煮的时候要兑入清酒,用黄酒就可以,酒最大的作用是通经络,十二经络没有它不能到的,也正因为它无经不达,所以它可以作为一种媒介,把药性带到心那里去报道。

炙甘草汤一吃下去,心脏的憋闷感就消失了。三剂吃完,脉象就顺畅很多,老爷子觉得又恢复到了以前那种很舒服的感觉。

版权申明:

1、文源: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相关权利人所有,转载请保留版权信息。

2、本平台旨在传播中医文化知识,尊重知识与劳动。如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请随时与我们联系协商。

3、责任编辑,微信:ycyd11223300

更多文章

  • 咽喉疼痛、咳嗽有痰、咽干口燥,医圣张仲景:用这2味药嗓子舒服

    历史解密编辑:神希园标签:咳嗽,甘草,桔梗,嗓子,咽喉痛,医学家,咽干口燥,医圣张仲景,中国古文献

    在以前,人们对咽喉疼痛这样的症状,往往不是很在意,不过在当下,人们对咽喉疼痛似乎有另一种深刻的记忆。实际上,无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咽喉本身就是人体的要害之处,咽喉的健康,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引起重视的。咽喉疼痛这种临床表现,如果只是很单纯的一种临床症状,没有牵掣更为复杂的病症,一般治疗起来也比较简

  • 阳气入腰,杂病全消,张仲景治腰第一方,温肾暖腰,化全身杂病

    历史解密编辑:李三脚标签:张仲景,祛湿,健脾,肾阳,水湿,温肾,医学家,中国古文献

    你有没有过这种情况,就是说啊,经常出汗,稍微一劳作啊,就出很多汗,经常腰膝冷痛,腿凉腿疼,又冷又困,平时啊还容易打瞌睡,肢体困重又无力,这是怎么回事呢?这种情况啊,多见是寒湿困重啊,停留在我们腰上了。我们中医认为啊,腰为肾之腑,肾阳啊,具有温煦我们身体的功能,脾呢,又可以运化水湿,脾和肾啊,一个先天

  • 百草益寿:张仲景千古第一方,治风寒调脾胃养气血,一方调多病

    历史解密编辑:百草益寿之声标签:葛根,桂枝,白芍,解肌,张仲景,养气血,医学家,老中医,百草益寿,中国古文献

    医圣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有一味方剂,可以说是张仲景几乎耗尽一生精力,打造的千古第一方,就是被称为群方之首的——桂枝汤。桂枝汤主要是用于“太阳”之病,治疗因为外寒引起的表虚之症,包括头痛、发烧、感冒等,这也是人们最熟知的用法。其实桂枝汤是一个让人体内外双修的治虚之方,可治外邪入体,寒表虚之症,扶正气

  • 张仲景自幼是学霸,他“不为良相,当为良医”,治疗瘟疫成了医圣

    历史解密编辑:骅骏老师张标签:张仲景,医圣,瘟疫,良医,伤寒杂病论,难经

    突然想起来了张仲景。张仲景是我们河南南阳人,出生于东汉末年,虽然他出生那天没有天降祥瑞,他母亲也没有提前梦见虎龙之相,但张仲景从小却聪颖过人,妥妥是一个学霸。古代有句谚语:“秀才学医如笼里抓鸡”,张仲景的伯伯是个名医,看到侄儿读书好,是块学医的料,就开始教他学医。张仲景问伯伯,如何才能当一个好医生?

  • 抽筋、筋疼,可能血虚!张仲景用两味药,养阴血、止疼、养筋

    历史解密编辑:傻妞说事标签:张仲景,甘草,抽筋,血亏,白芍,活血

    前几天,有个大妈来找我,看上去有六十多岁的样子,说她总是一到夜里睡觉的时候,她的那个右腿就特别准时地抽筋,于是她在家里亲戚那里得知了一个方法,用伸筋草炖汤,可喝了一段时间,不怎么见效果,一到晚上还是抽筋,还大大的影响了她的睡眠质量,于是我让她把舌头伸出来看来一下,仔细观察了一番之后,发现它的舌头有些

  • 〔读城〕医圣张仲景赋

    历史解密编辑:读城杂志标签:仲景,张仲景,伤寒论,六经,皇甫谧,伤寒

    文 /成都中医药大学 杨殿兴中原大地,南郡涅阳①;张机②诞世,灿若星光。生逢乱世,连年混战;民不聊生,饥寒恐慌。瘟疫流行,家家有僵尸之痛;疾病肆虐,室室有号泣之殃。宗族素多,向余二百,七成伤寒惟患;至爱亲众,犹未十稔,百余人口殁亡。▲ 医圣祠——张仲景博物馆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纵狂;痛宗亲之涂碳

  • 张仲景大药房第五届会员节公益捐赠活动第四站、第五站持续进行

    历史解密编辑:快讯视点标签:张仲景,大药房,驿城区,新密市,河南省,会员节,驻马店市,公益捐赠

    感恩有您,爱,就大声说出来”——张仲景大药房第五届会员节现场活动虽已经结束,但公益的步伐却不曾停止......公益捐赠第四站走进驻马店市驿城区民政局爱心接力显担当,情系老人暖人心。5月25日上午,张仲景大药房第五届会员节大型公益活动第四站走进驻马店市驿城区民政局举行爱心捐赠活动。在活动中,由张仲景大

  • 张仲景千年古方,补肾填精,化解精关不固,时间短,遗精

    历史解密编辑:多多生活馆标签:补肾,肾虚,桂枝,张仲景,平补

    中医认为肾藏先天之精,主生殖发育,是人体生命的根本,同时肾精可化肾气,肾气含有阴阳,因此又称“肾为五脏阴阳之本”,可以说,肾关系到人体的强弱和健康,如果肾虚,肾精不足,那我们就会出现各种病症。比如,有些人腰膝酸痛,头晕眼花,耳鸣听力下降,经常口干舌燥,手脚心发热,烦闷,时常颧骨发红,晚上失眠多梦,睡

  • 张仲景温经通络第一方,专治手凉、脚凉、腿凉,腰凉,秋冬必备

    历史解密编辑:情感树木标签:温经,阳气,当归,桂枝,张仲景

    大家好,我是沈医生,冬天快到了,今天就给大家分享一个张仲景所创的秋冬必备方,可温经通络,专门治疗手脚发凉,后腰发凉,肩周炎,关节炎等症状!你知道么?脖子痛,肩膀酸痛,腰膝关节肿痛,肩周炎,关节炎等都最开始的症状仅仅是手脚发凉,生活中很多人都会出现手脚发凉的情况,可能夏天还不明显,但到了秋冬,天气越来

  • 因为它治疗肝着的千古名方被埋没!医圣张仲景最受争议的方子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张胜兵中医标签:新绛,茜草,桂枝,医学家,金匮要略,医圣张仲景,中国古文献

    张仲景,东汉末年医学家,建安三神医之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他博览群书,广采众方,凝聚毕生心血,写就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1800年过去,有人将医圣张仲景留下来的药方奉为圭臬,也有人对他的一些药方视如敝屣。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药方,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