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诸葛亮为啥指定蒋琬、费祎接班,而不是姜维?可以参考吴起的经历

诸葛亮为啥指定蒋琬、费祎接班,而不是姜维?可以参考吴起的经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佳佳很有料 访问量:583 更新时间:2024/1/19 5:23:05

在公元前387年,战国初期第一雄主魏文侯去世。魏武侯即位后,设置了国相一职,首个担任这一岗位的是田文(跟后来的孟尝君同名)。

对此,功劳赫赫的西河郡郡守吴起很不服气,他气鼓鼓地找到田文,郑重发起了一个提议:“我和你比较功劳如何?”

一看这副架势,田文就知道他想干啥,于是爽快答应。

吴起首先问道:“统率三军,让士兵们甘心为国效命,使敌国不敢觊觎,你跟我相比,谁更出色?”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又问:“治理百官、安抚百姓、充实仓库,咱俩谁更称职?”田文说:“我不如你。”

吴起继续问:“镇守西河,使秦兵不敢向东,让韩、赵两国俯首帖耳,你比我吴起如何?”田文仍旧老老实实回答:“我还是不如你。”

吴起质问道:“这三方面你都在我之下,而职位却位居我之上,这是什么道理?!”

田文淡然回道:“如今国君年幼,国多疑难,大臣们不能齐心归附,老百姓不能信服,在这个时候,是嘱托给你呢,还是嘱托给我呢?”

吴起沉默许久,随后才缓缓承认:“是应该交给你!”

吴起是何等人杰?论政治,后来他在楚国主导变法,让楚国迅速强盛;论军事,他战无不胜、写出了《吴子兵法》。这种顶级军政大才,竟然承认自己在国相这一岗位上比不上寂寂无名的田文。原因无他:面对魏国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他这个外来者(卫国人)暂时还搞不定。而协调关系、稳定政局,是国相的首要职责,也是国家的头等大事。

诸葛亮的接班人选,同样是这个道理。魏蜀吴三国中,蜀汉政权的特色独一无二。

曹魏,是曹操在夯实了自己的基本盘之后,随后往外发散,逐步吞并众多对手而来,这个过程中,他的根基地没变,团队也较为稳固;

东吴也类似,孙氏两代人经过多年打拼,紧密团结江南士族,逐步统一了江东,其后依托长江天险,在乱世中自成一派。

蜀汉却不一样。刘备作为“游军”,先从北方南投刘表,随后又带着数万荆州人马西进、抢下了刘璋的益州;而随着关羽大意失荆州,这几万骨干形同有家不能回的过江龙,只能与益州本地大小地主们共享权益。

这就注定了蜀汉政权的复杂性远远超过曹魏、东吴。当权者的首要任务,就是协调、维护荆州元勋与益州豪族之间的平衡,让各方形成利益共同体、紧紧团结在刘禅的周围。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蜀汉政权的存在都失去了土壤,何谈北伐中原?粗暴点理解:团结是基本的生存需要,北伐是更高一级的发展诉求。

那么,能承担这一任务的人选,首先就必须具备妥善处理各方关系、维系共同利益的胸怀和能力。诸葛亮接过刘备交与的担子后,很快奠定了自己的风格,如果用两个字来描绘,那就是“公正”。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开诚布公、虽亲必罚、虽仇必赏,看似容易做来难,这需要多宽广的胸怀、多严苛的自律!

并且,公正想要得以推行、维护,还有个重要前提——执政者具备高度的威信,也就是让大部分人都服他管。做到这一点,光靠人格魅力是不行的,现实点来说,他得是大部分人的“自己人”。从刘备托孤诸葛亮就可以看出,荆州人就是这“大部分人”(广义上来说,是“从荆州来的人”)。

因此,关于谁接班诸葛亮,人选范围其实从一开始就已经固定,最有希望的只有四位:魏延、杨仪蒋琬费祎

魏延,先帝老臣、功勋卓著,军事能力突出,镇守汉中十余年间也表现得相当出色;但刘备死后,他性格中的骄傲一面体现无疑,距离一个成熟政治家的要求渐行渐远,首先被排除;

杨仪,荆州土著,先后跟随关羽、刘备,在诸葛亮手下也体现出了自己的精明能干。但他性格狭窄、睚眦必报,也被排除。

剩下的只有蒋琬、费祎了。当初跟随刘备进入蜀地后,蒋琬就被诸葛亮认为是“社稷之器”;诸葛亮北伐期间,安排蒋琬在后方筹备粮草物资,也就是扮演了当初刘备进攻汉中时诸葛亮的角色。由于其表现出色,诸葛亮赞其“忠义有雅量”,可以托付大业。

至于费祎,刘备在位时就刻意培养他为太子属官。诸葛亮执政期间,也对其高看一眼,曾经在大庭广众下让他跟自己同乘一辆车,刻意抬举的意味相当明显。

因此,在公元234年,当诸葛亮在五丈原病重时,面对刘禅派来询问接班人选的李福,他指定蒋琬、费祎依次担当大任。当李福继续问在下一任是谁时,“亮不答”。

那么问题来了,演义中不是说,诸葛亮早就培养姜维继承自己的衣钵吗?翻看《三国志》我们会发现,诸葛亮对姜维的肯定主要集中于军事方面,要么夸他“既有胆义,深解兵意”,或者肯定其“心存汉室,而才兼于人,毕教军事”。

可以这么理解,诸葛亮指定接班人时,其实分了两个领域:政治领域是蒋琬、费祎,而军事领域则是姜维。毕竟蜀汉内部很难找到第二个像他自己这样才兼文武的人;就算有,如果不是蜀汉官僚们的“自己人”,那也很难立足。

后来的历史发展,跟诸葛亮的设想差不多。

蒋琬执政期间,为人宽厚宽容、公私分明,得到内外的敬服;

费祎则“为人宽济而博爱”,很受人拥戴,但却因粗心大意被曹魏降将刺杀;

至于姜维,他在诸葛亮死后就是蜀汉军队的实际指挥者:“亮卒,维还成都,为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费祎死后,他先后加督中外军事、进位大将军,但在政治层面,却受到了宦官黄皓的掣肘。由此可见,“自己人”这一身份有多重要。

标签: 诸葛亮蒋琬姜维费祎吴起

更多文章

  • 常胜将军吴起,一生从无败绩但遭人唾弃,结局下场竟如此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吴起,魏国,卫国,齐国,秦军,魏文侯,秦国,鲁国,常胜将军,春秋战国

    战国名将吴起,一生战功赫赫,从未有过败绩,被人们称为常胜将军,但晚年被人乱箭射杀,结局凄惨悲凉。由于他优秀的军事才能,引人羡慕也遭人妒忌。吴起先后在鲁、魏、楚等国都立下过赫赫战功,但是功成之后,均会遭到妒忌与猜疑。吴起都立下过哪些战功?晚年的结局又如何呢?今天,我们就好好聊聊这件事。一、不当卿相,誓

  • 吴起:出将入相第一人,为何又是“不仁不义不孝”的代表?

    历史解密编辑:史家之韵标签:吴起,魏国,齐国,魏文侯,孙武,鲁国

    吴起(?-前381年),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人。战国初期著名的“四大家”,即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吴起和比他早100年的“兵圣”孙武齐名,后世将两人并称为“孙吴”,吴起著有《吴子》,与孙武所著的《孙子》合称为《孙吴兵法》。吴起是我国历史上“出将入相”的第一人,何谓“出

  • 为什么吴起会离开自己功成名就的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吴起,魏国,秦国,齐国,魏武侯,商鞅,春秋战国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在战国时期,吴起是一位可以和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相提并论的名将。吴起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在魏国

  • 古代名人智慧:公叔巧布陷阱逐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吴起,魏国,李悝,齐国,公叔,魏文侯,魏武侯,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出生在卫国,后在鲁国学习兵法,渐有名气。某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君欲任命吴起为将,领兵抗齐,但却遭大臣反对,认为吴起的妻子是齐人,所以吴起不会真心实意地为鲁国卖命,说不定还会半路降齐,削弱我国兵力。鲁君犹豫不定。吴起听到这个消息后,为了向鲁国表忠心

  • 儒法关系:为何子夏会教出吴起,荀子会教出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斯,子夏,荀子,吴起,孔子,韩非

    儒家与法家,犹如一对生死仇敌,思想主张上儒家崇德、法家重刑,儒家崇古、法家崇今,两者天然对立,但鲜为人知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多数都是师从大儒。子夏堪称孔子关门弟子,名列“孔门七十二贤”或“孔门十哲”,却教出了二个法家弟子,即李悝、吴起。战国中期的商鞅,郭沫若考证是李悝弟子,子夏的徒孙。将子夏视

  • 同一变法改革,为何商鞅促成秦国统一,吴起的楚国却没落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月之后有彩虹标签:商鞅,吴起,楚国,秦国,魏国,变法

    前言春秋初期,中国的奴隶制度根基开始动摇,经过五百年沧海桑田,到了战国初期,奴隶制度经济基础井田制基本被私有土地制度取代。土地私有化导致一个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地主,随着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旧有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两大阶级矛盾斗争的加剧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家的走向,各诸侯国在新兴地

  • 母丧不归、杀妻求将的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吴起,魏国,秦国,齐国,秦军,鲁国,杀妻求将,春秋战国

    说起魏国在战国初期的强大就不能不提到吴起这个名字——李悝在朝堂制定法度支撑起魏国深厚强大的国力,而吴起一手打造了令魏国称霸天下的魏武卒方针,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一支铁军对霸业而言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吴起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究竟用什么办法打造了一支傲视天下的无敌铁军呢?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

  • 一代名将吴起,走到哪里哪里强大,结局却惨兮兮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吴起,齐国,秦国,魏国,魏文侯,魏武侯

    战国时期有一位军事天才,一生大的征战76次无一败绩,打得秦国差点灭国,缩在西陲不敢东望。他就是吴起,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是强大,可是历史上为什么很少听到他的名字?吴起,卫国人,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里。但是他从小没有想怎么挣大钱,而是想怎么做大官。他为了当官,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

  • 公告|吴起交警查扣183辆机动车,急寻“车主”

    历史解密编辑:延安二三事标签:机动车,交警大队,吴起,交通警察

    吴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依法查扣100辆大小型汽车,83辆摩托车,该批车辆驾驶人或管理人至今尚未按规定到我大队办理相关处理手续。现向社会予以公告,请以下公告车辆所有人自告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持合法有效证明及相关手续到吴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地址:延安市吴起县合沟/联系

  • 吴起杀妻求将,到底得罪了谁?为何被追杀时趴到去世的楚王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吴起,魏国,秦国,齐国,诸侯国,卫国,鲁国,杀妻求将,追杀,楚王,楚怀王,周朝,先秦,春秋战国

    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他比商鞅变法还要早三十多年。所有法家几乎都难逃政治清算,吴起也一样,他的坚强后盾楚悼王刚死,就在楚悼王的灵前,吴起遭到了反对派的刺杀。危急关头,吴起急中生智,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但是还没有逃过劫难。不过这一招,却给自己留下了复仇之机,参与杀害他的七十多个家族被灭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