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起:出将入相第一人,为何又是“不仁不义不孝”的代表?

吴起:出将入相第一人,为何又是“不仁不义不孝”的代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史家之韵 访问量:2101 更新时间:2024/1/5 10:34:22

吴起(?-前381年),战国时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人。战国初期著名的“四大家”,即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兵家的代表人物。

吴起和比他早100年的“兵圣”孙武齐名,后世将两人并称为“孙吴”,吴起著有《吴子》,与孙武所著的《孙子》合称为《孙吴兵法》。

吴起是我国历史上“出将入相”的第一人,何谓“出将入相”?就是出征可为将军,入朝可为宰相,这也是古代天下所有人终生所追求向往的目标。

也许有人说了,将军是武职,宰相是文职,两者相差很大,一个人怎么可能当完将军又能回朝当宰相呢?

其实,在先秦时期,这种“将相一体”的现象还是比较多见的,比如后来的赵国大将军李牧,就曾担任过赵国相国。同样,廉颇和蔺相如争相位的故事,最后又上演了一番“将相和”,也是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故事。

吴起是我国历史上既担任过将军,又担任过相国的第一人,当然,他是在鲁国、魏国担任的将军,最后又在楚国担任的相国。

可是,你知道吗,吴起作为集将军和相国于一身的战国知名人物,在后世却又是被视为“不仁不义不孝”的代表人物!

须知,在儒家思想中,“仁义礼智信”是一个人人推崇并遵循的基本礼节,而“孝道”更是从远古至今社会的基本礼法。

吴起作为战国初期著名的“四大家”,究竟做了些什么事,会被后人所不齿呢?

吴起年少时家境殷实,他不想过平庸的生活,乃出外游历,期望能遇得明主,不料散尽家财仍未成功,还被乡邻所嘲笑,吴起一怒之下,将嘲笑他的三十多人全部杀死,然后逃离卫国,并发誓不做卿相,绝不回乡。

吴起逃到鲁国后,拜在孔子弟子曾参门下,开始学习儒学。数年后,吴起母亲去世,但他觉得自己还没有实现理想,就没有回去为母奔丧。

儒家最讲究孝道,作为古往今来十大孝子之一的曾参更是如此,曾参得知此事后,认为吴起不孝,不配作儒家的门徒,就将他逐出了师门。

吴起离开曾参后,又改为学习兵法。后来,齐鲁两国烽烟再起,齐国发动大军攻打鲁国,吴起知道自己机会来了,他游说鲁国君主鲁元公,请求带兵出征。

吴起毕竟是有才华的,鲁元公被他一番游说,动了心,但是,还有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吴起面前: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他也就是齐国女婿。

鲁元公怎么可能把鲁国的大军指挥权交给一个齐国女婿呢?

吴起为了自己的仕途,为了获得鲁元公的信任,他竟然干出了一件令人发指的行为:杀妻求将。

吴起亲手杀掉了自己的妻子,以此来表示自己与齐国没有任何瓜葛。

吴起成功了,他果然带兵打败了齐国,一战成名,开始在战国舞台上崭露头角。然而,令吴起没想到的是,等待他的不是功名利禄,而是在战后不久就被罢免了官职。

吴起虽然为鲁国立下了大功劳,可因他杀妻的行为受到世人所不齿,尤其是在鲁国,鲁国人是非常重视礼仪人伦的,在大圣人孔子的奔波呼喊下:周礼尽在鲁矣!

吴起的行为被鲁人总结起来并送到鲁元公耳边:吴起斩杀乡邻,是为不仁;杀妻求将,是为不义;母丧不归,是为不孝。

就这样,刚刚为鲁国立下大功劳的吴起,没有获得任何奖赏,就被弃用了。

吴起倒是没有消沉,他怀着一颗追求功名的心,离开鲁国,再次踏上游说的步伐,前往魏国。

魏国当时的君主是开国君主魏文侯,他也是魏国百年霸业的开创者。

魏文侯拜大儒子夏(孔门十哲之一)为师,并在西河讲学,吸引各国士人前来求学,这些人才学成后大多留在了魏国。魏文侯又实施“李悝变法”,改革政治,奖励耕战,发展经济,后来的秦国孝公和商鞅变法都是以魏国的这次变法为蓝本的。

吴起和李悝[kuī]是同门师兄弟(曾参门下),在李悝的支持下,吴起又被魏文侯拜为将。

吴起在魏国组建了“武卒”,这也是战国初期精锐、彪悍的代名词。吴起率领“武卒”四处征战,为魏国立下更大的功劳。

据《吴子》记载,吴起在河西期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

大战76场,全胜64场,剩下的10场还是平局,这记述虽有夸大,但亦见其战功之卓著,这战功,也不差后世秦国的一代战神白起了吧?

大约在魏武侯九年(公元前387年)左右,吴起又因小人的谗言,受到魏武侯的猜疑,被迫离开魏国,向南投奔楚国。

吴起在楚国又得到楚悼王的赏识,被拜为令尹(相当于楚国的相国),任相期间,吴起针对楚国的弊端,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史称“吴起变法”。

吴起的变法,在短时间内迅速增强了楚国国力,使楚国出现“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一度大败魏国,“马饮于大河”的强盛局面。

吴起变法虽然使楚国变得强大起来,却损害了楚国贵族的利益。公元前381年,楚悼王逝世,吴起在楚王停尸前被楚国贵族射杀,一代名将就此尴尬落幕。

吴起作为战国初期一名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改革家,他的思想对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但他在成功的道路上,所犯下的那三个错误,也不被后人所原谅,比如,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在《慈乌夜啼》这样批判吴起:“昔有吴起者,母殁丧不临。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标签: 吴起魏国齐国魏文侯孙武鲁国

更多文章

  • 为什么吴起会离开自己功成名就的魏国?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吴起,魏国,秦国,齐国,魏武侯,商鞅,春秋战国

    吴起(公元前440年-公元前381年),姜姓,吴氏,名起,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人。在战国时期,吴起是一位可以和白起、廉颇、李牧、王翦相提并论的名将。吴起著作有《吴子兵法》,传于世,与兵圣孙武并称“孙吴”。唐肃宗时,位列武成王庙内,成为武庙十哲之一。宋徽宗时,追封广宗伯,成为武庙七十二将之一。在魏国

  • 古代名人智慧:公叔巧布陷阱逐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闲读与苦读标签:吴起,魏国,李悝,齐国,公叔,魏文侯,魏武侯,古代名人智慧

    时光不会辜负读书的你——吴起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他出生在卫国,后在鲁国学习兵法,渐有名气。某年,齐国攻打鲁国,鲁君欲任命吴起为将,领兵抗齐,但却遭大臣反对,认为吴起的妻子是齐人,所以吴起不会真心实意地为鲁国卖命,说不定还会半路降齐,削弱我国兵力。鲁君犹豫不定。吴起听到这个消息后,为了向鲁国表忠心

  • 儒法关系:为何子夏会教出吴起,荀子会教出李斯?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李斯,子夏,荀子,吴起,孔子,韩非

    儒家与法家,犹如一对生死仇敌,思想主张上儒家崇德、法家重刑,儒家崇古、法家崇今,两者天然对立,但鲜为人知的是,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多数都是师从大儒。子夏堪称孔子关门弟子,名列“孔门七十二贤”或“孔门十哲”,却教出了二个法家弟子,即李悝、吴起。战国中期的商鞅,郭沫若考证是李悝弟子,子夏的徒孙。将子夏视

  • 同一变法改革,为何商鞅促成秦国统一,吴起的楚国却没落消亡

    历史解密编辑:红月之后有彩虹标签:商鞅,吴起,楚国,秦国,魏国,变法

    前言春秋初期,中国的奴隶制度根基开始动摇,经过五百年沧海桑田,到了战国初期,奴隶制度经济基础井田制基本被私有土地制度取代。土地私有化导致一个新兴社会阶层的出现——地主,随着地主阶级的发展壮大,旧有的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位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两大阶级矛盾斗争的加剧不可避免地影响国家的走向,各诸侯国在新兴地

  • 母丧不归、杀妻求将的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年华名人汇标签:吴起,魏国,秦国,齐国,秦军,鲁国,杀妻求将,春秋战国

    说起魏国在战国初期的强大就不能不提到吴起这个名字——李悝在朝堂制定法度支撑起魏国深厚强大的国力,而吴起一手打造了令魏国称霸天下的魏武卒方针,在那个战乱频仍的年代一支铁军对霸业而言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吴起究竟是何方神圣?他究竟用什么办法打造了一支傲视天下的无敌铁军呢?吴起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

  • 一代名将吴起,走到哪里哪里强大,结局却惨兮兮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吴起,齐国,秦国,魏国,魏文侯,魏武侯

    战国时期有一位军事天才,一生大的征战76次无一败绩,打得秦国差点灭国,缩在西陲不敢东望。他就是吴起,他到哪个国家,哪个国家就是强大,可是历史上为什么很少听到他的名字?吴起,卫国人,出生在一个“家累万金”的富有家庭里。但是他从小没有想怎么挣大钱,而是想怎么做大官。他为了当官,曾到处奔走寻找门路,花了不

  • 公告|吴起交警查扣183辆机动车,急寻“车主”

    历史解密编辑:延安二三事标签:机动车,交警大队,吴起,交通警察

    吴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从2019年12月至2022年9月依法查扣100辆大小型汽车,83辆摩托车,该批车辆驾驶人或管理人至今尚未按规定到我大队办理相关处理手续。现向社会予以公告,请以下公告车辆所有人自告发布之日起,3个月内持合法有效证明及相关手续到吴起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地址:延安市吴起县合沟/联系

  • 吴起杀妻求将,到底得罪了谁?为何被追杀时趴到去世的楚王身上?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吴起,魏国,秦国,齐国,诸侯国,卫国,鲁国,杀妻求将,追杀,楚王,楚怀王,周朝,先秦,春秋战国

    吴起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改革家之一,他比商鞅变法还要早三十多年。所有法家几乎都难逃政治清算,吴起也一样,他的坚强后盾楚悼王刚死,就在楚悼王的灵前,吴起遭到了反对派的刺杀。危急关头,吴起急中生智,趴在楚悼王尸体上,但是还没有逃过劫难。不过这一招,却给自己留下了复仇之机,参与杀害他的七十多个家族被灭族。

  • 天才吴起的悲欢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吴起,齐国,魏文侯,魏武侯,秦国,鲁国

    今天来聊聊战国时期的传奇人物——吴起。吴起,出生于卫国一个优渥的富商家庭。先秦时重农抑商,商人的家庭并没有给吴起一个显赫的背景。吴起成年后,经人推荐,在鲁国担任一个小官。吴起小时候就很好学,渴望功名,拜曾申(就是“曾子杀猪”故事中,爱吃猪肉的小曾)为师,学习儒术。不知什么原因,吴起的母亲去世的时候,

  • 【战国时代】05到哪里都“犯小人”的全能型CEO——大神吴起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吴起,魏文侯,魏武侯,秦国,孟尝君,齐国

    衣赐履按:战国时期,由于各国间的竞争,对人才的需要量大增,这就给非贵族出身的士人提供了表演的舞台。如果把各封国比作公司,那么国君就是董事长,董事长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招聘合格的CEO,只要你有能力有本事,不管是土鳖还是海龟,很可能一夜之间就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大部分CEO都有专业倾向,有的擅长经济,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