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发现滥竽充数的齐湣王没发现苏秦是间谍,齐国从巅峰瞬间险遭灭国

发现滥竽充数的齐湣王没发现苏秦是间谍,齐国从巅峰瞬间险遭灭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厌食的大胖 访问量:1261 更新时间:2023/12/12 6:18:14

战国时齐国的巅峰时期,就是“滥竽充数”这个故事所在的齐宣王和齐闵(湣)王时期。

曾经在小学课本中的滥竽充数课文,史书记载的原文是:“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齐宣王听吹竽要三百人的乐队,每个乐人也要数百人的粮食供养,所以宣王不一定真的爱听竽,而是爱以听竽的方式“炫富”。齐闵王喜欢一个一个的听,南郭先生怕被发现作假,就逃了。所以小时候我一直以为宣王喜爱铺张浪费,而闵王是明君。

历史恰恰与我们想的相反。齐国的断崖式衰落就是在齐闵王时期,而齐闵王虽然发现了“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却没有发现“浑水摸鱼”的苏秦

齐闵王刚刚亲政时,齐国的外交关系良好,齐国也通过一些军事活动取得了东方其他五国的畏服,强大如楚,也曾让质子入齐以图友好。而西方强秦,想称帝也不敢贸然,先尊闵王为东帝,然后自立为西帝。

(齐闵王)

齐闵王时期的齐国实力已经达到了巅峰,完全当时是战国形势主导者。公元前298年左右,齐将匡章率齐、魏、韩联军围困秦国,最终攻破了函谷关,迫使秦国割地求和。公元295年,燕国趁齐国空虚之机偷袭,齐军班师回国,大破燕国。齐湣王欲借此机会讨伐燕国,燕国派出间谍苏秦欺骗齐湣王,劝齐国转而伐宋,伐燕良机转瞬即逝。

齐国并没有光明正大的伐宋。在公元前287年,齐国组织历史上第三次五国伐秦,齐国感到其他四国出工不出力,就干脆把主力军队陈放在了宋国边境,只有少数兵力去函谷关站个岗,大部队则趁各国不备,直接把宋国打下来了。

宋虽然军力不强,但是地处诸侯中心腹地,又异常富裕,所以各国早就想找机会下手,只是实力不足,怕成为众矢之的以后无法收场。这次齐国打下了宋国,各国极为不满,这样,秦国就撺掇东方五国伐齐,最后形成了以燕国为联军统帅的五国攻齐。

齐国在之前的二十多年中为了使东方五国畏服,常年征战,所以国力损耗很大,当然也培养了不少军事人才,闵王时期齐国有堪比战国四大名将的匡章。匡章的主要战绩有:子之之乱帅10万齐军灭燕国;垂沙之战击败楚军,杀死楚将唐昧;第二次伐秦时统帅三国联军,攻破秦函谷关,迫使秦昭襄王求和。匡章死后,触子和达子派兵灭宋国。

(匡章)

齐闵王任用触子为主帅抵抗五国联军,触子本欲采用防守的方式,防守中寻求各国破绽各个击破,闵王却想一举击败各国联军,威胁触子主动出击。

决战战场中,闵王在阵中,触子为前锋,达子殿后,战斗激烈之时齐军突然响起了鸣金之声,齐军后退时传闻前军败,主帅被杀。达子死战保齐闵王撤退,联军统帅乐毅借势杀的齐军大败,触子去向不明。

此战之后就是乐毅伐齐的故事了,燕国连下齐国八十多城,几乎吞并齐国,意外的是后来燕国新君继位,不再重用乐毅,齐国田单以火牛阵翻盘,又慢慢的夺回了自己原来的领土。

宋是齐楚的战略缓冲地,齐闵王贸然对宋出手也使楚国君臣无不想除之而后快。都城临淄被乐毅攻破以后,齐闵王到处寻求保护,逃到卫国卫王竟以皇宫让其居住,闵王仍旧傲慢,被卫国臣民所不容,闵王被迫继续流亡。最后闵王死在了楚将淖齿之手,临死前被抽筋,哀嚎两日。闵王死后,楚国长久占领齐国南部的一些领土。

闵王逃亡之际仍有小国君主收留,因为齐国不但曾经军事强大,也是七雄的文化中心,还有全国最早的“大学”:稷下学宫。齐闵王选择先灭一个较大国,然后军事威慑加上文化控制东方各国,从而制衡秦国是正确的路线,只不过受苏秦的忽悠选错了国家。

齐国伐宋前虽然实力强,攻伐无不胜,但缺乏战略纵深,齐国需要的就是燕国土地这样的战略纵深,而不是富裕的宋国。

燕国偷袭齐国,给了齐国攻打的借口,正是灭燕的良好机会。

燕国地理位置偏北,气候寒冷,人口少,其他诸侯相对来说不太看重燕国土地,也就很少去打燕国,反而燕国常常出兵浑水摸鱼。齐灭燕不但可以扩大战略纵深,也不会遭到其他诸侯敌视,还可以向北方匈奴扩张,从而培养强大的骑兵军队,然后南下一统各国。

齐闵王始终相信苏秦是为齐国考虑,是自己一错再错的关键。苏秦则利用了齐闵王有喜好得到显而易见实惠的贪心,将齐闵王的目标最终由燕国引向宋国。最后闵王以车裂之刑,处死了在齐国任职而骗取齐闵王绝对信任的燕国“死间”苏秦。

标签: 齐湣王苏秦齐国秦国乐毅齐宣王

更多文章

  • 浙江小百花新编历史剧《苏秦》杭州首演

    历史解密编辑:向东向西标签:苏秦,小百花,越剧,历史剧,浙江,六国,杭州市,浙江省,大运河,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

    诗画的舞台,唯美的爱情,这是很多人喜欢浙江小百花越剧的地方。但这次的《苏秦》,是史诗的风格。11月25日晚,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全新创作演出的新编历史剧《苏秦》在杭州剧院首演。该剧由王宏编剧、杨小青导演,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副院长(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蔡浙飞领

  • 张仪曾在邯郸街头流浪,苏秦不顾情谊,当众让他难堪

    历史解密编辑:桃花酒不换标签:张仪,苏秦,秦国,邯郸

    张仪出生于魏国安义(今山西省万荣县望县乡张义村)。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战略家,开创了“联横”外交战略,劝说六国进入秦朝。受到秦惠文王的赏识,被封为丞相,奉命派使者游说各国。接下来给大家做一些相关的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张仪曾经在邯郸街头流浪,找不到工作。一天,突然有人对他说:“苏秦找

  • 苏秦成功的两大关键:以合纵满足不同需求|秦实力不足以独霸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小琳讲故事标签:苏秦,合纵,秦国,齐国,魏国,魏惠王

    公元前334年,周人苏秦跋山涉水来到燕国,求见燕文侯。虽然是召公之后,但进入春秋后,因为远离中原,燕国就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尴尬地位。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燕国国力甚至还不如郑、宋等等二流诸侯国。然而,地理位置上的劣势,某种程度上又成了燕国的优势。处在中原的诸多国家,在列强的长期争霸战争中不断被侵蚀、甚至

  • 张仪、苏秦能算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外交官吗?其实不然,他才是!

    历史解密编辑:闲人观史标签:张仪,苏秦,张骞,匈奴,皇帝,大月氏,科学家,春秋战国

    如果说起历史上的外交官,大家会想起哪些人呢?我一直认为,张骞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外交官,而非张仪苏秦之类。为什么这样说呢?那在战国时期,张仪、苏秦巧舌如簧,舌战群儒,采取合纵连横来改变天下局势,怎么能说他们不是外交官呢?在春秋时期,恐怕张骞的爷爷还没有出世吧。仅从历史角度来评判张仪、苏秦

  • 合纵抗秦的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意默语晨标签:苏秦,秦国,齐国,合纵,赵王,燕国,科学家,历史故事

    有谁能够同时被六个国家任命为相国?有谁可以做到“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有谁可以凭借出众的口才和智慧叱咤战国时期的政治舞台?做到这点的人,恐怕只有善于辞令和外交的苏秦一人。苏秦,字季子,东周洛邑人。他出身贫寒,但是素有大志,据说曾与张仪一起向鬼谷子学习纵横术。学成后,他想要到秦国施展自己的才华

  • 白起、苏秦、李牧、项燕皆被封为武安君,哪个最名副其实呢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苏秦,李牧,项燕,白起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乱时期,都是英雄们建功立业的时期。正如三国时的吴国名将太史慈说的那样“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时势造英雄,乱世给了英雄们大展宏图的舞台,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好机会。在古代,出将入相、拜将封侯一直是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君主们往往会对居功至伟的将军们赐予爵位

  • 六国封相的苏秦用行动告诉后人,拒绝躺平才能咸鱼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苏秦,鬼谷子,六国,纵横家

    随着现在社会压力变大,很多深陷困境的人觉得翻身无望于是选择了躺平,可当大家了解了苏秦的故事后,才发现六国封相的苏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后人,拒绝躺平才能实现咸鱼翻身。苏秦是战国时期洛阳人,年轻的时候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以后的苏秦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可是现实却狠狠的给了苏秦一个响

  • 浙江小百花越剧《苏秦》杭州首演,以史诗风格讲述世界和平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日报网标签:苏秦,越剧,小百花,浙江,艺术,戏曲,杭州市,浙江省,大运河,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

    诗画的舞台,唯美的爱情,这是很多人喜欢浙江小百花越剧的地方。但这次的《苏秦》,是史诗的风格。11月25日晚,新编历史剧《苏秦》在杭州剧院正式首演。该剧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全新创作演出。由王宏编剧、杨小青导演,由文旅部2021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

  • 以战论史之战国时期:苏秦合纵 张仪连横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苏秦,张仪,合纵,秦国,连横,楚怀王

    一.合纵之前的形势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强盛,又获得河西之地,筑商塞夺武关,对中原威胁越来越大。赵魏韩三国,各自都有所兴盛但由于齐魏马陵之战后都受到不小损失。楚国任用吴起逐渐强盛,又吞并吴越之地成为南方大国。齐国两次击败魏国,称霸于东方。二.苏秦合纵苏秦,洛阳人,从小钻研纵横游说之术。苏秦先到秦国向

  • 鬼谷子的弟子们,张仪和苏秦,孙膑和庞涓,为何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张仪,苏秦,孙伯灵,庞涓,鬼谷子,孙膑,春秋战国,科学家

    而鬼谷子比较著名的徒弟有这么四位: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张仪和苏秦是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更是连横的创始人,他原本是魏国人,跟着鬼谷子学习谋略,下山之后就开始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游说诸侯与秦国联合,形成连横之势。为此,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列国间游走,为的就是为秦国带来利益,自然也是为了建功立业,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