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鬼谷子的弟子们,张仪和苏秦,孙膑和庞涓,为何不能善终?

鬼谷子的弟子们,张仪和苏秦,孙膑和庞涓,为何不能善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4458 更新时间:2024/1/22 20:44:16

而鬼谷子比较著名的徒弟有这么四位: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张仪和苏秦是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更是连横的创始人,他原本是魏国人,跟着鬼谷子学习谋略,下山之后就开始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游说诸侯与秦国联合,形成连横之势。

为此,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列国间游走,为的就是为秦国带来利益,自然也是为了建功立业,功成名就。张仪做的最著名的事情大约就是将楚怀王玩弄于股掌之中。

先是许下巨大的利益,逼着楚怀王和齐国断了结盟,然后又打着生病的幌子堂而皇之用六里地羞辱了楚怀王,但即便如此,后来楚怀王得到张仪之后,再次被张仪给忽悠了,还是联合楚怀王身边的宠臣和宠妃忽悠的,最终张仪心满意足地回到了秦国。

当时的秦惠文王非常信任张仪,让张仪做了相国,而张仪也为秦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东方诸国几乎都和秦国结成了同盟关系。

但秦惠文王死后,秦武王却并不怎么喜欢张仪,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张仪预感到自己在秦国的日子不会好过,于是他想了一个办法,自请到魏国去,然后等齐国攻打魏国的时候,秦国就可以趁机攻打韩国,跨过三川,直逼洛邑,很快就能成就大业。

秦武王觉得有道理,然后就大张旗鼓地送张仪到了魏国,张仪再通过楚国说服齐国不要进攻魏国,免得让秦国占了便宜,就这样,张仪在魏国有了短暂的安全,甚至还成为相国,不过,他在魏国呆了一年就去世了。

虽然《史记》中并没有写张仪的死因,但不难猜出他并未善终,要知道张仪擅长的是连横,离开了秦国这个舞台,他在别的地方很难发挥作用,而且他之前为了实现自己连横的理想,也曾数次坑魏国,等魏国反应过来,自然不可能善待张仪,自然,他的死就不可能是老死和病死那么简单了。

《史记》中记载张仪和苏秦是师兄弟,同时跟着鬼谷子学习,而苏秦下山扬名的时间早于张仪,两人一个擅长合纵,一个擅长连横,两人联手,将战国诸侯玩弄于股掌之间,实际上,当时与张仪抗衡的是公孙衍,正如《孟子》中所说: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史记》中记载的大部分苏秦的故事都是发生在公孙衍身上,而苏秦的主要活动范围是齐国和燕国。现在出土的《战国纵横家书》对此有一个相对清晰的记载。

苏秦的身份与其说是一个纵横家主张合纵,不如说是一个间谍,而是还是准备赴死的那种,他为了燕国,主动到齐国潜伏,为的就是灭亡齐国,到了齐国之后的苏秦,不断劝说齐闵王攻打别的诸侯国,当然除了燕国。这样做的目的就是疲齐,既能让齐国得罪列国,又能拖垮齐国。

后来苏秦更是劝说齐闵王灭掉宋国。宋国在战国时期虽然还存在,但也是活得战战兢兢,因为它在战国七雄眼中就是待宰的小肥羊,谁都想要,但谁也不敢贸然出手。结果齐国出手了,将齐国灭了。这一下子得罪了其他诸侯国。

于是燕国名将乐毅举五国兵力攻打齐国,之后更是长驱直入,准备灭掉齐国。齐国迎来了史上的最大危机,到了后来,齐国只剩下了莒和即墨两城,苏秦也在这个时候暴露了,被齐闵王车裂而死。

虽然后来齐国又复国,到元气大伤,再也无法其他大国相抗衡,龟缩在东边再不敢惹事,苏秦倒也是立下了大功,只是到底没有得到善终。

张仪和苏秦未得善终,孙膑和庞涓也并没有得到善终。

孙膑和庞涓也是同时跟随鬼谷子学习兵法,庞涓自知没有孙膑有本事,当然在魏国得到重用之后,就将孙膑骗到了魏国,不但没有让孙膑得到一官半职,还对他执行了膑刑,从此,孙膑再也不能走路,一生只能坐着,两人之间的仇恨就此埋下。

孙膑虽然成了残疾人,但还是搭上了齐国的使者,说服他们将他带到了齐国,然后成为齐国大将田忌的门客,而孙膑让田忌在和齐国贵族的赛马中大获全胜,由此在齐威王面前露了脸,然后就有了后来著名的马陵之战和桂陵之战。

在这两战中,孙膑和庞涓展开对决,其结果都是孙膑胜,他们的第一战就是桂陵之战。桂陵之战或许对很多人来说比较陌生,但如果说围魏救赵,则大部分人就都知道了,而桂陵之战正是围魏救赵后的结果。孙膑以军师的身份跟随田忌率领齐军围魏救赵,在桂陵与魏军遭遇,其结果就是魏军大败。

十三年后,孙膑和庞涓再次遭遇,这一次,魏国攻打韩国,而齐国支援韩国,孙膑再次以军师的身份跟随田忌出战,行军途中采取减灶的策略让庞涓以为齐军胆怯逃走而放松了警惕。

而孙膑则在马陵等着庞涓,入夜,庞涓到达马陵,看到了孙膑早就为他在树上刻下的那句话:“庞涓死于此树之下。”正是这句话让庞涓感觉到了危险,但已经来不及了,齐军万弩俱发,庞涓留下“遂成竖子之名!”这句话之后拔剑自刎,魏国太子被俘虏,魏军大败。

庞涓死后,孙膑也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史记》中记载:“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

很多人认为孙膑这是隐居了起来,著书立说,但其实我们细想就知道不太可能,孙膑有如此才能,名声大显,为何会隐居了?即便他想要隐居,齐国国君是否会让他去隐居,万一去了别国帮助别国攻打齐国怎么办?所以,孙膑很可能并没有隐居,而是被杀了。

要知道,马陵之战后,田忌和齐国的相国邹忌之间的矛盾扩大化,邹忌派人诬陷田忌,使得田忌不得不逃到了楚国,直到齐宣王登基之后才又回到齐国,很可能田忌逃亡楚国的这段时间内,孙膑在齐国被处死了。

这里,很多人就问了,为什么鬼谷子的这些弟子都很有才能,却还是不得善终呢?实际上正是因为他们太有才能,在战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甚至一度左右战国局势,在一定程度上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也因此带来了巨大的危机,当他们失去作用的时候,就是他们死亡的时候。

更多文章

  • 苏秦合纵十五年,秦兵“不敢窥函谷关”?不过是太史公夸大之辞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苏秦,秦国,合纵,魏国,函谷关,秦军

    身为战国权变术士之首,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名满天下。在论述苏秦合纵的功效时,太史公说了这么一句话:“苏秦既约六国纵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纵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苏秦北上燕国说服燕文公,并在他支持下游历山东诸国,于次年成功说服山东六国合纵。按太史公之说,之后的十五

  • 苏秦: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不是拼命赚钱,多半是以下四种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苏秦,秦国,齐国,张仪,庞涓,鬼谷子

    01古人说:“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似乎,很多人都认同了“命由天定”的道理,不管自己多么努力,最后能够变成什么样子,就管不了了。其实,古人还说过“时势造英雄、我命由己不由天”之类的话。显然,愚者听天由命,智者巧妙改命。不同的思维逻辑,不同的命运。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生于普通家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策略家,与苏秦齐名,以连横之术纵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苏秦,秦国,魏国,张仪,齐国,连横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是对战国政局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张仪曾与苏秦同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游说,下山后求仕魏国,不得任用,后见马陵之战后魏国屡败,遂带妻子楚国,为楚相昭阳的门下客。昭阳与宾客游览途中丢失了和氏璧,张仪因家贫而受到怀疑,被答打数百,奄奄一息,于是又回到魏国。几经辗转之后,张仪找到了定位

  • 孔孟游说诸侯无功而返 苏秦张仪巧舌如簧捞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苏秦,张仪,富贵,秦国,应侯,孔孟,科学家,春秋战国

    学有所成,就要用之于世,游说诸侯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一种独特方式。孔孟热心救世,也加入到游说者的队伍当中,然而当时各诸侯崇尚霸道,不愿意接受孔孟的仁义之道。苏秦张仪等人“长于权变”,懂得如何“揣摩”君主心理,“皆游说诸侯以显名”。苏秦师事鬼谷子,游说成功后将其游说经验总结成书,这就是流传

  • 苏秦一番话,道出选材难题:人才该用其“德”还是该用其“才”?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苏秦,齐国,秦国,齐宣王,燕国

    燕易王刚即位,身旁就有人进言:“武安君是天下闻名的无信之人,大王以万乘之国君主来迁就他,在朝堂之上尊崇他,这不是向天下人展示与小人为伍吗?”父亲燕文王刚去世,齐人就趁机入侵,侵占了燕国十座城邑。为此,燕易王之前高规格接待了苏秦,拜托他出使齐国,为燕国讨回这十座城邑。此时燕人所提到的“武安君”,既不是

  • “二百五”怎么就成了骂人话?这与苏秦之死有很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小旭的娱乐标签:苏秦,秦国,齐国,鬼谷子,魏国,齐王

    西周时期,国家实时封建制度,因此很多国家的功臣以及皇室宗亲都被分封给了些许的封地。这些人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做任何事,包括建立军队、招募贤才。但是这些封地之主一定要忠心于周王,否则就会被其余的藩王所剿灭。但是周朝却是因为分封的过于多,从而导致其他封地的势力增长过快,最后导致周朝的覆灭。那便迎来了春秋战

  • 一卷深含古人智慧的作品,褚遂良亲书100本,苏秦靠它咸鱼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书画相约标签:褚遂良,苏秦,阴符经,大字阴符经,书法

    如果要讨论如何走出生活的低谷,重新攀登上人生高峰这个话题的话,曾经“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母不以我为子”的窘境,后来却一个咸鱼翻身,执掌六国相印的苏秦最有发言权。苏秦,战国时期与张仪齐名的纵横家,早年投入名师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后之后,苏秦自认必将大有一番作为,然事与愿违,初次游历各国

  • 出土文献证明苏秦是张仪的晚辈,张仪是当之无愧的纵横家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苏秦,张仪,秦国,齐国,公孙衍,纵横家,科学家,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一、《史记》《国策》,真真假假在《史记》中,记载有一个“鬼谷先生”,他是苏秦、张仪二人的老师。但是这个传奇的鬼谷子,在先秦文献并无更多事迹,很难说是真实存在的人物。传世的《鬼谷子》也大概率是六朝伪托,在《汉书·艺文志》中有《苏子》《张子》,却无《鬼谷子》。甚至有人怀疑鬼谷子其实就是苏秦,这是隋人乐壹

  • 苏秦张仪非同一时代?为相距两千年的学术争议,源于接触史料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苏秦,张仪,战国策,史记,司马迁,战国纵横家书

    太史公在《史记·苏秦列传》中指出,苏秦原为东周人。苏姓很可能是苏忿生之后,原本己姓。春秋时,苏氏因为助王子颓之乱,失败后失国。虽然苏氏落魄,但到了苏秦这一代,家境还算殷实,苏秦也因此有能力到列国游历。后来,苏秦来到齐国,拜在鬼谷子门下学习。鬼谷子,或许是因居住之地而得的称号;但鬼谷具体在哪,今天的争

  • 苏秦:战国“画饼大师”,临终一句遗言,仍不忘忽悠君王替他办事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苏秦,秦国,张仪,齐国,秦惠王,燕国

    苏秦原本也是个富二代,去秦国游说失败后,究竟落魄到什么地步?一件黑貂皮大氅,穿成破烂穷酸的乞丐味;穿着草鞋缠着腿布,背着书箱挑着行李,黑黝的面孔瘦得两颊凹陷,离得老远,都能看到他一副苦大仇深的神情。父母兄嫂看见了,都吝啬得不愿意施舍一个眼神,嘚!一看就是失败了的样儿。苏秦画像刚到家里,苏秦吃不上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