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白起、苏秦、李牧、项燕皆被封为武安君,哪个最名副其实呢

白起、苏秦、李牧、项燕皆被封为武安君,哪个最名副其实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毛迪说教育 访问量:1647 更新时间:2023/12/20 16:28:42

常言道乱世出英雄,历史上的每一次战乱时期,都是英雄们建功立业的时期。正如三国时的吴国名将太史慈说的那样“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时势造英雄,乱世给了英雄们大展宏图的舞台,实现自己人生抱负的好机会。在古代,出将入相、拜将封侯一直是很多人的人生理想。君主们往往会对居功至伟的将军们赐予爵位,拜将封侯。“侯”这个爵位起源于西周,经过两千多年的历史,一直到清朝还保留这这种爵位。

而有一种爵位,只出现于战国时期,这种爵位便是“君”。获“封君”这种爵位一般有两种人,一种是宗室的公子,例如战国四大公子的信陵君、平原君等人。还有一种人,便是南征北战屡立战功的大将,例如武安君、马服君。一说起武安君,相信不少读者都会脱口而出——白起。所谓武安君,以武安天下,谓之曰武安。

其实并不是只有白起被封为武安君,战国时期一共有四位武安君,这四位武安君无一例外都践行了其封号“以武安天下”的信念。这四位武安君分别是白起、李牧、苏秦、项燕。既然四人都被各自的君主封为武安君,那么哪一个是实至名归的武安君呢?要想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就要对比一下四人的履历,到底哪个最名副其实。

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人气最高的秦国武安君——白起。作为统率秦国虎狼之师的武安君,白起参与了秦昭襄王其实几乎所有重要的战役。据考证,白起一生征战七十余仗,未尝败绩。公元前293年,白起在伊阙围歼二十余万韩魏联军,魏国大将被斩首。伊阙之战彻底将魏国和韩国打废,扫平秦军东出的道路,自此秦国东出再无障碍。

公元前279年,白起率军攻入楚都郢城,烧毁了楚国宗庙。楚顷襄王惶惶如丧家之犬,宣布迁都,南方霸主楚国从此日薄西山。公元前259年,长平大战爆发,白起在泫氏谷底歼灭赵国二十余万士兵,随后又坑杀二十余万降卒。白起自此名震天下,在秦昭襄王二十九年正式被封为武安君。白起的军事指挥艺术充分体现了其战国时期兵家的集大成者。

他非常擅长分析敌我双方的差异和态势,随机应变,对敌人发起毁灭性的进攻。在对阵韩魏联军于伊阙之时,白起集中兵力,各个击破。在对楚国的进攻中,白起直捣楚国都城,附带着使用水攻。在长平大战中对阵以赵括为统帅的数十万赵军,白起给点甜头诱敌深入,使赵军脱离既定的地形。

然后分割包围赵军,采取围而不攻的战术,最终使赵军突围无望转而投降。接着我们说说楚国的武安君项燕,项燕是楚国的将门世家,大名鼎鼎的楚霸王项羽便是武安君项燕的孙子。秦王嬴政二十二年,秦国以李信为主将蒙武为副将,统领二十万大军准备入侵楚国。

武安君项燕采用避实就虚的打法,尾随秦军,趁机攻入李信营地,斩杀了数个秦军裨将,李信大败而逃。秦王嬴政二十三年,秦国以王翦为大将,率六十万秦军准备进行灭楚之战。楚国朝不保夕,楚王负刍仍令武安君为将,倾楚国全力与之。秦将王翦避其锋芒,采取坚守不出疲敝项燕的战术。秦楚两军相持日久,楚军士气涣散,王翦伺机突袭楚军。

武安君项燕猝不及防,仓促应战,随即战死。在武安君项燕战死后的第二年,楚国随即灭亡。我们接着来说说第三位武安君苏秦,苏秦与其他几个武安君不同,他是一名纵横家,俗称说客。苏秦师出鬼谷子门下,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多年。不过学成后起初并没有受到列国重用,穷困潦倒。

随后苏秦游说列国,提出东方六国合纵一起抵抗虎狼之秦的方案。苏秦的这一方案受到赵武灵王的极大重视,并封苏秦为武安君。苏秦随即组建六国合纵,出将入相,且被六国皆封为丞相。苏秦任武安君组织合纵抗秦期间,使得秦国二十年无法东出。最后一位武安君的名气也非常大,项燕死后楚国便灭亡了,此人死后赵国便灭亡了,他便是赵国最后的长城武安君李牧。

李牧是赵国末期唯一能同秦国抗衡的名将,一直都有“李牧若亡,赵国必亡”的说法。李牧早年在赵国北部抵御匈奴,后来因为秦国的大举入侵不得不南下。秦军兵分两路,李牧遂采取北攻南守的方略,集中兵力避实就虚的方法。李牧连战连捷,秦军大败,寸步难行。李牧重创秦军,因此被赵王迁封为武安君。

秦国将李牧视为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遂使用反间计。公元前229年,赵王迁听信谗言,夺取了李牧的兵权,随后李牧惨遭杀害。李牧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同时也是赵国乃至山东六国最出色的名将。李牧指挥的一系列战役,皆能重创敌军,且自身未尝败绩。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等

标签: 苏秦李牧项燕白起

更多文章

  • 六国封相的苏秦用行动告诉后人,拒绝躺平才能咸鱼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三煎客标签:苏秦,鬼谷子,六国,纵横家

    随着现在社会压力变大,很多深陷困境的人觉得翻身无望于是选择了躺平,可当大家了解了苏秦的故事后,才发现六国封相的苏秦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后人,拒绝躺平才能实现咸鱼翻身。苏秦是战国时期洛阳人,年轻的时候跟随鬼谷子学习纵横之术,学成以后的苏秦信心满满地开始了自己的求职之路,可是现实却狠狠的给了苏秦一个响

  • 浙江小百花越剧《苏秦》杭州首演,以史诗风格讲述世界和平

    历史解密编辑:中国日报网标签:苏秦,越剧,小百花,浙江,艺术,戏曲,杭州市,浙江省,大运河,中国文物,中国世界遗产

    诗画的舞台,唯美的爱情,这是很多人喜欢浙江小百花越剧的地方。但这次的《苏秦》,是史诗的风格。11月25日晚,新编历史剧《苏秦》在杭州剧院正式首演。该剧由浙江小百花越剧院出品、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全新创作演出。由王宏编剧、杨小青导演,由文旅部2021年全国戏曲表演领军人才、浙江省舞台艺术“1111”人才、

  • 以战论史之战国时期:苏秦合纵 张仪连横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苏秦,张仪,合纵,秦国,连横,楚怀王

    一.合纵之前的形势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强盛,又获得河西之地,筑商塞夺武关,对中原威胁越来越大。赵魏韩三国,各自都有所兴盛但由于齐魏马陵之战后都受到不小损失。楚国任用吴起逐渐强盛,又吞并吴越之地成为南方大国。齐国两次击败魏国,称霸于东方。二.苏秦合纵苏秦,洛阳人,从小钻研纵横游说之术。苏秦先到秦国向

  • 鬼谷子的弟子们,张仪和苏秦,孙膑和庞涓,为何不能善终?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张仪,苏秦,孙伯灵,庞涓,鬼谷子,孙膑,春秋战国,科学家

    而鬼谷子比较著名的徒弟有这么四位:张仪、苏秦、孙膑、庞涓。张仪和苏秦是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更是连横的创始人,他原本是魏国人,跟着鬼谷子学习谋略,下山之后就开始准备实现自己的理想,游说诸侯与秦国联合,形成连横之势。为此,他用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在列国间游走,为的就是为秦国带来利益,自然也是为了建功立业,功

  • 苏秦合纵十五年,秦兵“不敢窥函谷关”?不过是太史公夸大之辞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苏秦,秦国,合纵,魏国,函谷关,秦军

    身为战国权变术士之首,苏秦身挂六国相印,名满天下。在论述苏秦合纵的功效时,太史公说了这么一句话:“苏秦既约六国纵亲,归赵,赵肃侯封为武安君,乃投纵约书于秦,秦兵不敢窥函谷关十五年。”公元前334年,苏秦北上燕国说服燕文公,并在他支持下游历山东诸国,于次年成功说服山东六国合纵。按太史公之说,之后的十五

  • 苏秦:改变命运的最好方式,不是拼命赚钱,多半是以下四种

    历史解密编辑:布衣粗食68标签:苏秦,秦国,齐国,张仪,庞涓,鬼谷子

    01古人说:“注福注禄,命里已安排定,富贵谁不欲?”似乎,很多人都认同了“命由天定”的道理,不管自己多么努力,最后能够变成什么样子,就管不了了。其实,古人还说过“时势造英雄、我命由己不由天”之类的话。显然,愚者听天由命,智者巧妙改命。不同的思维逻辑,不同的命运。战国时期,有一个叫苏秦的人,生于普通家

  •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外交策略家,与苏秦齐名,以连横之术纵横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鉴史官标签:苏秦,秦国,魏国,张仪,齐国,连横

    张仪是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是对战国政局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张仪曾与苏秦同在鬼谷先生门下学习游说,下山后求仕魏国,不得任用,后见马陵之战后魏国屡败,遂带妻子楚国,为楚相昭阳的门下客。昭阳与宾客游览途中丢失了和氏璧,张仪因家贫而受到怀疑,被答打数百,奄奄一息,于是又回到魏国。几经辗转之后,张仪找到了定位

  • 孔孟游说诸侯无功而返 苏秦张仪巧舌如簧捞富贵

    历史解密编辑:毛迪说教育标签:苏秦,张仪,富贵,秦国,应侯,孔孟,科学家,春秋战国

    学有所成,就要用之于世,游说诸侯是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参与政治的一种独特方式。孔孟热心救世,也加入到游说者的队伍当中,然而当时各诸侯崇尚霸道,不愿意接受孔孟的仁义之道。苏秦张仪等人“长于权变”,懂得如何“揣摩”君主心理,“皆游说诸侯以显名”。苏秦师事鬼谷子,游说成功后将其游说经验总结成书,这就是流传

  • 苏秦一番话,道出选材难题:人才该用其“德”还是该用其“才”?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苏秦,齐国,秦国,齐宣王,燕国

    燕易王刚即位,身旁就有人进言:“武安君是天下闻名的无信之人,大王以万乘之国君主来迁就他,在朝堂之上尊崇他,这不是向天下人展示与小人为伍吗?”父亲燕文王刚去世,齐人就趁机入侵,侵占了燕国十座城邑。为此,燕易王之前高规格接待了苏秦,拜托他出使齐国,为燕国讨回这十座城邑。此时燕人所提到的“武安君”,既不是

  • “二百五”怎么就成了骂人话?这与苏秦之死有很大关系

    历史解密编辑:小旭的娱乐标签:苏秦,秦国,齐国,鬼谷子,魏国,齐王

    西周时期,国家实时封建制度,因此很多国家的功臣以及皇室宗亲都被分封给了些许的封地。这些人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做任何事,包括建立军队、招募贤才。但是这些封地之主一定要忠心于周王,否则就会被其余的藩王所剿灭。但是周朝却是因为分封的过于多,从而导致其他封地的势力增长过快,最后导致周朝的覆灭。那便迎来了春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