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的崛起之路:商业开发强国尊重周室称霸

齐桓公的崛起之路:商业开发强国尊重周室称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二哥谈事 访问量:4447 更新时间:2023/12/6 3:34:04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周王室东迁之后,那位住在王畿里的周天子,早已是貌似的老虎。天下诸侯为争地争人口,早把那貌似的老虎当成了墙上的广告,谁也不正眼瞧他,自顾自相互掐架。到公元前667年,齐桓公管仲的辅佐下,在与各诸侯国掐架的过程中,已是脱颖而出,并公开召集天下诸侯到宋国的幽地会盟。这是一次空前盛会,几乎全部中原国家的老大都参加了这次会盟。

呵呵,实力如此,哪一个诸侯领导敢于不来参加?

在这次盟会上,所谓的天下共主周天子也不得不派代表召伯参加,并以天子的名义,向齐桓公授予侯伯的头衔。从此,齐桓公便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霸主。

公元前651年,周惠王去世。齐桓公会同各诸侯国拥立太子郑为天子,即周襄王。周襄王即位后,命宰孔赐齐桓公文武胙、彤弓矢、大路,以表彰其功。齐桓公也乘势召集各路诸侯大会于蔡丘(今河南兰考、民权县境),举行受赐典礼。齐桓公又重申盟好,订立了新盟。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蔡丘之盟”。

经过近30年的苦心经营,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先后主持了三次武装会盟,六次和平会盟,还辅助王室一次,史称“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公认的霸主,第一个成为实际意义的天下老大——春秋首霸。

从古至今,天下的老大都是实力说话。

管仲,其实是生意人。生意人干政治,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决不干亏本的买卖。他老人家有一句至理名言:“国多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只要你这国家财富丰厚,老百姓无论多远,跋山涉水也会来……饿着肚子的人,是不会有礼节的,那满街的乞丐,是没有廉耻的。饿慌了的人,就算知礼也不会尊礼,更不会顾礼,填饱肚子就是第一要紧的事;对乞丐来讲,面子不值钱,更不能当饭吃,只要给吃给穿,无论怎样的凌辱,都愿承受。

这个世界,永远都笑贫。

所谓“穷凶极恶”,穷是前提,如果不穷,就没那么凶矣。一旦生活达到小康,这社会就和谐,知书达理者比比皆是,但如果满街乞丐,不用想,这地界混乱……捂紧自己的钱包吧。

管仲从小贫困,知道填饱肚子的重要性。

如果国君想当天下老大,则江山社稷的稳固至关重要,要想江山社稷固若金汤,老百姓填饱肚子就是前提,不然一切空想……人饿着了,是会“穷凶极恶”滴。

管仲为齐相后,根据当时形势,对齐国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把全国划分五属,五属领导直接归齐桓公管理,五属领导又各管理县乡……把21世纪超先进的A管理模式,直接应用于2600多年前。

呵呵,这管老儿有预测功能。

怪不得,到了现今社会,日本的同志学会了这样的方法,于是惊呼:向管理要效益!

这效益,追溯源头,就是从管老儿这里来滴。

同时,管先生又将保甲制与军队组织紧密结合,农闲军训,平时耕种,战时打仗……节约人手,也节省军费。而且,还可以用武器盔甲等赎罪,既怀恩百姓又增加武器装备。

不愧生意人。

然后,采取“相地而衰”的土地税收政策,以土地的好坏不同,来鉴别征收多少不等的赋税,使赋税负担趋于合理?也提高了劳苦大众的生产积极性。管仲还提倡发展经济,积财通货,设“轻重九府”,观察年景丰歉,人民的需求,适时收散粮食和物品。他还规定国家铸造钱币,发展渔业、盐业,鼓励与境外的贸易,齐国经济开始繁荣起来。

据说,妓院就是那个时候在管先生的带领下,应运而生的。

管先生基本上就是妓院鼻祖。

民富国强,既便于妓院经济的蓬勃发展,也便于国家财政增加税赋。饱暖思淫欲,还可以解决一些人无法满足的私欲心理。

皆大欢喜。

很快,齐国即出现民足国富、社会安定的繁荣局面。而且,齐桓公还建立起一支强大的军队……哪位猴子兄弟不顺眼,尽管放马过来,看看是否把你干得头破血流?

实力已经显现,是不是可以说话了?

管仲曰:别急。当今诸侯,强于齐者甚众,南有荆楚,西有秦晋。然而他们自逞其雄,不知尊奉周王,所以不能称霸。周王室虽已衰微,但仍是天下共主。东迁以来,诸侯不去朝拜,不知君父。我们如果以“尊王攘夷”相号召,海内诸侯必然望风归附。

当老大,还得有借口。

人才啊,既懂经济,又能玩转政治,还明白师出有名——广告的效应。

于是,齐桓公“尊王攘夷”。

不得不承认,尊王是貌似滴,但攘夷是真实的。当初如果没有齐桓公的攘夷,也许我中华历史就是另一个样子,华夏文明也显然会增加一次巨大的灾难。齐桓公一边派人去朝贺周天子,一边组织大军抗击南侵西进的狄戎,同时,还会合其他诸侯国军队阻截南蛮的北向扩张。

这周天子,已经有好久好久没有受到小弟的朝贺了……这貌似的老大当得郁闷,小弟们都忙着掐架,既没有心思也没有精力朝贺他。但齐国的朝贺使臣来也。这让貌似的老大感激涕零,啊,终于还有小弟想起我老大矣!

于是,齐桓公要“号令”,行啊,“孤”周天子授予你便是。

你都如此把老大放在眼里,“号令”给你又何妨?况这“号令”放在我老人家手中,其实也无用——无论“孤”怎样地“号”,也没有小弟遵“令”也。

呵呵,目的达到,尊王的目的,就是要号令天下。

今后要干哪个国家,那都是奉周天子之令,师出有名。

消灭狄人山戎,救邢存卫,解燕亡国之难,阻挡南蛮北扩,救民于患难……不得不承认,齐桓公其强悍的军事实力和正确的政治施为,在诸侯中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到这个时候,管仲说:可以说话了。

于是,齐桓公N次会盟诸侯,名正言顺号令天下,霸主地位确立。

实力雄厚,威望震撼天下,不想当老大,也会被小弟拥立。

更多文章

  • 一美女引发的十国大战,华夏蛮夷大对决,却是齐桓公导演的一局棋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蔡哀侯,蔡国,楚国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19)主笔:闲乐生《公羊传》说,在公元前656年,南北两方面的戎狄蛮夷等异族交相入侵,中国虽还不曾断绝,但已宛如丝线。特别是南方的荆蛮楚国,此时已横扫江淮,挺进中原,值此危急时刻,齐桓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准备带领诸侯,抵抗南蛮,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伟大使命。只是,其达成的

  • 齐桓公 · 齐长城之父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国,管仲,楚国,周朝,先秦,齐桓公,周天子,齐长城之父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城人”公众号齐长城之父 · 齐桓公[1]一、齐长城的兴建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最初齐长城是由在济水东岸、平阴邑西面以及南面修筑的防水堤坝基础上演化而来,因此齐长城又称为“巨防”。作为防御工事,齐长城现存最早的记载可以追述到公元前555年,《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晋侯伐齐,……冬

  • 管仲,从阶下囚到国相,用经天纬地之才,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我非我我是谁标签:管仲,齐国,宋国,先秦,齐桓公,鲍叔牙,周王室,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他一生历经坎坷,曾因帮助公子纠夺位失败而成为阶下囚,在挚友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成为一国宰相,辅佐齐桓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叫管仲,齐国颖上人,生于前723年,有经天纬地之才,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挑起了奉养母亲的重担。管仲年轻时结识鲍叔牙,两人志趣相投,成为至交好友。后来管仲因帮助公子纠夺

  • 齐桓公儿子杀侄继位,抢臣子妻砍臣子父亲脚,被联合杀死弃尸竹林

    历史解密编辑:尚宫女史标签:齐桓公,齐国,齐懿公,国君

    公元前609年,齐国一个猎户在一片竹林里发现了一具仰躺在草丛里的尸体,他吓得掉头就跑,然后报告给了官府。与此同时,齐国王宫里也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齐国的国君齐懿公消失不见了。齐国人很快就确认了一件事,即竹林里的尸体就是齐懿公,这本来是让齐国人很悲痛的一件事,毕竟一国国君死了,国民怎能不悲痛?但奇怪

  • 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一,治国有道,可你知道他一家有多奇葩吗?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齐桓公,齐国,春秋五霸,嬴政,齐襄公,鲁国

    但是谁都不会想到,春秋时期其实也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好,这一时期,充满着各种丑闻和恶趣味。不信我们打开历史,翻开春秋五霸之首的齐桓公的家族历史,我们就能看到其中的端倪。春秋时代的历史,我们只看到了那最光辉的一面,例如,齐国的齐桓公,但是这光辉的一面的背后,却是充满着各种恶心,如同东周列国志中的故事一般。

  • 齐桓公是如何任用一代名相管仲成就霸业的?

    历史解密编辑:阅读悦读之写乎标签:管仲,齐桓公,鲍叔牙,齐国,周王室,任用

    作者:赵心放齐桓公名小白,姜太公吕尚的十二代孙,姜姓齐国的第十六位国君。他继位后齐国逐渐强盛,成为中原第一位霸主。本文专叙他在鲍叔牙的力荐下,如何任用自己的仇人管仲,为其谋划霸王之策,辅佐他成功的。(一)鲍叔牙竭力荐管仲说起来齐桓公对管仲有天大的仇恨耶。在齐桓公和哥哥公子纠争夺王位的时候,管仲是公子

  • 春秋首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晚年不祥活活饿死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扁鹊,周天子

    春秋首霸齐桓公活活饿死,死后67天才被人发现,他晚年犯了什么错,为何下场如此凄惨?齐桓公的野心在管仲的辅佐和监督下,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至于连周朝王室都得按照他的意思来确立天子,齐国的霸业一度达到了巅峰。然而,水满则溢,月盈则亏,志得意满的齐桓公看到齐国发展得如此强大,就觉得眼下齐国国君

  • 齐桓公伐楚:起因不光彩,过程不精彩,结局更是狼狈不堪!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齐桓公,齐国,周王室,诸侯国,蔡国

    一公元前657年,东周霸主齐桓公家里突然闹出了点小纠纷。这一天,齐桓公“偷得浮生半刻闲”,放下家国大事,和老婆蔡姬相约,一起到私家花园里的湖里去划船。齐桓公齐桓公是春秋首霸,纵横天下、傲视群雄。高高在上的周天子,都得常常仰仗于齐桓公,靠齐国来摆平各类麻烦。在周王室日渐没落的大环境下,齐桓公就成为东周

  • 从葵丘之盟看齐桓公政治理想,虽伟大却只能四百年后由秦始皇实现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嬴政,齐国,管仲,秦国,封禅,周朝,先秦,周天子,齐桓公,秦始皇,葵丘之盟,历史故事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4)主笔:闲乐生据《孟子》一书记载:关于齐桓公与列国诸侯葵丘之盟的盟约内容,一共有五条。第一条:诛不孝,无障穀,无曲防,无贮粟,无遏籴,同恤灾危,备救凶患;无易树子,无以妾为妻,毋使妇人与国事。所谓障穀、曲防,就是当初楚成王对宋国干的缺德事儿。春秋战国时期,各国为了自

  • 群雄逐鹿,桓公志在八方,浅论齐桓公称霸中原的措施

    历史解密编辑:归客历史标签:齐国,管仲,周朝,先秦,齐桓公,周天子,周王室,鲍叔牙,汉高祖刘邦

    分合是历史进程的一个观察维度。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由分裂走向统一总是伴随着大国的崛起,而由统一走向分裂总是伴随着大国的衰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历史进程的分合规律实际上是大国的兴衰规律。当我们谈及大国的兴衰规律,我们首先触及的问题就是大国的崛起。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过许多王朝,他们力挽狂澜,凭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