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生历经坎坷,曾因帮助公子纠夺位失败而成为阶下囚,在挚友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成为一国宰相,辅佐齐桓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
他叫管仲,齐国颖上人,生于前723年,有经天纬地之才,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挑起了奉养母亲的重担。管仲年轻时结识鲍叔牙,两人志趣相投,成为至交好友。后来管仲因帮助公子纠夺位射杀了后来成为齐桓公的公子小白。在挚友鲍叔牙的保举下,因帮公子纠夺位失败成为阶下囚的管仲,被不计前嫌的齐桓公拜为相国。
管仲入朝拜见齐桓公,谢过了齐桓公不记一箭之仇赦免自己的罪行,并封自己为相国。齐桓公十分敬重他,向他求教治国之道。
“齐国虽千乘,信公威服诸侯,号为小霸。但自襄公治理以来,国家不稳定,导致大变。寡人主社稷,但人心未定,国势不强。现在寡人想重整国家,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礼仪廉耻是国家的立国之本。主公您想重整国家,必须要先稳定这四个方面,让臣民遵守。只有这样,才能立法如山,才能令行禁止,国家也才可能重振其威。”
“如何才能让臣民遵守呢?”
“如果想让臣民遵守,必须要先爱护臣民,然后才能有所作为。”
“如何才能爱护臣民呢?”
“国君治理好国家,族长治理好家族,人们有事都互相帮助,国君使用臣民要合理付酬,这样臣民之间,百姓之间才能有亲切感。对过去的犯人要尽量赦免,整修祖庙,使成不起家的人成家,这样人口的数量才能增加。对刑法和处罚要慎而又慎,要少征官税,阻止横征暴敛,这样百姓才能富庶。在卿这一阶层建立推荐有才德人士的制度,让他们去教国人怎样知书达礼,这样百姓才会懂得上下长幼的礼节。国家颁布法令后不要轻易改动,老百姓才能相信朝廷。这就是爱护臣民之道。”
“如果爱护臣民之道行得通,那怎么才能让百姓安定呢?”
“从政者、农民、工匠和商人称为四民。从政者应该做政事,农民应该做农事,工匠应该做工事,商人应该做商事,不要改变他们的职业,这样百姓就会安定。”
“如果百姓已经安定了,但是军队的兵器不足,怎么办?”
“想要充足的兵器,就要制定赎刑制度:重罪的赎以犀甲一件,轻罪的赎以鞍盾一件,小罪的赎以铜铁,疑罪的可以用束箭来结案,这样就可以制造足够的兵器。”
“如果兵器已经充足了,但是财政不足,怎么办?”
“可以炼矿石铸币,煮海水制盐,这样对天下都有利,然后收集天下的物品,以时机进行贸易,这样就可以获得大量的财富。然后可以对商人进行征税,这样一来,财政就可以充足了。”
“如果财政已经充足了,但是军队的兵力不够强大,怎么办?”
“兵力的强大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士兵的素质和士兵的心态。如果主公您重视军队的训练,优化军队的装备,那么天下的诸侯也会这样做。我还没有见过一个国家,只依靠数量就能获得胜利的。如果您想要强大的军队,最好是隐瞒实力,然后进行内政治理。”
“内政治理应该怎么做?”
“内政治理的方法是将国家分为二十一个乡。工商乡有六个,士人乡有十五个。工商乡负责管理财政,士人乡负责管理军事。”
“如何才能管理好军事呢?”
“五家为一组,五组为一轨,十轨为一里,四里为一连,十连为一乡。每个乡都有兵源两千人,由一个将官统领,这样就可以组成三万人的军队。主公您领中军,让高国的两个儿子各自领一军。四季之间,可以进行种田狩猎活动:春天搜寻不孕的野兽,夏天除去五谷的害虫,秋天收获庄稼,冬天围猎动物,让百姓练习武艺。要在国内整顿军队,到郊外训练军队,训练有素后,不要下令让他们随便搬迁。这时要以一伍为单位共同祭祀,声明同生死共患难,人人之间还要相拜,家家之间相祈。要世代同居在一起,年小的要在一起玩耍。这样如果有夜战时,都可听到,可以相互支援;白天作战时彼此相识,打仗时就打不散。众人高兴便可为您死战。居住时一起欢乐,有死者都来哀悼;打仗时要守阵地就会固若金汤,要冲锋就会战无不胜。有这样三万人马,足可以横行天下了。”
“兵强马壮,真可以征服天下诸侯吗?”
“这还不行。周王室现在还不会帮助我们,其他邻国还未归顺。在这种情况下,您要想征服天下诸侯,倒不如先尊敬周国亲近邻国。”
“这其中奥秘是什么?”
“知己知彼才可百战百胜。先用毛皮布帛去拜访他们,摸他们的底细,但决不要收他们的钱财,这样他们就愿和我们亲近。然后派出游说之士80人,带上车马衣料布匹皮货,并多给他们一些钱,让他们广游四方,以招徕天下英雄豪杰。再让人用皮货布帛古玩等东西,向四处去卖,以观察各国诸侯的爱好。对荒淫无度的君主就进攻他们,这样可以扩大我们地盘;看到有些想纂权杀君的,就杀了他们,扶正去邪,可以树立我们的威信。这样,天下诸侯都会来朝拜齐国了。然后我们就可带领各诸侯国去待奉周国,让各诸侯依爵位不同而进贡,这样周王室从此将会倍受尊敬。到那个时候,这各诸侯拥立的方伯,将非您莫属了。”
齐桓公和管仲连续交谈了三天三夜,真是句句投机,俩人全无倦怠之意。完全不知疲倦。管仲还向齐桓公举荐了五位杰出的人才来辅佐他。管仲对齐桓公说:“我听说建造大厦不是只需要一根木头;润泽大海不是只需要一条河流。如果您想实现伟大的愿望,还需要重用五个有才之人。”
“这五个人是谁?”
“官职升降和谦虚忍让,打仗时进攻撤退和闲暇练兵习武,口才的能言善辩等,我比不上隰朋,请求让他作大司行。开辟草场和土地,广收五谷之粮,使土地稳产高产,我比不上宁越,请求让他作大司田。在平原上放牧,使车马不相拥挤,使士兵不多跑冤枉路,鼓舞三军将士的斗志,使他们勇猛冲杀,我比不上王子成父,请求让他作大司马。处理案件,抓捕罪犯,不杀无辜,不冤枉无罪,我不如宾须无;请让他担任大司理。面对君王的脸色,进谏必须忠诚,不惧死亡,不屈服于富贵,我不如东郭牙;请让他担任大谏之官。如果您想治理国家和强大军队,那么这五个人才必须重用。如果您想成为霸主,即使我不才,也会尽力效劳,以实现您的目标。”
于是齐桓公都按照管仲说的,给管仲推荐的五人挨个给了官职,让他们各负其责。同时贴出招贤榜:凡为国富民强出良策的人,他的身价,官职都一定成倍上升,说到做到。有一天齐桓公又问管仲:“我这人有两个很不好的毛病,既喜欢打猎又喜欢女人,对我做霸主有没有害处?”
“没有害处。”
“为什么说没有害处呢?”
“如果不知使用有才之士,这样做对做霸主有害处;明知有才之士有用却不用,有害处;虽用而不委以重任,有害处;重用而又听一些小人的谗言,也是对做霸主有害处。您的毛病不在此,因而没有害处。”
“好。”
于是,齐桓公对管仲所说的一切都言听计从,封他号为仲父,所受的礼遇在世代做官的高国之上,并宣告天下:“凡是国家有什么大事,必须先告诉仲父,然后再告诉我。凡是行与不行,全凭仲父一人裁决。”
齐桓公任管仲为相,推行改革,实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的制度,齐国逐渐强盛。当时中原华夏诸侯苦于戎狄等游牧部落的攻击,齐桓公在管仲的建议下,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成为中原第一个霸主,受到周天子赏赐。齐桓公于前681年在北杏同宋、陈、蔡、邾四国诸侯会见,是为了平定宋国的动乱。后宋国违背盟约,齐桓公以周天子的名义,率诸侯国伐宋,迫使宋国求和,此即为“九合诸侯”的第一次。另外,管仲还辅佐齐桓公还相继灭了谭、遂、鄣等小国。前679年,齐桓公与各诸侯在鄄地盟会,从此成为天下诸侯的霸主。
鲍叔牙慧眼识珠,以伯乐的眼光识得了管仲这匹千里马。而管仲确实有经天纬地之才,不负众望,当了宰相之后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经过几年的治理,使得齐国在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日益都慢慢强大起来,逐渐成为春秋时期的五霸之首。而齐桓公知人善用、不计前嫌的处事方式,也得到了世人的广为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