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桓公,在内励精图治,任用管仲为相,推行改革促使齐国逐渐强盛;在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北击山戎,南伐楚国,位于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就是这么一个强势的君主,老年却被人活活饿死,死的时候几个月都没人为其收尸,下场却是春秋五霸中死得最惨的一个。
齐桓公身为春秋第一霸主,为什么最终会被人活活饿死呢?
其实直接原因就是—宠溺小人
齐桓公非常信任和宠爱三位小人,并认为他们对自己的忠心超过了亲情、爱情、友情甚至是所有。
一位名叫竖刁,原本是齐桓公宫里的小内侍,成年后被遣送出宫,原本可以娶妻生子的,硬是自行切割,自残身体,情愿当个太监来服侍齐桓公。
齐桓公很中意他,因为竖刁很有奉献精神,能够为了国家的伟大领袖而主动自残的人。
第二个叫公子开方,他原本是卫国世子,为了讨好齐桓公,主动放弃太子之位,屈尊奉承齐桓公十五年,就连父亲去世都不回去奔丧。
齐桓公打心眼里喜欢这种公子哥,因为这可以使得自己很有优越感。
最后一个名为易牙,原本只是个宫里的厨子,但是为讨齐桓公喜欢,竟然烹杀了自己的亲生儿子—只为了齐桓公一句玩笑话“想吃人肉”。这个真是个狠人。
所以说,在古代想当个合格的小人都太内卷了,因为小人都比忠臣难当。
即使齐桓公再怎么宠爱这三位小人,但只要有管仲在,他们三个也翻不了天。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在齐桓公晚年,管仲先一步离开人世,临终时特意叮嘱齐桓公远离这三位小人。
齐桓公最终也是听取了管仲的建议,驱逐了竖刁、公子开方、易牙三位小人。只是没过多久,齐桓公就将其三人又找了回来,其原因是年纪大了只听得下好话。
但没想到的是他们三个好“宠臣”,却要了齐桓公的命。
公元前643年,年迈的齐桓公得了重病,他的五个儿子开始争夺国君之位。
易牙和竖刁见齐桓公不久于人世,就派人堵住宫门,假传君命,不让任何人进入其中,就连粮食和水都不准人送。
结果称霸四十年之久的齐桓公竟被两个小人活活给饿死了。
齐桓公死时,用衣袖遮住脸,流下了悔恨的泪水:“我后悔没有听管仲的话,在黄泉遇上管仲,又有什么脸面去见他呢?”
所以齐桓公之所以下场如此凄惨,直接原因是宠溺小人造成的。
当然,齐桓公教子无方是自己活活被饿死的根本原因。
史书记载:“桓公好内,多内宠,如夫人者六人。”
齐桓公先后娶了三位嫡妻周王姬、徐嬴、蔡姬都没有给他生下嫡子。
只有六位宠姬生下来几位庶子,长卫姬,生无诡;少卫姬,生惠公元;郑姬,生孝公昭;葛赢,生昭公潘;密姬,生懿公商人;宋华子,生公子雍。
这里面除了公子雍之外,齐桓公的五个儿子都想当齐国的君主,每个人手中都有各自的拥立者。
其中以公子无亏势力最大,有易牙和竖刁支持,公子潘有开方支持,总之谁也不让谁。
世子昭呢?
原本稳稳地世子之位,但是支持他的大臣管仲、鲍叔牙、隰朋相继死去,导致实力大减。
这也是间接导致齐桓公被饿死的原因之一。
易牙和竖刁为了防止其他公子政变,封锁宫内的一切消息。想凭着这一点,来掌握第一手齐桓公的死讯,借此来拥立公子无亏继位。
这才有了—易牙和竖刁为了自己的利益饿死齐桓公这件事。
本来他俩还想将世子昭一起杀掉的,不过他提前逃走了。
更悲惨的事,齐桓公死了之后,他五个儿子忙于自相残杀,争夺国君之位,就连齐桓公的尸体及丧事都没有人来处理。
几个月后,公子无亏取得了暂时的胜利,得到了国君之位,才有空制定齐桓公的丧事方案。
但此时的齐恒公尸体已经严重腐烂,尸虫都从宫殿的门窗中爬了出来,当场的人无不恶心呕吐的。
从此以后,“停尸不顾,束甲相攻”就成了对一国之君安排继承人最大的警醒,也算是齐桓公当了一回反面的教材了。
两千年后的康熙知道此事后,还曾担心自己会步入齐桓公的后尘。
可想而知,对于君主而言,儿子多未必是一件好事情。
但齐恒公死了那么久,都没有一个儿子帮他收尸,不得不说齐桓公的教育出现了很大问题。
也正是因为如此,齐桓公和管仲苦心经营的霸业被几个败家子给全部败光了。
至此齐国的国力再也达不到齐桓公那个时代的强盛水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