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齐桓公称霸天下,除了武力,他还依靠了什么呢?

齐桓公称霸天下,除了武力,他还依靠了什么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鉴史官 访问量:1656 更新时间:2024/1/24 2:21:04

春秋五霸当中,真正称霸诸侯的,只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其中,齐桓公是第一个称霸的人。跟晋文公和楚庄王不同的是,齐桓公称霸靠的不仅仅是武力,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

这是什么呢?

《史记》载:“ 桓公能宣其德,故诸侯宾会。”

也就是说,齐桓公靠的还有德行。这个听起来有点虚,毕竟一个道德品质高的人是不适合当霸主的,就拿宋襄公来说,他的道德水平在春秋时期是最高的,虽然也很勉强地被列为五霸之一,但是这是大家给面子而已,宋国根本没有正式称霸过。

既然这样,齐桓公的德,指的是什么呢?

用现在的话来讲,其实就是人情世故。我们拿他做的事情来一个一个分析下。

第一个,做事情有理有据,占据大义名分,名正言顺。

当时,周朝虽然已经衰落,但也才刚开始没多久,周王朝的余威还是有的,号召力也还是比较强大的。所以,齐桓公在争霸过程中做的很多事情都是利用了周王朝的名义来进行的。

比如,北击戎狄、南据楚国的时候,打的就是“尊王攘夷”的口号。打到楚国的时候,楚王责备他为什么来攻打我们。管仲说,周王室祭天的时候,用的包茅是楚国提供的,而你们并没有提供,所以导致祭天无法顺利进行,这就是我们进攻你们的原因。

另外,攻打鲁国,是因为鲁国帮助公子纠夺位,差点杀了齐桓公。灭掉郯国,是因为他逃亡时,路过郯国,郯国对他很无礼。这些都是属于私人恩怨,周天子和其他诸侯国也不好说什么。

第二个,讲信用,能取信于诸侯。

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国打输了,鲁庄公只好割地求和。就在签订盟约的时候,鲁国将军曹沫挟持齐桓公,让他归还所占之地。为了保全性命,齐桓公答应了他。等盟约签订之后,齐桓公就想毁约,然后杀了曹沫。

但是管仲及时劝阻了他,说这样做会失信于诸侯。相反,如果履约,诸侯就会觉得您很大度、讲信用。在这种情况下签订的盟约都能遵守,还有什么盟约不能遵守的呢?

第三个,对周天子,摆低姿态;对其他诸侯国,给足面子。

当时,北方的山戎攻伐燕国,燕国抵挡不住。齐桓公便带着大军北上,帮助燕国抵挡住了山戎的进攻。燕齐大军一路攻打到了孤竹国才返回。

回来之后,燕庄公为了表示感谢,一路相送,直接送到了齐国境内。齐桓公表示,按照礼制,诸侯国国君之间相送不能出自己的国境,现在燕庄公把他送到齐国,这于礼不合,让他有僭越的嫌疑。而且他俩都是诸侯国君,齐桓公也不能显得高燕庄公一等。于是,就划了一条沟,把燕庄公到的地方送给燕国了。还叮嘱燕庄公,一定要像燕国的老祖宗召公一样,修德政,“纳贡于周”。

这不但让燕庄公感觉倍有面子,还无形中给了周王室面子。

第四个,见好就收,不会咄咄逼人。

这个还是在伐楚国的时候,当时的楚成王见齐国风头正盛,而且自己也确实理亏,所以就低头认错,表示以后绝对不会再犯,该进贡的包茅一定进贡到位。

齐桓公见此,也就和对方订立盟约,然后班师回去了。

第五个,主动挑起天下的责任,做事公道。

这个角色,原本应该是周天子扮演的。但是,当时周天子的权威已经下滑了,齐桓公便挑起了这个职责。当然,想坐稳这个位置,不是那么容易的,必须得有良好的信誉、名声,而且能把事情处理得滴水不漏,让人舒舒服服的。

当时,卫国被狄人攻破,齐桓公立马率领诸侯大军击破狄人,平定了狄人的动乱。战争结束之后,齐桓公并没有趁机吞并卫国的领土,而是重新为卫国立了个国君,让卫国能够延续他们的宗庙。后面,卫国的寿命延续到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时候。

第六个,守护华夏文明,保住了很多诸侯国。

孔子曾说过:“ 微管仲,吾披发左衽矣。”

管仲给齐桓公提出的争霸建议里头,“尊王攘夷”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它要求维护周王室这个天下共主的名义。各诸侯国必须在这个规则下行事,否则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很容易就乱了套。到时候会被周边的戎狄趁虚而入。

也就是说,诸侯之间的战争属于内部战争,平时怎么打都行。但是,一旦有外敌入侵,大家必须同心协力,抵御外敌。

更多文章

  • 齐桓公晚年齐国内乱,冷血特工谍影重重,其中恐有异族巨大阴谋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竖貂,鲍叔牙,宋襄公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28)主笔:闲乐生公元前645年某夜,齐国圣人管仲静静的走了,正如他静静的来,挥一挥衣袖,带走无数的遗憾与牵挂。据《公羊传》记载,就在这一年夏五月,天空再次发生了日食。仲父去了,齐桓公顿时觉得心里像被挖了一块,痛楚遍及全身,他失去了内心强大的支撑,也失去了仅存的勇敢与力

  • 九合诸侯,尊王攘夷——齐桓公的传奇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鲍叔牙,鲁国,诸侯

    齐襄公在位时,齐国比较混乱。管仲保护公子纠逃到鲁国,鲍叔牙保护公子小白逃到莒国。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了齐襄公,自立为君。次年,齐国大夫雍林杀公孙无知。得到消息的小白立刻启程回国,鲁国知道后也急忙发兵送公子纠回国。管仲知道纠落后小白一步,就带兵在即墨附近截击,亲自射中小白的铜带钩,小白急中生智倒

  • 齐桓公的一家有多奇葩:身居高位却丧失操守,堪比如今的伦理剧

    历史解密编辑:叶秋故事专刊标签:齐国,管仲,国君,君主,先秦,周朝,齐桓公,周王室,历史故事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许多沉迷享乐的君主都好女色,不过齐桓公好女色的程度古今罕见,可谓“独树一帜”。齐桓公此人并非完全昏庸无能之辈,恰恰相反,他青年时大有作为,曾带领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首,是春秋时期的第一个中原霸主。然而如此光辉的履历并没有一直延续下去,晚年时的齐桓公转而进入另一个极端

  • 管仲早已辨出易牙等佞臣,为何只让齐桓公驱逐,而不彻底除掉?

    历史解密编辑:花萃谈谈标签:管仲,易牙,齐国,卫国,和珅,周朝,先秦,齐桓公

    春秋时期,齐桓公是五霸之一,拥有一时的辉煌,这与管仲的辅佐密不可分。但是,这样一位英雄人物,竟然是被佞臣饿死的,又是怎么回事呢?其实,管仲临终前就曾经提醒要求齐桓公将朝廷中的三个奸佞小人驱逐出去,齐桓公也照办了,可后来又召回了。慧眼识人的管仲既然早已看出易牙、开方、竖刁三个人是奸佞之臣,为何不让齐桓

  • 我不愿做太子只愿做齐桓公的走狗——公子开方的伟大愿望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齐桓公,齐国,管仲,周天子,卫国,国君

    自从泰山封禅无疾而终齐桓公仿佛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平时也不专心朝政了也不召开诸侯大会了,这位霸主把政事都一股脑的交给了管仲,他自己开始了幸福的奢靡生活。管仲也不怕挑重担毕竟几十年都过来了,如今霸业已成随你怎么吃喝玩乐齐国都不会有事。管仲是自信的是骄傲的,只要他执政一天齐国就稳如泰山,然而管仲不是神仙总

  • 齐桓公——春秋第一任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齐国,齐桓公,管仲,鲍叔牙,鲁国,齐襄公

    齐桓公(生年不详--前643年),姜姓,吕氏,名小白。先祖为姜太公,齐厘(僖)公的第三子。齐襄公的弟弟。春秋第一任霸主。齐国,要说除了开国君主姜太公,其他国君有什么特长的话,就是在位时间特长。他父亲齐厘(僖)公在位三十三年,他爷爷齐庄公在位六十四年。也是祖宗太公养生有道,他们都很命长。只因齐襄公作死

  • 齐桓公的崛起之路:商业开发强国尊重周室称霸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齐国,管仲,周朝,先秦,齐桓公,周天子,诸侯国,周王室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周王室东迁之后,那位住在王畿里的周天子,早已是貌似的老虎。天下诸侯为争地争人口,早把那貌似的老虎当成了墙上的广告,谁也不正眼瞧他,自顾自相互掐架。到公元前667年,齐桓公在管仲的辅佐下,在与各诸侯国掐架的过程中,已是脱颖而出,并公开召集天下诸侯到宋国的幽地会盟。这是一次空前盛

  • 一美女引发的十国大战,华夏蛮夷大对决,却是齐桓公导演的一局棋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齐桓公,管仲,齐国,蔡哀侯,蔡国,楚国

    春秋时代的带头大哥之齐桓公篇(19)主笔:闲乐生《公羊传》说,在公元前656年,南北两方面的戎狄蛮夷等异族交相入侵,中国虽还不曾断绝,但已宛如丝线。特别是南方的荆蛮楚国,此时已横扫江淮,挺进中原,值此危急时刻,齐桓公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准备带领诸侯,抵抗南蛮,完成历史赋予他的伟大使命。只是,其达成的

  • 齐桓公 · 齐长城之父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齐国,管仲,楚国,周朝,先秦,齐桓公,周天子,齐长城之父

    以下文章来源于“长城人”公众号齐长城之父 · 齐桓公[1]一、齐长城的兴建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最初齐长城是由在济水东岸、平阴邑西面以及南面修筑的防水堤坝基础上演化而来,因此齐长城又称为“巨防”。作为防御工事,齐长城现存最早的记载可以追述到公元前555年,《左传・襄公十八年》记载:“晋侯伐齐,……冬

  • 管仲,从阶下囚到国相,用经天纬地之才,辅佐齐桓公成就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我非我我是谁标签:管仲,齐国,宋国,先秦,齐桓公,鲍叔牙,周王室,历史故事,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他一生历经坎坷,曾因帮助公子纠夺位失败而成为阶下囚,在挚友鲍叔牙的极力推荐下成为一国宰相,辅佐齐桓王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位霸主。他叫管仲,齐国颖上人,生于前723年,有经天纬地之才,幼时丧父,家境贫寒,从小就挑起了奉养母亲的重担。管仲年轻时结识鲍叔牙,两人志趣相投,成为至交好友。后来管仲因帮助公子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