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尉缭子》说:“有提十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桓公也。有提七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吴起’也。有提三万之众而天下莫当者谁?曰武子也。”《吴子·图国》说:“与诸侯大战七十六,全胜六十四,余则钧解。辟土四面,拓地千里,皆起之功也。”李悝评价吴起为“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也。”
这是各种史书记载评价吴起的战功,秦始皇的最顶级军事幕僚尉缭子将吴起评价很高,仅仅次于孙武;李悝评价吴起贪婪好色,用兵如神;吴起一生指挥作战76次,全胜64次,12次不分胜负,未尝一败。
吴起一生进行过两次改革,在魏国主要是军队改革,在楚国是国家全面改革,在魏国的军事改革成功了,在楚国的改革最终失败。
李悝变法、吴起和魏武卒
战国初期最强盛的诸侯国是魏国,当时是魏文侯魏斯。看一看他任用的名人就可见一斑了,有李悝、魏成子、翟璜、吴起、西门豹、乐羊等,其中翟璜推荐了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等人,可谓名臣名将齐聚一堂。
其中对后世影响力最大的是李悝,他推行了李悝变法,战国时期第一个变法的国家是魏国,目的是富国强兵。李悝变法是后面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变法的鼻祖,蓝本都是李悝设计的,他们都根据变法各国国情进行了完善。
吴起
李悝和吴起曾经是同窗好友,对吴起看得很透彻,评价他贪婪好色,但非常善于用兵,是十分到位的。吴起的贪婪在于贪图功名,为了掌控鲁国的军队同齐国作战,他杀死了自己的妻子,妻子是齐国人,自己妻子的身份阻碍了他的成功。后李悝和吴起先后到魏国任职,吴起被任命为军队统帅,训练魏国的军队。
吴起训练的魏武卒在战国初期赫赫有名,几乎是战无不胜。当时吴起建议魏文侯建立一支重装步兵,也即是后世的“魏武卒”。选拔条件如下:“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
这里面有两大要点,第一是选拔标准:士兵穿着三重重甲,携带12石的弓,弓箭50支,携带一支长戈,头戴头盔,腰间长剑,携带三天的粮食,一天负重行军100里,如果满足这一标准才能成为“魏武卒”。
第二则是待遇,一旦成为魏武卒,免除魏武卒这一户人家的徭役赋税,给田地给宅子,待遇相当优厚,俗话说将军不差饿兵。
由于选拔要求太高,魏武卒成军的数量总共在5万到7万之间。同时吴起还为魏武卒专门演练各种阵法,应对不同的敌人进攻和对敌进攻。
阴晋之战示意图
周安王十三年(前389年),秦国不甘心魏国夺取西河之地,于是派遣50万大军进攻西河地区。当时吴起率领5万魏武卒迎战,这些魏武卒都是没有战功的士兵,魏文侯还增派500战车和3000骑兵部队帮助吴起作战。
秦国的50万人马很多是经过简单装备的农民,而吴起率领的魏军都是精兵,魏军多次将秦军军队的军阵击穿,秦军不但没有收复河西地区,反而大败而回,史称“阴晋之战”。
综合以上来看,吴起在魏国的军事改革是成功的。
战功卓著的吴起为何离开魏国?
随着时间的流转,吴起在西河郡呆了很长时间,为魏国四处开疆扩土,屡战屡胜。魏文侯、李悝等人相继去世,魏文侯的儿子魏武侯魏击即位。魏武侯任命田文为魏国的相国,吴起很不服气,曾经三问田文为何他做了相国。“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魏武侯、魏相国田文都比较大度,原谅了吴起。
不过另外一个魏国的人物公叔痤却对吴起非常不满,他希望自己在田文去世之后接任魏国相国这一职务,也就是此人后来放走了大名鼎鼎的商鞅。“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吴起率军击败了齐国军队。魏武侯对吴起起了疑心。此时公孙痤趁机离间魏武侯和武吴起的关系。公叔痤让魏武侯假装将自己的女儿嫁给吴起,如果吴起同意,则表示吴起忠心于魏武侯,如果不娶魏武侯的女儿,说明吴起就要离开魏国了。
公叔痤
公叔痤出完主意之后,立马将这一消息透漏给魏武侯的女儿。公叔痤诱导魏武侯的女儿见到吴起,她羞辱了吴起一番,吴起心中肯定不好受。于是魏武侯询问吴起是否愿意娶自己的女儿时,吴起果断拒绝了。魏武侯、魏武侯女儿、吴起都落在了公叔痤的阴谋之中,君臣翻脸,吴起出走到楚国,这是周安王十五年(前387年)的事情了。“公叔之仆曰:‘起易去也。’公叔曰:‘奈何?’其仆曰:‘吴起为人节廉而自喜名也。君因先与武侯言曰:“夫吴起贤人也,而侯之国小,又与强秦壤界,臣窃恐起之无留心也。”武侯即曰:“奈何?”君因谓武侯曰:“试延以公主,起有留心则必受之。无留心则必辞矣。以此卜之。”君因召吴起而与归,即令公主怒而轻君。吴起见公主之贱君也,则必辞。’于是吴起见公主之贱魏相,果辞魏武侯。武侯疑之而弗信也。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公叔痤计谋得逞,相国田文去世之后,也就稳稳当当地做了魏国的相国,而且娶了魏国公主,可谓名利双收。
吴起变法端走了谁的饭碗?
楚国的楚悼王也想奋发图强,先任命吴起为宛城太守。周安王十六年(前386年),任命吴起为令尹,是楚国最高的官职,于是吴起变法开始了。吴起变法的蓝本来自于李悝变法,总结李悝变法的经验教训,然后推行变法。变法的主要内容如下:1、明法审令。“明法审令”,实行法治。2、减爵禄,进而废除贵族世卿世禄制。3、“卑减大臣之威重”,整顿吏治。4、加强军事训练,提高军队战斗力。5、改“两版垣”为四版筑城法,提高了筑城工程,建设楚国都城郢都。6、统一楚国风俗,禁止私人请托办事。
吴起变法是根据楚国的国情而变法,目的是达到“富国强兵”,从而威震诸侯,成就霸业。
吴起变法损害了很多原有贵族的利益,有些世代为公卿的家族,以后不能继承了,断了贵族世袭的饭碗;整顿吏治使得官员公私分明,裁撤了一大部分没有多少用处的官员,端走了他们的饭碗;很多大臣的权力也受到严格的限制,权力缩小了;腾出来的官职和爵位奖励有军功的人员。
吴起在楚悼王的支持下,端走了很多之前权贵的饭碗,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一旦坚持下去,统一六国的可能是楚国也说不定。
吴起
周安王二十一年(前381年),支持吴起变法的楚悼王病薨了,权贵们一哄而起,他们趁着楚王刚刚去世包围了皇宫,准备杀死吴起。吴起也是够聪明,他跑到楚悼王的尸体痛哭,旧贵族们用弓箭射死了吴起。射死吴起不要紧,但是薨逝了的楚悼王尸体上也插满了箭。
楚肃王即位之后,按照楚国法律处罚,凡是用弓箭射楚悼王尸体的全部处死,牵连70多家贵族被灭门。“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荆王薨,群臣攻吴起,兵于丧所,阳城君与焉,荆罪之。阳城君走,荆收其国。”
李悝变法、吴起变法、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诸侯国的三大变法,前两者的失败为商鞅变法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