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3年,齐国,国都临淄。
齐都临淄,现今山东淄博市临淄区一带。
山东省境内,地理位置的中心,大约分布着泰山、鲁山、沂山、蒙山,构成一个反向的“C”型包围圈,这个反向“C”型圈内的鲁中山区和鲁内山地丘陵地带的西部,基本上就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地盘和势力范围了;
反向的“C”型包围圈,北部大部分都是齐国的地盘,国都临淄就在鲁山山麓;
反向的“C”型包围圈,南部是莒国的势力范围,现今山东日照市的莒县一带是莒国国都所在,莒国,曾经是齐国的附庸国;
反向的“C”型包围圈,其东部的潍坊市安丘、昌乐一带有个杞国,再往东毗邻的诸侯国就是纪国了;
纪国再往东的山东半岛一带,活跃着春秋诸侯国——莱国;
鲁国的西部,济宁邹城一带的邾国,是鲁国的附庸国;
邾国再往西部的山东菏泽一带,是姬姓诸侯国曹国的地盘,曹国国都在菏泽定陶区一带。
西周和东周春秋时期,山东境内虽然分布着多达近50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其中疆域比较大的诸侯国就是曹国、鲁国、齐国、纪国、莱国、莒国,比较活跃的有邾国、杞国等诸侯国。
邾国虽然是鲁国的附庸国,但是邾国却完虐它的宗主国鲁国前后近700年;就像邾国与鲁国的关系一样,齐国的附庸国莒国,也不断地反向折腾宗主国齐国。
这一年,是齐国国君齐景公在位第二十五年。
莒国明目张胆地背叛齐国,要与楚国结盟来对抗原来的宗主国。
对于齐国来说,莒国经常折腾自己,最嚣张的一次是齐景公的父亲齐灵公在位时,
莒国加入了晋国的联军,参加晋国发动的晋齐平阴之战。晋国组织的12国联军从西面攻伐齐国,攻入了现今济南平阴的城邑,距离齐国国都临淄约是“一步之遥”的样子了。而莒国居然放出风声可意出动“千乘兵车”从齐国的东南方向发起进攻以配合晋国的征伐行动。
齐国危在旦夕之际,当时与齐国刚刚结盟的楚国主支出兵,直接进攻中原的郑国,而郑国的主力已经加入到晋国的12国联合军队中。一旦楚国攻下郑国,那么晋国的后路就被切断了,粮草补给、辎重军资等就会严重短缺和受困,于是晋国选择了退兵,楚国也不折腾12国联军,盟友齐国安全了也就不追击晋军。
(这就是典型的后世战国时期齐魏之间兵法三十六计之“围魏救赵”的打法,纵观春秋时期,这种打法已经是非常普遍的兵法了。)
嚣张的莒国,一下子就蔫了。
于是,自那年到公元前555年,至公元前523年的30多年间,齐国或者单独行动、或者联合鲁国,不间断地向莒国发起“特别军事行动”,切香肠一般不断地小规模占领了大量的莒国领土,惩戒莒国的反叛行为。
天下局势,国与国的关系一如后来的《孙子兵法》中《虚实六篇》所言“故五行无常胜,四时无常位,日有短长,月有死生”的一般,今天是盟友明天可能就是死敌,就像春天的天气说变就变、又像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果然齐楚两国又不对付了,于是不甘心被齐国折腾的莒国想主动攀附上楚国,摆脱齐国的控制。
齐国必须快速行动,让已经不太嚣张的莒国继续保持不太嚣张,抡拳头的“特别军事行动”在所难免了。
但是,齐景公在选择出征的将领时,面临了问题。
最有军事谋略的智帅司马穰苴已经去世、最能打仗的猛将田开疆不久前自杀,有战斗力的军队基本上被齐国的“田、鲍、栾、高”四大权贵世族控制了。
于是齐景公选择了目前实力较弱小的高氏家族的高进为将军,统帅齐军攻伐莒国。
没想到莒国那边早就防备了,留了一着后手,在莒国国都之外另外筑建了一座铁桶一般固若金汤的城池,叫做纪彰城,严防死守。
面对固若金汤的纪彰城,平庸的齐军主将高进束手无策了。
在楚国干预之前如果不快速攻占纪彰城,逼迫莒国君臣签订城下之盟的话,楚国一旦干预,齐国就被动了。
在这个关键的节点,齐国的国相晏婴向齐景公举荐了一个人,田氏家族的小宗、齐国大夫田书。
却说齐国早先四大权贵家族的势力排名顺序是:栾氏、高氏、田氏、鲍氏。十年前田氏联合鲍氏对栾氏、高氏家族展开清剿行动,虽然削弱了栾氏和高氏两大家族的实力,但是田氏、鲍氏的力量却又膨胀起来,按下葫芦又起瓢。
现在晏婴居然又举荐的田家的人,不担心田氏的势力再度快速膨胀吗?
晏婴却是一副胸有成竹的样子,齐景公为了先解决眼前的危局,就接纳了国相晏婴的举荐,任命田书为将军,领军出击莒国纪彰城。
田书,家里有子田凭,田凭有子田武。
因为田氏树大招风,所以田书一家相当低调,田凭更是以一副文弱形象示人,面对这次艰巨的军务,第三代的田武就当仁不让要陪同爷爷一道出征,田凭也是尽力说服了父亲,同时还千叮咛万嘱咐儿子田武,照顾爷爷照顾好自己的。
田武,20出头,英气威武的样子,而且师承家学,打小就淫浸兵法研究沉迷其间,跟过司马穰苴、也跟过田开疆,战场上的阅历和经验丰富,已经开始着手撰写作战心法什么的。
大军开拔前往莒国纪彰城的行军途中,田书、田武爷孙俩就战事推进已经讨论开了。
田武认为,兵速神速,用兵日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况且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如果攻城的士卒战损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
田书非常赞赏孙子田武的论点。
田书让孙子田武继续提出目前攻城久攻不下的解决方法。
田武提出了《谋攻》的谋划: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
田书详细问道如何做到“拔人之城而非攻”。
田武给出了“用间”的建议:凡军之所欲击,城之所欲攻,人之所欲杀,必先知其守将,左右,谒者,门者,舍人之姓名,令吾间必索知之。
田书完全采纳了田武的谋划。
田书的齐军兵临纪彰城下,全力以赴倾注所有资源围绕用间之法中的“因间”策略展开军事行动。
于是,很快地,纪彰城内间为齐军打开了城门,齐军拔下了纪彰城。
晏婴为齐景公进献了又一个分化田氏家族的策略——
赏赐给田书一家一块封地,封地取名“乐安邑”,取乐享安逸的寓意;同时再赐给田书一家以新的姓氏,取氏为“孙”,取“植物再生、孳生”的内涵,田氏一族再开宗立派一支新氏“田孙氏”。
于是田书一家就更换门庭为:孙书、孙凭、孙武。
这位由田武更氏为“孙武”的后生,就是被后世尊为兵家始祖的孙武!
齐景公攻占背叛的莒国莒地、破坏莒国结盟楚国的危机解除了,为田书取氏以分化田氏家族的目标也达成了,但是要消弱田、鲍、栾、高四大家族的动作还在继续操作中,剧情继续由国相晏婴来导演中。
终于,不想坐以待毙的四大家族被逼私下里又联合起来了。这次挑头的是高氏家族的高昭子,高昭子联合栾、鲍、田三家发起“清君侧”的行动以反对晏婴霸政的名义。
作为田氏分支的孙家,无法避免这场党争行动,决定参与其中站队田氏家族,孙家现在主事的家主孙凭为保留家族血脉,避免行动失败后被株连,决定在参与行动之前让孙武离开齐国。
那么孙武离开齐国,选择去哪家诸侯国呢?
父子一顿商量,决定奔赴最新锐的诸侯吴国,因为只有吴国才能圆孙武成为一代兵家大师的梦想。
是的,孙武不仅成为一代兵法大师,而且成为了兵家始祖,后世尊孙武为兵家圣人“兵圣”。
公元前517年前后,孙武来到吴国,隐居窟窿山,又巧遇伍子胥,俩人成为兵法知己;又通过伍子胥的引荐,搭上了激速扩张的吴国这个战争平台,成伍子胥一道成为了吴王阖闾称霸春秋的霸主铁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