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够在春秋时期称霸中原的国家都有强大的执政团队作为后盾,而在这些执政团队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便是以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组成的齐国政府。他们可以说是春秋时期战略策划能力和行政执行能力最强大的团队,直接将齐桓公时期的齐国打造成了春秋五霸之首。即便是进入战国后齐国国力衰退,但仅靠着他们留下的丰厚遗产,齐国也能与强大的秦国并称为东齐西秦。齐桓公是前半生励精图治,后半生刚愎自用,也留下了很大的争议。本章节我们来看看,他与管仲、鲍叔牙组成的春秋铁三角,是如何上线的。
由于齐襄公的荒唐乱政引发了连称和管至父的政变,齐襄公在政变中被杀,齐僖公的侄子公孙无知被立为新君。然而齐国上下对连称与管至父的做法并不认同,敢怒而不敢言,大臣们都敬而远之,称病不出。当时管至父推荐了自己的侄子管仲辅佐公孙无知,管仲知道他们吃枣药丸,于是带着自己的东家公子纠跑到鲁国去了。公孙无知上位一个月后,大夫雍廪诈称公子纠向鲁国借兵回齐国争位,聚集大臣再次发动政变,一举铲除了公孙无知、连称和管至父三人。这样一来齐国再次没了国君,于是雍廪给公子纠写信,愿意迎立对方为国君。
历史上认为齐襄公有两个异母弟弟,分别是公子纠和公子小白,在连称和管至父发动政变后为了避祸带着臣属而逃到了外国。冯梦龙的《东周列国志》上则将这两位记述为齐襄公的儿子,公子纠为长子,公子小白为次子。此二人手下各有一位卓越的谋士,公子纠的是管仲,公子小白的是鲍叔牙。管仲和鲍叔牙在辅佐两位公子前就有相交,曾经合伙做生意,一起出兵打仗,关系极好。世人常在鲍叔牙面前说管仲坏话,比如说管仲做生意分大头,打仗都躲在后面。鲍叔牙都以管仲家贫,且要孤身奉养老母而开脱,于是有了管鲍之交的佳话。
鲍叔牙与管仲交好,两人经常坐而论道,他对管仲的才能非常佩服,常惊为天人。齐襄公即位后荒淫无道的生活让齐国上下蒙羞,管仲预测到祸乱不远,公子纠与公子小白都有可能竞争未来国君的位置。于是他向鲍叔牙提出建议,两人分别辅佐两位公子,若将来有一人得势,则可以援助另外一人。管仲的预言很快就变成了现实,连称管至父和雍廪连续发动两次政变,公子纠和公子小白成为了国君的候选人。从年龄上看公子纠比公子小白大,最初雍廪等人也是准备迎立公子纠为新国君。
公子纠收到雍廪的信件后便向鲁庄公辞行向临淄出发,准备回国继承国君之位。鲁庄公为了能控制齐国国政,亲自带了大军护送公子纠回国。同时在莒国避祸的公子小白通过安插在国内的人也知道了这个消息,于是他和鲍叔牙向莒国借兵回国争夺君位。由于莒国距离临淄比鲁国近,管仲判断公子小白可能先如临淄,于是带兵半路拦截。在拦截过程中管仲一箭射中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喷血而倒,管仲自以为成功便向公子纠复命。由于没有了公子小白这个威胁,公子纠就放慢了赶路的速度,并没有加速回到临淄。
管仲那一箭并未射死公子小白,而是射在了腰带扣上。公子小白急中生智咬破舌尖,诈做吐血状,骗过了管仲。然后鲍叔牙一边安排队伍走小路捷径去临淄,一边轻车简从赶往临淄做说客。对于鲍叔牙提出立公子小白为国君的建议,一开始雍廪等大臣并不赞同,因为公子纠是庶长子。鲍叔牙认为,公子小白比公子纠贤明,能够稳定混乱中的齐国,公子小白先到临淄,这是天意要立为国君。而且公子纠带着鲁国人马来,当了国君后肯定要向鲁国酬谢,甚至受鲁国控制。吸取郑厉公即位,郑国被宋国反复盘剥的经验,也不能让公子纠上位。
一番唇枪舌战后,齐国大夫同意迎立公子小白为国君,这便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齐桓公。公子纠带着鲁庄公赶到齐国才发现齐桓公已经即位,鲁庄公大怒带兵直接逼向临淄。齐桓公也不示弱,在鲍叔牙的主持下亲自带兵应战鲁国军队,两军在乾时相遇。两军一场大战,鲁军被齐军打得丢盔弃甲,幸好关键时刻管仲机智,才带着公子纠和鲁庄公逃回鲁国。齐桓公凭借着乾时之战的胜利坐稳了国君的宝座,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处理躲藏在鲁国的公子纠。于是他派出使者公孙隰朋出使鲁国,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
齐桓公要杀公子纠以除后患,鲍叔牙对此并不反对。但是管仲作为公子纠的谋士被杀就太可惜了,而且两人当初有所约定,一方得势另一方要负责救援的。于是在公孙隰朋出发前鲍叔牙要他一定要保住管仲的命,把管仲平安的带回国。公孙隰朋到了鲁国后,鲁庄公对杀掉公子纠并无疑义,只是对带管仲回齐国的事情有些犹豫。鲁庄公的谋士施伯知道管仲的才能会威胁到鲁国,便建议杀掉管仲。公孙隰朋按照鲍叔牙的吩咐,说齐桓公要亲手报当初管仲射他的一箭之仇。鲁庄公信以为真,便将活的管仲交给了公孙隰朋。
经过一番周折管仲终于回到齐国,鲍叔牙亲自到边境迎接管仲,并将他安排到了堂阜。经过一番劝说,管仲答应为齐桓公效力,鲍叔牙也就把管仲举荐给了齐桓公。齐桓公本来对一箭之仇耿耿于怀,只是碍于鲍叔牙的面子赦免了管仲,并没有打算拜管仲为相。可是当他在堂阜与管仲一番交谈后改变了心中的成见,也对对方的才能惊为天人。管仲与齐桓公在纲纪、爱民、士农工商、兵甲、财税、内政、称霸天下等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展现出了极为完整的治国理念和行政方略。这也是春秋时期的大臣第一次完整的向国君表述自己的治国思想。
在管仲之前,春秋各国都以国卿或者上卿为行政首脑,代理国君治理国家,最为著名的便是权臣祭足。可是他们搞阴谋诡计、争权夺利在行,治理国家就只有一些小聪明,偶尔出个好主意也只是碎片化的办法,不堪大用。管仲则不同,他拥有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包含了国家的方方面面,给齐桓公画出了国家治理的蓝图,于是受到齐桓公的肯定和重用。于是齐桓公拜管仲为相治理齐国,这是春秋诸侯国的第一个宰相,位在六卿之上。齐桓公甚至下达命令称管仲为"仲父",说"国有大政,先告仲父,次及寡人。有所施行,一凭仲父裁决。"
于是齐桓公、管仲和鲍叔牙组成了著名的春秋铁三角,齐国从此迈上了称霸天下的高速公路,此后数十年中管仲与鲍叔牙先后为相,辅助齐桓公成就了春秋霸业,成为春秋五霸之首。"九合诸侯"和"尊王攘夷"的传说就此开启,东周时候让周王室最有面子的一位国君展开了他雄霸天下的不朽功勋。与齐桓公相比,之前郑庄公、齐僖公和楚武王的称霸也不过是小打小闹而已,因此上述三位被成为小霸,而齐桓公才是真正的霸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