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千古奇人范蠡,为人、做官、经商,堪为后世楷模

千古奇人范蠡,为人、做官、经商,堪为后世楷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循迹故事汇 访问量:1228 更新时间:2024/1/25 7:21:26

范蠡是战国之初杰出的谋略家,精通兵法,善于权谋和经商,是千古以来罕见的能臣。

范蠡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为人有担当,识大体,重情义,济贫困,受到朋友和乡邻的爱戴;为臣能够高瞻远瞩,忍辱负重,在勾践为吴王夫差作奴仆时,始终相伴左右,矢志不渝,献计献策,保护越王归国。在越国苦身谋划20年,富国强兵之后兴师伐吴,让越王报了会稽之仇;为官,在高官厚禄面前,不迷失心智,能够预见“兔死狗烹”而毅然辞官退隐;为商,能巧用经商之术,仅十几年就成为巨贾,使后人“富者必称陶朱公”。

范蠡能把国事、家事处理得如此圆满,让后人很难望其项背。

范蠡(约公元前536年——448年),字少伯,又称范伯,春秋末年楚国宛县(今河南南阳)人。范蠡出身微贱,但年轻时就显露出贤圣之明,只因愤世嫉俗,举止古怪,被称为“狂人”。后来被楚国宛令(宛地的长官)文种发现,文种见范蠡知识渊博,富有谋略,深谙“王霸之道”,于是引荐给越王勾践,做了越国的大夫。

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听说吴国治兵备战,欲先发制人,派兵攻吴。

范蠡看出勾践心情焦躁,难以御敌取胜,便极力劝阻:“大王不可。治国之道,要牢记三条:一要掌握好持盈之道,二要掌握好定倾之道,三要掌握好节事之道。”他接着劝说:“天道盈而不溢,盛而不骄,劳而不恃其功。圣人随时而行,是谓守时,天时不至,人事不应,则隐忍不发。现今君王不盈不溢,未胜而骄,不劳而矜其功,实为逆于天而不和于人,若强行之,必危国家,害及己身。”

范蠡极力劝阻,详细分析了越国不应出兵的原因,但勾践仍然刚愎自用,一意孤行,结果一出征就大败,被吴军围困在会稽山。

勾践身陷绝境,亡国之忧萦绕于怀。范蠡冷静分析形势后,提出向吴王求和是上策。他和文种经过分析,认为吴王夫差好色,权臣伯嚭贪财,是可以利用的突破口。于是,他们用美女8人,白璧20双,黄金千两,买通了伯嚭。

在伯嚭和文种的轮番游说下,吴王夫差决定与越国讲和。

按照吴越两国讲和的条件,越王勾践携带妻子去吴国充当奴仆。临行前,勾践心中悲痛,与群臣哭成一片。范蠡则神态安然地在一旁劝慰勾践道:“臣听说,居不幽者志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古之圣贤,都遇到过困厄之难,蒙受过不赦之耻,并不仅仅是君主啊!”

在范蠡的劝导,勾践准备离国去吴,留下范蠡为相管理越国。范蠡说:“对于兵甲之事,文种不如我;至于镇抚国家,亲抚百姓,我不如文种。臣愿意随大王同赴吴国。”

勾践到了吴国后,完全依照范蠡卑作言辞的计划,说得吴王一时怒气全消。再加上太宰伯嚭的暗中帮忙,勾践得以免于一死。但是,在吴国,他们遭受了百般凌辱。在含羞蒙辱的日子里,范蠡仍然“安守被辱之地”,泰然处之,与勾践朝夕相伴,寸步不离,随时开导勾践,并为勾践出谋划策。

在这期间,吴王患了病,勾践闻之,就问范蠡吴王会不会死。范蠡借机献计说:“愿大王自己去请求探视吴王,得见时,要求尝一下吴王的粪便,看一下颜色,然后就拜贺说,吴王不会死的,不久就可以痊愈。日后吴王病好,自然就会相信你,到那时大王就不用犯愁了。”

勾践觉得此计很妙,就依计行事。

第二天,勾践尝完吴王的粪便后,恭贺吴王大病马上就会痊愈,此举果然得到了吴王的信任,并厚礼相待。之后不久,吴王终于赦勾践回归越国。回到越国后,勾践依范蠡之计,任命文种主持国政,范蠡治理军旅,勾践自己则“卧薪尝胆”,苦身劳心,发奋图强。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出兵伐吴。吴王夫差在越军强大攻势下,败守姑苏城。吴王派使者向勾践求和,勾践不忍,有意准降。范蠡见状说道:“当年大王兵败会稽,天以越赐吴,吴国不取,至有今日。现在天又以吴赐越,越岂可逆天行事?20年来,大王勤劳国事,不就是为了报吴国的仇吗?难道大王忘了昔日的困辱了吗?天与不取,反受其咎!”

勾践仍面露不忍之色,范蠡当机立断,击鼓传令,大张声势,率越军攻入姑苏城,吴国灭亡,吴王夫差拔剑自刎。

灭吴之后,越军横行于江淮之间,成为战国之初争雄天下的强国。范蠡因谋划征伐,立有大功,官封上将军。

但范蠡居安思危,以为盛名之下,难以久居,应该适时而退。他久随勾践,对勾践的为人有非常深刻的认识。在范蠡看来,勾践有一个很大的弱点,即“可以同患,难以处安。”范蠡在一次随越王征伐途中,经过五湖时向越王告辞说:“君王好自勉之,臣不复入越国矣。”越王对范蠡的举动感到非常意外,软硬兼施说服范蠡留下,但范蠡不为所动,还是”乘扁舟,出三江,入五湖”,一时不知去向。

范蠡在决定隐退避祸的时候,没有忘记老朋友文种。在出走前,曾劝文种也离开越国,说不然会被越王杀掉。范蠡离去之后,又特意写了一封书信告诫文种说:”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以共患难,不可与共乐。子何不去?”文种见书,心有所动,但未能果断离越。不久,越王勾践听信小人谗言,赐剑命文种自裁。文种没听范蠡的忠告,落得如此下场。

范蠡离开越国后,几次迁徙,最后移居到陶(今山东定陶县)。范蠡在陶这个地方,除了“父子耕畜”外,把更多精力放在经商方面。范蠡师从计然,尽得其术,用以经商。十几年后,家资巨富。范蠡感叹道:“居家则致千金,居官则至卿相,此布衣之极也。久受尊名,不祥。”因此,散尽大部分家财,分给朋友、乡邻。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范蠡“之陶为朱公,朱公以为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乃治产居,与时逐而不责于人。故善治生者,能择人而任时。十几年之中三致千金,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后年衰老而听子孙,子孙修业而息之,遂至巨万,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

这段话表明,陶朱公经商致富之道,主要是善于择地、择人、择时。更可贵的是,他能在经商成巨富后,救济困人。因而他既是商人之祖,也是商人的典范。

标签: 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更多文章

  • 范蠡带着西施隐居去了哪儿?老聃、计然、范蠡有着怎样的关联

    历史解密编辑:佳佳很有料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老子,老聃,计然,辛文子,小说家

    西施作为中国古代的四大美女之首,她的结局一直都是个谜,不论在民间还是史学家眼中,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主流观点主要有以下两种。美的代名词西施西施雨范蠡远走高飞(便宜范蠡了)这种说法是西施极具诗意的一个结局,主要依据于《越绝书》的记载,“吴亡后,西施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相信大多数读者也更倾向于这一

  • 范蠡送西施入吴走了三年,在路上私通,竟然还有了孩子

    历史解密编辑:奇闻局社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夫差,吴国

    野史记载中的美女西施西施是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首,她的容貌是不是她们之中最漂亮的呢?我认为不是。西施与王昭君、貂婵、杨玉环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把西施列为四大美女之首,我认为这种排列与容貌无关,而是按年代排序,也就是说,把西施列为四大美女之首并不是说西施的容貌比另外三位美女出色,而是她出生的年代早于

  • 辅佐勾践称霸,携西施泛海归隐,经商富甲天下,看范蠡传奇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拾星船标签:西施,范蠡,吴国,齐国,夫差,周朝,先秦,越王勾践

    忠可兴国,智能保身,商以致富,名动天下。拾星船认为,这四句话很好的概括了范蠡的一生。范蠡,春秋时楚国人,虽出身微末,但立志高远,博采众长,学以致用。因为楚国当时风气看重贵族出身,不看重真才实学。范蠡郁郁不得志,最后与好友文种投奔越国,效力于勾践。当时吴国正兴兵伐越,越国国力不支,范蠡劝勾践委曲求全,

  • 急流勇退的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琦哥讲运营标签:范蠡,夫差,吴国,吴王,小说家,越王勾践

    李白写道:“终与安社稷,功成去五湖。”诗中所指就是春秋末年的军事谋略家范蠡。他是楚国宛(今河南南阳)人。由于楚国政治腐败,他结交宛令文种,与文先后离开楚国来到越国。他拜计然为师,从计然学得七计。越王允常发现他的才干,任命他为大夫。周敬王二十四年(公元前 496年),允常病故,勾践继位。吴乘丧伐越,大

  • 冯仑:“商圣”范蠡的创业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跨界标杆研习社标签:范蠡,商圣,冯仑,勾践,吴国,夫差

    说到春秋时期的范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他扶助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及最后和西施泛舟西湖归隐。事实上,除了是杰出的政治家,范蠡也是一个优秀的商人,被称为“商圣”。本文摘编自万通集团创始人冯仑的《冯仑商业课》,讲了范蠡的两次从0到1创业成功的故事,从中能看出范蠡卓越的商业眼光和政治智慧。分享给大家。现在很

  • 越国的起源,以及范蠡西施结局新解:全都是悲剧

    历史解密编辑:行走的荷尔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夫差,越国,楚国,小说家,越王勾践

    越国走向战国后的史料钩沉(1)"越王句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越中览古》这是李白在越州(今浙江绍兴)览古后留下的诗句,他那个时代,想必越国留下的遗迹也不多了。但越国在破吴以后也没歇着,而是成了春秋战国之交的一大东南霸主,虽然不免日后争霸失败,被楚国秦国日削月

  • 西施并非处子还为范蠡生儿子,吴王夫差不介意吗?

    历史解密编辑:米君观察局标签:西施,范蠡,夫差,吴国,勾践

    中国历史因为是男性书写的缘故几乎对女性充满了各种偏见。一个小女子为何要承担国家兴亡的责任?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吴越大地上面从中原诸侯手中接过来了争霸的大旗,江淮之地上面尽是兵戈,没有一个家庭能够在这场战争之中幸免于难,可是最后的结果却是对成功称霸的越王勾践大加赞赏,甚至成为后世作文之中的经典题材,而对

  • 读懂范蠡之后才知道,聪明人都应该懂这7个人生智慧

    历史解密编辑:如汝侃娱乐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越王

    作者:大黎昨晚临睡前忍不住想看点历史故事,于是翻开了《史记》,正好看到《越王勾践世家第十一》这一部分,看完之后心里对范蠡充满崇拜之情。笔者虽然还没把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了解透彻,也知道像范蠡这般辅佐君王打完天下之后还能全身而退的人并不多。所以,带着对范蠡的崇敬,笔者从他的故事中总结了7点人生智慧,与

  • 从财神范蠡的理财观看股票投资

    历史解密编辑:股市动态分析杂志标签:范蠡,巴菲特,财神,感冒药,股票

    本文作者 | 胡语文 图片来源 | 摄图网中国传统文化与价值投资理念一脉相承。“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春秋时代的大师计然对于商品周期规律的把握可见一斑。虽然计然的名气可能不那么大,但他的学生范蠡应该是很多人都知道的。范蠡之所以被国人尊为财神,不仅仅因为他会理财赚钱那么简单,更重要的是一种为国为民的士

  • 历史上范蠡封神之路的由来,范蠡被编织出来的圆满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简单地活着标签:范蠡,吴国,勾践,伍子胥,齐国,夫差

    曾有一个著名学者说过:“一个民族顶礼膜拜的对象,会告诉我们这个民族是个什么样的民族”。确实如此,偶像的身上蕴含了一个民族的设计能力和道德高度,寄托了希望和理想,反映了人们的精神面貌,是衡量价值取向的一个标杆。在今天代表着西方文明起源的希腊的著名阿波罗神殿大门上,仍镌刻着一句闻名遐迩的谕示:“认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