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渔夫救了伍子胥,他为报恩赠一把宝剑给渔夫,渔夫却立即拔剑自刎

渔夫救了伍子胥,他为报恩赠一把宝剑给渔夫,渔夫却立即拔剑自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傻瓜历史 访问量:4388 更新时间:2024/1/28 7:23:31

古人有“以死明志”的思想特征在,历史上因此有不少以死明志的名人,如屈原聂政、张自忠、文天祥,“以死明志”的思想特征又催生出了“拔剑自刎”的人物行为,如石奢、项羽豫让朱友贞,很多人不能理解“以死明志”的逻辑,也无法理解“拔剑自刎”的选择,而这其实与古人骨子里信奉的“气节”有关。

气节是指一个人的志气和节操,它一般是人内心坚持的信念,是一种正义之感,它是恢弘大气的,是磅礴震撼的,所以它往往和“死”有关,最极致的喜悦下,气节让人“朝闻道,夕死可矣”,最灰暗的环境中,气节则会让人“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所以会有古人以拔剑自刎明志。

当然以拔剑自刎明志的行为,并不是名人“专利”,事实上名人以自刎明志而更“名”,芥子自刎明志而留“名”,不是名人自刎明志成就了自刎明志这一壮举背后的正面意义,而是自刎明志的芥子获得了这一壮举下人格上的巨大升华,比如说在不少史料中,虽以伍子胥为主角,但渔夫一刎令其光芒更胜伍子胥。

伍子胥生于公元559年的春秋吴国,彼时他的父亲伍奢作为太子太傅,因此受到了费无忌的“恨屋及乌”,费无忌对楚平王说要杀掉伍奢的两个儿子,因为他们会成为楚国的祸害,然后伍奢根据两个儿子的性格和楚平王打赌:要是两个都来就不杀伍奢,要是只来了其中一个就杀掉伍奢。最后伍子胥没去,他成了孤儿。

孤儿伍子胥到处流亡,这些年做过不少事情,心中始终存在着一份报仇的私心,于是投靠了在宋国的太子建,并且与晋国大夫中行寅合作,只是合作到一半失败,不得不改投吴国,这一路基本上都是靠两条腿走和跑,好不容易出了昭关,又遇上了一条大江,于是那位值得一提的老渔夫就出场了。

“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就是说刚好有一位老渔夫撑船过来,知道伍子胥着急,于是渡他到了对岸,到了岸上伍子胥将佩剑解下,递给老渔夫:“此剑直百金,以与父。”不过老渔夫并没有接受,表示自己并不是为了贪图这剑才渡他过江,如果贪污金钱的话,完全可以将他抓往楚国,毕竟悬赏金额更高。

其实《史记·伍子胥列传》中并未言及之后的事,但东汉赵晔撰的杂史《吴越春秋》补充了细节,就是在老渔夫拒绝佩剑之后,对伍子胥说快走,不要停留,不然会被楚国抓获,然后伍子胥问及他的姓名,老渔夫没说,只说:“富贵莫相忘也。”伍子胥答应了,准备离去的时候要求渔夫将他之前吃饭的东西掩藏,老渔夫也答应了。

结果伍子胥走了几步回头之后,就看到渔夫已死,只是《吴越春秋》这里渔夫的死是“覆船自沉于江水之中”,但在各类评书、小说中的再创造,都是老渔夫看伍子胥害怕他将去向告知楚国官兵,为了表明自己的决心和志向,于是在船上的时候劈手夺过伍子胥的佩剑,随后铿锵拔剑自刎,水面咕噜几声飘出红血,一切都成了死人的秘密。

从伍子胥和渔夫之间的细节补充,以及渔夫下落的细节补充中不难看出,古人确实对“以拔剑自刎明志”具有极高的认同感,也符合古人创作过程中对于“死亡的悲壮”之审美取向,总之相比较于《史记》《吴越春秋》中的渔夫,经过再创造后拔剑自刎的渔夫,不仅成就了自己,也间接无限证明了伍子胥成大事的可能性。

而伍子胥其人,他将楚王鞭尸,为了一己之私不顾国家大业,司马迁因此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但是他一生忍辱负重,智勇双全,也有卓著功勋,却不料遭奸臣陷害,公元484年被夫差赐死,死前他说:“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然后拔剑自刎,所以司马迁又曰:“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

拔剑自刎以明志确然是古人气节的彰显。

更多文章

  • 渔夫救下伍子胥一命,伍子胥赠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接过剑却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小爱历史说说标签:伍子胥,吴国,渔夫,秦国

    记得以前曾经看过一部有趣的小说,叫做白发魔女传,这部小说及故事情节固然吸引人,但是里面的一个设定却也让人感兴趣,那就是一夜白头。当然除了这部小说以外,很多电视剧都有一夜白头的场景,似乎只要人的情绪达到极致,真的可以发生非常奇妙的生理变化。也许很多人会抨击,电视剧中的演绎根本不靠谱,然而或许我们不知道

  • 湖北省监利市重要地标,以前写着“伍子胥故里”,现在怎么没了?

    历史解密编辑:刘小顺标签:伍子胥,监利市,湖北省,监利,雕像

    这里是刘小顺的旅行和生活研究所。监利市位于我国湖北省的中南部,是湖北省"最年轻"的县级市之一,现在由荆州市代管,还是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监利市地理位置相当优越,地处江汉平原南端、洞庭湖北面,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深厚的人文底蕴,也是楚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如果来过湖北省监利市的朋友,应该都会在监利市的

  • 伍子胥为逃命愁煞不已,竟然一夜白头?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伍子胥,吴国,楚平,子胥

    楚平王的儿子娶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 可楚平王自己却很喜欢,把儿媳抢过来,杀了儿子和儿子老师。 好吧,我必须杀死老师两个诚实的孩子。 老师的大儿子被杀了,小儿子还好跑了。 小儿子名叫伍子胥,发誓要为父兄报仇。 但当时他一个人,没有对付楚平王的实力,他先是逃到了吴国,等自己变强了再回来报仇。 在他逃跑

  • 谁说端午是为了纪念屈原?其实端午还和春秋时期的伍子胥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女文青月小牙标签:伍子胥,屈原,吴国,阖闾,夫差

    提起端午,很多人都会想起屈原,似乎在许多人心目中,端午节是因为纪念屈原而产生的。实际上,还真不是。其实和端午节相关的历史人物,除了战国时期的屈原,还有春秋时期的伍子胥和东汉时期的孝女曹娥。伍子胥的故事发生在屈原之前。可能有人不知道伍子胥,但大家应该都知道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吧?勾践卧薪尝胆,为的就

  • 伍子胥与浣纱女故事发生地,因溧水而得名——地名探究之江苏溧水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伍子胥,溧水,浣纱,子胥,吴国,溧阳

    【开篇语】断断续续中,地名探究来到了第三个系列——江苏。写山东的时候,失之庞杂,罗列了太多;写河南的时候,慢慢沉淀下来,关注做好地名本身的事情;江苏这个系列,将更加关注地名本身,寻找与地名有关的由来,以及沿革之中的故事。学,然后知不足,在路上,雨未歇……▲溧水风光——东庐观音寺公元前522年,楚平王

  • 伍子胥为了报家仇,不惜引敌国之兵灭掉自己母国,这是多大的仇?

    历史解密编辑:纯度茶生活标签:伍子胥,吴国,阖闾,孙武,齐国,楚平

    伍子胥为了报家仇,不惜引敌国之兵灭掉自己的母国,这可取吗?他到底有怎样的仇恨?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伍子胥之恨。伍子胥父子三人都是楚国重要的大臣,伍子胥父亲也是个直言敢谏的忠臣。然而,当时发生的一件事,直接影响了伍家父子三人的命运。当时的楚平王看到孟嬴美艳无比,就动了色心,在奸臣费无极的撺

  • 渔夫救伍子胥性命,为感恩伍子胥赠其一宝剑,渔夫接过剑当即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伍子胥,渔夫,吴国,勾践

    随着时代的更迭,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很多杰出的帝王,他们或励精图治,造福百姓;或南征北战,保卫疆土,始终秉持着为天下苍生的高尚信念。然而,一个伟大帝王的身后却有着一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臣们。卧龙先生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出谋划策,最终助刘备成为一方霸主。唐代谏臣魏徵,为了国家昌盛直言进

  • 谁给伍子胥戴了三张面具?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伍子胥,吴国,夫差,阖闾,专诸

    公元前484年6月13日,阴历五月初五,吴王夫差下令,将伏剑自刎的大夫伍子胥扔进了钱塘江。考虑到伍子胥尸首沉于钱塘江一事比屈原投江要早,有些文献便记载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逐渐形成的节日。就连端午节上的赛龙舟习俗都可能与江苏一带擅长舟楫水战的吴国有关。伍子胥对于后世来说是多面的。从冒死直谏吴王夫差的忠

  • 被渔夫救了一命,伍子胥送他宝剑,为何渔夫却在接过宝剑时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宝剑,渔夫,刘邦,李渊,伍子胥,李世民,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著名人物,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伍子胥便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谈资。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但是可惜的是,太子为费无忌所诬陷,而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是个赶尽杀绝的人,他害怕伍奢的后代报仇,于是便游说楚王将伍奢的儿子也杀了。伍

  • 1962年老农鱼塘挖出战国金瓜子,原来是伍子胥河中洒金三斗三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白名单标签:伍子胥,吴国,战国,孙武,春秋战国

    “真有如此烈性的女子吗?”1962年,一老鱼农从河塘挖出一颗金瓜子,没想到,竟然揭开了一桩2000多年前的谜团。那天,江苏溧阳县的村民董法清正在清理鱼塘,忽然看到淤泥里有一颗瓜子大小、亮晶晶的小石头,他抹了一把上面的淤泥,小石子居然呈现出黄澄橙的颜色。难道是金子?他用牙咬了一下,果然出现了牙印,再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