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伍子胥为了报家仇,不惜引敌国之兵灭掉自己母国,这是多大的仇?

伍子胥为了报家仇,不惜引敌国之兵灭掉自己母国,这是多大的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纯度茶生活 访问量:3304 更新时间:2024/1/24 11:28:43

伍子胥为了报家仇,不惜引敌国之兵灭掉自己的母国,这可取吗?他到底有怎样的仇恨?

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具体情况。

伍子胥之恨。

伍子胥父子三人都是楚国重要的大臣,伍子胥父亲也是个直言敢谏的忠臣。然而,当时发生的一件事,直接影响了伍家父子三人的命运。

当时的楚平王看到孟嬴美艳无比,就动了色心,在奸臣费无极的撺掇下抢夺了本是太子建未婚妻的孟嬴。

之后楚平王让太子建远离都城去戍守边疆,费无极不断给楚平王面前进谗言继续陷害太子,楚平王召见伍子胥父亲伍奢进行训斥,伍奢仗义执言,遭到楚平王囚禁。

费无极给楚平王进谗言设法召回伍奢的两个儿子回来,并把他们灭门,结果仁慈孝道的大儿子伍尚明知是死,仍然前来陪父亲送死,伍子胥则逃出楚国,进入吴国。

伍子胥对楚平王的恨,是灭门之恨,他发誓一定要报仇雪恨。

辅助公子光成就霸业。

伍子胥逃亡吴国后,就一直谋划如何报仇,最终他选择了有雄心的公子光,帮他出谋划策杀掉了吴王僚,公子光成功当上吴王,这就是著名的吴王阖闾

吴王阖闾上位后任用伍子胥为相,励精图治,积攒国力,同时让齐国人孙武(著名的军事家)训练军队。

吴国君明臣贤,吴国国力迅速上升,吴军在孙武的训练下也成为一支精锐之师。

伐楚报仇。

吴王阖闾上台后九年,吴国经过近十年的积累和发展,悄然成为东南方实力雄厚的后起之秀,吴军主力开始了正式的破楚之战。

吴军在孙武、伍子胥的带领下五战五捷,在楚国还没有来得及反应之际,迅速攻克楚都郢都,楚昭王出逃。

伍子胥终于实现了破楚的愿望,可这时楚平王早已经死去多年,楚昭王又逃跑,伍子胥找到楚平王的墓穴把尸体挖出来,鞭尸解恨。

至此,伍子胥的大仇已报,而他为了报仇辅佐的吴国,终成春秋末期的霸主,之后东南两个本来偏居一隅的吴越两国,上演了一段吴越争霸的精彩历史。

伍子胥报仇雪恨灭自己的母国不被后世人所认同,但在当时那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却是平常中的一件正常小事。

对此,大家怎么看?你对伍子胥为了报家仇率敌国之兵灭掉自己母国的行为怎么看?

标签: 伍子胥吴国阖闾孙武齐国楚平

更多文章

  • 渔夫救伍子胥性命,为感恩伍子胥赠其一宝剑,渔夫接过剑当即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二哥谈事标签:伍子胥,渔夫,吴国,勾践

    随着时代的更迭,历史的长河中涌现出很多杰出的帝王,他们或励精图治,造福百姓;或南征北战,保卫疆土,始终秉持着为天下苍生的高尚信念。然而,一个伟大帝王的身后却有着一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大臣们。卧龙先生诸葛亮,为报刘备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出谋划策,最终助刘备成为一方霸主。唐代谏臣魏徵,为了国家昌盛直言进

  • 谁给伍子胥戴了三张面具?

    历史解密编辑:全世界 原全历史标签:伍子胥,吴国,夫差,阖闾,专诸

    公元前484年6月13日,阴历五月初五,吴王夫差下令,将伏剑自刎的大夫伍子胥扔进了钱塘江。考虑到伍子胥尸首沉于钱塘江一事比屈原投江要早,有些文献便记载端午节是为纪念伍子胥逐渐形成的节日。就连端午节上的赛龙舟习俗都可能与江苏一带擅长舟楫水战的吴国有关。伍子胥对于后世来说是多面的。从冒死直谏吴王夫差的忠

  • 被渔夫救了一命,伍子胥送他宝剑,为何渔夫却在接过宝剑时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宋小小标签:宝剑,渔夫,刘邦,李渊,伍子胥,李世民,春秋战国

    中国古代历史悠久,在漫长的岁月中,出现了很多著名人物,也发生了很多经典的故事,比如伍子胥便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谈资。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楚国人,他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但是可惜的是,太子为费无忌所诬陷,而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是个赶尽杀绝的人,他害怕伍奢的后代报仇,于是便游说楚王将伍奢的儿子也杀了。伍

  • 1962年老农鱼塘挖出战国金瓜子,原来是伍子胥河中洒金三斗三升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白名单标签:伍子胥,吴国,战国,孙武,春秋战国

    “真有如此烈性的女子吗?”1962年,一老鱼农从河塘挖出一颗金瓜子,没想到,竟然揭开了一桩2000多年前的谜团。那天,江苏溧阳县的村民董法清正在清理鱼塘,忽然看到淤泥里有一颗瓜子大小、亮晶晶的小石头,他抹了一把上面的淤泥,小石子居然呈现出黄澄橙的颜色。难道是金子?他用牙咬了一下,果然出现了牙印,再仔

  • 逃命的伍子胥向姑娘讨饭,吃饱后,姑娘竟抱起石头投水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吴国,千金,浣纱,伍子胥,春秋战国

    姑娘复杂的眼神,望了伍子胥一眼,抱起一块石头,扑通一声,投水而死,伍子胥大叫一声,却也无可奈何!原来,公元前522年,伍子胥父兄都被楚平王杀害。逃过一劫的伍子胥,去投奔吴国。他一路上只顾慌慌张张的逃命,身上也没带些食物。此刻饿的前心贴后背,别说赶路了,再不吃东西,被活活饿死的可能都有。正在这苍徨无助

  • 伍子胥自刎时长叹: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挂在东门楼,我要看着吴亡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吴国,齐国,夫差,吴王,伯嚭,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伍子胥仰天长叹道: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吴国都城的东门楼上,我要亲眼看着越寇杀入都城,灭掉吴国。 之后,惨烈的拔剑自刎。伍子胥作为吴国第一重臣,到底怎么了?竟然如此愤恨的死去,并且对吴国发出如此毒咒。话说,吴王夫差的部队打败越王勾践之后,勾践对吴王夫差又是送金银珠宝,又是送美女西施的,同时也

  • 管仲有一条毒计,兵不血刃打垮一国,后来成了美国的“杀手锏”

    历史解密编辑:紫星薇辰标签:管仲,齐国,美国,鲍叔牙,毒计,日本,诸侯国

    战场上最优的作战方法,就是不战而屈人之兵。不过能做到这点的军事家少之又少,春秋时期的管仲算是一个。他曾用一条毒计,帮助齐桓公兵不血刃地打垮了一个国家。甚至2000多年以后,这招还成了美国杀手锏使用,在与各国的贸易战中屡试不爽。当年你差点弄死我,现在我让你当宰相,我咋想的?公元前686年,齐襄公去世。

  • 从孔子对管仲的评价说起,聊聊管仲的“不仁”之仁

    历史解密编辑:灰脸娱乐说标签:管仲,孔子,鲍叔牙,齐国,齐桓公

    管仲的“仁”。子曰: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如其仁,如其仁!——《论语·宪问篇》对于管仲“仁”的评价较早的是春秋晚期的孔子,正如上述孔子所说,他认为管仲的“仁”表现为辅佐齐桓公建立了霸业,也明确地表示,齐桓公不用武力就可以多次召集各诸侯国的盟会,这都是管仲的力量,是他仁德的表现。而对于管仲

  • 管仲:保护中华文明的华夏第一相

    历史解密编辑:时拾史事标签:管仲,齐国,周王室,鲍叔牙,齐桓公,鲁国

    本文系时拾史事独家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严禁转载作者:陈华他有许多雅号,其中最霸气的就是“华夏文明的保护者”和“华夏第一相”。他本是周天子的同宗,从父亲那一辈就落魄的跟个三孙子似的,不得不走上经商的道路。要不是遇上中国最善解人意的合伙人,他早就提前出局了。他曾是干嘛嘛不行,吃嘛嘛都香。好不容易截胡公子小

  • 管仲的治国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观测者的资格标签:管仲,治国,耻辱

    何如用贫与富?曰:甚富不可使,甚贫不知耻。怎样使用贫穷的人和富贵的人?管仲说,人太富了,就不好利用,人太穷了,就不知道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