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伍子胥真的是个人渣吗?

伍子胥真的是个人渣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农民小阿蟹 访问量:1925 更新时间:2024/1/25 7:30:36

作者:方长荣

伍子胥

古吴历经二十五帝,跨越七百载,是春秋五霸之一,整个过程中的功勋谋士那是数不胜数,而家喻户晓的鼎盛者非伍子胥莫属。他扶助最后二代帝君成就吴国的辉煌霸业,官至大相国权倾朝野,却不曾想最终还是栽于谗言之祸,被自己力捧的吴王夫差赐死,让人不免唏嘘而跌镜。

伍子胥的孰是孰非千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争议,其才能和睿智不可否认,但就做人方面来讲却是恭维不得,且是非议满满。说他是人渣一点都不为过,可称得上是不仁不义、不忠不孝人物的典型代表。

一、不忠不孝之由来

伍子胥本是楚国人,父亲还是楚国太子建的老师,虽无实权但位高让人仰慕,他和哥哥伍尚也均供职于军界,由于足智多谋极善作战所立战功无数,年纪轻轻就已职位不低。在楚国伍家是让人眼红的重臣之家,但伍家再也想不到风云不测竟是瞬间之事,太子突遭诬陷而亡命天涯,伍父也受牵而入狱。这时奸臣又进谗言,说伍家的两个儿子都是异才,倘若不一道除掉,恐怕定成楚国的祸害。

楚帝便以伍父为饵想诱杀二子,因担心伍子胥不会就范,就对他父亲说:“你若将二个儿子招来可免除一死,否则性命不保。”身为未来皇帝的老师自是才高八斗,想不到却是愚智一个,或许是求生欲太强,竟然忘了“虎毒不食子”的古言。告诉楚帝大儿比较仁厚,闻父言定会前来,而小儿子性格刚烈,料定前来会遭遇不测,是绝对不会听父言而来自投罗网。

楚王不信仍然派人前去召见,使者对他两人说:“如果你们去都城,你父亲就能活命,不然定斩不饶。”大儿伍尚闻言二话不说就答应,被伍子胥拦住:“楚王召我兄弟绝非是让父亲活命,而是怕我们逃脱成为祸患,他这是要斩草除根。不如投奔他国,可借他国之力来雪耻。”可哥哥是个孝子,认为即使不能救父命,可父亲有言到此也绝不能违了父命。借他国之力报父仇岂有这么容易,倘若不行的话岂不被天下人耻笑?

他认为弟弟这是怕死而且是不孝,说道;“你可以逃走,我情愿安心赴死。”话中满是鄙夷。见哥哥甘愿束手就擒,伍子胥也无话可说自顾脱身,结果父亲和哥哥被楚王所杀,而伍子胥先是投奔了宋国。可人家根本看不上,见无前途可言,又去投了郑国,由于锋芒毕露差点被杀,最后才来到了吴国落下脚跟。

这段历史一直是伍子胥的污点,皆被世人看不起而不齿,楚王杀了父兄其对错暂且不论,你弃亲而逃就是不孝。不过,这也确实难为了伍子胥,此等恶境之下除了逃跑还有何路可走呢?有人说隐姓埋名等待时机是上策,一旦出了国就立马起了质变,这叛国之罪自古就遭千夫所指。

任何朝代大凡正人君子谁不明白:国仇大于家仇。自己有国家却去投奔他国,有道是子不嫌母丑,狗不嫌家穷,你伍子胥是个聪明人,即使有一万个理由让你出逃国外,也该是隐姓埋名等待还你清白的那一天。而非是千方百计、处心积虑地纵容他国前来攻打自己的祖国,这就是汉奸,就算是为了家仇也不至于让一个国家跟着遭殃吧?这就是他不忠的由来。以至后来伍子胥被吴国处死,楚国人都拍手称快,认为他这是罪有应得、死有余辜。

二、不仁不义的由来

话说吃尽苦头的伍子胥来到吴国,和当时还是大将军的公子光攀上了关系,成了没有磕头的把兄弟,通其引荐认识了吴王僚。几次三番地忽悠僚去攻打楚国,明面上是忠于吴国,帮其消除安全隐患及开疆辟土,实质上是在借刀杀人,借吴国之力来泄私愤。人家僚也不是弱/智帝,根本就没上这个当,见自己的期望未能达到,又使起了下三滥手段。

那就是挑动吴国政变,因为这个吴王僚的帝位来得有些瑕疵,是其父亲私欲的作祟。这事要牵扯到僚的爷爷吴国第19代帝寿梦身上,寿梦为帝时别出心裁地交代:帝位由四个儿子轮流做。公子光的父亲是老大,僚的父亲是老三,老三临死的辰光便按照父亲的交代要传位于老四季礼,而老四死活不受,对皇位毫无兴趣,而寿梦又没交代相关后续事宜。如果按照轮流做的原则,本该将皇位再返回老大家才是,这老三则打了个擦边球,硬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僚。

公子光对此一直心存不满,认为皇位应该是自己的,伍子胥便利用这个矛盾开始生事。几次扇子一摇,公子光便愤怒胆边生,见火已起,又生怕烧到自己,伍子胥赶忙将杀手专诸介绍给他,自己却溜之大吉跑到乡下做起了躬耕坐等渔利。将所有风险都避得一甘而尽,赤裸裸的小人一个,这样看来伍子胥是不是够阴险狡诈?夺位大戏按伍子胥的剧本精彩开演,最终公子光杀了堂弟僚夺回帝位,伍子胥自然以首功而得到重用。

上位第二年,在伍子胥的蛊惑之下吴国同楚国开始了拉锯式的战争长达数年,拜伍子胥所赐楚国吃了不少亏,惨到连都城都被吴军占领。占领楚都后,发生的一幕着实让人生惊,伍子胥竟然将已故楚平王的坟墓给掘开,并拖出尸体进行所谓的鞭尸泄仇。其形象和人设彻底崩塌,你伍子胥好歹也曾是楚国的人臣,领兵入犯祖国已属不该,再如此侮辱死人,岂不是违背人伦天理至极是为不仁。

后来,吴王公子光在征战越国时负伤而亡,临终前托伍子胥辅助少主夫差,并授他相国公之位,达到了人生巅峰。而伍子胥居功自傲十分嚣张张狂,仗着自己曾经为夫差立为太子时出过力,更希望自己在新吴王面前也要一言九鼎,没想到夫差对其相当反感。当吴国打败越国且俘虏了越王勾践,伍子胥要吴王杀了勾践,而夫差偏反而为之,则是幽禁了事,在这件事上夫差没听他的话才带来了亡国之憾,也算是吃了脾气亏。

伍子胥对此气愤异常,后来又提出联齐灭越的主张,可夫差偏认他是图谋不轨。其实此建议绝对正确,因越国的君王在手上,越国已成无头鸟,如果一攻到底灭了越国非是难事,可夫差处于反感而逆行也就误了国事。夫差不但不听反派伍子胥出使齐国,可能是看到自己在吴国已无说话的份,伤心至极竟然做出 不智之事,他将儿子托付给了齐国,自己做实了谋反之意,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夫差得理大怒立即赐剑令他自尽。

这个结局做梦也不曾想到,他仰天长叹:“奸臣作乱,大王反而杀我,我使你父亲称霸诸侯。在你还未立为太子时,几位公子都纷纷争立,我与先王拼死进言,才立你为太子,你也曾答应将吴国分一半给我,但我何有这种奢望?想不到你听信谗言竟然要杀害长辈。”从这段话中看出了他的无奈,也暴露了他的动机确也不纯,起码心里是念念不忘。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而伍子胥临死的交代再次让人大跌眼镜,他交代家人待他死后将他眼睛剜出来挂在城东门楼上,他要看着越国是怎样灭掉吴国的。虽然是气话,更能看出其品行的不端,被世人唾弃为不义,以至于气得吴王用鸱夷草裹着他的尸体抛弃于钱塘江中,其下场可悲至极,让他稍感安慰的是所言及中,不过几年功夫越国还真的灭了吴国夫差被捉。

此时的吴王后悔莫及,恨自己不该不听伍子胥的建议才铸成如今之大错。尽管越王勾践念他当年不杀之恩,也赏他一块地方让他颐养天年,可他不愿受辱便举剑自尽,临死之前还不忘蒙上眼睛,据说如此则是在阴间羞于见到伍子胥。

【作者简介】方长荣,南京人,高级工程师,从事企业管理工作,爱好写作,已发表作品近四百篇。现为江苏散文学会、中国西部散文学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标签: 伍子胥吴国夫差齐国

更多文章

  • 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伍子胥,吴国,吴王,阖闾,楚国,春秋战国

    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楚国人,春秋时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不但名留青史被后人敬仰,其一生也留下许多传奇的故事为人津津乐道。下面就来说说伍子胥一夜白头、伍子胥鞭尸复仇的故事。伍子胥一夜白头的故事伍子胥是楚国大夫伍奢的次子。楚平王即位后,因为听信费无忌的谗言,不但杀害伍奢,还派人去杀伍

  • 专诸刺僚的血雨腥风后,伍子胥加持,阖闾开启强吴时代

    历史解密编辑:秋天的雨呀雨呀标签:伍子胥,阖闾,专诸,要离,吴国

    专诸刺僚的血雨腥风后,伍子胥加持,阖闾开启强吴时代迤然话苏州2022-08-1717:23江苏关注吴王寿梦登台,伍子胥出场,从此,吴国开始出现历史转折,吴王寿梦即位后,做了一件非常有政治意义的事,那就是到中原朝拜周天子,同时了解中原礼乐和风土人情,到了中原以后,他眼界大开,中原文化的高度文明也刷新了

  • 伍子胥之叹:死在夫差手下是情商太低吗?或许这才是真正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伍子胥,夫差,吴国,阖闾,齐国

    在评价历史人物时,《韩非子》中有这么一个观点:“崇侯、恶来知不适纣之诛也,而不见武王之灭之也。比干、子胥知其君之必亡也,而不知身之死也。故曰:‘崇侯、恶来知心而不知事,比干、子胥知事而不知心。’圣人备矣。” 崇侯虎曾讨好商纣王以陷害周文王,恶来也是商纣王身边的馋臣。崇侯虎、恶来善于揣摩人心,拼命讨

  • 复仇之神伍子胥,最终却被仇恨所吞噬灭杀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有料吧标签:伍子胥,复仇,子胥,仇恨,吴国,阖闾

    伍子胥是春秋时期一位极富远见的政治家、军事家,他不仅足智多谋,更被人称为中国的“复仇之神 ”。有仇必报的伍子胥,是迥异于作为政治家、军事家的伍子胥的。伍子胥作为正面人物,被无数次记入各类戏剧及传奇演义中,传唱、吟诵至今,可谓经久不衰。他疯狂的复仇行为被视作英雄之举,被描述成正能量,以标榜后世,激励后

  • 《吴越春秋》:伍子胥撒金瓜子只为报恩

    历史解密编辑:贤谈文史标签:伍子胥,吴越春秋,吴国,越绝书,楚平,楚国

    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独自一人来到濑水河畔,将三斗三升黄金瓜子撒进了河里,并自言自语道:“若是将来有人捡到这些金子,希望能拿出一半买些纸钱,来祭奠我的恩人。”说完,伍子胥呆呆地望着河水,思绪回到了十几年前。伍子胥出身显贵,他的父亲伍奢,原本是楚国太子的太傅,也就是负责教导太子的老师。然而,有一个费无

  • 伍子胥:只因一件事,要了自己的戚戚性命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伍子胥,吴国,夫差,齐国,阖闾

    春秋时期,两朝元老伍子胥,对于吴国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夺取了国王之位,改名阖闾,打败了宿敌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极力拥戴夫差为吴国太子,夫差即位后,伍子胥辅佐他打败了越国,报了阖闾被射杀的“一箭之仇”。但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功臣最终却不得善终,吴王夫差赐给他一

  • 伍子胥简介及生平伍子胥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吴国,吴王,楚王,夫差,齐国,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伍奢说:“

  • 伍子胥为什么一夜之间白了头 他经历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铺bot标签:吴国,楚国,国君,奸臣,伍子胥,春秋战国

    《白发魔女》中记载,练霓裳被卓一航背叛心理受到巨大创伤,然后一夜白头,成了江湖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魔头。练霓裳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她一夜白头是为了剧情需要。一夜白头这种事可能吗?答案是:完全可能,伍子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伍子胥是楚国的官二代,他爸伍奢是楚国太师。伍子胥本来可以安安心心在楚国当一个混

  • 为何说伍子胥的人生结局足以让后人借鉴、揣摩和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伍子胥,吴国,阖闾,夫差,齐国,勾践

    作者:赵心放伍子胥系中国古代春秋末年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经历十分奇特,悲惨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是历代后世文艺创作的热点素材之一。(一)出身名门,身遭大仇伍子胥的先祖伍举跟随楚庄王征伐有功,世代都为楚国的重臣。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傅,哥哥伍尚为楚大夫。据史载,伍子胥从小聪明颖悟、好学深思、性格刚强。年纪轻

  • 吴王阖闾帮伍子胥复仇,不过是顺手为之,他真正的目的是称霸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阖闾,伍子胥,吴王,吴国,夫差,专诸

    有书君说伍子胥,楚国贵族人士,因为家族遭难逃亡到了吴国。一心想要灭掉楚国来为父亲和哥哥报仇。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心中有理想,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有志男儿。后来在吴国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人,那就是吴王阖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之间的故事。颠沛流离逢贵人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名员,字子胥,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