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06年,伍子胥独自一人来到濑水河畔,将三斗三升黄金瓜子撒进了河里,并自言自语道:“若是将来有人捡到这些金子,希望能拿出一半买些纸钱,来祭奠我的恩人。”
说完,伍子胥呆呆地望着河水,思绪回到了十几年前。
伍子胥出身显贵,他的父亲伍奢,原本是楚国太子的太傅,也就是负责教导太子的老师。然而,有一个费无极的人,打破了伍子胥的官二代生活。
费无极善于察言观色,他看准楚平王好色,为了投其所好,经过暗中操作让楚平王霸占了太子的未婚妻。不仅如此,他因为害怕日后太子报复,便经常对楚平王说太子的坏话,离间父子关系。
一不做二不休,费无极还想铲除太子所有的势力,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人才,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
于是楚平王下了一道命令,让伍奢的两个儿子迅速来到郢都,否则就立马杀掉他们的父亲。
伍子胥的兄长伍尚为人老实,知道去了之后就会被杀,可为了不让父亲独自赴死,他还是选择束手就擒,而伍子胥不愿坐以待毙,选择逃往吴国。
就这样,伍子胥从一个楚国的贵族,变成了东躲西藏的过街老鼠。
为了逃避官兵追捕,伍子胥白天藏,晚上跑,没过多久就连盘缠也全部用尽,只能一边乞讨一边赶路。
有一天,伍子胥好不容易来到濑水河畔,却迷失了方向。正当他左右为难时,突然看到有个女子来到河边洗衣服。
伍子胥赶紧上前问路,女子告诉他,只要沿着河往东走,再翻过前面的小山,就到吴国地界了。
伍子胥十分感激,正要转身离开,浣纱女见他可怜,便把浣纱用的浆糊让他吃了。
伍子胥将米浆一饮而尽,顿时来了劲,谢过女子后转身上路。但是,他还没走几步,觉得心中不安,又转身回来:“姑娘,要是有追兵追来,请你千万不要泄露我的行踪!”
女子点头答应,伍子胥犹犹豫豫地离开了,他一步三回头,生怕女子反悔。女子看见这一幕,知道伍子胥还是对自己不放心,她一急之下,抱起一块石头纵身跳入河水中。
伍子胥看到女子自尽,既惊讶又安心,当即咬破手指,在河边的石头上写下血书:十年之后,千金报德!
16年之后,已经在吴国受到重用的伍子胥,要为父亲和兄长报仇,他率兵攻入楚国都城,将楚平王的尸身从陵墓里挖出来,拿鞭子抽了300下!
报了血海深仇后,伍子胥也没有忘记要报恩。他重返当年逃亡的濑水边,把三斗三升金瓜子,撒在江水之中,以此来祭奠浣纱女。
伍子胥撒金瓜子报恩的故事太过离奇,能找到的文字资料也仅出现在东汉时期的《吴越春秋》和《越绝书》里。由于不是正史的记载,后世对这个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然而,几千年过去了,金瓜子却重见天日。
1962年,江苏溧阳,村民董法清在淤泥里发现了一颗金瓜子,他看了下四周无人,匆忙装进口袋里回了家。
其实,董法清并不是溧阳县唯一捡到金子的人,《溧阳县志》中记载1925年,1929年和1961年都发现过黄金,经过文物专家鉴定,这些黄金都不是人们通常认为的黄金,而正是古代的金瓜子,据考证还是春秋时期的,现在属于国家三级文物。
如今,这些金瓜子被收藏于溧阳县博物馆内,比起普通物品,文物的价值在于承载着历史。金瓜子的意外出土,让我们不忘浣纱女的信守承诺,让我们铭记伍子胥的恩仇必报。
伍子胥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了他强大的精神力量。
原本是土生土长的楚国贵族,奈何遭遇变故,不得不背井离乡。
一路乞讨来到吴国后,举目无亲,一切都要从零开始,换作是普通人,也许早就崩溃了,更别谈立志报仇。
然而,前进的理由,一个就够了,何况伍子胥有两个:楚平王的仇,浣纱女的恩。
人到最后拼的都是精神力量,找到你最珍贵的东西,然后守护它,你也会得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