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伍子胥:只因一件事,要了自己的戚戚性命

伍子胥:只因一件事,要了自己的戚戚性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最爱故事 访问量:3695 更新时间:2024/1/25 7:30:34

春秋时期,两朝元老伍子胥,对于吴国来说,可谓是居功至伟。在他的辅佐下,公子光夺取了国之位,改名阖闾,打败了宿敌楚国,并攻破了楚国的都城郢都;伍子胥极力拥戴夫差为吴国太子,夫差即位后,伍子胥辅佐他打败了越国,报了阖闾被射杀的“一箭之仇”。但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大功臣最终却不得善终,吴王夫差赐给他一把宝剑,名字叫做“属镂”,并派出使者监督他自杀。那么,这样一位历史功臣,夫差为何要赐死于他呢?归结起来,主要原因是,吴王夫差偏听偏信而且怕伍子胥拥兵自重,所以才杀了伍子胥。

一、两朝元老伍子胥历史上对伍子胥的评价是奇才。伍子胥不但善于军事指挥,而且在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上,都为吴国解决了诸多问题,例如他率众开挖了历史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首建姑苏城,另外,他大兴水利建设,对吴国生产发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可谓老臣忧国、兴国之典范。伍子胥本为楚国人,但其父因楚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而遭受牵连,结果父兄被杀,伍子胥为了避难,只身逃亡吴国。伍子胥对楚平王也恨之入骨,也为伍子胥后来“掘墓鞭尸”埋下伏笔。由于伍子胥的功高盖世,深得吴王阖闾和后来即位的吴王夫差的喜爱,也为这位老臣的作为深感欣慰。

二、功高震主伍子胥伍子胥在吴国,深受吴王阖闾倚重,曾多次带兵西破强楚、北败徐、鲁、齐,成为诸侯一霸。自古以来,文臣武将在朝堂上的表现,君王都会时刻关注,怕文臣密谋合议,怕武将拥兵自重,作为一国之君,不得不在权力制衡上“费心思”。类似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周朝实行的分封制,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故意削弱和分散王公大臣的权力。所以对于功高盖主的王公大臣,这些皇帝们不得不考虑这些人带给皇室的安全隐患。如果他们振臂一呼、起兵造反,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所以君王有时候也不得不擦亮眼睛看清金銮殿下每位臣子的内心世界。

那么,伍子胥会是这样拥兵自重、起兵造反之人吗,在夫差看来,也不得不防,必要时不得不除也不一定。但翻开后来的历史我们知道,所谓“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伍子胥根本没有拥兵自重的意思,说到底还是吴王听信小人谗言而致。三、偏听偏信的吴王夫差在夫差即位以后,伍子胥一开始受到重用,夫差也像对待长辈一样对待伍子胥。两人在对待越国问题上产生了严重分歧。越国被打败以后,通过太宰伯噽向吴国讲和,伍子胥却劝夫差占有越国。最终,夫差听从了伯噽的话赦免了越国。过了五年,夫差听说齐国的景公死了,大臣们争权夺利,新立的国君软弱,就想出兵北上。伍子胥却认为,越国的存在就是吴国的心头之患,越国不除,吴国就不能放心北上。两人的政治分歧进一步扩大。夫差并没有听伍子胥的话,还是北上攻打齐国。结果吴国在艾陵打败了齐国,顺带着震慑了邹国和鲁国。这样,伍子胥在夫差心中的地位就显得不再重要了。

要说在攻打齐国的问题上,还不足以引起夫差的猜疑,但另外一件事,可以说是伍子胥在“自掘坟墓”,由于自己的做法欠妥当,最终给自己酿成惨剧。前文有述,伍子胥是从母国楚国逃难到吴国,在奸佞小人伯噽的谗言下,吴王偏听偏信,认为伍子胥就是一个不忠于君父的耻辱之人,这样的人始终是个祸患,不除掉就会对自己这个君主不利。这就是伯噽的奸计能够得逞的原因所在。而且伍子胥还把自己的儿子送到齐国鲍氏处,尽管他并不是想背叛吴国,可是他的这种行为却给人落下了口实,成为他人谗言攻击的靶子。伍子胥的这种做法尽管是对未来退路着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却算不上是明智之举,只能给后人留下借鉴的教训。

自古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伍子胥临死之前,他对门客说:“请将我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我要看着吴国灭亡。”果不其然,在伍子胥死后九年,吴国为越国偷袭所灭,自此就留下了为大家所熟知的: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历史故事。

读史以明志,鉴古方知今。华夏文明上下五千年,了解历史从一本好书开始。一套《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故事》(全8册)用2000多幅精美图片、500多个精彩故事,不知不觉唤起孩子对历史的兴趣。全书内容丰富,涵盖了先秦至清朝两千多年的历史。这套丛书不是野史,而是一套极其严谨的历史读物;它不是冗长连篇的之乎者也,而是极简易的图文并茂的精彩呈现。书中对发生在吴越两国之间的历史事件,包括伍子胥的人生遭遇,都有客观的记载评述。这套丛书是广大青少年优质的课外读物。目前这套《讲给孩子听的中国历史故事》官方价格只要128元(平均16元/本),感兴趣的读者不妨入手一套,点击下方链接,购买正版图书。

感谢阅读,点个关注再走呗~

标签: 伍子胥吴国夫差齐国阖闾

更多文章

  • 伍子胥简介及生平伍子胥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榜秀才标签:吴国,吴王,楚王,夫差,齐国,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伍子胥的父亲伍奢是楚国太子太傅,负责教导太子建,太子被费无忌所诬陷,伍奢也受到了牵连。费无忌对楚平王说:“伍奢有两个儿子,都有才干,不杀掉将成为楚国的祸患。可将他们的父亲作为人质将他们召来,不然就会成为楚国的祸害。”楚平王派使者对伍奢说“:你若将你的两个儿子招来可免你一死,不然性命难保。”伍奢说:“

  • 伍子胥为什么一夜之间白了头 他经历了什么事?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铺bot标签:吴国,楚国,国君,奸臣,伍子胥,春秋战国

    《白发魔女》中记载,练霓裳被卓一航背叛心理受到巨大创伤,然后一夜白头,成了江湖中令人闻风丧胆的大魔头。练霓裳是小说中虚构的人物,她一夜白头是为了剧情需要。一夜白头这种事可能吗?答案是:完全可能,伍子胥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伍子胥是楚国的官二代,他爸伍奢是楚国太师。伍子胥本来可以安安心心在楚国当一个混

  • 为何说伍子胥的人生结局足以让后人借鉴、揣摩和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农民小阿蟹标签:伍子胥,吴国,阖闾,夫差,齐国,勾践

    作者:赵心放伍子胥系中国古代春秋末年的一个传奇人物,他的经历十分奇特,悲惨的结局令人扼腕叹息,是历代后世文艺创作的热点素材之一。(一)出身名门,身遭大仇伍子胥的先祖伍举跟随楚庄王征伐有功,世代都为楚国的重臣。父亲伍奢为太子太傅,哥哥伍尚为楚大夫。据史载,伍子胥从小聪明颖悟、好学深思、性格刚强。年纪轻

  • 吴王阖闾帮伍子胥复仇,不过是顺手为之,他真正的目的是称霸诸侯

    历史解密编辑:小绿说故事标签:阖闾,伍子胥,吴王,吴国,夫差,专诸

    有书君说伍子胥,楚国贵族人士,因为家族遭难逃亡到了吴国。一心想要灭掉楚国来为父亲和哥哥报仇。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心中有理想,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有志男儿。后来在吴国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人,那就是吴王阖闾。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之间的故事。颠沛流离逢贵人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名员,字子胥,父亲

  • 伍子胥到底是湖北人或江苏人?为何在湖南永州惊现其始祖太君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伍子胥,吴国,始祖,夫差,阖闾

    大家都知道,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从有关资料查知,伍子胥生于贵族家庭,一生却命运坎坷。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

  • 伍子胥奔吴:渔丈人与浣纱女为啥拿自己的命不当命?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浣纱,楚王,吴国,吴越,渔丈人,伍子胥奔吴

    本文选自本人喜马拉雅音频VIP专栏《妙语连珠论英雄》之《复仇的男神:烈丈夫伍子胥》(二)上期音频课我们说到伍子胥全家被楚王所冤杀,只有他一人跑掉,从此展开了一场传奇而惊险的逃亡。同时我们也讲了楚国恶劣的政治生态,导致其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也导致了楚国八百年历史上最黑暗的170年,并且居然还使得吴越两个

  • 伍子胥用生命诠释了一个真理:即便你再有能力,也要在能掌控的范围内做事!

    历史解密编辑:知局标签:吴国,夫差,伯嚭,齐国,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文: 穿越君(读史专栏作者)伍子胥能够遥控吴国为自己报仇雪恨,但最终却没能帮助吴国脱离灭国之灾,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伍举,性格刚直,很受楚庄王欣赏,伍家因此在楚国很有名气。伍子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文能武,有勇有谋。然而,命运总是多舛,到了楚平王时,直言善

  • 渔夫救下落难的伍子胥,收到赠送的宝剑,却当即拔剑自刎,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非遗守艺人标签:伍子胥,孙武,黄歇,鞭尸,楚平王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伍子胥的故事和屈原的故事一样,成为江汉平原上千古流传的经典。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关于伍子胥的小故事。1,“倒插槐树”与“后悔池”伍子胥于公元前559年,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的伍场村。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在楚国任太子太傅,也就是楚平王大儿子的老师。但楚平王听信奸佞谗言,将伍奢

  • 北宋年间,温州一伙村民闲来无事给伍子胥配了个“老婆”——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伍子胥,杜甫,夫差

    北宋年间,温州有一伙乡亲们闲来无事,突发奇想的要给神仙们配个对,包办婚姻,于是就把杜甫嫁给了伍子胥。这事听着确实很离谱,杜甫是唐朝人,伍子胥是春秋末期的,他们根本不是同一时期的人,前后相差千年,而且二人都是男性,根本不可能凑成一对啊。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丞相,公元484年,伍

  • 这个端午节,我们不妨纪念一下伍子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总在押韵标签:伍子胥,吴国,夫差,阖闾,子胥

    吴国强大了,他首先想到的是报仇。报当年楚平王杀他全家的血海深仇。经过吴楚柏举之战,吴国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与楚一战他差点灭掉了自己的祖国,并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泄愤。要是真的能灭了楚国,也许端午节就没有屈原的故事了。而屈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作为一个忠实的爱楚人士,才华横溢总是容易引来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