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吴王阖闾帮伍子胥复仇,不过是顺手为之,他真正的目的是称霸诸侯

吴王阖闾帮伍子胥复仇,不过是顺手为之,他真正的目的是称霸诸侯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4748 更新时间:2024/1/25 9:55:21

有书君说

伍子胥,楚国贵族人士,因为家族遭难逃亡到了吴国。

一心想要灭掉楚国来为父亲和哥哥报仇。

但同时他也是一位心中有理想,想成就一番事业的有志男儿。

后来在吴国遇到了改变自己一生命运的人,那就是吴王阖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吴王阖闾与伍子胥之间的故事。

颠沛流离逢贵人

伍子胥本来是楚国人,名员,字子胥,父亲叫伍奢,哥哥叫伍尚。

从祖先伍举开始,他们家在楚国一直都算得上贵族名士,伍奢甚至还是楚平王儿子太子建的老师。

按理说,伍子胥这种官二代只要自己不折腾,随随便便就能在楚国逍遥一生。

可命运这东西实在难以预料,就算伍家上下都安分守己,还是逃不过小人谗言的羁绊。

伍奢是太傅,对太子建忠心耿耿,可少傅费无忌一直心怀鬼胎,不仅不忠于太子建,还在太子建和楚平王之间搬弄是非。

越到后面,楚平王就对费无忌越是深信不疑,干脆就把伍奢关起来,并且传唤他的两个儿子。

当使者向伍氏兄弟传达旨意时,伍尚和伍子胥就展开了争论。

伍子胥认为,他们兄弟俩一同前往无异于送死,不仅不能为父报仇,还白白让小人得逞,倒不如一起逃亡异国他乡,以图东山再起。

听了弟弟的话,伍尚语重心长地说:

“我知道这是一条不归路,去了无法保全父亲性命。

但如果不去,以后又无法洗刷耻辱,终究会被天下人耻笑。

弟弟,你大可以远走高飞,日后再为父报仇,我这边就先走一步了。”

当伍奢得知伍子胥逃走的消息后,长叹一声:

“楚国君臣迟早要陷入战火。”

因为他很清楚,伍子胥是一个刚烈豪迈,有仇必报的孩子,面对这般的国耻家仇,他一定会寻觅时机,绝地反扑。

哪怕他当下只是个少年,哪怕他还无所依附,但只要胸中有这颗种子,迟早会燃成燎原大火。

离开楚国后,伍子胥历经波折,九死一生。万幸的是,最后他在吴国认识了一个贵人。

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个贵人,就是公子光,也就是后来的吴王阖闾。

到了吴国,吴王僚刚刚继位执政,公子光做将军。

伍子胥通过公子光的关系求见吴王。

当时吴国和楚国的妇女们为争夺桑叶打得不可开交,继而升级成两国的边境冲突,于是,吴王僚就派公子光去进攻楚国。

取得一些胜利后公子光就率部折返了,并没有持续扩大战果。

这时伍子胥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便去劝吴王僚说:

“楚国可以攻破,希望再派公子光前去。”

公子光对吴王说:

“伍子胥的父兄被楚王杀害,劝大王讨伐楚国是为了报私仇罢了。

攻打楚国未必能攻破。”

如果是别人听了这番话,一定会觉得公子光暗中掣肘,阻碍自己的复仇大计,明显不是一路人。

但伍子胥不这样想,他觉察出公子光是一个雄心勃勃的人,绝对不甘于屈居吴王僚之下,要想打动他,得换些其他的手段。

于是,伍子胥做了两手准备:

一是假意离开朝廷,归隐田园,避免众人猜疑;

二是向公子光推荐了专诸,直接促成了“专诸刺王僚”的惊天政变。

为什么公子光会想除掉吴王僚呢?

原来在吴王寿梦死后,四个儿子中前三子诸樊、馀祭、馀昧相继即位过,四子季札德能最高却无心王位,多次拒绝。

后来馀昧病故,馀昧的儿子僚即位,是为吴王僚。

阖闾心有不甘,父亲也继位过,现在叔父死了,也应该轮到自己继位,凭什么他儿子继位。

于是后来便暗中招纳贤能之士,准备袭击吴王僚,夺回王位。

公元前515年的四月,草长莺飞,万物复苏。

在这个美好的时节,公子光为吴王僚精心准备了一场有来无回的宴席。

众人醉意正浓之时,只见专诸剖开鱼腹,从中拿出一柄精致的匕首,直挺挺地将其刺向吴王僚。

霎时间,吴王僚当场毙命,随即专诸也被周围的卫兵杀死。

就在众人六神无主的间隙,公子光率领伏兵杀出,将吴王僚的卫兵一网打尽。

遍地狼藉,鲜血流淌,公子光走过一具具满目惶恐的尸骸,成功问鼎吴国权力的宝座,成为著名的吴王阖闾。

表面上,专诸是大义凛然的头号功臣,但历史的舞台从来都不光有演员,更有幕后运筹帷幄的终极玩家,而主导公子光政变的终极玩家,便是伍子胥。

当时公子光不同意伍子胥的出征建议,但伍子胥却听出了弦外之音;日后伍子胥假意归隐田园,公子光却知道他一直在默默为自己奉献。

在足够的默契之下,大家彼此心照不宣,完全不需要过度的语言和修饰。

所以,当公子光问鼎王座时,第一时间就把伍子胥请到台前,让他担任要职,共谋天下霸业。

一个九死一生的逃难者,遇上了踌躇满志的王族贵胄,在反复的交流碰撞中,他们都深切感受到彼此的能量与决心。

尽管他们还未成为严格意义上的同朝君臣,却已经有了超越金钱与权力的信赖。

接下来,世间的运势也渐渐往吴国倾斜,大好河山的轮廓若隐若现。

励精图治露峥嵘

伍子胥上位后,反复向吴王阖闾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流芳千古的兵圣孙武。

俗话说一张一弛,文武之道。

对一个急需用人的新政权而言,如果能在文武两方面得到当世贤才的辅佐,那绝对是国家之幸,社稷之福。

文治方面,阖闾有感于楚国民生凋敝的现状,便问计于伍子胥,经过几年的发展,吴国上下一扫往日阴霾,呈现出国泰民安的气象。

武功方面,阖闾知道孙武创作了《孙子兵法》这种旷世奇书,便请他操练军队,以图把兵法中的理论付诸实际。

经过孙武的调教,吴国军队也变得极具执行力和战斗力。

望着当下欣欣向荣的景象,阖闾明白了一件事情:

尽管伍子胥是一个客居他乡的外人,尽管他一直怀揣着熊熊燃烧的复仇火焰,但如果没有这个人,自己绝对不会结识专诸和孙武,也无法实现登临宝座的愿望。

于是,他给予了伍子胥无人可及的地位,让他能够心无挂碍地大展拳脚。

在伍子胥的主导下,吴国渐渐显露出一方霸主的峥嵘。

公元前506年,吴国已经在吴楚之战中占据了绝对优势。

后来吴国和唐国和蔡国一道出兵攻楚,大军五战五捷,没多久就乘势进入了敌人的都城郢都。

对阖闾来说,这是春秋时期第一次攻入敌国首都的战争,吴国开辟了历史先河。

对伍子胥而言,这是他多年以来昼思夜想的时刻,无数个日夜,他辗转奔走,忍辱负重,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昂首挺胸,直面昔日的仇人。

可搜遍全城,他也没找到楚昭王的踪影。

当他知道楚昭王已经逃跑后,他来到了楚平王的坟墓前。

鱼水君臣扬千古

炎炎烈日下,伍子胥用鞭子抽打着楚平王的尸体,足足打了三百多下。

昔日的好友申包胥听说此事后,倍感震惊,还派人当面谴责伍子胥。

可伍子胥却丝毫不为之所动,他不想伪装成一个昔日的楚国忠臣,那样便无法面对父亲和兄长的在天之灵。

在他的信念体系里,大丈夫生于天地之间,就是要爱我所爱,恨我所恨,与其为赢得好评而遮遮掩掩,不如快意恩仇,想做就做。

同伍子胥一样,阖闾也是个敢爱敢恨,敢做敢当的大丈夫。

专诸帮他夺取了王位,他便把专诸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伍子胥为他鞠躬尽瘁,他也对伍子胥百般信任。

当无数人抨击伍子胥鞭尸楚平王的行为时,他也丝毫不为所动。

后来征讨越国,阖闾被越王勾践的部队击伤了脚趾,伤重而亡。

临死之前,阖闾也没有像其他父王那样再三叮嘱,只对儿子夫差说了一句话:

“你能忘掉勾践杀了你父亲吗?”

由此可见,阖闾跟伍子胥是一个频率的人,快意恩仇,敢爱敢恨,所以他们才能够强烈认同彼此的价值观,在灵魂深处形成一种超越世俗的默契。

这种默契,既无法用权势胁迫得来,也无法通过财富收买得来。

为什么戎马半生的刘备,会专程去拜访晚辈后生诸葛亮?为什么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坚持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大概跟阖闾与伍子胥一样,在红尘中找到了同频共振的那个人。

(伍子胥真人画像)

大家名义上是君臣,有着领导者与下属的天然差异,可在内心深处,他们就是不同躯壳中的同一个灵魂。

阖闾弥留之际,把江山托付给伍子胥,封他为相国公,希望他能辅佐夫差。

阖闾去世后,伍子胥不忘嘱托,全心全意为吴国工作。

无奈,夫差没有父亲阖闾那般与伍子胥心灵契合,伍子胥劝他提防勾践,他却从来不放在心上,再加上谗言和挑拨,导致两人的矛盾愈演愈烈。

最终,夫差决定赐死伍子胥。

在伍子胥死后的第十一年,卧薪尝胆的勾践灭掉吴国,夫差被迫自杀。

吴国失去了霸主地位,但阖闾与伍子胥的君臣佳话却流传至今。

如果我们能够遇上那种跟自己同频共振,彼此给予高度认同的人,那么这将是一生的幸福。

所谓开挂的人生,不是拥有他人朝思夜想的名利,而是拥有他们一辈子也遇不上的知己。

标签: 阖闾伍子胥吴王吴国夫差专诸

更多文章

  • 伍子胥到底是湖北人或江苏人?为何在湖南永州惊现其始祖太君墓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伍子胥,吴国,始祖,夫差,阖闾

    大家都知道,伍子胥(公元前559年—公元前484年),名员,字子胥,本楚国椒邑(一说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一说安徽省全椒县)人,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以封于申,也称申胥。从有关资料查知,伍子胥生于贵族家庭,一生却命运坎坷。其父伍奢为楚平王子建太傅,因受费无极谗害,和其长子伍尚一同被楚平王杀害。伍

  • 伍子胥奔吴:渔丈人与浣纱女为啥拿自己的命不当命?

    历史解密编辑:烨青衣标签:浣纱,楚王,吴国,吴越,渔丈人,伍子胥奔吴

    本文选自本人喜马拉雅音频VIP专栏《妙语连珠论英雄》之《复仇的男神:烈丈夫伍子胥》(二)上期音频课我们说到伍子胥全家被楚王所冤杀,只有他一人跑掉,从此展开了一场传奇而惊险的逃亡。同时我们也讲了楚国恶劣的政治生态,导致其人才大量流失,同时也导致了楚国八百年历史上最黑暗的170年,并且居然还使得吴越两个

  • 伍子胥用生命诠释了一个真理:即便你再有能力,也要在能掌控的范围内做事!

    历史解密编辑:知局标签:吴国,夫差,伯嚭,齐国,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文: 穿越君(读史专栏作者)伍子胥能够遥控吴国为自己报仇雪恨,但最终却没能帮助吴国脱离灭国之灾,还搭上了自己的性命。伍子胥,春秋时期楚国人,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伍举,性格刚直,很受楚庄王欣赏,伍家因此在楚国很有名气。伍子胥从小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能文能武,有勇有谋。然而,命运总是多舛,到了楚平王时,直言善

  • 渔夫救下落难的伍子胥,收到赠送的宝剑,却当即拔剑自刎,为何?

    历史解密编辑:非遗守艺人标签:伍子胥,孙武,黄歇,鞭尸,楚平王

    荆楚大地,人杰地灵,伍子胥的故事和屈原的故事一样,成为江汉平原上千古流传的经典。今天,我给大家讲几个关于伍子胥的小故事。1,“倒插槐树”与“后悔池”伍子胥于公元前559年,出生于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的伍场村。伍子胥的父亲叫伍奢,在楚国任太子太傅,也就是楚平王大儿子的老师。但楚平王听信奸佞谗言,将伍奢

  • 北宋年间,温州一伙村民闲来无事给伍子胥配了个“老婆”——杜甫

    历史解密编辑:明史官标签:伍子胥,杜甫,夫差

    北宋年间,温州有一伙乡亲们闲来无事,突发奇想的要给神仙们配个对,包办婚姻,于是就把杜甫嫁给了伍子胥。这事听着确实很离谱,杜甫是唐朝人,伍子胥是春秋末期的,他们根本不是同一时期的人,前后相差千年,而且二人都是男性,根本不可能凑成一对啊。那么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伍子胥是春秋时期吴国的丞相,公元484年,伍

  • 这个端午节,我们不妨纪念一下伍子胥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总在押韵标签:伍子胥,吴国,夫差,阖闾,子胥

    吴国强大了,他首先想到的是报仇。报当年楚平王杀他全家的血海深仇。经过吴楚柏举之战,吴国大败楚军,攻入楚国都城郢。与楚一战他差点灭掉了自己的祖国,并把楚平王的尸体挖出来鞭尸泄愤。要是真的能灭了楚国,也许端午节就没有屈原的故事了。而屈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作为一个忠实的爱楚人士,才华横溢总是容易引来小人

  • 渔夫救下伍子胥一命,赠渔夫一把宝剑,渔夫收下后当即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伍子胥,渔夫,司马迁,夫差,项羽,勾践

    北方人过年都要吃饺子,而苏州地区过年一定要吃糯米年糕。这种风俗的由来,据说和春秋末期吴国军事家伍子胥有关。民间传说,伍子胥在死之前预言:自己死后,吴国将受到越国的攻击,百姓必将生灵涂炭。所以他叫来自己的心腹,对他说:“越国攻打我们的时候,你在城下挖地三尺。”伍子胥死后不久的一个年末,越国真的打到了苏

  • 春秋传奇:楚昭王国破逃随国,伍子胥不负渔丈人

    历史解密编辑:慢聊的历史标签:楚昭王,伍子胥,楚昭,随国,囊瓦,郑国

    春秋传奇:楚昭王国破逃随国,伍子胥不负渔丈人楚昭王逃出郢都乘舟西涉沮水,又转而南渡大江,人于云中。有草寇数百人,夜劫昭王之舟,以戈击昭王。时王孙繇于在旁,以背蔽昭王,大喝道:“此楚王也,汝欲何为?”言未毕,戈中其肩,流血及脚踵,昏倒于地。草寇道:“吾辈但知有财帛,不知有楚王!且令尹大臣,尚且贪贿,况

  • 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春秋时的“复仇者”伍子胥,为报私仇而戮一国

    历史解密编辑:君臣史记标签:吴国,吴王,夫差,阖闾,楚王,楚平,伍子胥,春秋战国,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伍子胥原本是楚国人,后来转投至吴国,是春秋末期时一位出色的军事家。因为楚国太子建遭到佞臣陷害,伍子胥的父亲因为是太子之师而受到牵连,父亲伍奢和兄长伍尚均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逃走后便立志为父兄报仇,开始了他的复仇之路。身负大仇当时楚国太子建对太师伍奢极为尊重,却厌弃少师费无忌,导致费无忌因此心中生恨,

  • 为谢救命之恩,伍子胥赠渔夫一把宝剑,为何对方收下剑当场自刎?

    历史解密编辑:最爱故事标签:伍子胥,渔夫,吴国

    “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古有“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士可杀而不可辱。文天祥在狱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是古代文人追求气节不惜牺牲生命的代表。除了士大夫,许多普普通通的老百姓也有为了追求气节而不在惜自己的生命。明末清初江南的柳如是在清兵突破南京城后跳江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