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它讲述的就是,越王勾践在困境之中卧薪尝胆,最终杀死了仇敌吴王夫差的故事。这是所有创业人士最喜欢的励志故事,因为它用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努力的奋斗,依旧可以打败不可一世的敌人。很多观众虽说对当年的历史了解很多,但也产生了一个疑惑,既然吴王夫差打败了越王勾践,为何不趁机灭了越国杀死越王勾践,反而要留一个隐患呢?
正文要知道我国自古以来都流行一句话,叫做斩草不除根,未来必定为祸患,以吴王夫差上位之前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出来,他杀伐果断而且特别喜欢杀人为乐,这样的人不可能有所谓的妇人之仁,这样的人也不会有所谓的仁义之心。既然他连自己的父亲都可以下手,那么为何无法对自己的仇敌来个痛快呢?过去历史书上面回答的是吴王夫差过于自信,过于优柔寡断,结果在西施美女的引诱之下,最终放过了越王勾践。不过历史书上面的说法过于片面,其实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吴王夫差是一个非常冷静的人,他的政治才能丝毫不逊色于越王勾践,怎么可能被一个美女给诱惑,因此他没有斩草除根其实另有原因。
为了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笔者查阅了不少历史学家针对越王勾践事件的点评,看来看去终于发现,原来当年的越王勾践事件,其实里面蕴含着其他的历史背景。根据历史记载,吴国与越国虽然是春秋中后期的主角,但是他们两国的国力其实并不强大。以吴国为例,虽然它已经成为了中原地区的霸主,但它实际上的总人口没有晋国的一半,它真正能够变得这么厉害,就是因为自己擅长打山地战,是当时最厉害的“山地战之王”。但如果从军队数量来对比的话,晋国的军队数量远在它之上,只不过单兵作战能力不如它。
卧薪尝胆
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吴国虽然已经打败了越国,但吴王夫差真正的目标还是要进入中原地区,确立自己的霸主地位,而且这时候它的正前方有一个非常强大的晋国,面对这样一个人口经济远在自己之上的敌人,它必须要尽可能的节省力量来与它周旋。虽说当初伍子胥强烈建议要灭掉越国,但是吴王夫差有着自己的见解,他清晰的意识到自己真正的目标不是为了报仇,而是为了获得中原霸主地位,所以他没有杀死越王就是为了保存力量,只要把对方打服就可以了。
从这里看我们会发现,吴王夫差其实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他不着眼于所谓的小的仇恨,而是把目光放在更长远的中原争霸之上,但可惜的是他这一切的想法,并没能真正换来正确的结果,他还是低估了越王勾践的实力和影响力,他也低估了这个越国的复仇野心。理论上来说,当年吴王夫差所作所为全都是正确的,但其实真实的历史记载中差还是忽略了一个事情,那就是他有着争霸天下的野心,但却没有与他的野心相匹敌的行为习惯。
因为在历史记载中我们能看出来,越王勾践是一个非常可怕的人物,而且他的野心不在吴王夫差之下,既然他想要着眼于天下不与越国做纠缠,那就应该把越国的国君给抓起来,要么用怀柔的政策感化他,要么把他当作人质控制越国。这样无论是对外扩张还是安定后方,都能起到最为积极的作用,但是吴王夫差实在是太自信了,他看到越王勾践给他苟且,以为这个人已经彻底臣服于自己,越国已经成为了他统一天下的工具,而不是敌人。在这样的自大之中他迷失了自我,忽略了对越王勾践的控制,结果别人跑回国内10年生聚10年教训,在范蠡和文种的帮助之下,一举剿灭了他的主力部队,最后逼得他在会稽自杀。
吴王夫差剑
我们讲了这么多,再回头来看这个问题,其实当年吴王夫差和越王勾践的纠葛远没有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电视剧和文学作品里面告诉我们,吴王夫差是个自大的人,越王勾践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但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政治环境远比我们想的复杂得多,吴王夫差是一个很有政治抱负的人,但可惜的是吴王夫差还是过于骄傲,他狂妄的野心没有与之匹敌的行为习惯和计谋,最终使得自己所有伟大的构想变成了他走向灭亡的漏洞。若是当初他能够坚持自己的政治抱负,把越王勾践抓在自己的手中,以怀柔政策感化他,并且把他牢牢控制在自己的地盘里面,那么越国根本就不可能掀起什么滔天巨浪,而且还会成为他进攻中原的最强大的助力,但可惜的是,吴王夫差过于自信,他没能想到一把刀不仅可以成为他杀敌的利器,也可以成为他自杀的工具。
结语所以说当初,吴王夫差虽然打败了越王勾践,但他其实根本没有必要杀死越王勾践,因为从政治立场和当时的政治背景来看,吴王夫差软禁甚至怀柔越王勾践是最明智的做法,因此他不杀越王勾践是正确的,绝对不是像我们所调侃的那样昏庸无能,认为他被西施给诱惑了。但是我们又要认识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当他做出这个正确的政治决策的时候,还应该要有相配套的政治手段来配合。结果抓住了越王勾践,又不强行把他给束缚住,也不对他进行政治怀柔,反倒是把他当作一头猛虎给放了回去,这也成为了吴王夫差的悲剧。
参考资料:
《吴越春秋》
《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