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

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什么不直接灭掉越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顾道惊城 访问量:2215 更新时间:2024/1/20 23:44:09

说起吴越两国的传奇故事,除了老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阵斩之外,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夫差击败勾践,双方进行和谈的故事了。

按照《左传》的描述,这事儿没什么可说的,双方只是打了一场小仗,吴国虽然赢了,但双方都没当回事。

《左传》的这种说法显然无法服众,因为在这场战斗过后,勾践就去了吴国。

能让一国之君如此举动,又怎么会是小仗呢?

按照清华简《越公其事》的说法是,这一仗规模不小,吴国击败了越国,但自身损失惨重,所以无奈之下,只得同意了勾践的求和。

而且特意说明:伍子胥同意接受投降,并没有劝夫差继续攻打越国。

这个说法也有问题,伍子胥后来被夫差逼死,主流观点都认为,是因为伍子胥与另一位大臣伯嚭的矛盾越来越大,而双方的第一个矛盾爆发点,就在于是否接受勾践的投降。

如果伍子胥同意勾践投降,他和伯嚭哪还有分歧呢?

《史记》对此的说法是,战争规模较大,越国惨败,勾践请降,愿意带着老婆一起前往吴国当奴隶。

这个说法和后世的主流观点很接近。

《吴越春秋》的记载则更为详尽,不但重复了《史记》的内容,还加了很多细节。

比如说,勾践在吴国养马,夫差要上马,勾践还要跪在地上当马凳;

再比如说,勾践不但对马很好,对夫差也很好,夫差病了,勾践亲自品尝夫差的大便,得出他病快要好的结论。

一来二去,夫差被感动了,于是三年之后,就将勾践放回了越国。

不知大家有没有发现一个问题:最为后世所熟悉的版本,往往是最离奇、话题性最多的那个版本,也就是《吴越春秋》的版本。

在夫差与勾践第一次大战的过程中,最基本的事实就是吴国获胜、勾践请降,并在不久之后前往吴国,三年之后又回到了越国。

除此之外,一切细节都是可以质疑的。

从这个角度来看,《左传》和《越公其事》的说法虽然都有一定问题,但不代表《史记》和《吴越春秋》的记录就一定没问题啊。

如果我们单分析《左传》,会发现它的问题有可能只是残缺不全,而非事实错误。

吴国获胜和勾践请降之间,是不是一定要有联系呢?其实未必。

有一种可能是:吴国这次获得了一次小胜,然后又获得了一次小胜,然后再获得一次小胜……

接二连三的败仗让勾践心浮气躁,从而玩了一套骚操作,把自己成功送到了吴国当俘虏,仅此而已。

换言之,一道正确的数学题应该是1+2+3+4=10,而《左传》的记载是1+……=10。

1后面和10之前的数字具体应该如何排列,《左传》没写,我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猜测。

如果我们单分析《越公其事》,会发现它的记载其实最为写实。

我在前文中就说过,勾践并不仅仅是越国的国王,而是整个越人的首领,光杀他一个根本没用,既不治标也不治本。

而根据伍子胥过去的行为举动来看,他也不是无脑莽夫,这种利害关系能看明白。

所以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伍子胥从来没建议过夫差杀死勾践,这属于事实错误;另一种是伍子胥的确建议过夫差杀死勾践,因为他有更好的办法解决越人问题。

如果是第一种可能,那么工程量就太大了,关于吴越两国的纷争,以及吴国朝堂的内斗,所有历史全都要重新梳理一遍,这是目前的史料无法解决的问题。

如果是第二种可能,那么也没有史料证据,还是只能瞎猜。

所以,对于《越公其事》关于吴越和谈的内容,我只采信了“吴越实力相当、杀勾践不解决问题”这一点,关于伍子胥的选择,只能“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史记》和《吴越春秋》的记载可以放到一起来说。

这两本书的内容为什么会广为流传呢?《史记》是因为司马迁这个IP够大够响,历朝历代都有人给他背书;《吴越春秋》则是占了书名的便宜,给人的感觉是记载吴越两国的历史更靠谱,而且其中的细节确实很多。

但道理就是这样的:如果你说话整天云遮雾罩的,听众或许会觉得你这个人不实在;但如果你说的话永远都十分详细,那么想要挑你话里的错处,那可太便当了,因为“言多必失”啊。

比如说老吴王阖闾吧,他打楚国的时候五战五捷,十多天的时间就一路杀入了楚国都城,把楚昭王打得亡命天涯,要不是秦国相助,楚国虽然不至于被灭,但往后的日子还要难过。

可就是一个如此凶悍的强人,却被越国的死囚给吓住了,然后当场阵亡。

如果真要抠细节,那三天三夜也说不清楚的。

再比如新吴王夫差,斩钉截铁地立誓要为父报仇,两年之后第一次出手,直接把勾践打得穷途末路,似乎只要夫差轻轻一伸手,就能把勾践推下万丈深渊。

然而,夫差就好像一夜之间变蠢了,说啥都不推那一下,结果勾践慢慢缓过神来,反手把夫差给推了。

我也不敢说,历史上就一定不会出现这种人,但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同样很多啊。

如果吴越两国的历史,全是因为夫差和勾践两人的一念之差而命运颠倒,那也未免把历史说得太简单了,也未免把生产力的发展说得太不值钱了,小学生打架斗殴都比这要烧脑。

玩过战略游戏的朋友应该都明白,获得了一场战争的胜利之后,往往有三种选择:杀、放、降。

杀不用多说,一刀下去一了百了。

可问题是,杀人容易善后难,也许越人的抵抗意志不算很强烈,可你吴国一上手就把人家首领给弄死了,人家能不恨你吗?

就连专业搞侵略的小鬼子都知道,得弄个“共荣圈”的头衔出来糊弄人,难道吴国连这么简单的道理都不懂?

放也好理解,人回去可以,交出买命钱。

你别看当时的吴国可以突袭楚国都城,就觉得他们如何了不得,其实当时的吴国很穷的,要不也不会一进楚都就军纪涣散。

主要是大家没见过如此繁华的大都市,所以难免会得意忘形,就连兵圣孙武都管不住。

而当时的越国比吴国还穷,找他们要赎金,你是想要木头还是石头?

在那个时候,最值钱的就是人,男的是壮劳力,女的是生育机器,可以源源不断地变现。

也正因如此,所以人口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吴国开始掠夺越国人口,那也基本是结死仇的节奏,越国必然不会善罢甘休,那还不如直接一刀,把勾践宰了呢。

所以综合来看,纳降是最好的选择了。

就如同诸葛亮对待孟获一样,只要南蛮愿意投降,一切问题都好谈,可孟获偏偏不降,所以诸葛亮抓了放、放了抓,把个孟获搞得生不如死,最后只能憋屈地降了。

勾践主动请降,夫差接受,然后把他带回吴国改造了三年。

单看这一点,夫差就做得非常到位,我不认为还有比这更好的选择。

或许也有人会问:“能不能暂时扣住勾践,然后继续攻打越国,想办法一鼓作气灭掉他们呢?”

这个可能性极小,几乎不存在。

当时的越国虽然谈不上什么大国,但背靠越人,体量显然比中原那些小国要大得多,可以算一个准强国。

吴国呢?虽然有着晋国的帮助,但自身体量并没有多么大的提升,毕竟他与晋国未接壤。

再加上吴国深深地得罪了楚国,显然不可能把重心放到南边,因为即使是恢复期的楚国,照样有重创吴国的战争潜力。

这一点,夫差和勾践都很清楚。

后来,越国也曾杀入过吴国都城,但夫差一求和,勾践立刻同意。

这根本不是什么“领袖一念之仁”,而是客观环境限制,吴越两国都没法通过一场战争定胜负,只能打漫长的拉锯战。

而在夫差击败勾践的时候,吴国显然也不具备和越国打拉锯战的实力,这也是夫差心心念念要当霸主扩张实力的主要原因。

标签: 勾践夫差吴国伍子胥阖闾

更多文章

  • 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何没有斩草除根?以至最终招来身死国灭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故事上集标签:夫差,吴国,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夫差击败勾践后,为何没有斩草除根?以至最终招来身死国灭引子相信大家都听说过卧薪尝胆的故事,它讲述的就是,越王勾践在困境之中卧薪尝胆,最终杀死了仇敌吴王夫差的故事。这是所有创业人士最喜欢的励志故事,因为它用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只要我们努力的奋斗,依旧可以打败不可一世的敌人。很多观

  • 勾践复国当霸主后,为何与他患难与共的发妻却在那时自杀了?

    历史解密编辑:箫十三郞标签:勾践,夫差,范蠡,伍子胥,伯嚭,吴国

    三观要正,开车要稳。——李三观《野史纲目》第1207期——野史纲目——越王勾践和妻子雅鱼在吴国作人质。雅鱼接到了命令,要去侍奉晋国使者一夜。雅鱼想寻死,可是勾践却说:“不能功亏一篑,你就委屈一下吧。”作为一国之后,遭受如此奇耻大辱,让人悲愤。雅鱼完成命令后,平静地对勾践说:“我让大王蒙羞,让越国受辱

  • 什么是忍辱负重?勾践的卧薪尝胆弱爆了,慕容复的前辈才是高手

    历史解密编辑:史阅苍穹标签:勾践,吴国,吴王,先秦,周朝,慕容冲,慕容复,慕容垂,小说家,宣昭皇帝,卧薪尝胆

    有一句著名的成语叫做“卧薪尝胆”,出自《旧五代史·汉书·隐帝纪》中的一段记载:“春令赦文:力役未息,兵革方殷,朕所以嚐胆卧薪,废食辍寝,虽居亿兆之上,不以九五为尊,渐冀承平,永安遐迩,内则禀太后之慈训,外则仗多士之忠勋”。但实际上这句成语却是以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复国的故事闻名,《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 勾践灭吴三年后,为何不断折辱文种?只因他与勾践的杀父之仇

    历史解密编辑:时事热点观天下标签:勾践,夫差,范蠡,吴国

    公元前472年,文种在越王勾践的逼迫下自杀。临死前,勾践对文种说,相国曾教寡人灭吴九术,寡人只用了三天就将吴国灭了,剩下的几条,烦请相国到黄泉用在吴国先王身上吧!文种身死之时,范蠡早已离开了越国,临走前,他给文种留了一封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为人长颈鸟喙,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享乐。

  • 易中天:越王勾践不是个好东西,卧薪尝胆的故事别再讲了!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小武哥标签:勾践,易中天,卧薪尝胆,范蠡,吴王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清代作家蒲松龄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弃科举,转著书文;学习勾践的刻苦精神,于是书此一联用以自勉。而易中天却提出,越王勾践“最不是个东西”,此言一出,引起人们极大的震撼。同时,几千年来作为正面角色和隐忍模范的勾践,头上的主角光环也布上了一层怀疑的阴霾…

  • 易中天直言:越王勾践最不是东西,卧薪尝胆的事迹,建议不要再讲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勾践,易中天,卧薪尝胆,吴国,范蠡,夫差

    一说起越王勾践,很多人都会第一时间想起他“卧薪尝胆”的故事,勾践在越国战败后隐忍多年,向世人展示了他如何逆境重生,重建辉煌。直到现在,这个成语还在用来形容一个人刻苦自励,奋发图强。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写过一副自勉联,这幅对联中,他引用了两个典故,将勾践“卧薪尝胆”与项羽“破釜沉舟”相对比。从中,我们可见

  • 勾践卧薪尝胆打败吴国后,并没有杀死夫差,夫差是怎么死的?

    历史解密编辑:品历史的行者标签:夫差,吴国,伯嚭,阖闾,杨吴,先秦,周朝,伍子胥,越王勾践

    越王勾践经过二十年的卧薪尝胆后,在公元前473年,灭掉吴国,但是越王勾践当时并未打算杀死吴王夫差,并打算让他带百户人家安度晚年,那夫差究竟是怎么死的?一、吴王 阖闾之亡夫差的父亲阖闾(he lu),吴国的第二十四位国君。公元前496年,阖闾攻越,但是越军采用偷袭战术,阖闾中箭,伤到脚的大拇指,竟然伤

  • 透过春秋时期的夫差、勾践之争,悟解人性中的“忍”与“不忍”

    历史解密编辑:飞花文史标签:夫差,吴国,伯嚭,伍子胥,越王勾践,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作为少康帝的后代,守会稽以祀夏禹的允常,因与吴王阖闾常年相互攻伐,而结下仇怨。天不假年,允常去世了,其子勾践承继其位,是为越王。当吴王阖闾得知允常去世后,就乘机兴兵攻打越国。两军阵前,越国敢死队声嘶力竭地呼喊着刎颈而死的壮烈场面,吸引、震撼了吴国将士。就在吴军还沉浸在惊恐、不可思议之中时,越军开始行

  • 易中天:勾践最不是个东西!其实,他是不知范蠡和文种的真实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讲史事标签:范蠡,勾践,易中天,吴国,楚国

    图片来自网络对于越王勾践其人,易中天是很不感冒的,他在其演讲中罗列了勾践的三大罪状:其一、杀死功臣文种,变相放逐范蠡。其二、以死士自刎来迷惑吴军,造成吴军大败。其三、送给吴国已经煮过的粮种,造成吴国饥荒。如果总结一下这三大罪状,勾践凉薄、草菅人命、绝人之户的嘴脸就暴露无遗了。在这个意义上说,越王勾践

  • 绍兴又一县“瞬息万变”,或将“撤县划区”,是“勾践复国”旧址

    历史解密编辑:心城以北plus标签:绍兴,勾践复,诸暨,撤县,杭州,义乌

    一生很短,你要大胆。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我们选择外出旅行的方式也越来越多,我们对于旅行的态度也从“打卡拍照”慢慢的变成“慢下来”欣赏风景。其实无论是在哪里在做什么,只有静下来慢慢去感受,我们才能体会到其中的乐趣。绍兴又一县“瞬息万变”,或将“撤县划区”,是“勾践复国”旧址。谈到绍兴的街道时,最先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