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二十三年前大臣侮辱宋国,楚庄王令他前往送死,换来讨伐宋国借口

二十三年前大臣侮辱宋国,楚庄王令他前往送死,换来讨伐宋国借口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小绿说故事 访问量:4368 更新时间:2023/12/8 7:09:58

公元前617年冬,楚穆在厥貉(河南项城)与陈、郑、蔡三国会盟,准备前往讨伐宋国。

这时,宋国司寇华御事向宋昭公建议:“楚国这次是想征服我国,我们不如先示弱,何必要等到别人来逼迫我们呢?我辈实在无能,民众又有何罪?”

宋昭公听了,接受了华御事的建议,主动前去厥貉迎接楚穆王,慰劳参与会盟的各国军队,以示臣服。随后,宋昭公又将楚穆王等人迎入宋国园囿孟诸,与众人一起打猎,以联络感情。田猎之时,宋昭公率领右盂,郑穆公率领左盂;楚国期思(河南固始县西北)县尹复遂为右司马,公子朱及大夫申舟为左司马。

田猎开始之前,楚穆王下令众人需早起驾车,拉着取火工具就直接出发。不曾想,宋昭公却没当回事,违抗了楚穆王之命。

在宋国,没人能大过宋昭公;田猎时违令这种小事,大臣们睁只眼、闭只眼也就过去了。

可是,在楚国就完全不一样。楚国能发展得这么快,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已成习惯。田猎虽然是游戏,却也是周时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春蒐、夏苗、秋狝、冬狩,都是周人“三时务农,一时讲武”的军事训练重要手段。田猎之时都不能严格军纪,那上战场之后军纪又如何能保证?军队军纪涣散,又怎么能战胜敌人?

因此,在看到宋昭公违令之后,左司马申舟就将宋昭公车夫抓了起来,鞭打过后又在军中示众。

这时,有人过来劝申舟:“国君是不可侮辱的。”申舟义正严辞地答道:“我只是在按职责行事,哪有什么国君?《诗经》上说:‘不惧强大,不欺弱小’、‘不要放纵欺诈,谨慎防止作乱’,这也是不回避强大者。怎么敢吝惜一死而放弃职责了呢?”

申舟此举,如果是在楚国,肯定无人敢非议;可这次田猎,却是在宋国。宋昭公请楚穆王来田猎,并不是真心欢迎,是惧于楚人实力不得已而为之。原本就深感屈辱的宋国人,见楚国大夫居然敢越级对宋国国君执法,纷纷大怒。然而,强大楚兵就驻扎在宋国边境之上,让宋国君臣不得不强压怒火,咽下了这口恶气。

俗话说,“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能报,二十三年总能报。

公元前595年,楚庄王故意派申舟出使齐国。从楚国到齐国,中途需要经过宋国。可是,临行前楚庄王却对申舟提了一项特殊要求:“在经过宋国时,不得向宋国借道!”

楚庄王提出这一要求,显然是别有用心。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率兵前往攻打郑国。在郑国投降之际,晋国却派出大军前来救援;最终,晋、楚双方在邲展开大战,结果内部四分五裂的晋国大败。从此,楚庄王成为江湖新一代霸主。

邲之战后不久,楚庄王就趁热打铁,前往伐萧国(安徽萧县)。萧国就是宋国近邻,深感威胁的宋人便主动派兵前往救援。虽然楚庄王最终还是将萧国吞并,但是宋国如此明目张胆地与楚国作对,依然让楚庄王极为不爽。

不仅仅是萧国。

邲之战后,晋国对楚国咄咄逼人的发展态势也极为担心。这年冬,晋国特意派出中军佐士縠在卫国清丘(河南濮阳东南)组织卫国、宋国、曹国进行会盟,以安抚人心。清丘盟会之上,晋人提出要讨伐投靠楚国的国家。所以,盟会一结束,宋国就率先相应晋国号召,派军前去攻打陈国。

邲之战后,宋国居然成了反楚急先锋!

公元前596年,为了惩罚宋国,楚庄王率兵攻打了宋国。然而,他却没能把宋国给打服。

因为这些过节,楚庄王一直就将宋国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一旦宋国臣服于楚,晋国在中原的盟友就几乎丧失殆尽,将再也无法与楚国相提并论了。

这次派申舟访齐,楚庄王就是想挑事,所以才严令申舟不要向宋国借道——就看宋国有没有胆量来为难楚国使者!

为防止别人说闲话,楚庄王同时也派公子冯去出访晋国。楚国去往晋国,必然要经过郑国;楚庄王顺便也命令公子冯不要向郑国借道。

表面上,楚庄王这是一视同仁;可实际上,这却是严重的不公平。

邲之战过后,郑国早已臣服于楚。楚国使者过境郑国去访问晋国,即便不通报郑人,郑人也断然不敢为难楚国使者。

可宋国这两年一直顽固地与楚国为敌,楚国使者敢不借道而过境宋国,那简直就是去找死。更何况,在二十三年前,申舟在孟诸田猎时,还公然侮辱了宋国国君!虽然宋昭公早已为宋人所杀,但当时诸多宋国大臣还健在,他们对这段屈辱史可是记忆犹新啊!

因此,申舟一听不让借道于,心里顿时明白,这次性命难保了。然而,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虽然知道自己必死无疑,申舟却不想死得毫无价值,便对楚庄王说:“郑国明白事理,宋国却昏聩。出使晋国之人必然不会死,而我必然会死!”楚庄王也知道申舟此行凶多吉少,便向他保证:“如果宋人杀了你,我必讨伐宋国!”申舟听了这话,急忙带着儿子申犀来觐见楚庄王,把后事交代清楚后,便出发前往宋国了。

申舟抵达宋国后,宋人果然拦住了他。

右师华元听说楚国使者申舟不通报就闯入宋国,顿时明白了楚庄王的险恶用心。然而,楚国给宋国所带来的羞辱实在太多,华元难以忍受这种耻辱:“过境我国却不借道,是将宋国视为楚国边邑;把宋国当成楚国边邑,就相当于亡国!杀了楚国使者,楚人必来讨伐;楚人讨伐,宋国也要亡国。反正都要亡国!”

说完,华元就立刻下令,把申舟给杀了!

千里之外的楚庄王,一听说申舟果然被杀,气得衣袖一甩就往外跑,鞋都没来得及穿。他身边的仆人拿着鞋一直追到寝室门口,才让他穿上了鞋;穿上鞋后,楚庄王继续气汹汹地往前走,仆人们继续追到寝室门外,才将他的佩剑给送上;追到郢都的市场之上,才把楚庄王的战车赶过来。

楚庄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公元前595年9月,楚国大军将宋都商丘围得水泄不通,来讨伐宋人杀申舟之罪。

见到楚国大军到来,宋人情知不妙,便派出使者向盟友晋国求救。现在的晋国内部,问题众多,不敢派兵前来救援。但为巩固宋人抗楚之心,公元前594年春,晋景公还是派出了大夫解扬前来安抚宋国。可解扬刚到郑国,就被郑人俘虏,直接送给了楚庄王。

楚庄王见到解扬,立刻花重金收买他,让他呼吁宋国人赶紧投降。解扬犹豫再三,终于答应了。楚庄王大喜,立刻让人带解扬登上攻城的楼车,向宋人喊话。

出乎意料之外的是,解扬一登上楼车,就对宋人大喊:“晋国军队已全部出发,即将到达!”

听到解扬喊出这样的话,楚庄王气得脸都绿了,当场就想杀了他:“你既然答应了我,却又反悔,这是为何?不是我不讲信用,实在是你违背了诺言。赶快去受刑吧!”

解扬傲然答道:“下臣答应您,是为了完成敝国国君之命;如今完成使命而死,是下臣的荣幸。敝国国君有了诚信的臣子,下臣有了完成使命的荣耀,死又何憾!”

见解扬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楚庄王为之动容。于是,楚庄王便让人把解扬放回了晋国。

然而,解扬这次“画饼充饥”,却对宋人起到了极大的激励作用。虽然迟迟未见晋国援军,但是宋人的抵抗却越来越坚决。

就这样,双方又鏖战了几个月,楚军还是未能攻破商丘。

从去年9月到今年5月,楚国大军已围攻了整整9个月,可宋人却始终没有放弃抵抗。慢慢地,楚军粮草就接济不上了,军中只剩下七日之粮。再打下去,楚国军队迟早会饿死在商丘城下!

无奈之下,楚庄王只得退军了。

就在此时,申舟之子申犀跪在了楚庄王战马之前,向他叩首道:“无畏明知是死而不敢废弃王命,如今君王要放弃当初的诺言了吗?”看着跪在跟前的申犀,楚庄王顿时哑口无言——这真是退军也难,可不退军却更难!

这时,为楚庄王驾车的申叔时出面来解围:“在此建造房子,让耕种的人来回劳作,以显示我们长期驻扎的决心,宋国必定会投诚。”这是典型的恐吓战略,能不能起效还不好说。

可楚庄王也没有其它的好办法,姑且先试一试。

城内的宋人迟迟未能见到晋国大军前来,身心早已疲惫不堪。看到楚国人居然建房耕地准备长期作战,顿时慌了神。为此,右师华元登上了城内的高土堆,查探楚军军情。

无巧不成书,恰好楚国司马公子侧也登上了楚人攻城时所筑的土堆。一看到华元,公子侧就开口问:“你们城内情形如何?”

华元答道:“已经很疲惫了。”

“到底情形如何?”

“城中已断粮,百姓们都易子而食;城中无柴,百姓都破骨当柴烧!”被围困9月,商丘城内可谓是弹尽粮绝了。然而,华元将己方虚实告诉敌人,就不怕楚国人趁机加强攻势,灭了宋国吗?

公子侧听了,也叹息道:“哎!是疲惫之极了。然而,我听说古代被围攻的国家,都是把木头塞在马嘴中,再给马喂粮草;展示给敌人都是膘肥体壮的马,表示自己粮草充足。可您为何这么大胆地透露宋国实情呢?”

华元答道:“我听说,君子看到别人危难时就会怜悯他;小人看到别人危难就会幸灾乐祸。我看您是君子,所以才把宋国真实情况告诉您!”

公子侧一听华元将自己视为君子,顿时就被感动了:“好!努力坚守吧!我国军队也只剩七日之粮了,这些粮草耗尽还攻不下宋国,我们也要撤军了!”

回营后,公子侧就把探听来的宋国军情告知了楚庄王。楚庄王大喜,就想加大攻势,攻入商丘。可公子侧却说:“不可。臣已告知,我军只有七日之粮了!”

楚庄王大怒:“让你去探听敌情,你为何却将我军情报泄露?”

公子侧答道:“以区区宋国,尚且有不欺骗别人的臣子,难道楚国还能没有吗?所以,我才告诉了他。”

楚庄王气得眉毛都竖了起来,说:“那好吧,我军就在这里驻扎下来,即便宋人知道我军粮草短缺,我也要攻下宋国再回国!”

公子侧也毫不示弱:“既然这样,那么请君王您留下,我却要走了!”

这次攻打宋国,公子侧就是主将。主将居然要单独撤军,楚庄王顿时慌了神,只得答应撤围而与宋国讲和了!(《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这次攻打宋国,成了楚庄王一生中,唯一一次不胜而讲和的战争。

楚庄王为找到伐宋借口,不惜让申舟前去送死,却不过是引发了一场让双方都打到了弹尽粮绝的境地。最终,在双方主将相互谦让之下,才换来了可贵的和平。

如此惨烈的战争,无论是对宋国还是对楚国,都是一次沉痛教训。只不过,这一教训,却是由一位楚国大臣的性命换来,未免代价过大了一些:申舟哪能想到,二十三年前的一次秉公执法,居然会让自己成为二十三年后一场战争的牺牲品!

标签: 楚庄王宋国齐国郑国

更多文章

  • “一鸣惊人”是什么意思?典故出自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生活磁场标签:楚庄王,齐国,齐威王,楚国,晋国

    成语“一鸣惊人”的历史典故。“一鸣惊人”是指:鸟鸣使人震惊。喻意是指:在平时普普通通,没有出色的表现,突然一下有了出色的成绩。一鸣惊人这则典故有两个历史出处,不过都是出于春秋战国时期,一说出自春秋时期的楚庄王,另一说出自战国时期的齐威王。楚庄王和齐威王在位时期都不理朝政,甚至导致国家局势变得混乱动荡

  • 春秋五霸之一的楚庄王,三年不问朝政,后来是如何成为霸主的?

    历史解密编辑:神圣海王殿标签:朝政,宋国,楚国,周朝,先秦,楚庄王,孙叔敖,春秋(书),中国古文献,烽火戏诸侯

    春秋时期是群雄争霸,战争频发的一个时代,各诸侯国,为了争取霸主的位置,对其他小国不断进行兼并,使得一些小国被消灭。在这期间一些大国在不断的崛起,各个大国在崛起的同时,也各自在对外进行着扩张,壮大各自国家的实力。各个大国的领导者都在励精图治,希望自己国家在将来处于不败之地,但是到了楚庄王这里,就发生了

  • 你想象中的问鼎中原,与楚庄王计划的有何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楚庄王,王孙满,秦国,周天子,楚国

    楚国人,一直都想走进中原。楚武王、楚成王、楚穆王,一代代的楚国君主都在为北进中原而努力。因此,当楚庄王掌控了楚国,中原就成为了一个无法避开的话题。楚庄王即位之时,年纪不过二十来岁,正是青春年少之时。刚刚即位的楚庄王也的确像极了纨绔子弟,整天沉湎于声色犬马。蔡国求救楚国,楚庄王不管;巴国进贡楚国,楚庄

  • 楚庄王三年的时候,楚国的危机再一次来临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楚国,齐国,秦国,吴越,楚庄王,朱孟烷,历史故事

    楚庄王三年的时候,楚国的危机再一次来临。楚国大旱,国内爆发严重饥荒。中原有晋国、齐国等国虎视眈眈,在与晋国的几次对阵中楚国都落了下风。而楚国边境,这个时期也频发动乱,戎人、淮夷、吴越、巴蜀等等部族都趁楚国新旧交替之际发动对楚国的骚扰战。输给晋国、齐国,楚庄王可以没有任何表示。可是输给了戎夷、吴越,楚

  • 三年不理朝政,一鸣惊人的楚庄王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楚庄王,朝政,吴国,齐国

    楚庄王(出生不详——公元前591年),芈姓,熊氏,名旅(侣),熊旅(熊侣),又称荆庄王,楚穆王之子,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公元前613年——公元前591年在位。楚穆王十二年(公元前613年),楚穆王去世,作为嫡长子的熊侣继位,是为楚庄王,此时的楚庄王,年龄不足20岁,但他继位后要应付的时局却很复杂,此时

  • 春秋五霸:明礼守信,真偶像楚庄王

    历史解密编辑:烛下青史标签:楚庄王,春秋五霸,陈国,楚国,晋国

    在这个鱼龙混杂的社会,我们往往都会为自己树立一个我们或许并不能及,但却又是那种嘱意的人物为自己的偶像。从美女迪丽热巴,到创业者马云、马化腾,小鲜肉蔡徐坤等等。这无疑为我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造成了不可磨灭的影响。可要是你到达了春秋时期,这个优质的偶像便非楚庄王莫属了。楚庄王的故事能够让我们懂的很

  • 楚庄王一鸣惊人前为何要隐忍三年?

    历史解密编辑:风尘讲历史标签:秦国,楚国,庸国,晋国,周朝,先秦,楚庄王

    楚庄王名熊旅,是楚国第二十五位国君,春秋五霸之一。然而光看他执政的前三年,绝对看不出这是位雄主。史书记载“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有一天右司马实在忍不住了,就含沙射影地问楚庄王“有鸟止南方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楚庄王听出了其中之意,说出了那句名言“不鸣则已一鸣惊

  • 那一年,楚庄王窥视王城,震动了东周

    历史解密编辑:小粒圈主标签:楚庄王,王城,周王室,周王朝,周天子,诸侯国,东周,先秦,周朝

    公元前606年,一支楚国的军队在向河南嵩县进发,带兵的是楚国的一代雄主楚庄王,征讨的对象是从北方南下的一支蛮夷部队陆浑之戎。看到自己的军队盔甲整肃、旌旗招展,楚庄王非常满意,他知道自己的军队将轻易打败这群野蛮的乌合之众。楚庄王的信心不是没有理由的,就在前几年,楚国的这支军队先后消灭了庸国、麇国、舒国

  • 楚庄王是在哪一场战役之中,奠定了霸主之位的?

    历史解密编辑:每日看点啥标签:先轸,大军,郑国,晋国,周朝,先秦,楚庄王

    晋成公在扈地率领诸侯联军与楚军对决,打赢了几场战役之后,晋成公就去世了。晋成公的儿子晋景公就在这样的战争环境中即位,成为了晋国的新国君。楚庄王得到晋成公去世的消息,就加紧攻打晋国。晋景公即位之后,稳定了军心,按照父亲先前的布置,继续和楚国对抗,最终战胜了楚庄王。三年后,楚庄王包围了郑国,郑国向晋国告

  • 楚庄王为何要三年后才“一鸣惊人”?“耍酷”的背后,掩藏着啥?

    历史解密编辑:大大小小的风筝标签:楚庄王,楚文王,周王室,楚成王,宋襄公

    楚庄王是春秋五霸之一,能力出众,魄力非凡。他在位期间,一举灭庸,北上与晋国争霸,饮马黄河,观兵于周疆,问九鼎之大小轻重,灭陈又复陈,伐郑时逼得郑襄公“肉袒牵羊”以迎,攻宋时则让宋文公啼哭不已,在邲之战中更是大破晋军,取其霸业而代之。既然是这样一个绝世牛人,世上就因之兴起了许多围绕着他的传奇故事。比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