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少年国王
了解春秋历史的人都知道,这个楚庄王,正是春秋五霸之一,也是这位楚庄王在位期间,东周列国的霸权,由晋国迁移到了楚国手里。
而楚庄王登位的时候,也只有二十岁左右——对于一个平头百姓来说,也许二十岁算是一个成年人了,但对于国君来说,二十岁,还是太年轻、太幼稚的年纪。
二、三年的声色犬马
而在政治斗争中,可能这个人今天是你的同盟,下一分钟就是你的仇敌;甚至上一分钟你们还是利益共同体,下一分钟,你俩就会势同水火。
楚国作为一个大国,国内情况盘根错节、错综复杂,而在春秋时代,臣子杀害君王,都是司空见惯的事情:比如楚庄王的父亲楚穆王能当国王,就是因为楚穆王杀了自己的爹,抢来了王位。
楚庄王不比别人多长一个脑袋,也面临着篡位风险。
因此,楚庄王选择了隐忍,隐忍需要掩护的。
因此,楚庄王在在位的最初三年,沉浸于声色犬马之中,给人一种不能自拔的庸主感觉。
而楚庄王则利用这个机会,暗中观察,搞清楚了楚国朝廷大臣们的情况,以及利害关系。
三、一鸣惊人
当楚庄王暗地里做好一切准备以后,就是他的一鸣惊人了:楚庄王先是轻车熟路,利用对朝廷各派势力的掌握情况,掌控了朝廷,消灭了反对力量,然后整顿朝政,发动对外战争,最终,还参与中原的争霸活动。
而楚庄王作为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人,能整日在温柔乡里不沉浸,不迷失,不忘初衷,这一点,是很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