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自古隐忍成大事:春秋五霸楚庄王必成雄主之谜

自古隐忍成大事:春秋五霸楚庄王必成雄主之谜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体验娱乐说 访问量:374 更新时间:2024/1/21 23:14:16

导读:历史有时会是这样的,时间愈久远,有些着名人物愈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我这里指的是一代雄主楚庄王。提到这个名字,他的许多故事很快会聚于我的脑海之中。我们便从这个历史巨人的一件件小事中,敬佩于他的丰功伟业和雄才大略的同时,更感受到他的真君子真性情,至今这些还会深深地使我们动容。说起他的故事,我们无法绕过他的隐忍。

一个年轻的君王,应该是血气方刚,豪气冲天,继位伊始,要新官上任三把火才对。何况他是掌着楚国的命运,握着群臣身家性命的一代君王。可是,他给我们的印象,却是窝窝囊囊地在醉眼蒙眬和温柔乡里度过了三年。其父楚穆王乃弑父篡位之君,在位十二年,尽管铁腕统治,遗下祸害尚难肃清,家国矛盾可能随时爆发,另外是强臣在侧,若敖氏家族的头人,现任令尹斗越椒,犹如清康熙继位之初的鳌拜。王权衰弱到两个家族之间的火并,矛盾直指王权,以挟持他这个一国之君为人质。所以楚庄王继位前三年,用左拥右抱和大智若愚来隐忍着。

有一个人发现了楚庄王非昏庸之君,他透过几件小事的现象看出楚王的本质来。这个人便是伍举,伍子胥之先祖。伍举注意到楚王巡猎之时,见勇者猎杀了虎豹,便会赞叹"吾以是知其勇也",看到勇者把猎物均分,便会称赞"吾知其仁也"。伍举惊讶地发现楚王隐忍的真实意图,其实是在物色可用之人,力图恢复王权威势。伍举便对楚王试探起来,历史上就这样产生了一次着名的君臣对话。据《史记·楚世家》、《韩非子·喻老》、《吕氏春秋·重言》多种古代文献记载:"(伍举)曰:'有鸟在于阜,三年不蜚(飞)不鸣,是何鸟也?'庄王曰:'三年不蜚,蜚将冲天;三年不鸣,鸣将惊人。'"我们可以想象伍举这个忠臣冒险来见楚王,颇费了一番心思。当时的楚庄王只会沉湎于歌舞和酒池之中。

他正醉醺醺地在观赏歌舞,一见伍举,便爱答不理地问道:"伍大夫此来,是想与不谷同饮呢,还是想要共观歌舞?"伍举摇了摇头,话中有话:"我被一个谜语难住了,怎么也猜不出,特此向大王讨教。"楚庄王一听来了兴趣,整天喝酒听歌其实也同样乏味的,来点谜语做精神养料也的确不错,正好可以提提神。便有几分兴趣地问:"呵呵,什么谜语,这么难猜?我来试试吧。"伍举说:"谜语是'楚京有大鸟,栖在朝堂上,身披七彩,历时三年整,不鸣亦不翔。令人好难解,到底为哪桩?'大王猜猜看,不鸣也不翔。究竟是什么鸟?"楚庄王听了,与伍大夫对视一眼,那样子像是说,我早就知道你是我想要重任的大臣,便笑答:"我猜中啦!它绝非普通的鸟儿。这鸟三年不飞,而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则惊人。你请回,等着瞧吧!"君臣就这样用密电码对上了暗号。伍举心里踏实而去,今后他就有了用武之地了。

这个故事还有一个版本,就是淳于髡尝说齐威王,以隐曰:"国中有大鸟,止王之庭,三年不飞又不鸣,王知此鸟何也?"王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我们无法判断谁是首创者,从伍举口吻来看,好像先有这个故事。这与本文无关。过了不久,另一个忠臣也坐不住了。此人便是苏从。他见楚王三年不理朝政,不发号令,终日只知巡猎,沉缅于声色犬马之中,还下死命:"有敢谏者,死无赦!"他觉得作为国家大臣,应该为社稷考虑,不应该计较个人安危。便冒死进谏。楚庄王见了这个敢吃豹子胆的人:"你难道不知道我的禁令吗?"好在这个人不仅有勇也有几分谋略,他发明了历史上的哭谏。

楚庄王见这么一把年纪的人像孩子一样哭了起来,便好奇地问道:"我又没有打算惩罚先生,怎么就哭了呢?"哪知苏从说出了惊世骇俗的话来:"我为我死哭不假,但更为亡国之哀伤。"这样把楚王绕糊涂了,他惊讶地发问,楚国亦未亡,先生也没有死,何故如此。苏从指了指楚王:"三年了!大王只知淫乐,还下死令,不准进谏,这不是亡国先兆吗?我来送死,可以得到千古忠君美名,而大王必会遗臭万世啊。"然后,这个大忠臣呐喊道,"来吧,要杀就杀吧!"也许隐忍的时间到了,也许是改革楚国的弊端找到了方略,或者物色到了合适的人选。楚庄王哈哈大笑起来:"你真心为了社稷,我哪会有不明白的!"楚庄王的确应验了"不鸣则已,一鸣惊人"那句话。他拔剑出鞘之时,便斩杀了一百多位蔑视王权为非作歹的权臣,并相应提拔重用了以伍举、苏从为首的忠君之臣,对势大的令尹斗越椒的权力采取制衡,于是王权与若敖氏家族的矛盾不可调和地爆发了。

标签: 楚庄王楚庄王见伍举楚王楚国

更多文章

  • 春秋时代的艺人孟是如何劝谏楚庄王的?

    历史解密编辑:明月相随标签:优孟,楚王,楚国,劝谏,先秦,周朝,楚庄王,孙叔敖,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春秋时期,楚庄王的宫廷里有一个艺人叫优孟。他身高八尺,技艺高超,能说会道,常常通过诙谐幽默的言谈举止劝谏楚王。一、劝谏庄王处置喜爱之马。一天,楚庄王非常喜爱的一匹马死了,楚庄王很难过,打算用上等棺椁装殓它,并且按照大夫的规格来安葬这匹马。楚庄王与他的爱马大臣们觉得庄王这么做太过分,就都劝说他不要这样

  • 为什么被鄙为蛮夷的楚庄王,能够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楚王,武王,楚国,先秦,周朝,楚庄王,春秋五霸,春秋(书),中国古文献

    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兴起的五个霸主,所谓霸主,大致是道义上拱卫王室,存亡续断;地域上疆域万里,宾服四方;政治上上有天子致伯,下有小国来附。而春秋的五个霸主,历来有不同的版本。综合各类古籍说法,春秋的霸主有,郑庄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宋襄公、吴王阖闾、夫差、越王勾践。可见霸主之中既有

  • 公元613年,楚庄王继位后荒淫无度,大臣用一妙计成功扭转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非遗守艺人标签:楚庄王,苏从,楚国,楚庄,大臣

    公元613年,楚庄王继位,每日吃好玩乐,荒淫无度,有一大臣用一妙计成功扭转局面,世人震惊!当时的楚国内忧外患,百废待兴。而各方势力都蠢蠢欲动,想看看这名新主到底行不行。可是,这个楚庄王熊旅几乎不上朝,他白天到处游山玩水去打猎,晚上就喝酒行令,歌舞升平。就这样,碌碌无为地过了三年,举国上下都忧心忡忡,

  • 楚庄王称霸天下第一战,平百蛮,灭上庸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王见,秦国,楚国,百蛮,上庸,先秦,周朝,楚庄王,烽火戏诸侯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楚庄王(2)主笔:闲乐生楚庄王三年(公元前611年),楚国大旱,爆发了严重的饥荒,赤地千里,民不聊生;楚国内部则国政混乱,权臣当道,而当时楚庄王也每天沉迷酒色,不理国政。于是,戎人趁机攻打楚国的西南边境,一度打到阜山(今湖北房县);东方的淮夷与越人也发动进攻,攻打楚国的东南边境,占

  • 许姬告诉楚庄王:我把绿你的人的帽缨扯了。楚庄王:都扯了帽缨

    历史解密编辑:以史为镜说古今标签:许姬,帽缨,唐狡,先秦,周朝,楚庄王

    楚庄王宴请大臣,一阵风吹过,蜡烛都灭了,美人许姬告诉楚庄王:刚才一阵绿风袭来,烛灭之时,有人调戏我,我把他的帽缨扯掉了,您赶紧让人点蜡烛,看看到底是谁在默默的绿化您的头部。楚庄王一听大怒,听说过春风、秋风,怎么今天吹出绿风了。我的头部一向是黑白分明的,谁敢在这儿搞绿化,我就让他白刀子进去,红刀子出来

  • 楚庄王,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楚庄王,周王室,王孙满,郑国

    楚国原是南方一古老的大国,它不像中原的其他诸侯,与周王室都有血缘关系,它一直被称为“蛮夷之邦”。很长时间里,它不与中原各国往来。公元前613年,楚庄王即位,成为楚国的第8任国君。庄王即位之初,尚未成年,中央大权掌握在他的两位老师斗克和公子燮手中。大臣们为了各自的利益而你争我夺,朝廷上下十分混乱,庄王

  •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楚庄王之后,什么原因导致楚国差点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趣故史标签:楚庄王,楚国,齐国,吴国,夏征舒,秦国

    关于楚庄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可以说是少年得志,即位没多久,在公元前606年,楚庄王以勤王的名义击败陆戎,随后在洛阳边上炫耀兵威,周王派王孙满劳军,意外的增加了楚庄王在诸侯中的分量,当时晋国的势力蒸蒸日上,或许是周王室为了平衡晋国的威胁,自从周襄王20年,晋文公击败楚军之后称霸中原,锋芒盖过了周天子

  • 孙叔敖举于海,楚庄王霸中原

    历史解密编辑:陌路风景PLUS标签:于海,郑国,宋国,先秦,周朝,孙叔敖,楚庄王

    自从城濮之战后,中原国家以晋国实力最强,它向西抑秦,向东制齐,向南扼楚。秦、齐、楚实力虽然强大,但仍非晋国的对手。为了争霸中原,四大强国时而敌对,时而联合,时而攻伐,时而会盟,将一片河山搅得鸡犬不宁,正所谓国与国之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楚庄王熊旅国内国外面临沉重的压力,外部不管齐国也好

  • 邲之战前楚庄王两次遣使与晋国言和是在争取舆论上风

    历史解密编辑:仙王的日常标签:楚庄王,晋国,赵括,郑国,楚国

    周定王十年(前597年)的邲之战是春秋霸权易主的重要战役,楚庄王在这一仗中一举击败晋国,夺取了中原政治的主导权。但《左传》和《史记》关于这场大战役的两个重要细节却没有明确的交代:第一,《左传》说,楚庄王在大战开始前曾经两次遣使向晋国请和,第一次谈判非常艰难,第二次却快速达成了协议,这两次谈判究竟谈了

  • 楚庄王死后楚实力仍处巅峰,为何后来衰弱?只因重复同一操作

    历史解密编辑:海叔说春秋标签:楚庄王,吴国,伍子胥,孙叔敖

    有关春秋五霸的说法有好几个版本,不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这3人却是公认的坐庄,他们豪无争议。关于楚庄王则有好多典故,如“一鸣惊人”、“一飞冲天”等,而他也让楚在春秋达到了巅峰状态。豪不夸张地说,即使在楚庄王死后,楚国实力也仍处巅峰状态,若后面再努力一把,那么楚很有统一天下的趋势。可让人跌眼镜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