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纵路线
但是,苏秦运气不好,秦王对他不感兴趣,两人不合拍。
所以,苏秦一气之下,离开秦国,就改变了志向,开始玩合纵了。
苏秦的合纵游说之路如下:燕国→赵国→韩国→魏国→齐国→楚国。
依据每个诸侯国的国情,苏秦分别说出不同的话语。
在苏秦一张嘴的功夫下,六国合纵ZUI终达成。
那么,苏秦对六个国家的掌控人,分别说了些什么话呢?
1.燕国
苏秦到达燕国后,拜见燕文公。
苏秦对燕文公说:
大王,咱们燕国,之所以到现在,还没有受到秦国JUN队的侵犯,这是为什么呢?
那是因为,有赵国在燕国南面,为咱们起到屏障的作用啊。
秦国如果想要进犯咱们燕国,需要奔波千里;而赵国如果想要进犯燕国,只需百里;
如今,大王您怎么不担忧百里之内的祸患,反而重视千里之外的忧患呢?
依据目前的国际形势,您觉得眼下燕国的国防政策,是不是搞颠倒了?
希望大王您能够及时调整政策方向,和赵国睦邻友好,守望相助。
两国统一行动,共同对付秦国,这样咱们燕国才能无患啊。
燕文公听了苏秦的一番话后,觉得有道理,认可了苏秦的建议。
燕文公还资助了苏秦车辆和马匹,方便苏秦去赵国游说。
2.赵国
苏秦到达赵国后,拜见赵国第五代君主---赵肃侯。
苏秦对赵肃侯说:
大王,当今天下的形势,崤山以东的这些个国家,都没有咱们赵国强大,秦国zui害怕的也是咱们赵国。
但是,秦国之所以不敢侵犯赵国,是因为害怕韩国、魏国在背后合谋算计。
秦国要是攻打韩国、魏国,这两个国家,没有什么名山大川来阻碍秦军;
秦国就会慢慢地蚕食他们的土地,一直逼近到他们的国都;
到那个时候,韩国、魏国就会放弃抵抗,向秦国称臣。
当秦国没有了韩、魏两国的暗中算计时,那么,战祸是不是就来到了赵国的头上?
我查看了天下的地图,看到各诸侯国的土地面积,是秦国的5倍;
另外估算了一下,各诸侯国的JUN队,是秦国的10倍;
所以,凭借这些实力,只要六国统一行动,联合起来向西进攻,就一定会歼灭秦国!
大王,那些主张连横的人,都是利用割掉六国的土地,献给秦国,以达到暂时的安宁;
秦国成功地获得了土地,而连横派的人,也获得财富和荣耀;
但是,六国还要继续遭受秦国的侵犯,连横派的人,却不再分担这个祸患;
所以,那些主张连横的人,其实就是在拿着秦国的大棒,来恐吓六国,让六国继续做割地求和的事。
因此,请大王您看清楚眼下的形势,仔细谋划,慎重决策。
在此,我诚恳地建议大王,不如联合韩、魏、齐、楚、燕等五国,六国合纵为亲,统一行动,共同抵抗强秦。
让六国的将相在洹水会合,互换Ren质,结成同盟;
六国相互约定:秦国不论进攻哪一国,其他五国都要派出精锐之师;
要么去攻打秦国,要么去救援被进攻的国家;
如果哪一国不遵守盟约,其他五国共同Tao伐它。
大王,一旦六国合纵,一起对付秦国,那么,秦国就再也不敢东出函谷关,来祸害崤山以东的国家了。
赵肃侯听了苏秦的这一番言论后,非常高兴。
他用高规格接待了苏秦,并对苏秦表达了尊重和崇敬之情。
他还赏赐了苏秦一大笔财富,以供他去游说联合其他国家。
3.韩国
苏秦到达韩国后,拜见韩宣惠王。
苏秦对韩宣惠王说:
大王,贵国的土地面积方圆900多里,有几十万强兵猛将;
同时,贵国又是制造业大国,天下的强弓、劲弩、利剑,都是贵国生产出来的。
我听说贵国的士兵,能够双脚踩着Gong弩射箭,连续发一百发也不会停止,真是厉害啊!
我认为,凭着贵国士兵的勇猛,他们身上披着坚固的盔甲,脚下踩着强劲的Gong弩,腰间佩戴着锋利的宝剑,一个人,抵挡一百个敌人也不在话下。
凭着这样的实力,大王,您若是还要向秦国示弱的话,秦国一定会让您割让宜阳、成皋这两座城;
如果您就这么轻而易举地献给他,那么,明年他还会继续要求割地。
等到明年的这个时候,您还有多少城池可献?
但是,如果不献的话,以前献给的,不就白费了吗?
您不是还要再次蒙受屈辱吗?
再说了,大王您的土地和城池,总有送完的时候,但是,秦国的索求却是没完没了的呀。
用有限的土地,来解决没完没了的索求,能不招来祸根吗?
照此下去,不用打仗,贵国也就离Wang国不远喽!
俗话说‘宁为鸡口,不为牛后’;
凭着大王您这么贤明,又拥有这么强大的JUN队,现在却顶着一个“牛后”的名声;
啧啧啧,大王,我都为您感到羞愧啊。
韩宣惠王听了苏秦这一通白话后,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但是,咂摸过来味儿以后,他还是听从了苏秦六国合纵的建议。
4.魏国
苏秦到达魏国后,拜见魏王。
苏秦对魏王说:
大王,您的国土方圆千里,土地面积虽然狭小,然而耕地和房屋的数量,已经多到了无处放牧的地步;
民众和车马的数量也非常多,不论白天黑夜,路上都行迹不绝,车马的轰鸣声,好像三军通过;
我看这情况,大王您的国家实力,Jue不在楚国之下。
听说大王的JUN队里,武士有20万,步军有20万,敢死队有20万,特种兵有10万;
另外,还有战车600辆,战马5000匹;
凭借着这么厉害的实力,怎么我听说,大王您竟然打算听从群臣的劝说,要去臣服秦国,实在让人难以置信。
现在,我奉赵王的派遣,向您献言进策:六国一家亲啊。
大王您看,我手里捧着的这份盟约,燕、赵、韩等都已签下;
现在,只等着大王您下令,签订盟约了。
魏王听取了苏秦的建议,签订了盟约。
5.齐国
苏秦到达齐国后,拜见齐王。
苏秦对齐王说:
大王,咱们齐国是一个四面都有要塞的国家,国土面积有两千多里;
士兵有几十万,粮食堆积如山;
三军装备精良,士兵作战勇猛。
还有,兵源充足,即使遇到紧急战事,也不用跨过泰山、渡过清河、到达渤海去征兵;
光是在咱们国都临淄城里,就有7万户人家;我私底下算了算,每家男子不少于3人;
所以说,大王您不必到边远地区去征兵,光临淄城里就有21万了。
这临淄城里非常富有,我看这里的老百姓没有不玩鸡斗狗、下棋踢球的;
城里的道路上,经常堵车;集市上的人,摩肩接踵。
韩国和魏国为什么那么害怕秦国?那是因为这两国的国土与秦国接壤啊;
这两国的JUN队与秦国的JUN队作战,用不了10天,就已经决定胜负成败了。
假如韩国和魏国战胜了秦国,那么他们的JUN队也损伤过半,四方边境更难以守卫;
如果战胜不了秦国,那么,国破家亡的局面,就紧随其后了。
所以,韩国和魏国很慎重地对待与秦国作战,作战后,也很轻易地就臣服于秦国。
但是,假如秦国要攻击齐国的话,情况就不同了;
一、秦国要背向韩国、魏国的国土,路过卫国的道路;
二、秦军一路艰险,车辆不能并行,战马不能并排奔跑;
三、遇到险要的地方,只需一百个士兵把住关口,一千个秦兵也不能通过。
所以,秦国虽然很想驱兵深入齐国,但是,他非常担心韩国、魏国在后面图谋算计。
因此,秦国现在只是虚张声势,他根本不敢贸然进攻齐国;
这么明显的形势,大王,难道你看不出来吗?
秦国对齐国,已经无计可施了,大王,你怎么却反而打算对秦王俯首称臣呢?
我看这是齐国群臣谋略的过错啊。
齐国现在是一个强国,却转而向秦国臣服,这样的名声好听吗?
希望大王您能重新再谋虑这件事儿。
齐王经过一番思虑后,也答应了苏秦六国合纵的谋划。
6.楚国
苏秦到达楚国后,拜见楚威王。
苏秦对楚威王说:
大王,咱们楚国,可是天下的强国啊!
国土方圆6000多里,士兵100多万,战车1000辆,战马10000匹;
存储的粮食可以吃10年,这可是称王称霸的资本。
秦国zui害怕的就是咱们楚国!
楚国强大了,秦国就会衰弱;秦国强大了,楚国就会衰弱;
秦、楚两国,势不两立啊!
所以,我建议大王,不如合纵其他五国,大家一起来孤立秦国。
如果大王同意合纵的话,我会让其他五国,一年四季向您进献礼品,来彰显您的王威;
其他五国的JUN队,也都臣服在您的麾下,统一归您调动指挥。
大王您看,如果您同意合纵的话,其他五国就会割地臣服楚国;
如果您选择连横的话,那么楚国就会割地臣服秦国。
这两种策略,大王,您要选择哪一种呢?
楚王当然也听从了苏秦的合纵劝说。
合纵成功
于是,苏秦就成了六国合纵的盟主,同时兼任六国国相。
随后,苏秦返回赵国,向赵王报告了合纵结盟的情况。
苏秦乘坐的车马,以及跟从运送物资的车辆,比六国国君的配备,不差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