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同是衣锦还乡,韩信让人看到了人性的恶,苏秦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善

同是衣锦还乡,韩信让人看到了人性的恶,苏秦让人看到了人性的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文史鉴赏观 访问量:822 更新时间:2024/2/14 0:50:38

在这个世界上,什么最经不起考验?那一定是人性,尤其是人性的恶,人的外表好认,但人心和人性最难了解。所谓,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你永远不要低估人性。

人是一种善于伪装的动物,越是在平时,越喜欢伪善,越难看清人性,而人在志得意满之时,越容易忘记掩饰,露出马脚,越容易被人看到人性的真假善恶。

读历史越多,对此感悟越深。像兵仙韩信和纵横家苏秦,同样都经历过苦难、挫折和失败,又同样都经历过功成名就和衣锦还乡,但让人看到了人性的正反面。

一、韩信的人性之恶

说起韩信,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成语和故事,比如胯下之辱、千金漂母、背水一战、韩信将兵,多多益善等,这些将韩信勾勒成一个志向远大、知恩图报、能征善战的良好形象。

也因此,后世很多人将韩信称为兵仙,很多人替他惋惜,甚至鸣不平,因为他作为汉初三杰之一,帮助刘邦打下了天下,最后却身首异处,上演了兔死狗烹的悲剧。

韩信的功绩无可置疑,韩信的遭遇令人同情,但韩信的为人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因为在他衣锦还乡之际,一件小事让人看到了人性的恶,而这件小事要从韩信落魄的时候讲起。

韩信出生在淮阴(今江苏淮安市),祖上是贵族,但在秦国统一六国后,变成了平民百姓。他家里穷,没有钱,没有出众的德行,没办法被推举当官,又不会做生意,家里一贫如洗,连饭都吃不上。

为了填饱肚子,韩信只能到处找饭吃,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漂母因为可怜他,一连多日分给他一些饭吃,他才得以活命,最后建功立业。但实际上,在漂母之前,他主要是寄居在别人家吃闲饭。

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同褥)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这是《淮阴侯列传》的一段记载,讲的是韩信起初常常寄居在朋友家讨饭吃,因此招致很多人厌恶。他最常去的是下乡南昌亭亭长家吃闲饭,而且是一连几个月。

亭长可以忍,但亭长的老婆实在忍不下去,她实在是嫌恶韩信,不得不一早将饭煮好,同丈夫一起在床上吃完。

等到了正常开饭时间,韩信前往,却看不到饭食,明白了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离开,再也没有回来。

其实,从一个普通人、正常人的角度来看,亭长一家对韩信已经非常仁至义尽,一连几个月供给食物给他吃,这本就是一般人做不到的。如果只是偶尔来一下,相信亭长的老婆也不会有那么大意见。

偏偏韩信既不帮忙干活,又不自己找事干,整天到处晃晃悠悠,天天一到饭点就来白吃白喝,放谁也难以接受。所以,亭长一家对韩信是有恩的,而且是大恩的。

信至国,召所从食漂母,赐千金。及下乡南昌亭长,赐百钱,曰:“公,小人也,为德不卒。”召辱己之少年令出胯下者以为楚中尉。告诸将相曰:“此壮士也。方辱我时,我宁不能杀之邪?杀之无名,故忍而就于此。”

当韩信以楚王的身份,衣锦还乡后,对漂母,他直接赏赐黄金千金,以实现自己当日的诺言;对曾经侮辱自己的屠户,他不仅任命为中尉之职,而且夸赞为壮士;而对南昌亭长一家,他只赐给了一百钱,还奚落亭长是个小人,做事有始无终。

韩信宁肯赏赐举手之劳的漂母,宁肯原谅让自己受胯下之辱的屠户,也不原谅自己最初的恩人——南亭亭长一家。

韩信这是典型的斗米养恩,担米养仇,要不是当初亭长一家肯收留并无偿供给饭食几个月,他说不定早就饿死了,而韩信只记得对亭长一家的恨,而忘记了亭长一家对自己的恩。这就是韩信让人看到的人性之恶。

二、苏秦的人性之善

苏秦是战国时代著名的纵横家,他出生于东周洛阳,和张仪一道拜鬼谷子为师,学道受业。后来自认为自己可以出道,便一心求得出仕。

可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外出游历多年,不仅壮志难酬,反倒弄得穷困潦倒,不得不狼狈地回到家里。

兄弟嫂妹妻妾窃皆笑之,曰:“周人之俗,治产业,力工商,逐什二以为务。今子释本而事口舌,困,不亦宜乎!”

人在穷困潦倒之时,最容易被人看不起,即便是自己的亲人也一样,冷嘲热讽,甚至是绝交。显然,苏秦回到家,他的嫂子、弟妹,甚至连同自己的妻妾都耻笑他,认为苏秦不务正业,不种地,也不经商,满脑子想的就是靠嘴皮子成名显达,活该受穷。

作为胸怀天下、胸怀抱负的苏秦而言,他听了这些话也感到羞愧和伤感。但成功的人总是百折不挠的,苏秦不是被流言蜚语打倒,而是矢志不渝地提升自己。

为了学有所成,他闭门不出,将家中的藏书全部阅读一遍,特别是对《阴符经》伏案钻研,经过一整年的研究揣摩,他终于掌握了书中的真谛,深谙与国君的相合之道,并非常激动地说:“此可以说当世之君矣。”

苏秦二度出山,先后在周显王和秦惠文王那里碰了壁,出师不利,但他继续游说他国,终于在燕国找到了自己的知己燕文侯,而燕文侯愿意以举国之力支持苏秦,赞助他车马钱财进行合纵的活动。

在燕文侯的支持下,苏秦先后成功游说了赵国、韩国、魏国、齐国和楚国,组成了对抗秦国的六国合纵联盟,并被任命为从约长,担任了六国的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

此时的苏秦,走上了人生的巅峰,他恰好途径老家洛阳,随行的车辆马匹、装载的钱物以及各诸侯送行的人员非常多,气派和气势堪比帝王,连周显王都不得不派人为他清扫道路,进行慰问,而他的家人们更是匍匐地趴在地上,不敢仰视他,非常恭敬地服侍他用饭。

猜想苏秦当时肯定是意气风发,但他对亲人毕恭毕敬的表现,不解地笑了,还和嫂子有一段精彩的对话。

苏秦笑谓其嫂曰:“何前倨而後恭也?”嫂委蒲服,以面掩地而谢曰:“见季子位高金多也。”苏秦喟然叹曰:“此一人之身,富贵则亲戚畏惧之,贫贱则轻易之,况众人乎!

翻译一下就是,苏秦说:“嫂子,你以前对我非常傲慢,为什么现在对我这么恭顺呢?”

嫂子听到后,赶紧伏俯在地上,弯曲着身子,匍匐到他面前,脸贴着地面请罪说:“因为我看到你钱多权力大。”

苏秦听完,深有感慨地说:“我还是我。富贵了,亲戚就敬畏我;贫贱了,他们就轻视我。亲人都这样,何况其他人呢。”

随后,苏秦散发千金,赏赐给自己的亲戚朋友,并且报答了所有对他有恩德的人,但唯独只有一个随从人员没有得到报偿。这个随从人员实在无法理解,更无法忍受,就前去问苏秦原因。

苏秦说:“当初在我最困窘的时候,你跟随我到燕国,我很感激,但在易水边上你却再三要离开我,伤了我的心,所以我最后才赏赐你,现在你也可以得到赏赐了。”

在功成名就之际,无论是对待曾经的恩德之人,还是对待曾经刻薄自己的亲人以及想要背叛自己的从人,苏秦只是慨然一叹,散发千金,以德报德,以德报怨,让人看到了人性之善。

三、什么是恶,什么是善

富人多友,贫者无交。当你富有时,自然会有很多人奉承你,追随你,与你结交;当你贫穷时,自然会有很多人无视你,远离你,与你划清界限。这是人性使然,需要坦然接受。

当你身处困窘时,别人帮你,是你的福分,你发达后理应回报,这是你的本分;但别人不帮你,甚至踩贬你,你也无需太多抱怨和怨恨,因为你当时没有资格,而你发达后,也不必睚眦必报,因为你已经没有必要与他们计较,况且有可能正是他们的奚落,才激励你成功。

那什么是人性的恶,什么是人性的善?那就是在你发达之后,以德报怨是人性之善,以怨报怨是人性之恶。

所以,韩信对待南昌亭长的行为,让人看到韩信的人性之恶,况且亭长一家曾无私帮助过他很多;苏秦对待刻薄过自己的亲人和想要背叛自己的从人,让人看到了苏秦的人性之善。

更多文章

  • 《大秦帝国》苏秦和张仪用亲身经历总结了4条职场新人的大忌

    历史解密编辑:六月的自留地标签:苏秦,张仪,秦国,齐国,秦王,田忌

    苏秦和张仪都是战国时代的纵横家、谋略家,一个合纵,一个连横,把战国搅弄得风云突变。苏秦策动齐、楚、魏、韩、赵、燕六国合纵,一致抗秦,成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六国外相。张仪在秦国为相,首创“连横”策略针对苏秦的“合纵”政策,一时间,天下成为这对师兄弟的天下,两人真正是“一怒而天下惧,安居而天下息”的风

  • 一口气看懂苏秦之死!战国时期最有名的纵横家,最后为何惨遭车裂

    历史解密编辑:宝宝常见问题标签:苏秦,齐国,秦国,燕国,战国,齐宣王,纵横家,科学家,历史故事

    苏秦最后之所以被车裂,主要是因为他是一个间谍。晚年的苏秦,一直在以间谍的身份,帮助燕国破坏齐国。当然,这里面发生了很复杂的事情,以至于直到今天,我们都不知道苏秦的内心深处,到底是在对谁效忠。如果是从史料记载的角度来看,我们有理由推测,苏秦真正效忠的,应该是燕国。但是考虑到苏秦一生做的那些事情,后世普

  • 从大忽悠到睡太后,苏秦是如何获得战国时期第一外交家称号的?

    历史解密编辑:奇案故事本标签:苏秦,秦国,张仪,齐国,战国,诸侯国

    战国时期,风云激荡,无数明君贤臣被现在人称颂,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时代,因为这个乱世即将酿造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大一统的国家,秦朝,无论是社会发展水平还是社会文化,在当时整个世界中,都是屈指可数的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没有之一。如果非要用一个字来形容春秋战国时期的话,那就是乱,乱到什么

  • 不愧为鬼谷子徒弟,苏秦配六国相印,张仪做秦国丞相

    历史解密编辑:小馨讲故事标签:苏秦,张仪,魏国,齐国,秦王,鬼谷子,科学家,秦国丞相,春秋战国,历史故事

    鬼谷子是个非常厉害的人物,他的徒弟很多,孙膑和庞涓继承了鬼谷子的兵法,而且相爱相杀,下面给大家介绍的这两位和他俩也差不多,这两人继承了鬼谷子的口才,分别是苏秦和张仪。苏秦是东周洛阳人,纵横家,外交家。当年苏秦家里比较穷,家里好不容易攒够了他上大学的钱,结果毕业后钱没混到,地位也没混到,只能选择回到家

  • 战国辩士之王苏秦是如何成为手握六国权杖的天下盟主?

    历史解密编辑:旧闻故史标签:苏秦,秦国,齐国,魏国,燕国,楚国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战争最为频繁也最为纷乱的年代,那时候东周王朝的体制“礼崩乐坏”,诸侯国之间并兼争霸,无所不用其极。而有心扶助各路诸侯,欲功成名就的谋臣勇士也可谓数不胜数,一时间百家争鸣,不少的风流人物技冠天下,术震古今,成为中国历史上永为世人所记的明星。若论及辩才游士,说动诸侯成就一番惊天动

  • 【战国时代】18大哥,王太后你也敢睡啊?——苏秦小故事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苏秦,王太后,齐国,秦国,秦王,齐王

    苏秦是一个传奇。前面我们讲了他的合纵之路,今天讲一讲他的精彩人生。前倨后恭对了,这个成语来自苏秦。据说,苏秦早年到处游说各国国君,但没有人把他当回事儿,在外混了多年,弄得穷困潦倒,狼狈地回到家里。兄嫂、弟妹、妻妾都私下讥笑他,说他天天耍嘴皮子、不着调,活该!苏秦羞愧难当,闭门不出,继续苦读,困了就用

  • 司马南不像洪秀全,他更像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锵锵呓言堂标签:苏秦,莫言,秦国,洪秀全,司马南,何祚庥,科学家

    现在,有一种很流行的说法,说司马南就是洪秀全。论据就是洪秀全很懂利用宗教洗脑,弄了个拜上帝教,让下边人深陷其中;另外,洪秀全有“大同”旗帜,称大家都是兄弟姐妹,搞了均田制。觉得这两点和现在司马南愚弄粉丝、杀富济贫、粉丝还死心塌地的情景很像。对比,司马南好像并不否认,反而还很享受,借力打力做了《我在美

  • 【战国时代】17在国君们的汪洋大海中畅游——横纵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衣赐履读通鉴标签:苏秦,秦国,齐国,魏国,张仪,燕国

    衣赐履按:对纵横家,儒家非常反感,觉得他们是反复无常的小人,无原则无气节,就凭一张嘴四处招摇、骗吃骗喝。苏秦、张仪是纵横家的杰出代表,苏秦终其一生都在忙活合纵,张仪直到死都对得起秦国,还真没觉得他们朝三暮四、反复无常。苏秦本来是想事秦的,你看,连名字都是秦。但是秦惠王嬴驷没用他,只好投奔别的国家。但

  • 《资治通鉴有意思》12:舌灿如花张仪善终,纵横六国苏秦惨死

    历史解密编辑:藤藤爸说学习标签:苏秦,张仪,资治通鉴有意思,秦国,齐国,魏国

    ─── 资治通鉴有意思 ─── 第12篇 上一篇讲了苏秦和张仪的故事。这一篇讲讲他们的 人生结局。 你会发现,都是纵横天下的舌辩之士,人生结局竟如此不同。 看过今天的故事,你会知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1张仪说秦武王曰:“为王计者,东方有变,然后王可以多割得地也。臣闻齐王甚憎臣,臣之所在,齐必伐之

  • 任见:自设圈套杀身的孤胆特务苏秦

    历史解密编辑:巴黎邮报标签:苏秦,齐国,秦国,燕昭王,孟尝君,燕国

    任见:自设圈套杀身的孤胆特务苏秦01苏秦是鬼谷子的高足,鬼谷子学院外交专业纵横捭阖方向硕士。这哥们儿是洛阳东关人士,所住小区叫“乘轩里” 。当时的洛阳城,人们都以大商业资本家白圭为楷模,追逐百分之二十的商贸利润。东周战国时期,天下没有安生的时候,倒是洛阳这个漩涡的中心,风暴眼,反显得安静。在到处兵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