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越王勾践复国后王后雅鱼自尽,范蠡十字道破玄机,文种死前才明白

越王勾践复国后王后雅鱼自尽,范蠡十字道破玄机,文种死前才明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爱哭的晓一 访问量:4612 更新时间:2024/1/2 3:11:20

说起雅鱼就不得不提越勾践,说到勾践就不得不提到这三个人,范蠡、文种和雅鱼,除了范蠡选择离开没有死以外,留在勾践身边的人死的死,自杀的自杀。雅鱼是勾践的王后,为何最后要选自尽这条路呢?

01,勾践复国后雅鱼自尽,范蠡一听不告而别,文种称病不得善终

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开战。越王勾践所率人马被夫差围困击败,面临灭顶之灾,勾践一面派使臣文种向夫差请和,一面做好决一死战的打算。所幸,夫差最终接受了请和,命越王勾践携妻雅鱼带子及越国群臣到吴国为臣,说是为臣,实则是为奴。

为了折磨羞辱勾践,夫差将二人安排到已经死去的父王阖闾的坟冢旁边,以石垒室居住。雅鱼粗食布衣,每日洗涮、喂马,做着又苦又累的活,勾践则执鞭坠浪,成了夫差的马夫。

如此整整两年,勾践雅鱼才被释放,重新回到了越地。随后,勾践卧薪尝胆,日夜与范蠡谋划亡吴之计,雅鱼则带领奴仆跟百姓一起耕织。整整10年之后,勾践终于迎来复仇时机,趁着夫差黄池会盟,攻入吴国一口气斩杀了吴太子,最终平定吴国。

而就在不久之后,雅鱼却在自己的宫殿内自刎而死了。谋臣范蠡闻讯逃走,并留书一封给文种

“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

。文种只听了一半,称病不上朝,结果被夫差赐死。

雅鱼和勾践在吴国共同经历磨难和屈辱,是世上和勾践最亲近也是最了解勾践的人。她在勾践重铸辉煌的时候选择自尽,可见勾践是个不能同甘只能共苦的人。范蠡自知不如雅鱼在勾践心目中的地位,让勾践永远找不到才是最好的结局。

02,复国前勾践为了活命甘愿放下身段到吴国为奴受辱三年,即使雅鱼为此献身他人也忍了下来

在吴国做阶下囚的日子不仅仅是食不果腹,皮肉之苦,还有性命之忧、人格上的侮辱。

吴国相国伍子胥一直不相信勾践愿意从一国之王干当吴国的奴才,于是他相当了一个一石二鸟的奸计,看勾践的反应。伍子胥对勾践说:“晋国使者来了,晚上想借你老婆一用。”勾践心里早日翻江倒海,但脸上仍然面无表情的将雅鱼叫出来,吩咐道:“一定要好好侍奉!”

晋国使臣当时不知道雅鱼是越国王后,事后伍子胥告诉晋国使臣雅鱼是越国王后,并以此要挟晋国使臣签下不平等条约。

在古代,女子的贞洁被视为第二生命,但雅鱼被侮辱后,夫妻二人仍然像平时一样埋头干活。勾践作为男人忍了常人所以不能忍的事,而雅鱼也没有选择死,而是选择背负着巨大的屈辱活下去。

我想是因为她认识到自己不仅仅是一个女人,一个妻子,更是一国的王后,她的丈夫还需要她照顾和支持,她的国家和人民还需要国王去光复,她不能仅仅只考虑自己。

03,勾践为了复仇10年卧薪尝胆,复国后自尽是雅鱼最体面的告别方式,范蠡道出玄机

雅鱼的这种复国的信念一直支持着她等到吴国灭亡,她才在自己的宫殿里自杀了。勾践知道后,在她的宫殿里呆了三天三夜,出来后对侍卫说:把王后宫埋了,让我的雅鱼在这里安心的睡吧。

如果故事发展到这里,吃瓜群众肯定认为雅鱼自尽有愧于自己之前受到的侮辱,觉得不配为一国之母。

但是看看勾践身边的另一个近臣,聪明绝顶,在吴国三年一直陪伴左右的范蠡时候说的和做的,就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从雅鱼之死看透勾践本质的范蠡活下来了,没有及时醒悟过来的文种被赐死了。

在回越国的十年间,雅鱼早已经看透勾践得势之后的为人,她知道勾践在乎她被玷污的过去,不想再回忆起曾经失败的屈辱,但是只要看到陪他一起吃苦受罪的她,勾践就会想起过去,他定然不悦。

雅鱼深知自己一定要死了,她活着只是为了看到吴国被攻破,越国复国的一天,当大患已除她就可以了无牵挂的走了。雅鱼是为国家而生也是为国家而死。

结束语:

也许网友会问早知如此,当初何必要帮勾践。他们辅佐勾践,正是他最落魄的时候,用人之际,后来勾践复国,人性的另一面才显现出来。范蠡的

“越王可与共患难,不可与共乐”真是一语道破玄机。

作为勾践的王后,雅鱼既不能选择像范蠡一样离开,和勾践同甘共苦,勾践也不可能选择像文种一样赐她一死,那么为了丈夫和国家的体面,她唯有选择自尽才能解脱。所幸她帮助勾践完成复国大计,她也死而无憾了。

更多文章

  • 商圣范蠡,诚信仁义成就商业巨贾,顺应天道成就贸易大王!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范蠡,齐国,勾践,越国,楚国,商圣范蠡

    “商圣”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范蠡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开创者。范蠡并没有出生在一个富甲一方的家庭中,而是家境贫寒,后来苦心经营事业成就了商业上的成功。范蠡在经商之初因为不满楚国的黑暗环境,决定投奔越国勾践,最终在越国成就了商业上的成就。范蠡经商之初在齐国开始,范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

  • 【上金谷文集】范蠡为何要拜一个年轻人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猗顿,勾践,西施,司马迁

    偶遇高人公元前489年的一日,47岁的越国大夫范蠡,巡至句章(今宁波)东钱湖一带时,只见前方好一片郁郁葱葱的接天莲叶,间杂小荷点点,一时兴起,除下外套,挽起裤管,赤足下水采摘起莲藕来。突闻斜刺里传来几声水响,一人自湖上向对岸横波驶去,看状这人还很年轻,不过二十四五的样子,一身青衣,头扎羽巾,足穿登云

  • 传播渔业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首届范蠡渔文化节在南浔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南浔,古村,菱湖,渔业,范蠡渔文化节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陆志鹏)“凉爽的湖风、摇曳的游船、美味的土特产,这里太美了,我很喜欢这里。”来自上海的游客赵灵一家人刚下船,就来到“大鱼鲜森”活动区品尝特色鱼美食,对这趟淡水渔都古村之旅赞不绝口。图说:活动现场 陆志鹏 摄(下同)悠游菱湖水乡,乐享渔乐无限。昨天下午,浙江省湖州市

  • 范蠡为恶的一面:用十二个字箴言,开启了中国君臣猜忌的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江山岁月标签:范蠡,商鞅,韩信,越国,小说家,越王勾践

    关于春秋范蠡的传奇,如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们讲一讲范蠡“为恶”的一面。范蠡,越国复兴的灵魂人物,在勾践灭吴与争霸中原之后,事了拂衣去,立即远在他乡,留下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即“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似乎一旦帝王成就大业,功臣几乎必死无疑。千百年来,历史一遍又一遍的上演鸟尽弓藏、兔

  • 【上金谷文集】东村陶土西村烧,范蠡巧解两村怨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东村,西村,陶器,烧陶,窑主

    东村取陶坯范蠡在做陶器生意的时候,有天来到一个叫东村的地方,十多只陶窑正冒着烟,他就进村看看。窑主们见来了个举止不凡的商人,跑过来拉的拉,喊的喊:“先生,到我家窑看看。”“先生,我家的陶器烧得好,价钱便宜。”“先生,帮帮我们,这生意快做不下去了!”范蠡伸手捻着下巴几根灰白的胡子,一座座陶窑挨着看过去

  • 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领导一行莅临上金谷景区交流指导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南阳,上金谷,河南省,范蠡文化,文化研究院

    2023年5月21日,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领导一行在宁波市南阳商会会长嘉清先生的陪同下,莅临上金谷文化旅游风景区交流指导。上金谷景区董事长黄水财先生、总裁王淑姹女士携公司相关领导热情接待来宾。期间,来宾们参观了上金谷景区的文化长廊。景区专业导游为大家详细讲解范蠡的生平和成就。凭借多媒体互动展板,大家

  • “商圣”范蠡做生意的六条天规!蕴含大智慧,学习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范蠡,商圣,财神,勾践,大智慧,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说到范蠡大部分人是不熟悉的,但是说到财神,恐怕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了。时至今日,大部分人家中都供奉有财神,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虽然知道供奉财神,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财神供奉的是谁。现如今给人们解惑,人们供奉的财神就是范蠡。春秋战国时期,处在一个大乱世的局势中,在这样的乱世中,人们能够生存下去就是非常

  • 商圣范蠡:简单的1句话,一箭三雕让勾践信服,越国这才得以灭吴

    历史解密编辑:金轩闪闪标签:范蠡,吴国,西施,夫差,商圣,越国,周朝,先秦,小说家,越王勾践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说“少说多做”,但是有些事情,别人嘴上就完成了,自己却不需要努力,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已经告诉大家,会说话的商人太牛了。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道士。他曾经效力的越王勾践有“欧信尝胆”的典故,也是个狠角色。范蠡早在勾践欧信尝到他的勇气之前就

  • 范蠡西施关系扑朔迷离,西湖以西施命名,以范蠡命名的蠡湖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江南实时分享标签:范蠡,西施,蠡湖,太湖,蠡园,西湖,鼋头渚,小说家,先秦,周朝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期间,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两人的关系有人说是真挚的爱情,有人说是西施被迫,扑朔迷离。其实从景点分布的角度看,范蠡西施的关系恐怕并不算太浪漫,比如以西施命名的西湖,是在杭州,但以范蠡命名的蠡湖,却是在无锡,相隔两地,风格迥异。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蠡湖。从鼋头渚鹿顶山俯瞰

  • 即是复国宰相,又是经商鼻祖,范蠡为什么不做宰相当商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范蠡,齐国,勾践,宰相,吴国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亲率大军一举消灭吴国,报了当年会稽之仇;并乘胜北渡淮河,大会齐、晋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市),连周天子也专门遣人送来一块祭祀过祖先、象征尊贵和荣誉的大肥肉(雅称“福胙”),以示祝贺,越国终于从失败与屈辱中崛起。可就在这样的鼎盛局面下,上将军范蠡却郑重其事地交出了一份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