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金谷文集】东村陶土西村烧,范蠡巧解两村怨

【上金谷文集】东村陶土西村烧,范蠡巧解两村怨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上金谷景区 访问量:765 更新时间:2024/2/8 11:46:40

东村取陶坯

范蠡在做陶器生意的时候,有天来到一个叫东村的地方,十多只陶窑正冒着烟,他就进村看看。窑主们见来了个举止不凡的商人,跑过来拉的拉,喊的喊:“先生,到我家窑看看。”“先生,我家的陶器烧得好,价钱便宜。”“先生,帮帮我们,这生意快做不下去了!”

范蠡伸手捻着下巴几根灰白的胡子,一座座陶窑挨着看过去,只见烧出的鬲、釜、甑、盂、盘、瓮、盆、罐……等生活器具,有的裂了缝,有的歪了嘴,有的缺了腿,极少有完整的。他泄气地摇摇头说:“怎么烧出这样的陶器?送我也不要啊!”

窑主们叹着气告诉他:他们的陶坯做得很好,就是烧不好,真是急死人。

范蠡看着他们穿着破烂,脸色蜡黄,起了同情心,就说要去看看他们的陶坯。

窑主们又领着范蠡来到一块十多亩地大的坯场,几十个妇女老翁摇动坯轮制作陶坯,一旁阴干的陶坯盖着草帘子防止风吹雨打。范蠡一户户看去,脸上露出了欣喜,禁不住大喊:“陶坯制得好,我全部收下。”

窑主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原是只指望范蠡发点善心,低价收下他们烧出的陶器,想不到他看中的却是陶坯。他们从来没有遇上前来收陶坯的商人,他收下窑坯有什么用啊,是不是脑子有病?可不管怎么说,无论他出多低的价,总比放到窑里烧出废陶要好。

范蠡笑着说:“你们不用怀疑我脑子有病,我是看到你们的陶坯制作精良,我出的价是陶价的十中取四,也就是市场上一只陶罐卖10枚铜币,收下一只罐坯付4枚。”

窑主们心里喊,哎呀,还烧什么窑呢,以后制制陶坯日子就好过了,不过,他们还是不大相信,这世上会有这样的好人?

范蠡见他们不信,从袖口摸出一锭金灿灿的黄金,郑重地交到一位长者手里,拜托他说:“口说无凭,这块黄金作押,十天后请你带上窑主,一同前去集上店客栈找我一并付清,到时也收回作押的黄金。”

窑主们听了个个激动,这锭黄金的价值远远超过窑场上阴干的陶坯,看来这个商人十分豪气,极讲信用,便满口答应把陶坯卖给范蠡。

西村烧陶器

第二天一早,范蠡雇了十多辆马车,浩浩荡荡地来到东村,把阴干的陶坯全部拖走了。车队跑了段路,拐个弯,又找顶桥过了条河,把这些陶坯拖到了一个叫西村的村子。

原来,范蠡为了找到好陶器,前天先去了西村,这个村子也散落着十多座陶窑。他一路看去,发现不管哪座窑里烧出的陶器都完整无缺,件件找不到瑕疵,说明烧窑的功夫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不过他是个生意精,伸手一摸,不觉心头一沉,这些陶器外表好看,质地却是十分脆嫩,手指稍重一掐,便出现条掐痕,明显是作坯的泥土过于阴涩造成的。窑主们看他是个内行,就老实他诉苦:西村的烧窑技术虽然无人可及,可就是没有好坯泥,再有本领也烧不出好陶器。他们只求范蠡看在精湛的烧陶技术上,不管什么出价,收下他们的陶器,让他们有口饭吃。

范蠡看着这些衣衫褴褛、脸色愁苦的窑主,沉思了会儿告诉他们,过些天给他们个答复。

这天,西村的窑主们一早站在村头,个个望眼欲穿,直到太阳快到头顶才看到范蠡带着十多辆马车过来。窑主们一阵兴奋,难道范蠡发了善心,前来收购他们的陶器了?可不对啊,车轱辘被压得嗄嗄响,不会是空车。那车上装的什么呢?他们奇怪起来,紧忙跑过去掀开草帘子,发现每辆车都装满阴干了的陶坯。这些陶坯制作考究,伸手一摸,已经有进窑烧过了似的硬度,真是好坯啊!可同时他们又一脸疑惑,这陶坯装来干什么?范蠡笑着告诉他们:他看上了西村的烧窑技术,可没有好的泥土制陶坯,特地从别处窑场买来坯泥优质、做工精良的陶坯,请西村的陶窑加工。贩卖出去后,他十中取二作利,下的与陶坯各取其半。

这个加工价不低,西村的窑主哪有不愿意的?个个喜上眉梢,立刻动手卸坯。

三天后,范蠡带着马车前来取货,一看出窑的陶器色泽深黄,全无瑕疵,敲之铿锵有声,十分结实,不觉高兴得连喊:“好货!我跑遍多处窑场,难得见到。”装完陶器,他从袖里摸出一锭黄金,交给稍为年长的一个窑主说,这锭黄金作押,四天后带上窑主,前去集上的张店客栈找他取钱,到时收回作押的黄金。

合作共赢

很快,范蠡同东村、西村窑主们约定取钱的日子到了,范蠡背着一大袋子钱,早早来到集上的张店客栈。与此同时,东村、西村前来取钱的窑主们也赶到了。照理他们应该高高兴兴向范蠡取钱,可奇怪的事情发生了,他们一看到对方,先是一愣,接着二话不说,怒气冲冲地厮打了起来。范蠡大吃一惊,费了好大的劲才把他们劝住,这时已经个个扭打得鼻青脸肿了,范蠡问他们为一见面像见到仇人一样厮打起来?

东村、西村来取钱的窑主们七嘴八舌地争着告诉范蠡:他们这两个村相邻,只是隔了条河,好在原来河上有座桥,双方来往十分密切。后来,两个村都办起了陶窑,东村有质地细腻的上乘陶土,但烧窑技术不如西村。西村虽有一手烧陶好手艺,可村里的陶土又过于阴涩,烧不出好陶器。于是东村的陶泥让西村挖,西村派人去东村帮助烧窑,不知什么原因,合作了一阵子后,双方都感觉自己吃亏了,东村不让西村前来挖陶土,西村不再派人去东村烧陶。接着东村悄悄派人去西村偷学烧陶技术,西村也趁晚上月黑时前去偷挖东村的陶泥,双方发现后相互指责,动手打架,死伤了人。从此两个村便老死不再往来,连架在河上的那座桥也拆掉了……此刻仇人相见,哪有不吵架的?

范蠡听后生气地问;“各位,你们是来取钱,还是来吵架的?”

东村西村的人都气呼呼地回答:当然来取钱,取了钱再也不想看到对方。

范蠡把一大袋铜币哗啦倒到桌上,对他们说:“这次他贩出去的陶器买了好价钱,我已经十中抽二作利,余下的你们各取半,陶坯是东村的,西村是烧制的,谁也不吃亏。”

这下,东村西村来的人面面相觑,明白过来,他们之所以能取到这么些钱,全靠这位先生用了东村的陶坯,借了西村的技术,合起来烧出了上乘好陶器,卖到了好价钱。

范蠡见他们沉思不语,语重心长地劝告他们:“这世上的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有取长而补短,事情才能做成功。如果你们两个村愿意抛弃前嫌,继续合作下去,你们的陶器我包下了,将来你们都会过上好日子。如果你们记着以前的仇恨,我同你们只做这一回生意,那你们便一世世地穷下去吧!”说罢,他收回给东村、西村作押的黄金,拍拍屁股要离开。

东村、西村的人互相看了一眼,事实摆在眼前,理智占胜了偏见,眼睛里都闪烁着和解的光芒,一齐拦住范蠡喊:“先生,我们明白了你说的道理,从今天起,听你的话,东村做陶坯,西村烧窑,钱各取半,永远和好。”

范蠡这才笑了,伸手捻捻下巴几根灰白胡子,告诉他们:其实东村、西村的吵架原因,他通过对这两个村的考察早已知道了,于是心生一计,在双方不知情的情况下,买下东村的陶坯,去西村烧,成了陶器上品,让东村、西村的窑主们尝到甜头,然后去反思他们捧着金饭碗却过不上好日子的缘由……

从此东村专注做陶坯,西村好好烧窑,范蠡负责经营,不久生意越做越好,以东村、西村为中心,发展成了名扬四海的陶都。

范蠡敏锐发现机会、巧妙整合各方资源,创造了经商传奇,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不愧为中华“商圣”。他的经营理念,用现代人话说:斗则双输,合作共赢。

来源 | 山海经杂志

标签: 范蠡东村西村陶器烧陶窑主

更多文章

  • 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领导一行莅临上金谷景区交流指导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南阳,上金谷,河南省,范蠡文化,文化研究院

    2023年5月21日,河南省范蠡文化研究院领导一行在宁波市南阳商会会长嘉清先生的陪同下,莅临上金谷文化旅游风景区交流指导。上金谷景区董事长黄水财先生、总裁王淑姹女士携公司相关领导热情接待来宾。期间,来宾们参观了上金谷景区的文化长廊。景区专业导游为大家详细讲解范蠡的生平和成就。凭借多媒体互动展板,大家

  • “商圣”范蠡做生意的六条天规!蕴含大智慧,学习学习!

    历史解密编辑:乐享盖生活标签:范蠡,商圣,财神,勾践,大智慧,金庸笔下角色,小说家

    说到范蠡大部分人是不熟悉的,但是说到财神,恐怕就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得了。时至今日,大部分人家中都供奉有财神,值得一提的是,人们虽然知道供奉财神,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财神供奉的是谁。现如今给人们解惑,人们供奉的财神就是范蠡。春秋战国时期,处在一个大乱世的局势中,在这样的乱世中,人们能够生存下去就是非常

  • 商圣范蠡:简单的1句话,一箭三雕让勾践信服,越国这才得以灭吴

    历史解密编辑:金轩闪闪标签:范蠡,吴国,西施,夫差,商圣,越国,周朝,先秦,小说家,越王勾践

    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们常说“少说多做”,但是有些事情,别人嘴上就完成了,自己却不需要努力,这就是语言的力量。而在几千年的历史中,也已经告诉大家,会说话的商人太牛了。范蠡是春秋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道士。他曾经效力的越王勾践有“欧信尝胆”的典故,也是个狠角色。范蠡早在勾践欧信尝到他的勇气之前就

  • 范蠡西施关系扑朔迷离,西湖以西施命名,以范蠡命名的蠡湖在哪?

    历史解密编辑:江南实时分享标签:范蠡,西施,蠡湖,太湖,蠡园,西湖,鼋头渚,小说家,先秦,周朝

    春秋末期吴越争霸期间,范蠡和西施的故事在中国几乎家喻户晓。这两人的关系有人说是真挚的爱情,有人说是西施被迫,扑朔迷离。其实从景点分布的角度看,范蠡西施的关系恐怕并不算太浪漫,比如以西施命名的西湖,是在杭州,但以范蠡命名的蠡湖,却是在无锡,相隔两地,风格迥异。今天我们来了解一下蠡湖。从鼋头渚鹿顶山俯瞰

  • 即是复国宰相,又是经商鼻祖,范蠡为什么不做宰相当商人?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的百态标签:范蠡,齐国,勾践,宰相,吴国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亲率大军一举消灭吴国,报了当年会稽之仇;并乘胜北渡淮河,大会齐、晋等诸侯于徐州(今山东滕州市),连周天子也专门遣人送来一块祭祀过祖先、象征尊贵和荣誉的大肥肉(雅称“福胙”),以示祝贺,越国终于从失败与屈辱中崛起。可就在这样的鼎盛局面下,上将军范蠡却郑重其事地交出了一份辞职报告

  • 弟弟去救哥哥,却只带回一具尸体,范蠡:就知道你去是这个结果

    历史解密编辑:强哥说史标签:范蠡,楚王,史记,庄生,楚国,小说家,金庸笔下角色

    春秋时,范蠡二儿子在楚国犯事,大儿子以死相逼请求救二弟,范蠡赐他锦囊妙计,他却只带回二弟尸体,范蠡大笑:我就知道派老大去是这样的结果!得知老二在楚国误伤了人,被关进大狱,范蠡救子心切,立即准备一车车金银财宝,安排老三前往楚国救人。可老三还没出发,老大就找到了范蠡,他忧伤地对范蠡说:“弟弟有难,父亲派

  • 江苏出土三片竹简,上面文字颠覆传统认知,难怪勾践要杀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范蠡,勾践,吴国,西施,司马迁,越国

    《史记》中,司马迁描述了范蠡泛舟江湖,化身陶朱公慈善天下,但唐朝史学家司马贞、现代国学大师钱穆等古今名人考证,陶朱公和范蠡根本不在一个时代,这是两个人,因此司马迁记载有误!勾践灭吴之后,范蠡命运到底如何?比司马迁更早的汉初贾谊在《新书·耳痹》中,给了一个颠覆历史的答案:事济功成,范蠡负石而归五湖,大

  • 【上金谷文集】范蠡赶脚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勾践,齐国,姜子盾

    免费赶脚所谓赶脚,就是赶着牲口,上路受人雇用的微贱营生。奇了怪了,范蠡这个赫赫有名的大人物,为啥也当起了这种小角色?话说范蠡在帮助越王勾践实现霸业之后,急流勇退,偷偷地告别好友兼同乡文种,隐姓埋名来到齐国经商,随即富甲天下,被齐王封为相国。可是,正当范蠡官运、财运风生水起之时,他却又一次挂印、散财,

  • “商圣”范蠡:功成名就却全身而退,身为商人,为何如此豁达?

    历史解密编辑:秀才吃瓜标签:范蠡,商圣,沈万三,勾践,齐国,胡雪岩

    对于商人来说,头脑鲁钝可不是什么好事,一个合格的商人若想在商海中立足,那就一定要头脑清楚、感觉敏锐,买卖收入不仅要能收回本钱,还得富有盈余。而若是想要成为富商巨贾,那就必须绝顶聪明,既能避开陷阱和祸乱,又懂得取舍的道理,否则的话,难保会被商海中不时出现的巨浪暗涌所吞噬。如此一来,有人不禁要问了,我国

  • 【上金谷文集】范蠡的三步连环计,如何“借鸡生蛋”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西施,勾践,银子,吴国

    灵机一动做生意春秋末期,范蠡帮越王勾践灭掉吴国,功成名就。但他知道越王这个人只能共患难,不能同富贵,便趁着越王大办庆功宴,以西施喜欢清静,要和西施去游西湖为借口,借机逃离越国。这时有人向越王通风报信。越王不相信,说:“范大夫如果要离开越国,就要携带金银珠宝,这会他们身无分文,仅一叶小舟,空手而去,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