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上金谷文集】王安石与范蠡跨越千年的相遇

【上金谷文集】王安石与范蠡跨越千年的相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上金谷景区 访问量:4977 更新时间:2024/1/10 14:00:41

安石鄞州访民情

庆历七年,做了几年淮南节度判官的王安石,离开当时天下最富庶的扬州,一路南下,到了鄞州。

鄞州就是今日的宁波,那时的鄞州还不像现在这样繁荣,是个荒凉偏僻的地方。没人知道,为什么王安石要到鄞州来,这年他本可以通过京试进入国家中枢,一路加官进爵,他却突然给自己的人生按下了暂停键。

庆历七年,大宋国力蒸蒸日上,朝中无事。

也是庆历七年,大宋财用匮乏,盗贼蜂起,每年还要向辽国输送大量岁币,百姓生活艰难。一面是朝廷,一面是百姓,王安石陷入两难,不知道该如何抉择。但最终,他的视线转向了百姓。

王安石做了鄞州县令。

但谁也不是一出生就知道该如何做县令的,这个年轻气盛的鄞州新县令,尽管才华横溢,可最开始的时候,也并不知道如何解决鄞县百姓的贫困。

在这个时候,他做了一件最重要的事:深入基层。十一月十四日,王安石离开县治,视察整个鄞州。

在这多日的视察中,他看见了百姓辛苦的耕作,也看见了碶工一凿一凿地凿刻石头,他们额头的汗水滴滴落下,手上的活却永远停不下来。亲眼目睹百姓艰苦的生活,王安石心中有些郁结。

二十三日这天,他来到了一个风景秀丽的大湖旁,这里湖光山色甚佳,虽然已经进入十一月,可是暖风和煦,仿佛春日,清新的湖风,稍稍吹散了王安石心中的郁结。

王安石在湖边停了下来。

深藏不漏的茶肆主人

湖边有一个茶肆,这茶肆叫“朱七郎茶坊”,平日路过的人,多会在这茶肆里喝喝茶,稍作歇息。茶坊的主人朱七郎,是个六十来岁的中年人,面白无须,也许是多年与茶这样的文雅之物打交道,他看起来倒像个儒雅的读书人。

王安石也在这“朱七郎茶坊”前停了下来,他找了个桌子坐下,问朱七郎道:“眼前的这个大湖是?”

朱七郎走过来,为王安石沏了一杯茶,水雾弥漫着茶香,清淡悠远,王安石的身体放松了下来。他笑着说道:“这湖是东钱湖,当年陶朱公就在此隐居哩,湖畔那座小山便是陶公山。“ 朱七郎说话时,语气中带着骄傲。

陶朱公就是范蠡

王安石知道鄞县这一带的人都崇拜范蠡,修建了不少范蠡祠。这大概是因为以前范蠡常在此活动,后来会稽山到这一带,又都被勾践封作了范蠡的封地,所以范蠡的事迹在此广泛流传。

王安石接受的是儒家教育,难免觉得钱财是俗晦之物,而范蠡又是有名的“财神“,这便让他不太看得起范蠡。他一路南下前往鄞州,路过吴江时,望见浩淼太湖,一时兴起写了一首诗:“痦虽轻范蠡,终欲此幽寻。”

在王安石眼中,山山水水皆是好山好水,只是范蠡与这山山水水相比,就未免太轻了一些。

此时王安石的态度也就比较轻疏,他皱眉道:“湖是好湖,山也是好山,就是沾染上一个‘钱’字,难免俗气了。“

朱七郎听得这话,便不服气了:“怎么就俗气了?家国大事,生老病死,柴米油盐,哪个少得了钱?”

“钱自然是好东西,可治理得了国家?”

此时朱七郎脸上的笑已收了起来,他正色道:“陶朱公曾作《计然篇》,其中提到了七条经商的策略,他只用了其中的五条策略,便帮助勾践打败了吴国。相公可勿小看了这阿堵物。”

王安石一时愣住了,他未曾想到,这山野之人竟然能说出这样一番话。他不禁好奇问道:“那依你看来,要如何改变鄞州如今的局面。”

“旱则资舟、水则资车,农末俱利……道理都在书里,我又有什么好说的?”朱七郎又给王安石添了一碗茶,却不肯再与他说话了。

但这短短几句话,却一下子触动了王安石的心弦,他看着东钱湖,陷入深思。

太阳渐渐西落,日头最终被陶公山完全遮住。

“相公,太阳落山了,要收摊了!”

直到听见朱七郎的一声声催促,王安石才从思索中惊醒过来。

茶摊已收,朱七郎将东西搬上湖边的小船,划船远去了。船渐渐变小,船上的人已经看不清了。

王安石收回视线,对身边的人感叹道:“想不到这山野之地,也是卧虎藏龙,一个乡野摊贩,竟也有这样的见识。”

范蠡点拨变法始

他身边的一个小厮便不禁掩口笑道:“相公可看过《吴越春秋》?”

王安石听小厮这样问,有些摸不着头脑,便说:“看过如何,没看过又如何?”

“蔡泽曾说,范蠡知道文种被勾践杀害的消息之后,改名陶朱公,《吴越春秋》又说,陶朱公‘浮海以行‘……我们这里也有个关于他的传说,相公可想听听?”

王安石道:“哦,这我便好奇了。”

小肆也不卖关子了,当即说道:“当年范蠡自吴国出逃,改名陶朱公,意为”逃诛“,后一路经过德清蠡山[ 《德清县志》],继续南下,就到了东钱湖,当时他与西施见此地风景秀丽,便一同在此小住几年,之后由此入海,前往齐地。而这东钱湖畔的朱姓后人,就多是当年陶朱公的后代哩!”

王安石喃喃道:“竟还有这样的事。”

远处,船连同船上的人,已经完全消失不见,只剩秋日夕阳,同湖光山色。

江涵秋景雁初飞,沙尾长樯发渐稀。

惆怅无因见范蠡,夕阳长送钓船归。

——《望之将行》王安石

离开了东钱湖的王安石,心中一直萦绕着朱七郎对他说的那番话,他不由翻出了史书,第一次仔细查看史书上关于范蠡的记载,也第一次看了范蠡留存下来的那些著作。从《范蠡》兵法,到《陶朱公生意经》,到《计然篇》……一个新的念头,在他心中诞生了。

他心里不停地说:变法!变法!变法!

第二年,王安石又回到了东钱湖。他心中改革的想法已定,而东钱湖就是他选定的第一站。史书上记载,他“调知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与民,出息以偿,俾新陈相易,邑人便之。”

在他的治下,鄞县,也就是今日的宁波,逐渐繁荣了起来。他的这些举措,多年后又被他带回京城,掀起了宋朝的一次巨变,史称:王安石变法。

今日,东钱湖畔,王安石纪念馆与陶公山隔湖相望。像是宿命一般,他们注定要连在一起,而范蠡的精神,也在东钱湖、在宁波流传了下来。

来源 | 山海经杂志

标签: 王安石范蠡勾践变法鄞县

更多文章

  • 范蠡真的和西施双双归隐了?范蠡或许不是陶朱公!

    历史解密编辑:鱼的故事标签:范蠡,西施,勾践

    我们惊叹于范蠡的人生,他辅佐越王勾践一雪会稽之耻,灭掉吴国,功成名就之后化名陶朱公,三次经商成为巨富,遨游于七十二峰之间。以至于许多后人都供奉着他的塑像,尊他为商圣。《史记》记载到:范蠡乃装其轻宝珠玉,自与其私徒属乘舟浮海以行,终不反。西施,亡吴后复归范蠡,同泛五湖而去。意思就是,范蠡功成身退后,与

  • 范蠡、西施助勾践灭吴后,真的泛舟五湖而去了吗?或有另一种结局

    历史解密编辑:体验娱乐说标签:范蠡,西施,勾践,吴国,夫差,阖闾

    ''卧薪尝胆''这个故事非常有名,勾践、范蠡、文种、夫差、西施这些吴越争霸中的人物的形象也十分鲜明。勾践忍辱负重,借助范蠡、文种、西施等人的帮助终于击败夫差,灭掉吴国。主流观点认为,勾践复国成功之后杀死文种,范蠡敏锐地意识到风险,隐姓埋名为陶朱公、邸夷子皮,西施可能被勾践所杀,也有说法跟随范蠡泛舟五

  • 历史牛人智商堪比诸葛亮,口才超过苏秦张仪,财商不弱于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八卦爱豆秀标签:诸葛亮,苏秦,张仪,范蠡,齐国,吴国

    道家原本跟儒家一样,只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学派,但道家最后成为了道教,被民众封神,而其创始人老子也成了三清之一:太上老君。如果儒家也封神了,那孔子封神之后的地位也应该堪比太上老君,而孔子的高祖子贡估计也应该是姜子牙、太乙真人一类的人物。今天咱们聊的这个人就是子贡,子贡是字,原名叫端木赐,子贡经常出现在论

  • 文种:“悔不该不听范蠡之言!”范蠡:“时至今日、好生去吧!”

    历史解密编辑:岛未晴心未眠标签:范蠡,夫差,吴国,文种,小说家,越王勾践

    大家好,我是打工人兼头条创作者——伏羲的卦象。关注我,为您分享更多我身边的故事。范蠡:“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当初,文种听到这句话的时候,不知道内心是做何感想的!当我读《吴越春秋》读到这里时,内心深处猛然惊醒道:“是啊!没有对立面的事物的存在,那么单边也必将在内耗中走向死亡!”勾践在灭掉

  • 江苏发现“范蠡墓”,揭开西施间谍之谜,或许范蠡从没爱过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清川知行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勾践

    看到“范蠡墓”三个字,许多人脑海中都是各种质疑,这个话题到底有没有头?江湖传言的“范蠡墓”,在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五六座,湖北、山东等地均在其列,天天这有墓那有墓,连个像样儿的东西都没见到过,又要在这忽悠人这些说法大多数是野史中所记载的,没有经过考究,并不具备信服力。当然有些陵墓显得特殊,许多后人内心

  • 商圣范蠡“三致千金”,被称为中国慈善界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邹记福标签:范蠡,猗顿,千金,勾践,司马迁,李斯

    秦相李斯评价他:“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苏轼评价他:“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没错,他就是名震天下的陶朱公——范蠡。世人皆知,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吞吴复国,却事了拂衣去,抛下了越王许他的上将军,从此泛舟五湖。前半生范蠡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后半生他是富可敌国的

  • 范蠡湖寻幽

    历史解密编辑:手腕绣花吗标签:西施,草堂,勾践,子胥,商圣,范蠡湖

    不知有多少次来嘉兴作客或采风。这里是远古时代良渚文化发祥地,又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长江三角洲地带,又是中共诞生地——南湖,优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孕育出无数名人高士。这么丰厚的历史文明用我的这支拙笔的确是写不完、说不尽的。每次来此只不过浮光掠影地拣捡些许弥留在表面上的青堂瓦舍。这一回,我是心知其意,冒着

  •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每天涨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情格格呀标签:范蠡,齐国,司马迁,布衣

    我是粪蛋的漂亮妈妈,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与你分享琐碎生活的乐趣所在。范蠡毅然辞官隐退,驾扁舟泛东海到了齐国,更名鸱夷子皮。这是范蠡一迁。范蠡在齐国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终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范蠡居齐相国三年,再次急流勇退,归还相印,尽散其财,悄悄地离开了齐国。这是范蠡二迁。一身布衣的范蠡

  • 苏州挖出3片竹简,打破了美好的爱情幻想,专家:范蠡杀了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墓葬,吴越,竹简,先秦,周朝,小说家,越王勾践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最年长的是西施。西施与她的故事早已为人所知。当年,越王勾践被吴国击败,不得不回国。为了让越国有喘息的机会,勾践派西施到吴国面前做美化。吴王夫差受西施蛊惑,听从西施之言,弃政,终为越国所灭。西施因此成为越国的“大功臣”。本世纪初,在苏州挖出三枚竹简,记载了二十一个字,颠覆了历史,可

  • 勾践灭吴称霸的功臣并非范蠡,而是一个世外高人,此人大有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范蠡,勾践,夫差,吴称霸,吴国,史记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完成了越国力量的积蓄,最终灭掉吴国,称霸诸侯,这个故事由于他的励志属性,已经世人皆知,再加上蒲松龄撰自勉联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加持,让这个故事更为人熟知。说起勾践灭吴称霸诸侯的功臣,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范蠡,其次是文种,的确在勾践被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