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江苏发现“范蠡墓”,揭开西施间谍之谜,或许范蠡从没爱过西施

江苏发现“范蠡墓”,揭开西施间谍之谜,或许范蠡从没爱过西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清川知行 访问量:1387 更新时间:2024/2/13 8:37:13

看到“范蠡墓”三个字,许多人脑海中都是各种质疑,这个话题到底有没有头?

江湖传言的“范蠡墓”,在全国各地已经出现了五六座,湖北、山东等地均在其列,天天这有墓那有墓,

连个像样儿的东西都没见到过,又要在这忽悠人

这些说法大多数是野史中所记载的,没有经过考究,并不具备信服力。

当然有些陵墓显得特殊,

许多后人内心对其较为崇拜,花费资金为范蠡修建了这些东西

据考古界所言,2004年在江苏发现的范蠡墓,才是最真实的主人墓。

对于许多特别的说法,人们并不关心,最为好奇的还是陵墓中陪葬的东西,比如文字或者艺术品,它能否为世人们再一次呈现最初的历史。

众多陪葬品中,一个竹筒吸引了考古学家们的注意

在感叹文物价值不菲的同时,相关研究分析工作也被提上日程,这里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人——西施

二者之间的爱情故事被人们广为流传,但这个竹筒的出现揭开了西施间谍之谜,或许范蠡从未爱过西施。

神仙眷侣

谁都希望自己拥有一场浪漫的爱情,古人亦不例外。

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作为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范蠡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诸位别忘了,他也是凡人

据相关文献记载,范蠡在苎萝山下偶遇了西施。

对于范蠡来讲,

她的美貌过于出众

,毕竟“四大美女之一”的称号不是白来的;

对于西施来讲,

他的才华气度颇深

,能够成为世人崇拜的对象,必然是有着属于自己的两把刷子。

从旁人的角度出发,这绝对是

才子配佳人

的存在

二者也如诸位所想的那样,一见钟情坠入爱河,满以为他们会执手相拥过一辈子的生活,但范蠡作为国家重臣,必须扛起肩上的责任。

公元前494年,吴国战胜越国。

既然选择了臣服,那就必须拿出实际行动,越勾践在范蠡陪同下到吴国为奴。

表面上看起来勤勤恳恳、自降身份,暗地里其实是在下一盘大棋

苦心人终不负,三年后勾践重新回国,试图一雪曾经的耻辱。

范蠡决定将这一重任交给西施,将其送到吴国当差。

这要换成其他人,内心早已按捺不住躁动的情绪,你们当权者之间的事情,凭什么要我一个女性参与?

西施不但没有这样想,反而内心对范蠡十分感激,因为她看到了前所未有的真诚。

色字当头一把刀,风华绝代的西施来到吴国,必然是有其他目的。

朝廷大臣见状,对夫差进行了多次提醒,

但他并不当回事儿,对西施各种宠爱,同时也放下了对越国的戒备

最终的结果诸位看得见,越王勾践打败了吴国,西施也借此重新回到故土。

两个人的目标都已经实现,他们可以重新在一起,随后二人选择游历人间,直到现在都是世人所羡慕的“

神仙眷侣

”。

神秘竹筒

可事实真的如诸位所言那般吗?一个竹筒的出现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

在整理范蠡墓中的陪葬品时,出现了一个竹筒,上面清清楚楚地刻着一行大字:

蠡与施潜通,三年始达吴,以语儿亭为质,施不得不勉

字面意思理解很简单,两个人的关系并不在明面上,而且西施在前往吴国的过程中,遭遇了威胁,她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同意。

退一万步去讲,

一个手无寸铁的女性,怎么会同意到敌国当所谓的卧底

什么能对她产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正是竹筒上所提到的这个人——

语儿亭

笔者有些好奇,语儿亭是谁?两个人从名字上看,并没有任何特殊的血缘关系,难道是曾经的恩人?仔细追溯她的一生,也没有听过任何这些说法。

查阅相关文献,一个事实摆在诸位面前:

语儿亭是范蠡和西施的孩子

当时二者在相恋后,西施为范蠡生下了这个孩子,很长时间孩子都没有赋名,因为他们实在想不到好名字。

后来两个人在外出散步时,孩子突然出声说话,范蠡决定记录下这一刻

路过的地方恰好是语儿亭,范蠡便将三个字作为孩子的大名,至于所谓的真诚之说,不过是谎言罢了。

范蠡的野心很大,一切只为达到个人目标,西施作为孩子的母亲,她必须尽全力保护他。

流传了千百年的爱情故事,终究成为了谎言,这一行冰冷的文字也在诉说着一个事实:

范蠡或许从来就没有爱过西施

笑侃人世间

说到底,还是仇恨大于情。

范蠡的目的很明确,西施将自己的真心错付于人。她没有别的选择,“为母则刚”的本性驱使下,她不得不来到吴国坚持十几年,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拯救那个无辜的生命——语儿亭。

文章结尾之时,送给诸位一句话:

历史永远残存着道理

从个人感情的角度出发,范蠡要遭受后人的谴责和非议;从国家大义的角度出发,范蠡的做法并没有任何问题,因为有国才有家。我无法定论范蠡的好坏,但他的选择也是终于无奈。

感谢您的阅读,喜欢别忘了留个关注。

标签: 范蠡西施吴国勾践

更多文章

  • 商圣范蠡“三致千金”,被称为中国慈善界的鼻祖?

    历史解密编辑:邹记福标签:范蠡,猗顿,千金,勾践,司马迁,李斯

    秦相李斯评价他:“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苏轼评价他:“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没错,他就是名震天下的陶朱公——范蠡。世人皆知,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吞吴复国,却事了拂衣去,抛下了越王许他的上将军,从此泛舟五湖。前半生范蠡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后半生他是富可敌国的

  • 范蠡湖寻幽

    历史解密编辑:手腕绣花吗标签:西施,草堂,勾践,子胥,商圣,范蠡湖

    不知有多少次来嘉兴作客或采风。这里是远古时代良渚文化发祥地,又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长江三角洲地带,又是中共诞生地——南湖,优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孕育出无数名人高士。这么丰厚的历史文明用我的这支拙笔的确是写不完、说不尽的。每次来此只不过浮光掠影地拣捡些许弥留在表面上的青堂瓦舍。这一回,我是心知其意,冒着

  •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每天涨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情格格呀标签:范蠡,齐国,司马迁,布衣

    我是粪蛋的漂亮妈妈,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与你分享琐碎生活的乐趣所在。范蠡毅然辞官隐退,驾扁舟泛东海到了齐国,更名鸱夷子皮。这是范蠡一迁。范蠡在齐国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终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范蠡居齐相国三年,再次急流勇退,归还相印,尽散其财,悄悄地离开了齐国。这是范蠡二迁。一身布衣的范蠡

  • 苏州挖出3片竹简,打破了美好的爱情幻想,专家:范蠡杀了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墓葬,吴越,竹简,先秦,周朝,小说家,越王勾践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最年长的是西施。西施与她的故事早已为人所知。当年,越王勾践被吴国击败,不得不回国。为了让越国有喘息的机会,勾践派西施到吴国面前做美化。吴王夫差受西施蛊惑,听从西施之言,弃政,终为越国所灭。西施因此成为越国的“大功臣”。本世纪初,在苏州挖出三枚竹简,记载了二十一个字,颠覆了历史,可

  • 勾践灭吴称霸的功臣并非范蠡,而是一个世外高人,此人大有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范蠡,勾践,夫差,吴称霸,吴国,史记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完成了越国力量的积蓄,最终灭掉吴国,称霸诸侯,这个故事由于他的励志属性,已经世人皆知,再加上蒲松龄撰自勉联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加持,让这个故事更为人熟知。说起勾践灭吴称霸诸侯的功臣,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范蠡,其次是文种,的确在勾践被夫

  • 文种、范蠡践行总体战理念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范蠡,吴国,勾践,文种,伯嚭

    上面那把较为光滑的宝剑是吴王夫差的佩剑,下面那把有纹路的是越王勾践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只剩五千残兵。这时的勾践如果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么他将成为一位令人动容的悲剧英雄,但不会成为一代霸主。勾践没这么做,而是选择成为一块保全自己的瓦,期待着有朝一日亲手把破碎的玉璧恢复原状: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

  • 范蠡的商业思维课:办大事要会弃财,别让钱财成为你成事的绊脚石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范蠡,楚王,吴国,阎王,庄生,小说家,越王勾践,商业思维课,金庸笔下角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春秋时期,勾践在范蠡和文种各种谋略手段的支持下,最终得以报仇雪恨,灭了吴国,也算大业有成。但是,勾践却对这两个共患难的臣子不太放心,机敏的范蠡觉察到了勾践的心思,招呼都不跟他打一声,转身跑路到陶地经

  • 伍子胥与范蠡同是有功之臣为何结局相差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伍子胥,范蠡,吴国,齐国,夫差

    吴王阖闾在和勾践的战斗中,被勾践用箭射伤之后,病重身亡。阖闾在死之前曾对夫差说:“你不要忘记杀父之仇”,即位后的夫差发誓三年后必定灭掉吴国。三年后,吴军大败越军,勾践被迫投降吴国。此时,伍子胥认为应该联合齐国彻底的覆灭越国,而当时的夫差认为小小的越国经此一役之后会一蹶不振,不足为虑了。夫差的考虑是先

  • 老子啥都悟透,为何一直装低调?范蠡:寒门子弟做好2点更易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范蠡,勾践,道教,道德经,老子说,小说家

    一样的人,一样的两个肩膀,一个脑袋,有的人可以登上顶峰,迅速取得成功,但有的人却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维持一个立足之地。今年疫情爆发,48岁的送货员吴德宏在出租屋内猝死。一辆停放的电动车。疫情期间,我没日没夜地工作,每天高强度工作12个小时以上,只为每月能拿到5000到6000元的工资养家糊口。吴德宏的生

  • 范蠡的智慧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琪爱搞笑标签:范蠡,老子,端木,下人,道德经,小说家

    几个人按着老农的指点,驾车来到了山头前,范蠡和端木赐首先下了马车,见山前面有一个道观,盖的气宇轩昂,犹如宫殿一般。道观前门上方有个匾额,写有三个大字:天静宫。两人进到里边,见正厅雕有老子塑像,高有丈二,披发持拐,昂首向天。阔大道袍,遮住玉体,粗豪银须,飘撒胸前。真是天赐英姿,人间少有的贵体。观内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