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商圣范蠡“三致千金”,被称为中国慈善界的鼻祖?

商圣范蠡“三致千金”,被称为中国慈善界的鼻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邹记福 访问量:174 更新时间:2023/12/9 14:57:45

秦相李斯评价他:“忠以事君、智以保身,千载而下,孰可比伦?”

苏轼评价他:“春秋以来,用舍进退,未有如范蠡之全者。”

没错,他就是名震天下的陶朱公——范蠡。

世人皆知,范蠡辅佐越王勾践,吞吴复国,却事了拂衣去,抛下了越王许他的上将军,从此泛舟五湖。前半生范蠡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军事家,后半生他是富可敌国的商业巨贾。纵观他的一生,有太多智慧思想值得我们去学习,今天,我们来讲一讲范蠡的慈善价值。

“平粜齐物”救荒济民

范蠡辅佐勾践灭吴,称霸中原,可谓功勋卓著。在越20余年间,他提出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和思想,使得越国亡而复兴、民富国强,奠定了越国春秋霸主的基业。其中,“农末俱利”、“平粜齐物”是他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平粜齐物”本质上也是一种救荒济民之策,他主张政府在荒年缺粮时,将仓库所存粮食平价出售,让货物保持完备。主张农商俱利,既要重视生产也要注意流通。一定意义上讲,范蠡是我们现在“共同富裕”理念的先驱者。

三致千金

范蠡辅佐越王复国后,便审时度势,功成身退,散尽家财,隐身于齐国,耕于海畔,苦身戮力,兼营商贾,数年便积累了千万家产。

但范蠡从来都是富而有仁,他经常仗义疏财,施善乡梓。后被齐王赏识,请去做相。他喟然感叹:“居家能获千金,居官则至卿相,这对布衣而言,已是人生的极点。久受尊名,恐怕为不祥之兆。”不久,他再次激流而退,尽散家财,举家迁走了。

随后,范蠡举家迁徙来到陶,改名陶朱公。范蠡看中它居于“天下之中,诸侯四道”,为货物流通的枢纽,是极佳的经商之地。他利用此地良好的商业环境,把握商机,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予。没多久,便又积资巨万。但他依旧并没有把钱积蓄起来当守财奴,而是成为“富好行其德者”,将所得全部钱财,再次用于救济周围的贫困百姓与乡亲。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当然,范蠡并非只知散财,他也会视情况提供“技术”——让对方掌握谋生的手段。《史记集解》引《孔丛子》记载:鲁国有个穷士,名叫猗顿,饥寒交迫,生活艰难,“耕则常饥,桑则常寒”。他慕范蠡之名,前去请教。

范蠡见猗顿后,毫无保留地授与秘方:“子欲速富,当畜五牸。”也就是说饲养母畜可以速富。他见猗顿没有资本,无法经营其他行业,便让他先畜养少数牛羊,逐渐繁衍壮大,日久遂可致富。于是,猗顿按照他的指示,迁徙西河,在猗氏南部畜牧牛羊。当时这一带温暖湿润,水草丰美,是畜牧的理想场所。猗顿辛勤经营,畜牧规模日渐扩,“十年之间,其息不可计,赀拟王公,驰名天下”。致富后的猗顿为了表达感恩之情,在今临猗县王寮村修建了陶朱公庙。

司马迁评价说,范蠡三迁皆有荣名,名垂后世。范蠡三致千金而散财贫交,这无疑是一种高尚的慈善行为,是一种关注社会民生的德行。他算得上是我国早期的“企业家”,是慈善先人。

在“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人人皆为利往”的世道中,范蠡“为富而仁”,为后来的富民殷商、士绅乃至今日的企业家们都树立了济世疏财的榜样,是当之无愧的的慈善家先驱!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范蠡猗顿千金勾践司马迁李斯

更多文章

  • 范蠡湖寻幽

    历史解密编辑:手腕绣花吗标签:西施,草堂,勾践,子胥,商圣,范蠡湖

    不知有多少次来嘉兴作客或采风。这里是远古时代良渚文化发祥地,又是著名的江南水乡,长江三角洲地带,又是中共诞生地——南湖,优越的地理和人文条件,孕育出无数名人高士。这么丰厚的历史文明用我的这支拙笔的确是写不完、说不尽的。每次来此只不过浮光掠影地拣捡些许弥留在表面上的青堂瓦舍。这一回,我是心知其意,冒着

  • 范蠡三迁皆有荣名:每天涨知识

    历史解密编辑:情格格呀标签:范蠡,齐国,司马迁,布衣

    我是粪蛋的漂亮妈妈,点击右上角“关注”,每天与你分享琐碎生活的乐趣所在。范蠡毅然辞官隐退,驾扁舟泛东海到了齐国,更名鸱夷子皮。这是范蠡一迁。范蠡在齐国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终于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范蠡居齐相国三年,再次急流勇退,归还相印,尽散其财,悄悄地离开了齐国。这是范蠡二迁。一身布衣的范蠡

  • 苏州挖出3片竹简,打破了美好的爱情幻想,专家:范蠡杀了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东哥谈猛兽标签:范蠡,西施,吴国,墓葬,吴越,竹简,先秦,周朝,小说家,越王勾践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中,最年长的是西施。西施与她的故事早已为人所知。当年,越王勾践被吴国击败,不得不回国。为了让越国有喘息的机会,勾践派西施到吴国面前做美化。吴王夫差受西施蛊惑,听从西施之言,弃政,终为越国所灭。西施因此成为越国的“大功臣”。本世纪初,在苏州挖出三枚竹简,记载了二十一个字,颠覆了历史,可

  • 勾践灭吴称霸的功臣并非范蠡,而是一个世外高人,此人大有来头

    历史解密编辑:鹏哥爆笑视频标签:范蠡,勾践,夫差,吴称霸,吴国,史记

    勾践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完成了越国力量的积蓄,最终灭掉吴国,称霸诸侯,这个故事由于他的励志属性,已经世人皆知,再加上蒲松龄撰自勉联下联:“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的加持,让这个故事更为人熟知。说起勾践灭吴称霸诸侯的功臣,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范蠡,其次是文种,的确在勾践被夫

  • 文种、范蠡践行总体战理念

    历史解密编辑:史坛典故标签:范蠡,吴国,勾践,文种,伯嚭

    上面那把较为光滑的宝剑是吴王夫差的佩剑,下面那把有纹路的是越王勾践的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只剩五千残兵。这时的勾践如果选择宁为玉碎不为瓦全,那么他将成为一位令人动容的悲剧英雄,但不会成为一代霸主。勾践没这么做,而是选择成为一块保全自己的瓦,期待着有朝一日亲手把破碎的玉璧恢复原状:勾践令大夫文种去吴

  • 范蠡的商业思维课:办大事要会弃财,别让钱财成为你成事的绊脚石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范蠡,楚王,吴国,阎王,庄生,小说家,越王勾践,商业思维课,金庸笔下角色

    在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春秋时期,勾践在范蠡和文种各种谋略手段的支持下,最终得以报仇雪恨,灭了吴国,也算大业有成。但是,勾践却对这两个共患难的臣子不太放心,机敏的范蠡觉察到了勾践的心思,招呼都不跟他打一声,转身跑路到陶地经

  • 伍子胥与范蠡同是有功之臣为何结局相差那么多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伍子胥,范蠡,吴国,齐国,夫差

    吴王阖闾在和勾践的战斗中,被勾践用箭射伤之后,病重身亡。阖闾在死之前曾对夫差说:“你不要忘记杀父之仇”,即位后的夫差发誓三年后必定灭掉吴国。三年后,吴军大败越军,勾践被迫投降吴国。此时,伍子胥认为应该联合齐国彻底的覆灭越国,而当时的夫差认为小小的越国经此一役之后会一蹶不振,不足为虑了。夫差的考虑是先

  • 老子啥都悟透,为何一直装低调?范蠡:寒门子弟做好2点更易翻身

    历史解密编辑:桃姐讲故事标签:范蠡,勾践,道教,道德经,老子说,小说家

    一样的人,一样的两个肩膀,一个脑袋,有的人可以登上顶峰,迅速取得成功,但有的人却终其一生都在努力维持一个立足之地。今年疫情爆发,48岁的送货员吴德宏在出租屋内猝死。一辆停放的电动车。疫情期间,我没日没夜地工作,每天高强度工作12个小时以上,只为每月能拿到5000到6000元的工资养家糊口。吴德宏的生

  • 范蠡的智慧人生

    历史解密编辑:小琪爱搞笑标签:范蠡,老子,端木,下人,道德经,小说家

    几个人按着老农的指点,驾车来到了山头前,范蠡和端木赐首先下了马车,见山前面有一个道观,盖的气宇轩昂,犹如宫殿一般。道观前门上方有个匾额,写有三个大字:天静宫。两人进到里边,见正厅雕有老子塑像,高有丈二,披发持拐,昂首向天。阔大道袍,遮住玉体,粗豪银须,飘撒胸前。真是天赐英姿,人间少有的贵体。观内有一

  • 渡江夜袭,神出鬼没,不逊于孙武的先秦伟大军事家范蠡

    历史解密编辑:地宫丝绒标签:孙武,范蠡,吴国,夫差,渡江,小说家,科学家,春秋战国,越王勾践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越争霸篇(22)主笔:闲乐生公元前482年冬越国偷袭姑苏成功后,吴国日渐衰弱,越国却日渐强盛。五年后公元前478年,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于是率全国兵力倾巢而出。这次越国的兵力不再是五年前的五万,加上楚军,足足八万之多。这些增加的兵力是哪儿来的,一部分是五年前夫差割让给越国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