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渡江夜袭,神出鬼没,不逊于孙武的先秦伟大军事家范蠡

渡江夜袭,神出鬼没,不逊于孙武的先秦伟大军事家范蠡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地宫丝绒 访问量:1324 更新时间:2024/2/13 9:32:29

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越争霸篇(22)

主笔:闲乐生

公元前482年冬越国偷袭姑苏成功后,吴国日渐衰弱,越国却日渐强盛。五年后公元前478年,觉得时机差不多成熟了,于是率全国兵力倾巢而出。这次越国的兵力不再是五年前的五万,加上楚军,足足八万之多。

这些增加的兵力是哪儿来的,一部分是五年前夫差割让给越国的土地人口,另一部分是句践这些年推行鼓励生育政策以来,越国那些英雄母亲生的,十几年过去了,这些小孩一个个都长成了勇敢的越国战士,为了十几年前父辈的仇恨,他们将要攻入吴国,将那里的太湖水染红。

老规矩,夫差又找来了他的左膀右臂文种、范蠡,问计。

文种道:“据我所知,现在吴国连年饥荒,市场上连粗粮都没得卖了,为了生存,吴国很多百姓都离开国都逃到了东海之滨靠拣蛤蚌填饱肚子。一切对我们都如此有利,不灭掉吴国还等什么!”

句践一边点头一边又问范蠡:“范大夫,你怎么看?”

范蠡道:“文大夫没错,我听说,捕捉机遇,就像扑灭大火和追捕逃犯一样,拼命追赶还来不及呢!大王,不要犹豫了,出兵!”

句践想了一会儿,又道:“兵者,凶也。打仗毕竟是大事,范大夫是不是再依例卜个卦,问一问吉凶保险一点。”

范蠡相术非凡,按道理应该答应,没想到他一反常态,断然道:“有疑惑才问神,没有疑惑,还问个什么?如果神说不打,难道就不打了吗?大王,咱们现在应该立刻出兵,不等吴国其他地方援兵到达,直捣姑苏!倘若咱们能打败吴王,一举攻下姑苏最好;如果一时无法定功,就让御儿(今浙江嘉兴,越国北部重镇)的守军牵制吴国的地方部队,让他们无法和姑苏守军会合。这样我们就可以将姑苏团团围住,饿也要饿死他们!”

句践大喜:“太好了,就这么办!传令下去,马上发布命令,让全体国人去国都门外集合,寡人有重要的事情宣布。”

与此同时,句践又派出使者,去周天子那里报告,说自己伐吴,乃是为了世间的公理与正义,请一定批准。

紧接着,句践斋戒沐浴,到大禹庙祭告祖先,然后来到城外飞翼楼上,宣告在那里集合的国人:“寡人很快就要伐吴了。五日之内,你们谁有好的主意都可以来向寡人报告。寡人重重有赏!”国人的热情都被调动了起来,纷纷建言献策,五日后,北伐工作一切准备就绪,句践又来到飞翼楼上,亲自击鼓,三军整列,然后当着八万大军的面,处死了一个破坏军纪的罪犯。

原来这个倒霉鬼是越国富家子弟,贪生怕死不敢从军,还用金银财宝贿赂人口普查部门,妄想逃避军役。越王句践当众杀了他,就是为了严明军纪,杀鸡给猴看。

随即就是动人的送行场面,三军将士各自与父母兄弟诀别,互相哭着说:“此行不灭吴,复不相见!”

壮烈的气氛弥漫了整个广场,大家齐声唱道:

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所离不降兮,以泄我王气苏。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道佑有德兮,吴卒自屠。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行行各努力兮,於乎,於乎!——《吴越春秋·离别相去辞》

唱完歌,大军正式出发,第二天,句践又在行军途中当众杀了一名“官师”(百人队军官)级罪犯,宣布说:“此人不听军令,当死!”

看来猴子们心存侥幸,只好再杀一只鸡。

第三天,句践又当众杀了一名“下大夫”级罪犯,宣布说:“此人不遵王命,当死!”

看来猴子们还心存侥幸,只好再杀一只大鸡。

第四天,越军兵临吴越边境御儿,句践又当众杀了一名“将军”级罪犯,宣布说:“此人骄奢淫逸,不听管教,当死!”

这下猴子们全老实了,没有一个人再敢犯军纪。

大军接着出发,走了没多久,就看到路边一只愤怒的小小蛙,肚子一鼓一鼓的,睁着大眼使劲瞪路人,好像别人欠了它几百万似的。

句践点了点头:“这个小愤青,有前途!”说着从战车上站起来,低头扶,向它敬礼。

左右问:“大王为何要跟一只小青蛙敬礼,难道它不是一只普通的蛙,而是一只神蛙?”

什么神蛙,还呢!句践正色道:“你们不懂。一只小小的青蛙看到敌人以后都能充满斗志,怒气冲天,难道还不值得尊敬吗?”

大家闻听此言,顿时羞愧难当:“吾王敬及怒蛙,我等岂不如蛙乎?” 遂互相勉励,以必死为志。

句践见这出戏大获成功,大喜,一只小青蛙成就了八万捍不畏死的大军,寡人的演技,果然如火纯青。

接着,句践又向全军宣告说:“军中凡是有父母而无兄弟的,向前一步走!”

这些人站了出来,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何事。

句践大声道:“我不需要你们效死,你们回去吧!”

群情激昂:“为什么,我们要为大王献身,我们不回去!”

句践说道:“你们都战死了,你们的父母怎么办?请你们姑且回去,奉养父母。今后你们没有了牵挂,还可以再来参军嘛!”

大家全感动哭鼻子。

句践又道:“有兄弟几个都在军中的,向前一步走!你们听着,接下来会有一场硬仗,如果战事不利,你们都有可能会牺牲。你们兄弟之间选一个回去吧,让你们的父母能有人送终。”

大家全感动抹眼泪。

句践又道:“有眼睛昏花、体力虚弱、有病在身的,也统统回家去吧!”

这可好,几个命令下去,八万大军一下子走了一两万,但句践一点儿不觉得可惜,比起人数来,士气对一场战争的成败要重要多;而没有牵挂、勇敢而健康的士兵,才是最强大的精兵!两百多年后,魏国名将信陵君也学了这一招,一举打赢了邯郸之战,让虎狼之师秦军也难得尝到了失败的滋味。

第二天,剩下六万多越军进入吴境,行至钱塘江口,大战在即,句践再次当众处死五名罪犯,向全军宣告:“我爱你们,比对我亲儿子还爱。但是如果犯了死罪,即使我的亲儿子也一样要处死!决战就在眼前,你们中有让回去而不回去,让留下而不安心,让前进而不前进,让撤退而不撤退,让向左而不向左,让向右而不向右的,一律处死,老婆孩子卖做奴隶,听到没有!”

终于,在公元前478年3月,越军到达姑苏城外笠泽(即吴淞江,乃太湖入海三条主要水道‘三江’之一)南岸,吴王夫差闻讯慌忙带着姑苏城内全部五万兵力,前往迎战,双方隔江对阵。春秋时代最后一场大战“笠泽之战”爆发了!

奇怪了,夫差脑袋坏掉了吗?越军来势汹汹,他这个时候为何不固守城池、等待地方部队前来支援,反而要出动出击呢?

当然不是,夫差也算是打赢过强齐的军事老手,战争经验非常丰富,他此举,便是想凭借大江之险御敌于姑苏城外。要知道,水道是吴国的生命线,也是各地部队增援补给姑苏的重要通道,如果水道被越军控制,那么姑苏也撑不了多久。

况且,如今吴淞江春水方生,正是姑苏城的天然屏障,而在战略思想落后的春秋时代,渡江作战十分困难。特别是不能徒涉的江河,限制了进攻部队的机动,易割裂战斗队形,使指挥、协同、通信联络和物资补给都较困难。所以只要吴军在越军渡江的时候找准时机半渡而击之,就能给敌人以毁灭性的打击。

句践看着这条宽阔的大江,十分头疼:渡江作战,从前也没有什么成功战例可以借鉴呀!想来想去,也只有当年楚成王攻打宋国的泓水之役算是一个比较成功的例子,但那次也是因为宋襄公自己太迂腐,等到楚军完全渡过泓水才发动进攻,楚国这才打赢的。夫差应该没有那么傻才对,怎么办呢?

想了半天想不出辙,句践只好请教范蠡,范蠡道:“渡江进攻战斗,一定要力求乘敌之隙,出敌不意,从行进间以奇袭的方法实施强渡。但这种方法,在敌人有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很难实施。所以,我们必须采取主渡与助渡、真渡与佯渡、强渡与偷渡相结合的方法,在密集的弓弩与黑暗的夜幕双重掩护下,迅速、突然地渡过江河,坚决勇猛地冲击,夺占敌岸要点,巩固与扩大登陆场,适时使用后续力量发展进攻。”

“哦?”句践一下子被勾起了兴趣:“不错,有点意思。不过你说的这些都是理论,实际应该如何操作呢?”

“依臣之见,我们不能让全部主力在一个地方强行渡河,这样损失会很大……”

“继续,继续!”

“是!”范蠡铺开军用地图,边指边说道:“我们可以在这里、这里布置两支部队,在我军两翼发动佯攻,造成吴军错觉,调动敌军分散兵力。然后我们中军主力趁机从这里偷偷的渡河,打他一个措手不及!”

这天黄昏,越军部队分出两支精锐部队,各自向上下游移动五里待命。

半夜,两军点起火把,击鼓渡江。夫差听到上下游都是鼓声,大惊,好阴险的句践,竟然趁夜摸到我军防守薄弱的地方实施偷袭,要是被他们渡过江来,左右一夹,寡人可全完了!还好我早有准备及时发现。

于是夫差立刻分出左右两军,分头抵御。

夫差太天真了,句践比他想象的还要阴险。

这时候,的中军主力,最精锐的六千君子(王族部队),已然从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趁着夜色无声无息悄悄渡过江来,直扑吴中军指挥部!!

兵不厌诈,这是战争!!

吴王夫差正在指挥部等待好消息,突然他的侦察队长脸色苍白冲进帐来,大喊:“大王,不好,不好了……”

“慌什么,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保持镇静,真没出息!”

“大王,原来越国那两支渡河的部队并非越军主力,咱们上当了!”

“那又怎么样,管它是不是主力,将他们击退就好了!”

“不是,越军的真正主力已经趁着我们不注意渡江了,他们现在离我们不到三里!”

“什么!?”夫差全身一震,跳起来冲到帐外,只见漆黑的夜色中,远处黑影曈曈,密密麻麻,也不知有多少敌人,夫差一下子傻了。在春秋时期的古战场上,少有不擂鼓而进攻的,更别说夜间偷袭了,句践范蠡这一招也算是开创了中国战争史上夜间偷袭的战例,吴王夫差完全不知如何应对,只得派人去命令左右两军迅速回来支援!同时组织反击,双方在夜色中互相对射,然后短兵相交。

这时越军常年的剑弩训练的效果显现出来了,句践的这六千君子,装备是越军中最先进的,他们身着轻甲,后背长剑,手持劲弩,先用弩连发三射攻击敌军,边射边靠近敌人,待到敌人被射得不敢抬头,再迅速杀上,长剑出鞘,连砍带刺,所至之处,吴军大片大片倒下。

这六千君子军,剑弩全能,能对敌人同时实施近身和远程攻击,其杀伤力之大,也只能用特种部队来形容了。

从前在艾陵之战对齐军实施过毁灭性打击的吴国中军、从前在黄池之会吓得晋国人屁滚尿流的步兵方阵、从前吴王夫差引以为傲的虎狼之师,在越国的六千君子军面前,统统变成了披着狼皮的羊,被任意屠戮。

夫差开始发抖,止不住发抖:自己十几年前犯的错误,终于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恶果,这些曾在自己王座下匍匐颤栗的奴隶,如今已进化成了可怕的远古恶兽,它们将会把自己所拥有的一切全部吞没……

完了,寡人完了,吴国完了,全完了!

与此同时,吴国左右两军接到夫差命令,开始回撤,朝吴中军靠拢。

越国左右两军趁势渡江,从后掩杀而来,吴中军受到重创,指挥混乱,再加上夜色之中三军无法协同,顿时全面崩溃,大败而逃。句践大喜,率三军追在吴国人屁股后面打,接连在没(今江苏苏州南)、郊(今江苏苏州南郊)又两次击败吴军,吴国名将王子姑曹、胥门巢相继战死,夫差带着一万多残兵退入都城据守。至此,吴国的老本已经快输了。

这一战,越军第一次使用了诱敌、佯攻、夜袭等高段位战术,一步接一步,一环套一环,每一个时机都抓恰到好处。看来,范蠡不仅是个政治家,经济学家与道家学者,还可以说是春秋时代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家,作为中国战争史上第一个成功的渡江战役指挥者,其使用战术之妙、把握战局之精、拿捏战机之准,简直可以和当年的孙武媲美。事实上,根据《汉书 艺文志》,范蠡也有兵法《范蠡》二篇传世,与孙武同属“兵权谋家”,其军事水平虽不如孙武伍子胥,但比吴王夫差还是要高一个档次的。

更多文章

  • 04年范蠡墓被发现,西施间谍之谜揭开,或许范蠡从没爱过西施

    历史解密编辑:娱乐星主张标签:范蠡,西施,吴王,吴国,周朝,先秦,小说家,越王勾践

    迄今为止,全国至少发现了五六座范蠡墓葬。其墓葬在湖南、山东、安徽、湖北、江苏等地均有发现。难不成范蠡和曹操一样,死后还埋下了可疑的坟墓?当然不是,事实上,这些古墓大部分都是人们为了纪念他而修建的墓葬。在这些古墓中,也有不少关于范蠡生平的书籍。尤其是范蠡墓于2004年在江苏被发现,墓中的竹简不仅揭开了

  • 勾践复国后,范蠡选择逃走,文种不听范蠡的忠告,最终自刎而死!

    历史解密编辑:画个圈圈吧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

    春秋时代,在我国东南部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以现在浙江省绍兴市为国都的越国,一个是以现在江苏省苏州市为国都的吴国。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大举伐楚,站在楚国一边的越国,趁吴国后方空虚的机会,出兵攻打吴国。从此,两国不断互相攻伐。公元前494年,越王勾践不听贤臣范蠡的谏劝,兴师伐吴,结果,被吴王夫差率精兵

  • 范蠡离开勾践时,暗示文种“狡兔死、走狗烹”,文种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婉兮清扬标签:范蠡,勾践,吴国,夫差,齐国

    自古名将如美人,不许英雄见白头。韩信是汉初名将,他帮助刘邦灭魏、灭赵、灭齐,以及击败项羽等,立下了赫赫战功,但韩信因为打仗太过厉害,让刘邦忌惮,最终刘邦以巡游云梦泽为借口,将前来谒见的韩信擒拿了。这一刻,韩信预料到了自己的结局,说道:“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烹;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

  • 把绝世美女当作棋子,即便赢了,范蠡也得不到历史的尊重

    历史解密编辑:斯基栀子标签:范蠡,吴国,西施,勾践,夫差

    春秋末年苎萝村有一女子姓施,又因为住在苎萝村西边,所以大家便唤她作西施。西施长得美若天仙,肤若凝脂,可惜西施患有心绞痛,常常走几步路就会觉得心痛,只能捧着自己的心走路,我见犹怜、楚楚动人。苎萝村东边有名女子唤作东施,以为大家觉得西施美是因为其捧着心走路让人心生怜爱,便也学着西施捧着心走路,但是大家见

  • 名人故事范蠡为什么是财神爷?

    历史解密编辑:尘埃未浅标签:范蠡,齐国,吴国,齐王,财神爷,小说家,名人故事,越王勾践

    #历史开讲#范蠡,春秋时期楚国人,公元前536年出生于宛地,因不满楚国的腐朽统治,转而投奔越王勾践,官拜大夫后,邀请楚宛令文种一起辅佐勾践。因越王勾践在公元前494年执意伐吴,兵败于会稽,史称"会稽之耻"。为帮助勾践振兴大业,42岁的范蠡毕其心于一役,施展了一生才华,主动请文种留在越国总揽政务,自己

  • 范蠡留下一语,只有区区十二字,却给中国开了一个坏头

    历史解密编辑:北上城南标签:范蠡,勾践,商鞅,韩信

    关于春秋范蠡的传奇,如今人们早已耳熟能详,今天我们讲一讲范蠡“为恶”的一面。范蠡,越国复兴的灵魂人物,在勾践灭吴与争霸中原之后,事了拂衣去,立即远在他乡,留下了一句家喻户晓的名言,即“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似乎一旦帝王成就大业,功臣几乎必死无疑。千百年来,历史一遍又一遍的上演鸟尽弓藏、兔

  • 越王勾践复国后王后雅鱼自尽,范蠡十字道破玄机,文种死前才明白

    历史解密编辑:爱哭的晓一标签:范蠡,勾践,雅鱼,吴国,夫差,伍子胥,越王,文种,小说家,先秦

    说起雅鱼就不得不提越王勾践,说到勾践就不得不提到这三个人,范蠡、文种和雅鱼,除了范蠡选择离开没有死以外,留在勾践身边的人死的死,自杀的自杀。雅鱼是勾践的王后,为何最后要选自尽这条路呢?01,勾践复国后雅鱼自尽,范蠡一听不告而别,文种称病不得善终公元前494年,吴越两国开战。越王勾践所率人马被夫差围困

  • 商圣范蠡,诚信仁义成就商业巨贾,顺应天道成就贸易大王!

    历史解密编辑:浅意时光标签:范蠡,齐国,勾践,越国,楚国,商圣范蠡

    “商圣”范蠡生活在春秋时期的楚国,范蠡同时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商业理论开创者。范蠡并没有出生在一个富甲一方的家庭中,而是家境贫寒,后来苦心经营事业成就了商业上的成功。范蠡在经商之初因为不满楚国的黑暗环境,决定投奔越国勾践,最终在越国成就了商业上的成就。范蠡经商之初在齐国开始,范蠡购买了一些靠海边的土地

  • 【上金谷文集】范蠡为何要拜一个年轻人为师?

    历史解密编辑:上金谷景区标签:范蠡,猗顿,勾践,西施,司马迁

    偶遇高人公元前489年的一日,47岁的越国大夫范蠡,巡至句章(今宁波)东钱湖一带时,只见前方好一片郁郁葱葱的接天莲叶,间杂小荷点点,一时兴起,除下外套,挽起裤管,赤足下水采摘起莲藕来。突闻斜刺里传来几声水响,一人自湖上向对岸横波驶去,看状这人还很年轻,不过二十四五的样子,一身青衣,头扎羽巾,足穿登云

  • 传播渔业文化,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首届范蠡渔文化节在南浔举办

    历史解密编辑:新民晚报标签:南浔,古村,菱湖,渔业,范蠡渔文化节

    新民晚报讯 (记者 唐闻宜 通讯员 陆志鹏)“凉爽的湖风、摇曳的游船、美味的土特产,这里太美了,我很喜欢这里。”来自上海的游客赵灵一家人刚下船,就来到“大鱼鲜森”活动区品尝特色鱼美食,对这趟淡水渔都古村之旅赞不绝口。图说:活动现场 陆志鹏 摄(下同)悠游菱湖水乡,乐享渔乐无限。昨天下午,浙江省湖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