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匪议东周(十九)介子推割股奉君却被恩将仇报,晋文公腹黑手狠

匪议东周(十九)介子推割股奉君却被恩将仇报,晋文公腹黑手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娱三三三 访问量:678 更新时间:2023/12/10 7:55:47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奉献不为名利,最终成了史书上道德模仿之一。本章节要讲的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他割股奉君的传说一直以来都被儒家学者所推崇,成为忠君爱国的典范。但是介子推的结局却不怎么好,他为了不食晋文公的俸禄与母亲隐居山林。而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居然做出了焚山的举动,最终介子推和母亲被烧死在柳树下,一代名臣就此终结。虽然儒家学者对晋文公焚山给出了种种理由,而且用建庙祭祀的方式来表现对介子推的尊崇,然而却掩盖不了晋文公为了沽名钓誉而恩将仇报的事实。

晋文公重耳一直是古代儒家学者推崇的贤明君主,他的一生成为儒家学者心中的楷模。他十九年流亡国外,回国后励精图治让晋国崛起于春秋时代,最后成为继任齐桓公的春秋五霸之一,这样的人生的确让人敬佩。然而晋文公在道德上却并不是儒家推崇的那般高尚,实际上他也是一个腹黑的人。从介子推的这个事情上就可以看出,晋文公的贤者形象都是演出来的,而他的腹黑手狠已经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虽然说成大事者不拘小节,但是为了沽名钓誉连自己的救命恩人都杀掉,晋文公的作为让我十分的不耻。

当年重耳的父亲晋献公宠爱骊姬要蜚太子申生,而立骊姬的儿子奚齐为太子。这个事情引发了晋国的混乱,太子申生被逼死,重耳带着自己的臣僚逃到翟国躲避。从此重耳开始了十九年的流亡生涯,知道六十二岁回国即位成为晋文公。在流亡期间很多晋国的大臣因为重耳的贤名跟从着他,介子推便是其中的一位。晋献公去世后晋国国内大乱,权臣里克两次弑君,最后公子夷吾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即位,这便是晋惠公。晋惠公惧怕哥哥重耳回国争夺君位,于是派人去翟国刺杀重耳,重耳只能带着自己的班底开始继续流亡。

由于从翟国出逃得匆忙,重耳一行人并没有携带太多的盘缠和补给。再加上负责准备后勤的大夫头须半路捐款私逃,重耳一行人顿时陷入了弹尽粮绝的窘境。重耳求助于卫国,卫国拒绝收留他。他找卫国的农夫要吃的,农夫们还嘲笑他,用土块扔他。在这样的窘境下重耳直接被饿晕过去,然后介子推便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来给重耳吃。介子推将自己的肉和野菜一起煮成肉汤,通过这种方式才将重耳救活过来。面对介子推的救命之恩,重耳当时表现得非常感动。他曾指天发誓,有朝一日回国当国君后必定会报答介子推。

重耳带着介子推等一行人周游列国都没有遇上能帮他回国即位的,只好去秦国求助于秦穆公。正好秦穆公和晋惠公因为土地、粮食等问题发生多次冲突,还引发了韩原之战这样的战争,于是秦穆公便接纳了重耳。晋惠公去世后在秦国当人质的太子圉逃回晋国即位,是为晋怀公。秦穆公原本想通过晋怀公控制晋国的打算落空,于是决定扶持重耳回国即位。重耳带着秦军回国与晋怀公争夺君位,最终成功上位成为晋文公。在重耳渡河回国即位前,他和狐偃演了一场君臣相知的好戏,这场戏让介子推对狐偃很有意见。

当时重耳从秦国坐船回国,可以直达晋国国都绛城。狐偃等大臣认为重耳的赏赐不足,做出隐居辞官的姿态。为了稳住大臣们的心,重耳便主动承认错误,并承诺上位后继续重用他们,并给予足够的高额赏赐。狐偃是重耳的舅舅,而狐偃的父亲狐突为了保护重耳死在晋怀公的手中,狐偃辞官归隐姿态显然是事先商量好的。这甥舅君臣演的这一戏码是为了安抚各位大臣的心,为重耳进入晋国后顺利即位做准备。而介子推对狐偃的做法并不认同,他认为真正忠君爱国是发乎内心的,鄙视这种以富贵和赏赐凝聚人心的做法。

重耳即位为晋文公后开始大肆封赏,随他流亡国外的大臣们都受到了高额赏赐,而狐偃、赵衰等大臣还成为国家的执宰,可是介子推却被遗漏了。晋文公在城门口悬挂告示,让认为自己有功劳的人报名获取赏赐。当时随着晋文公出走的壶叔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自请之下获得了赏赐。在卫国卷款私逃而差点将晋文公而死的头须,在配合晋文公演了一出巡游的的戏码后也获得了赏赐。可是救了晋文公一命的介子推却没有去请赏,而是避居在家,耻于与狐偃、壶叔、头须等同朝而列。他认为晋文公能上位是天意,这些人贪天之功简直是无耻。

介子推的邻居解张知道这件事情后便劝介子推去请赏。介子推不但拒绝了邻居的好意,还带着母亲去了绵山的山区中隐居,表示自己辞官归隐远离朝堂。解张觉得介子推有些不值,便将这个事情捅了出去。晋文公先是派人去介子推的家里请人,发现介子推已经远离。然后他又拜解张为下大夫,让解张带着礼物和任命去绵山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一心想要躲避晋文公,解张找了很久都没有找到。晋文公又亲自出面派大军围着绵山寻找,结果还是一无所获。然后晋文公丧心病狂的派人烧山想要把介子推逼出来,结果介子推母子被活活烧死在柳树下。

晋文公得知介子推被烧死后大哭,然后厚葬了介子推母子的尸体,并在绵山上修庙祭祀。后来晋文公将绵山改名叫介山,山下的地方该叫介休,设定每年介子推的忌日往后一个月为寒食节。晋文公的这些举动受到了很多儒家学者的推崇,于是也成了尊重人才和爱惜人才的典范。然而事实却并不是这样,晋文公不过是为了沽名钓誉而已,这些都是他邀名的手段。介子推就是不配合他的手段才被活活烧死的,从这点上看晋文公就是恩将仇报的无耻之徒。有人或许认为我这么想有些过分,实际上这是有证据支持了。

介子推是晋文公的近臣,比狐偃狐毛兄弟和赵衰一点都不差,怎么可能在论功行赏时遗漏。而且在流亡期间介子推的功劳绝对可以排上前三,特别是割股奉君的救命之恩,晋文公怎么可能忘记?晋文公其实是个贪图名声之人,他做了一丁点好事都会大肆宣扬。比如赦免刺杀过他的太监勃鞮、带着捐款私逃的头须巡游,在船上与狐偃唱双簧,在城门口贴悬赏告示等等,这些都是让自己获得贤名而利于执政。对于介子推救命这样的事情自然会大肆宣扬,他故意遗漏明显是先抑后扬的的炒作手法。

然而介子推却不跟着他的节奏走,反而选了隐居的路,这让他有点下不来台。如果任由介子推隐居而不闻不问,他的名声中便有了忘恩负义的污点。对于把名声看得极重的晋文公来说是不可接受的,所以他需要找到介子推挽回影响,所以带兵围了绵山。介子推始终避而不见,让晋文公恼羞成怒,便有了烧山之举。他的理由想逼介子推现身,实际上烧山本身就是杀人的举动。别说落后的春秋时代,就是现代二十一世纪对山火都极难挽救。他将介子推烧死后在建庙祭祀,用这种戏码来糊弄百姓为自己赢得名声,真的是无耻之尤。

更多文章

  • 被推上位的晋文公,其实是军政复合体选出的代言人,寡头出笼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宋国,周朝,先秦,介子推,晋文公,历史故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姐夫秦穆公的斡旋和保护下,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晋国坐上晋国的铁王座,史称晋文公。当年,晋文公准备封赏一同流亡十九年患难与共的忠臣贤士,封赏的名单中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就带上母亲隐居到深山中。想把隐居起来的介子推找回来一起安顿后奖赏,结果没找着介子推,就先封赏了一处田地作

  • 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人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重耳,齐国,管仲,范睢,战国,周朝,先秦,齐桓公,晋文公,历史故事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君主,他们的统治时期分别属于春秋时期晚期和战国时期早期。尽管他们的统治时间相隔较远,但他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力却非常相似。齐桓公、晋文公经历之比较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晚期的君主,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旨在削弱诸侯的势力、减少贵族的特权,以

  • 跳出中国历代明君“年老昏庸”的怪圈,晋文公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明君,卫国,狐偃,秦国,先秦,周朝,晋文公,历史故事

    遥想当年,晋惠公、晋怀公父子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小人行为早给天下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晋国的公信力也为此大打折扣。再加上经受诸多磨难和遍游各国的经历,已经使得年过花甲的重耳深深认识到重诺守信是一个人,进而言之,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晋文公大义凛然、“退避三舍”的践诺行为还重在对楚成

  • 为什么齐桓公身死霸灭,而晋文公死后,晋国仍可延续其百年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齐桓公,重耳,晋国,齐国,管仲,刘邦

    提到春秋五霸,有一个问题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在五霸之中,只有晋国保持了长期的霸权,同时作为中原霸主,他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则是楚国,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自然能够保持长久的霸业和威慑,和开创晋国霸业的晋文公有很大关系,尽管重耳在位不过几年。尊王攘夷:身死霸灭的齐桓公。齐桓公最早称霸于诸侯,得益

  • 成功男人背后的故事-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身后的三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话情谈心标签:齐国,秦国,骊姬,周朝,先秦,诸侯国,晋献公,晋文公重耳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乐制度逐渐崩坏的时代,是各个诸侯逐渐开始苏醒争雄之心的时代,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征战逐渐变多,政权更迭、兼并时有发生。可以说春秋时期就是一个群雄逐鹿,诸侯并起的时代。晋文公重耳是留下印记最深的那位,晋国在他的带领下长期占据春秋时期第一强国的宝座,即使后

  • 介子推真的被晋文公烧死了吗?寒食节的起源或与介子推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林屋公子标签:重耳,皇帝,周朝,先秦,介子推,寒食节,晋文公

    虽然今天清明节算是一个重要节日,不过在唐宋及以前,清明还真不算什么大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的寒食节,就远比清明更为热闹,甚至可以说,寒食节就是清明节的前身。寒食节有哪些习俗?正如说到端午节就要说屈原一样,说到寒食节就离不开介子推。东汉桓谭在《新论》中就说,东汉的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一带,民众在隆冬有

  • 晋文公为什么要助周天子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周天子,秦国,周王室,宋国,重耳,诸侯国

    晋文公重耳刚继位没多久,就有了一次露脸的机会,那就是周王室发生了动乱。当时的周天子是周襄王,据说他的胞弟王子带与嫂子有私情,东窗事发之后恼羞成怒,居然与周边的蛮族联手,把周襄王赶走了,史称“子带之乱”。且不论这种记载的真实性有多高,但周王室爆发内讧显然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秦国和晋国都准备出手,帮助周襄

  • 晋文公如何从流亡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为什么不想与秦穆公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重耳,楚王,骊姬,晋国,周朝,先秦,晋文公,秦穆公

    晋国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战国时期纵然分裂,韩赵魏仍然能够拥有那么强大的实力,那么晋国是什么时候强大起来的呢?晋国能够强大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晋文公。这晋文公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经的流亡公子重耳。重耳能够称霸,与他早年的经历也有关。重耳其实远可以当一个公子潇洒的生活,就算不能继承

  • 城濮之战:若听楚王楚国必不败,若听晋文公晋国必不胜,解谜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重耳,晋国,楚国,齐国,先轸,晋军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公元前632年年初,晋文公统率晋军主力逼近晋卫边境。他以曹共公当年对己无礼为借口征讨曹国,向卫国借道,为卫成公所拒绝。晋文公遂统兵绕道南河(即南津,今河南淇县南、延津县北)渡过黄河,接着乘机袭占了卫国

  • 晋文公在外流浪19年,到62岁才即位,执政5年就成为春秋霸主

    历史解密编辑:洋葱辣眼睛哦标签:重耳,齐国,晋献公,晋国

    公元前632年,由郑文公主持了一场盛大的践土之盟。在这场盟会中,以周襄王为首的重要诸侯均到场。这一次,按照周礼,周王室将“侯伯”这一称谓赐予晋文公,并赏赐晋文公勇士三百,红黑弓箭百千,兵车一辆。晋文公走向众诸侯中央,百年晋国霸业拉开序幕。晋文公何以用得短暂五年光阴走上霸主之位。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