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史:晋文公的故事与政治举措,原来清明节也与晋文公有关

中国古代史:晋文公的故事与政治举措,原来清明节也与晋文公有关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慢聊的历史 访问量:3531 更新时间:2024/1/17 12:49:11

公姓姬,名重耳,生于公元前697年,卒于公元前628年,晋文公死的时候已经69岁了,在古代来说这已经是非常长寿的年龄了,所以说晋文公走的时候是非常祥和地离去的。

晋文公虽然是安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但是他的故事与他的政治举措却影响了后世的发展。单单给我们留下的成语故事就有多达十一条之多,比较出名的就有退避三舍、贪天之功、兵不厌诈、志在四方等。

除了众多的成语典故对后世的影响外,还有两条对后世影响意义深远的故事与政治举措,这两个分别是清明寒食与作三军设六卿。

清明寒食

清明寒食是我国非常重要的节日之一,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这么重要的节日又与晋文公有什么关联呢?

原来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在位的时候非常宠幸骊姬,而骊姬在得到晋献公的宠幸后,便谋划着让自己的儿子能够成为晋国未来的继承人,但是因为晋献公早已立了申生为太子,所以骊姬就设计陷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陷害后因为得不到父的信任,最后只能自尽而亡。

申生被害死后,骊姬又开始谋划除掉另外两个公子重耳和夷吾,重耳和夷吾害怕自己会像太子申生一样被害死,于是就开始了逃亡的生活。

晋文公在外逃亡了长达十九年的时间,在这十九年里,有一帮忠臣一直死心塌地追随着他,晋文公能成功地存活下来,并能最终回到晋国少不了这些忠臣的辅佐。

据说晋文公在逃亡途中,因为身无分文,身上就连一件完整的衣服都没有,能填饱肚子就更加是一种奢望了,一天夜里因为实在是太饿了,饥寒交迫的晋文公渐渐地饿晕了过去。

晋文公饿晕倒后,他的仆人们一时间无所适从,因为大家身处异国他乡,又手无缚鸡之力,这在哪里去找吃的?

就在大家愁得手足无措时,只听见火堆旁传来了啊的一声,大家火堆望去,只见一人手上拿着一把匕首,闪烁的火光照耀着匕首上的鲜血一滴滴的流淌在地上。

原来是一位叫介子推的人为了能让晋文公能够有肉吃,他忍痛将自己大腿上的肉割了一块下来,晋文公在吃了介子推的肉与野菜熬制的汤后,在第二天早上渐渐恢复了精神。

晋文公知道是介子推用自己的血肉救了自己,非常的感动,但是后来晋文公成功回到晋国继位后,在封赏功臣的时候,晋文公却将介子推给忘记了。

按理说介子推跟随重耳流亡了十九年,这十九年里一直忠心耿耿,就算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况且自己当初还救过重耳的命,现在苦尽甘来的时候竟忘记了自己。

如果换成一般人可能就会去找晋文公理论了,但是介子推并没有将自己心里的委屈说出来,而是带着他的母亲默默地离开了国都,来到绵山(今山西晋中市介休县绵山)隐居了下来。

介子推消失后晋文公才想起他来,可是当晋文公派人去寻找介子推时,却是怎么找都找不到,后来经过寻访才知道介子推带着他的母亲隐居到了绵山中。

于是晋文公又亲身前往绵山迎接介子推,但是因为绵山太大了,在找寻多日无果后,晋文公心想着你不想见我,那我放火烧山总能将你逼出来吧。

于是晋文公便下令让人放火烧山,原本晋文公是想报答介子推的恩情的,谁曾想介子推面对熊熊燃烧的大火并不为所动。

大火燃烧殆尽后,介子推与他的母亲被发现烧死在了一棵柳树下,晋文公在看到介子推母子二人的尸体后悔恨至极,他恨自己当初封赏功臣的时候竟然连自己的大恩人介子推都给遗忘了。

他现在更加痛恨自己愚蠢的下令烧山,导致介子推母子被大火给烧死了,晋文公为了纪念介子推的遇难,于是下令介子推的死难之日不准生火做饭,所有的人都要吃冷食,这也是寒食节的由来。

在介子推死后的第二年,晋文公又带领文武大臣来到了绵山祭祀介子推,众人上山后发现介子推死时倚靠的那棵老柳树竟然死而复活了,晋文公看到了树复活后更加的想念介子推了,于是便赐这颗复生的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且昭告天下将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这也就是清明节的由来,因为晋文公的这一决定让中国的祭祀文化有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今清明节在我国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日子。

人们会在这天祭祀亲人,国家也会在清明节的时候祭祀英雄和为国家民族有贡献的人。

清明的习俗分别有扫墓、荡秋千、蹴鞠、射柳、斗鸡、蚕花会、拔河、踏青、插柳、植树、放风筝。

作三军设六卿

作三军设六卿是晋文公在位时的一项重要的政治举措,因为晋国的国力不断地上升,晋国的军事实力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军队快速发展后,原先的制度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形式,于是晋文公便开始了军事改革。

晋文公将军队编为中军、上军、下军三军,这三军又分别置将军与军佐一名,如此一来每军中都有一军将和一军佐,这六人也成为了军队中的实际领导人。

也就是这一制度逐渐地将晋国公室给架空了,以至于晋国后期出现了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相互倾轧的局面。

韩、赵、魏三家在灭亡了其他家族后,又于公元前376年彻底地瓜分了晋国,而三家分晋后也标志着春秋时期的结束,迎来了七国攻伐的战国时期。

总结:如果当年晋文公没有设六卿的话,可能晋国就不分沦落到被分裂的局面,如果晋国没有分裂的话,秦国就无法东出,而就韩、赵、魏三家的实力,就赵、魏两家在当时都是可以单独打败秦国的。

如果他们不互相攻伐的话,统一天下的可能就是晋国,但是按照晋国与周王室的关系来算的话,晋国公室是没有灭亡周王室的欲望的,所以最后可能还是维持分封制的局面。

如果那样的话中国的历史就分朝着另外一个方向前进,但是因为晋文公作三军设六卿的举措,加速了晋国的灭亡,也为后来的战国奠定了基础。清明节与作三军设六卿制度就是晋文公死后,留给后世的影响。

标签: 重耳介子推骊姬秦国晋献公

更多文章

  • 匪议东周(十九)介子推割股奉君却被恩将仇报,晋文公腹黑手狠

    历史解密编辑:娱三三三标签:重耳,狐偃,卫国,秦国,骊姬,先秦,周朝,介子推,秦穆公,晋文公,匪议东周

    在中国古代史上出现了很多仁人志士,他们为国奉献不为名利,最终成了史书上道德模仿之一。本章节要讲的介子推便是其中之一,他割股奉君的传说一直以来都被儒家学者所推崇,成为忠君爱国的典范。但是介子推的结局却不怎么好,他为了不食晋文公的俸禄与母亲隐居山林。而晋文公为了逼他出山居然做出了焚山的举动,最终介子推和

  • 被推上位的晋文公,其实是军政复合体选出的代言人,寡头出笼了

    历史解密编辑:循迹故事汇标签:重耳,秦国,郑国,宋国,周朝,先秦,介子推,晋文公,历史故事

    公元前636年,重耳在姐夫秦穆公的斡旋和保护下,结束了19年的流亡生涯,回到晋国坐上晋国的铁王座,史称晋文公。当年,晋文公准备封赏一同流亡十九年患难与共的忠臣贤士,封赏的名单中遗漏了介子推,介子推就带上母亲隐居到深山中。想把隐居起来的介子推找回来一起安顿后奖赏,结果没找着介子推,就先封赏了一处田地作

  • 齐桓公与晋文公两人有何异同?

    历史解密编辑:钦点历史标签:重耳,齐国,管仲,范睢,战国,周朝,先秦,齐桓公,晋文公,历史故事

    齐桓公和晋文公是中国历史上两位杰出的君主,他们的统治时期分别属于春秋时期晚期和战国时期早期。尽管他们的统治时间相隔较远,但他们在政治、军事和文化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力却非常相似。齐桓公、晋文公经历之比较齐桓公是春秋时期晚期的君主,他执政期间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旨在削弱诸侯的势力、减少贵族的特权,以

  • 跳出中国历代明君“年老昏庸”的怪圈,晋文公是如何做到的?

    历史解密编辑:琳之说史标签:重耳,明君,卫国,狐偃,秦国,先秦,周朝,晋文公,历史故事

    遥想当年,晋惠公、晋怀公父子出尔反尔、背信弃义的小人行为早给天下人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晋国的公信力也为此大打折扣。再加上经受诸多磨难和遍游各国的经历,已经使得年过花甲的重耳深深认识到重诺守信是一个人,进而言之,是一个国家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如果说,晋文公大义凛然、“退避三舍”的践诺行为还重在对楚成

  • 为什么齐桓公身死霸灭,而晋文公死后,晋国仍可延续其百年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莹子小趣标签:齐桓公,重耳,晋国,齐国,管仲,刘邦

    提到春秋五霸,有一个问题经常被人忽视,那就是在五霸之中,只有晋国保持了长期的霸权,同时作为中原霸主,他东面是齐国,西面是秦国,南面则是楚国,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下,自然能够保持长久的霸业和威慑,和开创晋国霸业的晋文公有很大关系,尽管重耳在位不过几年。尊王攘夷:身死霸灭的齐桓公。齐桓公最早称霸于诸侯,得益

  • 成功男人背后的故事-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身后的三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话情谈心标签:齐国,秦国,骊姬,周朝,先秦,诸侯国,晋献公,晋文公重耳

    春秋时期是一个礼乐制度逐渐崩坏的时代,是各个诸侯逐渐开始苏醒争雄之心的时代,是一个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代。在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之间的征战逐渐变多,政权更迭、兼并时有发生。可以说春秋时期就是一个群雄逐鹿,诸侯并起的时代。晋文公重耳是留下印记最深的那位,晋国在他的带领下长期占据春秋时期第一强国的宝座,即使后

  • 介子推真的被晋文公烧死了吗?寒食节的起源或与介子推无关

    历史解密编辑:林屋公子标签:重耳,皇帝,周朝,先秦,介子推,寒食节,晋文公

    虽然今天清明节算是一个重要节日,不过在唐宋及以前,清明还真不算什么大节日;在清明节前一两天的寒食节,就远比清明更为热闹,甚至可以说,寒食节就是清明节的前身。寒食节有哪些习俗?正如说到端午节就要说屈原一样,说到寒食节就离不开介子推。东汉桓谭在《新论》中就说,东汉的太原郡(今山西太原)一带,民众在隆冬有

  • 晋文公为什么要助周天子平叛?

    历史解密编辑:顾道惊城标签:周天子,秦国,周王室,宋国,重耳,诸侯国

    晋文公重耳刚继位没多久,就有了一次露脸的机会,那就是周王室发生了动乱。当时的周天子是周襄王,据说他的胞弟王子带与嫂子有私情,东窗事发之后恼羞成怒,居然与周边的蛮族联手,把周襄王赶走了,史称“子带之乱”。且不论这种记载的真实性有多高,但周王室爆发内讧显然是不争的事实,于是秦国和晋国都准备出手,帮助周襄

  • 晋文公如何从流亡走向了人生的巅峰,为什么不想与秦穆公交战?

    历史解密编辑:避光草莓标签:重耳,楚王,骊姬,晋国,周朝,先秦,晋文公,秦穆公

    晋国一直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战国时期纵然分裂,韩赵魏仍然能够拥有那么强大的实力,那么晋国是什么时候强大起来的呢?晋国能够强大离不开一个人,这个人就是晋文公。这晋文公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春秋五霸之一,曾经的流亡公子重耳。重耳能够称霸,与他早年的经历也有关。重耳其实远可以当一个公子潇洒的生活,就算不能继承

  • 城濮之战:若听楚王楚国必不败,若听晋文公晋国必不胜,解谜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历史信箱标签:重耳,晋国,楚国,齐国,先轸,晋军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关注】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公元前632年年初,晋文公统率晋军主力逼近晋卫边境。他以曹共公当年对己无礼为借口征讨曹国,向卫国借道,为卫成公所拒绝。晋文公遂统兵绕道南河(即南津,今河南淇县南、延津县北)渡过黄河,接着乘机袭占了卫国